(一)稳马硬杯
“马”即南拳中的“桩步”,为步型、步法的统称。所谓“稳马”,就是要求桩步沉实、稳固,坚不 可摧。南拳的步型虽有高矮之分,但必须做到高而不浮,低而不板,进退闪转灵活。马步和弓步是南拳中的主要桩步,站桩时要求五趾抓地,落地生根,强调“稳如铁塔坐如山”。有的习武者在 完成一个“定势”时,下盘不是腿部晃动就是脚趾乱动,这是桩步不稳的表现。南拳之所以要经常练习站桩(扎马),其目的首先是为了提高腿部的沉实和稳固,腿部沉实了,步势才能稳扎,运动才 有章法;再者,是为了加快建立正确的动力定型,强化本体感觉。
“桥”是南拳特有的一种手法。桥法即臂的运行方法。“硬桥”即对桥法的质量要求。南拳谚语说:“手是铜锤脚是马”,意思是把手臂练得像铜锤一样坚硬,才能在攻防的对抗中得心应手,与 他人交手接触时,自己不至于受伤。南拳的桥法,大都是用于防守,如截桥、架桥、缠桥、圈桥、穿 桥、滚桥等。
(二)节奏铿锵
所谓节奏,实际上就是如何处理快慢、顿挫的问题。在中国武术套路中,都会有一定的演练节奏,当然不同的拳种,其节奏也会有一定差异。“铿锵”,即为明快干脆,朗朗有声。虽然南拳的动作也有快、有慢,但快必须是方法清楚、动作到位、发力明显,并不是平平淡淡地一味求快,也决不是拖泥带水地快;即便是慢,动作也是刚劲有力,如单、双推指手,要求肌肉极限收缩而隆起,直项圆胸,脱肩团胛,沉气实腹,以气催力,均匀而缓慢地用劲向前推出,在身体的外形上表现出一 种“体刚劲粗”的特点。
(三)力从腰发
刚劲有力是南拳中一个主要的特点,它的发劲可分为短劲、长劲、弹抖劲、爆发劲等。想要使拳刚劲有力,首先就要把握好发力的顺序。"力从腰马生”,通过腿、腰、背、肩以及全身的协调一 致,使力贯穿顺达,这是掌握南拳发劲的关键。正如拳家所说:“力,其根在脚,发于腿,宰于腰,形于手。”如完成一个弓步冲拳时,先由半马步过渡,并且配合闭气蓄劲,然后通过蹬脚、扣膝、合胯、 转腰、冲拳的由下而上的发力顺序,再如一个马步冲拳,要先闭气蓄劲,然后转腰顺肩冲拳,不能只注意梢节(拳)的“拉劲”,而没有注意根节(腿和腰)的“催劲”;其次要蓄发充分。南拳的发劲, 对发劲前的闭气蓄劲过程较为强调,通过闭气,做到内紧(意识)外松(肌肉);通过呼气发力,达到以气催力,加大始发的速度和爆发性用劲。如若发的是长劲,则应该打深、打透,不能为了求快而发一半劲;最后要力点准确、明显。南拳的技术动作大都讲究攻防含义,所有的进攻性动作,都要在演练时表现出明显的发力点,如南拳竞赛套路第四段的拖步冲拳、接插步鞭拳、接翻身挂盖拳, 其中的冲拳、鞭拳和挂盖拳必须有明显的发力点,否则就体现不了南拳刚劲有力的风格特点。
(四)摹势剧烈
拳势也就是指气势。其他拳种称之为“精、气、神”。南拳“呼喝则风云变色,开拳则山岳崩秃”,是区别于其他拳种的又一个显著特点,如稳健沉实的步法、饱满刚烈的发劲、抑扬顿挫的节 奏,以及体格健壮、肌肉发达的形体等都是表现这一特点的重要因素。
另外,在套路演练时,南拳还讲究发声呼喝,通过合理的发声,一是助拳势、二是助发力、三是助形象、四是有利于排除体内余气。在意识的运用和面部的表情上,要注意合理而巧妙的配合, 要意识内守、含蓄,面部表情略带怒意,眉宇微内收,全神贯注于每一招,每一势,做到意、气、形要 整,有一种拳势威猛、气势逼人的演练效果。
(五)脱肩团胛
在南拳的身法中,较为讲究脱肩团胛。所谓的脱肩,就是两肩有意识地向下沉坠;而团胛,则是使肩胛骨向前微合,形成团状。脱肩下沉,有助于臂、肘的合力;团胛前合,使背部收紧,有助于 发劲前的蓄劲。
(六)先沉丹田
在中国武术中非常讲究气沉丹田,南拳也不例外,它强调沉气实腹,使腹肌也参与收缩。沉气实腹,促使臀部必须收敛。它与脱肩团胛、直项圆胸以及脚趾抓地乃是一个整体,做到匕下完整一体,周身劲力凝结一处,形成整力。
