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形意拳的起源形意拳为明末清初山西蒲州人姬隆风(字际可,号龙峰)所创。自清乾隆年间开始,在河 南、河北、山西流传,近百年来流传到全国各地。(二)形意拳传递系统表六、八卦掌发展史八卦,最早见于《易经》:“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掌就是根据八卦学说而创立的一 种拳术。八卦掌,原名转掌,后称八卦转掌、游身八卦掌、八卦连环掌、揉身八卦掌等。运动时,步法 纵横交错,为四正四偶八个方位,与《周易》八卦图相似,故名。相传为清代中叶河北文安县人 董海川所创。大约1866年,董海川在北京传播此拳,很快盛行于京、津、冀,并不断传向全国。董海川徒 弟数十人,而以尹福(寿鹏)、程廷华、马维祺、刘凤春、史立卿、魏吉、宋永祥、宋长荣、梁振普等 为最。当代,沙国政先生擅长此拳,并著《八卦连环掌》、《八卦掌对练》等书。七、通臂拳发展史通臂拳,也称通背拳,是一种典型的长击类拳术。传说由战国时白猿(名土 □,字衣三,道 号动灵子)所创。近代流行的通臂拳,为清末浙江人祁信所传。通臂拳系虽属猴形类拳系,但 只揣摩猿猴的特点,不取猿猴形象。通臂拳在民间辗转传授中形成以下流派:白猿通臂系战国时代白猿所传,后经北京的石鸿胜及弟子的整理逐渐在京传开。五行通臂由祁家通臂中“少祁派”拳技发展而成,以摔、拍、穿、劈、钻,配金、木、水、火、土五 行,以生克之理追求技法理论。劈挂通臂是通臂拳与劈挂拳糅合而自成一体的拳术。明末清初何北香河人张策是劈挂通 臂的代表人物。少林通臂据传是李镜源所创,是少林拳中的一种。通臂拳系除拳术外,还有通臂风格的各种器械术。当代,沙国政先生擅长此拳,其弟子胡宝林多次获全国比赛冠军。八、少林武术发展史少林武术的形成与发展少林武术是我国著名的武术流派之一,源于河南嵩山少林寺,是历代众僧参照民间的健身 术和其他拳术融合而成的。明代以前以棍术为主,以后拳械并重。隋末唐初,唐高祖李渊书约嵩山少林寺僧助战,僧众应战,击败王世充,生擒王仁则,救出 李世民。唐太宗继位后,论功行赏,并允许少林寺练武,训练僧兵,使少林武术迅速发展。(二)少林武术的流派少林武术分为北、南两大派。北派有太祖长拳、梅花拳、罗汉拳、六合拳、螳螂拳、大红拳、 小红拳、少林五拳(龙、虎、豹、蛇、鹤)、五形八法拳、连环拳、地躺拳、金刚拳、黑虎拳、炮拳、七星 拳、柔拳等30余种拳术套路以及梅花桩、卧虎功、鹰爪功、排打功、铁布衫功等34种功法。南派少林拳已发展成今天的南拳。九、象形拳发展史象形拳是武术中的一类,泛指模仿动物的技能、特长和形态,或模仿某些古代人物的搏斗 形象和生活形象,结合武术的攻防技法而编成的拳术。这类拳术的萌芽可追溯到原始社会。象形拳的种类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一)鹰爪拳鹰爪拳脱胎于翻子拳,所以也叫鹰爪翻子拳。相传为清代河北雄县人刘士俊所创,在十路 行拳、岳氏连拳和八闪翻的基础上加入鹰爪抓扣、鹰翼翻旋的动作创编而成的拳术。近代河北陈子正擅长此拳。现代河北徐向东自幼修炼鹰爪拳,曾多次获得全国比赛冠军。 广西武术教练周树生也擅长此拳。(二)螳螂拳此拳由明末清初山东人王郎(王朗)所创。王曾入嵩山少林寺学艺,后游访数省,广拜名 师,偶遇螳螂捕蝉,细观其技,后借鉴猿猴灵活的步法和螳螂快速、准确的动作,融于武术的攻 防动作而创编成螳螂拳,经历代拳师们的不断补充、修改形成一套名扬海内外的拳种。螳螂拳在长期的传习中形成各种流派,有七星螳螂(又名罗汉螳螂、硬螳螂)、梅花螳螂(又 名太极螳螂)、六合螳螂(又名马猴螳螂)等。螳螂拳长期在山东流传,1919年范旭东的弟子罗光玉担任上海精武体育会教师时传授此 拳。后传到广州、香港、台湾等地,继而又传到了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据张祥三的《螳螂拳术源流述要》记载。