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30多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不断提高。进入新世纪,北京成功申办和举办了北京奥运会,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开展“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活动,全民健康有了进一步提高。但是,近 20年来,由于各种复杂因素的作用,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是,青少年的 体质健康状况令人担忧。如北京,相当多的学生每天的锻炼时间未达到一小 时,青少年肥胖率目前居全国最高。又如上海学生体质健康调查显示,2013 年与2005年相比,上海学生力量素质(握力)和女生力量耐力素质均呈下降 趋势。目前,我国近视眼患病率已由全世界第三位上升为第二位。我们必须 清醒地认识到,当今仍是社会转型剧烈、社会矛盾凸现的时期,青少年的成 长面临着诸多的挑战。繁重的课业,升学和就业的竞争压力,网络游戏的诱 惑,等等,都有可能使本已不容乐观的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更加恶化。因 此,造就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守纪律,且身体健康、体魄强健、意志 坚强、充满活力的21世纪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更显得迫在眉睫,应该成为国 家的长远战略目标。游罡华和他的仁山武术俱乐部,正是以其强烈的探索与担当精神,充当 着推动武术传承与发展、推动民族发展与繁荣的急先锋。时代和民族缺少这样的急先锋,需要这样的急先锋,更在呼唤这样的急 先锋!游罡华和他的仁山武术俱乐部积极呼吁和倡导:学校是武术普及、推广 的主渠道主途径,武术必须从娃娃抓起,从幼儿园直到大学,把武术作为学 生的必修课程。这,不仅是武术本身发展的需要,更是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 大复兴的需要。我们这本书,只重点描绘了几位倡导武术进校园、在青少年中推广武术 的年轻人,他们名不见经传,功未上青史。但他们的品德与思想、他们的精 神与意志、他们的思维与判断、他们的劳动与成果,值得我们、值得全社会 尊敬!我们通过推广武术,使更多人了解武术文化,把武术思想很好地运用 到习武者学习、工作、生活中去,成为习武者的处世哲学。我们以这种指导 思想在各学校进行武术推广。很多人会问习武与学习会不会冲突?答案当然 是不会。武术强调内外兼修,让学生迅速掌握习武动作、要领与相应习武方 法,让其自我领悟能力在最短时间内提升,并把这种领悟创新思维模式(能 力)带到习武者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实现文武兼修。这称为“一秒钟价 值”。拿武术冲拳动作来说,一秒钟您可以做一•个无力度无速度的冲拳动 作,也可以选择做一个有爆发力有速度的冲拳动作;拿做人来说,一秒钟可 以决定是要做好人还是坏人;拿开车来说,您可以快一秒钟超速行车可能出 车祸,也可以慢一秒按规矩安全行车;拿产品推广来说,您可以快一秒钟而 拥有最大市场占有率,也可以慢一秒而使市场占有率减小;再拿学习来说, 把这一秒钟运用到学习上面,讲的是学习的效率和解决这道题的突破口,认 真地听好老师每一秒钟的课和不认真听好每一秒钟的课,它的价值是截然不 相同的。“一秒钟价值”创新思维可用于方方面面。我们倡导“一秒钟价 值”最大化的益处是有效促进习武者身心健康和思维创新能力的快速提高, 从而运用到学习中以提高效率,如果有悖于学生学习、不利身心健康,是得 不到学校师生及家长认可的,也不具备社会基础,更没有可实施性。这种现代化教育模式在我们仁山青少年武术俱乐部就早已实行,并取得 可喜成果。先后为国家培育了2万多名优秀人才,其中100多名优秀武术生考 取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1000多名优秀武术生输送到了复旦大学、浙江大 学、上海交大、人民大学等知名高校。一大批学生参加省级国级比赛获得金 牌350多项,银牌200多项,铜牌300多项。