(七)直项圆胸
直项圆胸也是南拳中一个重要内容,它贯穿于套路的全过程。直项是通过下颌里收,使颈部伸直;圆胸,就是胸微内含,稍呈圆形。颈直有助于胸、背、肩、肘的劲力合一;圆胸则有助于沉气 实腹,闭气蓄劲。
第二节南拳基本动作练习
一、南拳的基本动作练习
(一)手型
1.拳
五指卷屈握紧,拳面要平,拇指压于食指和中指的第二指节上,任何指骨都不得凸出拳面。
2.柳叶掌
拇指弯曲,其余四指伸直并拢。
3.虎爪
五指用力张开,第二、三节指骨弯曲,第一节指骨尽量向手背的一面伸张,使掌心凸出。
4.鹰爪
拇指弯曲外展,其余四指并紧,使第二、三节指骨弯曲,但不得并拢。
5.鹤嘴手
五指捏拢,指尖要平,直腕。
6.单指
食指伸直,其余四指的第二、三节向内紧屈。
(二)步型
1.马步
两脚分开,距离约三脚长,脚尖正对前方,屈膝半蹲,膝部与脚尖垂直,上体正直,收腹敛臀, 双手握拳置于腰两侧。
在进行马步练习时,要注意膝盖与脚尖要成垂直线,收腹、立腰,脚外缘用劲,使两脚尖正对前方。
2.弓步
两脚前后分开,距离约三脚长。前脚脚尖里扣,斜向前方,屈膝半蹲,膝部与脚尖垂直;后腿挺膝伸直,脚尖里扣;两脚全脚掌着地。
弓步要保持上体正直,臀部收敛,前脚踩、后脚蹬。
3.虚步
又名吊马步。以左虚步为例,左腿屈膝前伸,前脚掌虚点地面;右腿屈膝半蹲,脚尖斜向前方;收腹敛臀,重心落于右腿。
虚步要注意虚实要分明,上体要保持正直。
4.拐步
两腿前后交叉。前腿屈膝下蹲,脚尖外展(约90°);后腿屈膝下跪,膝部接近地面,脚跟离地;收腹敛臀。
拐步要保持上体的正直,沉气、坐胯、前脚踩地。
5.骑龙步
前腿屈膝半蹲,全脚掌着地;后腿屈膝下跪(不得贴地),前脚掌着地。两脚间相距约三脚长。 骑龙步要保持上体正直,收腹沉胯,重心偏于前腿。
6.跪步
两腿前后分开,距离约两脚长。前腿屈膝下蹲;后腿屈膝下跪,膝部接近地面(不得触地),脚跟离地,臀部后坐。
跪步要保持上体正直,重心略偏后腿。
7.半马步
两脚左右分开,距离约三脚长,屈膝半蹲。左脚脚尖朝左,右脚脚尖朝前,重心偏于右腿(如右脚脚尖朝右,则重心偏于左腿),收腹敛臀。
半马步时,腰要微向左(右)转,收腹敛臀,上体正直。
8.独立步
一腿伸直站立支撑体重,另一腿屈膝提起,脚面绷直,脚尖朝下;收腹立腰,站立要稳。
独立步的支撑脚要五趾抓地,挺膝、沉气。
9.单蝶步
一腿屈膝下蹲,另一腿跪地(小腿内侧贴地),收腹立腰。
单蝶步的下蹲腿要求全脚掌着地,脚跟与跪地腿的膝盖基本平行。
(三)手法
1.拳法
(1)左右前冲拳
①由马步抱拳开始。右拳向前冲出,拳心朝下成平拳(拳眼朝上为立拳),高与肩平。目视右拳。
②右拳收回腰间。同时左拳向前冲出,拳心朝下,高与肩平。目视左拳。反复练习。
在冲拳时,要以腰发力,上臂催前臂,力达拳面,当肘关节将要离开腰部的瞬间,臂内旋,以气催力,拳带钻劲。收拳时主动屈肘后拉,前臂外旋,拳走直线。
(2)左右侧冲拳
①由两脚并步、抱拳开始。右拳从腰间向右侧冲出,拳眼朝上,高与肩平。目视右拳。
②右拳收回腰间,左拳向左侧冲出,拳眼朝上,高与肩平。目视左拳。反复练习。
在做左右侧冲拳时,要注意挺胸、立腰、竖项,以肘催手,拳面领先,沉肩垂肘。
(3)左右撞拳
①由并步抱拳开始,左脚向左侧横跨一步,左腿屈膝成左弓步。同时右拳屈肘由下向前、向 上勾撞,拳面朝上,拳心朝里,高与肩平。目视右拳。
②以两脚掌为轴,身体右转180°,右腿屈膝成右弓步。同时左拳屈肘由下向前、向上勾撞, 拳面朝上,拳心朝里,高与肩平;右拳收抱于腰间,拳心朝上。目视左拳。反复练习。
撞拳要充分借助扣膝、转腰的力量,发短劲,手腕微向里扣,力达拳面,上臂与前臂的夹角在 90°〜100°之间。
浏览9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