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12月6日至12日,国家体委在北京召开了由政府部 门出面邀集各方人士专门研讨武术问题的全国武术工作会议。这是 近代武术史上一件大事,出席这次会议的有各省、直辖市、自治区 体委分管武术的主任或副主任,全国武术协会委员、省武术协会主 席、主管武术的处长、省武术队的领队教练,运动员的代表、基层 武术工作者的代表、武术界的知名人士、著名老拳师,北京、上 海、武汉、西安、成都、沈阳、南京、天津、贵州、福建、山东、 哈尔滨、吉林等13所体育学院的院长和武术教师的代表,还有教 育部、总工会、共青团、妇联及火车头体协的代表,总共364人, 会议规模之大,在国家体委召开过的专业性会议中绝无仅有。会议 围绕光大民族文化遗产、振兴武术、造福全人类这个大主题进行讨 论,下发了八十年代武术工作纲领性文件——《全国武术工作会议 纪要》。1982年12月31日下发了国家体委的红头文件《关于下发 〈全国武术工作会议纪要〉的通知》,同时转发“团结起来,共同 奋斗,开创武术新局面”的大会讲话和李梦华的大会总结发言。武术运动在本阶段的发展过程中,虽然经过“文化大革命”之 后的几年调整,武术发展仍然没有突破旧思想的局限。将武术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的定性依然束缚着武术运动的发展手脚,“武术要给 定个性,它是体育中的一个项目,所以提倡开展”是国家武术运动 管理中心主任李梦华首先提到的问题。他确定了武术运动性质是一 个体育项目的定位,同时认为“推陈出新”是指一种新的意识形态 对旧的意识形态的突破。武术作为一种锻炼身体的形式,不代表某 一种意识形态,这些具有纲领性结论的定性,让武术从代表糟粕、 同封建迷信、藏污纳垢等联系在一起的认识中解脱出来,同样也解 决了武术百家有先进和落后的区分问题。关于健身和技击的问题上,当时管理武术运动发展的李梦华在 这个问题上表态:“关于健身与自卫哪个为主的问题,一句话说不 清楚。发展武术以技击为主,我觉得不妥当。在健康的基础上传授 技击方法是可以的,不限制练习技击是可以的.但绝不能把这两个 东西并重。”总之,1982年全国武术工作会议规定了八十年代武术运动的 发展方向,使得遭到“文化大革命”浩劫的武术运动在中国大地上 又蓬蓬勃勃地开展。武术真正地被摆到了民族文化瑰宝的位置,武 术以及武术工作者的社会地位确立。这次会议促进了 1983年至 1986年三年全国范围内武术运动的挖掘整理工作,同时为改变现 行武术体制的方案,即实行武术院、馆、社制,建立国家级的武术 院做了思想上和行动上的积极准备。
二、武术理论发展的空前繁荣
改革开放之后.武术运动发展思想的解放.必然导致武术在理 论上的蓬勃开展。武术界有识之士在逐步展开的对外交流活动中看 到了我国武术在发展过程中与发达国家在运动项目上的差距,认识 到产生这种差距的主要原因是武术科研整体水平的落后。各级体委 领导的观念上也开始有明显的转变,对武术运动研究的地位与作用 有了较深刻的认识。特别是1984年全国体育科技工作会议明确提 出“振兴体育必须依靠科学技术.体育科技工作必须面向体育运动 的发展”的“科技兴体”发展方针,我国武术理论也开始逐步进入 了快速发展的阶段。在经过上一阶段的调整之后,武术理论的研究在整个八十年代 进入了一个全面发展的阶段。1982年.第一个由中国武协主办的 全国性武术刊物一《中华武术》创刊,其发行量高达300万份。 《新体育》杂志社也开始创立专业武术杂志《武术健身》.随后《武 林》、《武当》、《武魂》、《搏击》、《精武》等刊物相继创刊,各种全 国性武术专题研讨会相继举办,特别是有关少林武术、武当武术等 地方性武术发展研讨会更是硕果累累。在这个阶段里,国家直属体育学院的各种体院学报、科研机构 的体育期刊相继发表了武术研究成果,开拓了武术科研领域空间。 作者经过对本阶段九年期间十二种中文体育期刊《上海体育学院学 报》、《北京体育学院学报》、《武汉体育学院学报》、《成都体育学院 学报》、《西安体育学院学报》、《天津体育学院学报》、《广州体育学 院学报》、《体育文史》、《运动医学杂志》、《体育科学》、《中国体育 科技》、《体育与科学》发表的武术科研论文474篇进行研究.其研 究内容涉及武术社会学,武术教育、教学与训练.武术文史文化. 武术竞赛,运动员体质与选材,气功、养生与大众健身,运动员的 营养与损伤医学,武术生命科学(生理、心理、生化).技术、战 术运用,技术生物力学分析等诸多方面。特别是在武术竞赛,运动 员的体质与选材,运动营养与医学损伤,生命科学,技术、战术研 究,武术技术动作力学分析等六个领域内的新拓展.极大推动了武 术运动在这一时期的发展。经研究发现:
浏览1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