(三)猴拳猴拳是以猴形猴态和攻防技法融合而成的拳术。猴拳起源于西汉,到明朝已经发展到一 定规模,从明代郑若的《江南经略》中记载有“猴拳三十六路”中可以得到印证。猴拳套路一般模仿猿猴出洞、窥望、摘桃、惊窜、入洞等情节编成。当代四川省肖运鹏擅长此拳,被称为中国的“猴王”。(四)蛇拳蛇拳是模仿蛇的形态,结合武术的攻防技法编成的拳术。据古籍记载,蛇拳起源于古代越 国(今闽、浙一带),今流行于浙江、福建、广东、香港、台湾等地。(五)醉拳醉拳是以醉形醉态和攻防技法融合而成的拳术。此拳始见于明末,有模仿传说中的“八 仙”汉钟离、吕洞宾、韩湘子、蓝采和、张果老、何仙姑、铁拐李和曹国舅的醉酒形象编成的“醉八 仙”,也有表现《水浒》中鲁智深醉打山门、燕青醉酒等情节的“鲁智深醉跌”、“燕青醉酒”等。十、武术器械发展史中国的武术器械是由古代兵器演化而来的,可追溯到旧石器时期。原始工具便是后来刀、 斧、矛、戈等武术器械的“始祖”。商周时期,随着青铜铸造业的兴起,出现了青铜制矛、戈、斧、戟、剑等兵器。到了春秋战国 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铁器登上了历史舞台,出现了铁制刀、剑、戈、戟、矛等兵器。唐代开始实行武举制,促进了武术的发展,剑、刀、枪、棍的制作也日趋成熟。到了明清时 期,武术器械向精、细方向发展。刀有单刀、双刀、藤牌刀等;剑有单剑、双剑、长剑、短剑等;枪 有大枪、花枪、双枪等;棍有长棍、短棍、梢子棍等。武术器械很多,素有十八般武艺之称。下面就现代武术比赛规定项目的剑、刀、枪、棍分述 如下。(一)剑术的起源和发展剑在我国古代兵器中,被称为“百兵之君”,最迟起源于周朝时期。出土文物中西周的“铜 剑”便是例证。周秦时期,剑术的基本理论已形成。庄子在《说剑篇》里论述道「夫为剑者,示之以虚,开 之以利,后之以发,先之以至。”《吴越春秋》载越女向勾践阐述的剑术理论:“内实精神,外示安 仪;见之似好妇,夺之似俱虎;布形候气,与神具往;杳之若日,偏如腾兔;追形逐影,光若仿佛; 呼吸往来,不及法禁;纵横逆顺,直复不闻J现在仍有较高的参考价值。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冶铁业的发展,铁剑大量使用起来。到了汉代,铁剑已取代了青铜剑, 当时的剑术运动,无论技术或是普及性,都大大超过以前,形成了“宴乐必舞”的习俗。剑术家 遍布四方,著名的有王越、史可、曹工、邓展、刘备等。唐宋时期,剑术遍及朝野,文人、武将、妇女、道家擅长剑术的大有人在。到了近代,剑的质量和剑术水平日臻完美。剑术的种类和内容非常丰富,有太极剑、八仙剑八卦剑人纯阳剑达摩剑]、青萍剑青龙剑、青虹剑飞虹剑 三合剑、七星剑、龙形剑、蟠龙剑、螳螂剑、通臂剑、金刚剑、双手剑等数十种。诗人李白“少年学 剑”,他经常“酒酣舞长剑”「三杯拔剑舞龙泉”;诗人陆游“十年学剑勇成癖”,“少携一剑行天 下”。(二)刀术的起源和发展刀起源于殷商。秦汉三国时期出现了“刀舞”。到了唐代,剑术在战场上逐渐消失(而民间 继续发展),刀术成了阵战的重要武器。李白《从军行》写道“笛奏梅花曲,刀开明月环”,说明当 时刀术不仅用于战争,也用于配乐表演。古战场上使用的刀,有短柄刀和长柄刀。长柄刀的种类很多,见载的有晋代大刀,以及后 世的屈刀、掩月刀、堰月刀、眉尖刀、笔刀、凤嘴刀、钩镰刀、挑刀、宽刃刀、片刀、虎牙刀、陌刀、三 尖两刃刀、掉刀、戟刀等。这些刀的形状除后4种外,其余12种的形制都较接近。近现代武术 运动中,将它们泛称“大刀”,并以明代堰月刀为基本形制。短柄刀的种类也很多,有环刀、长刀,手刀、腰刀、佩刀、短刀、鬼头刀、响环刀、象鼻刀等。 近现代武术运动中,将它们泛称“单刀”,并以清代的腰刀为基本形制。刀术的种类很多,有单刀术,双刀术,大刀术;有单手运使的刀术,有双手运使的刀术;有单 人独练的刀术,有对练的刀术。可把所有的刀术分为:工架刀、行刀、绵刀和醉刀四类。

浏览8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