文武双全,内外兼修已成为许多 中学生追求的目标,并使学生终身受益。武德教育也是一种道与德的教育,比如说如何善待邻里,如何尊重老 师,在家如何孝敬长辈,通过习武者思想观念的转变都会有非常好的外在体 现,习武学生由此懂得各种礼仪,善待别人,乐于助人,并掌握内外兼修、 厚积薄发、以静制动、刚柔并济、以守为攻、以退为进、以无招胜有招等武 术思想。这也是我们“有形教育无形激发”的教育理念。通过武术技艺有形 的教育,激发学生无形的内在潜质,使之成为真正“文武双全、品学兼优” 的好学生。中国武术要获得新生机、新发展,就要求实创新,不能缺少国家普惠激 励政策的实施与扶持。只有在国家相关方针政策的大力感召下,才能推动武 术的普及和提高,使“武术进校园”活动真正广泛开展起来,使中国武术传 统文化真正得以传承和发扬光大,促进武术走向世界,成为中华文化软实力 的重要内容。见面之前,我们一直以为他是一个强壮魁梧的汉子,因为他不仅自幼习 武,且搞得风生水起,还一直痴迷于武术的推广,特别是武术思想和文化的 传承与探索。 然而,当与他见面之后,让我们惊异的是,他没有虎一样的背、熊一 样的腰、魁梧健壮的身材——中等个头、单单瘦瘦的他,竟然就像邻家大哥 那样普普通通,天资普通,相貌普通,家境普通。更让我们有点为他担忧的 是,他竭尽全力“展现”给我们的普通话,让同为湖南人的我们听起来都是 那么的吃力,充其量也就能听懂百分之四五十。但随着与他接触的次数增 多,这个比例逐步上升。浓浓的湘中新化话中夹杂着些许桃江话,给他身上 深深地烙上了湘中大山的印痕。于是我们给他“定性”:他是一个不会讲普通话的湖南人,一个大山里 生大山里长的湘中新化人。那么,这样一个普通的男子,又是怎样带着他心中小小的“中国梦”, 一路跋山涉水,披荆斩棘,走向成功的呢?他从未正面回答过我们这个问 题,但他却谦和低调地用事实铿锵有力地告诉了我们——在于对武术的无比 热爱,在于三十多年的坚持,别的没有什么。是啊,我们不禁感叹于世人的谬误了。人人都在探寻成功之道,似乎成 功是一件神秘的事情,是聪明者和天才们的专利。其实,成功是人人可以享 有的权利,成功是兴趣和毅力的孩子。美国心理学家斯科特说:“在这个世界上,只要我们有爱心,有信心, 有勇气,就会发现,其实,成功之门是虚掩的。”信心是熊熊的火炬,毅力 是不竭的燃料。有信心,就会有希望;有毅力,就会有未来!这个不会讲普通话的湖南人为自己取了一个十分阳刚的名字,叫游罡华。游罡华的成功再一次告诉我们,事业本是平常人的平常事,只要你追逐 兴趣,克服惰性,战胜挫折,坚持不懈,事业就能够成功。高尔基说过:“人的天赋就像火花,它既可以熄灭,也可以燃烧起来。 而迫使它燃烧成熊熊大火的方法只有一个,就是劳动,再劳动。”立志, 工作,成功,是人类活动的三大要素。“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 年。”人人都可以成功!当年从湖南新化大山里走出的小伙子,20多年后已经成为遐迩闻名的青 年武术教育家,青年武术教育的探索者、创新者,名副其实的中华武林急先 锋。令人惊叹的不是他取得了何等了不得的成就,而是他对武术的深度理解 与执着追求,透射出生命不屈的光芒。这点,正是我们当今这个社会需要甚 至是急需的。游罡华的事迹也向我们诠释:社会的创新与发展,抑或某一项事业的创 新与发展,永远也离不开有担当精神的社会精华。透过游罡华,我们看到了湖南人心忧天下、坚忍不拔、敢为人先的优 秀品质正在发扬光大;看到了一批批、一群群中华武术的执着寻梦者,凭着 对武术的热爱,对梦想的追求,沿着先哲们开辟的道路,敢为先锋,奋勇攀 登!更看到了独具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中华武术,历经历史长河几千年洗 礼,正在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世人面前。这是中华文化的希望,中华文明的 希望,中华民族的希望!在这部书出版的时候,我们要感谢媒体的“老记”们,他们深入湖南的 几所名校,仔细地考察了武术进校园的故事,并做了充分的报道,这使我们 述写游罡华的“行为”有了更为理直气壮的“胆量”。更要感谢国家武术运动管理中心的邵世伟同志,他的肯定性的态度,为游罡华“定了位”,“定 : 了向“,使他有了更为明确的目标,也使我们这本书的创作意图更为清晰。 j还要感谢摄影家韩建明同志,不经意间,他拍摄了那么多青少年练习武术的 我们向大家敬个礼!
浏览9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