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武术,锻炼了自己素质与毅力,也丰富了学习和生活。学习太枯 燥了,武术就是最好的调剂。”罗拉说。罗拉坦言,到了大学后感觉轻松不少,但社会实践活动多了起来。她现 在读的是社科实验班,主要学经济社会政治,但并不一定就会读到底,她还 准备在读研时转向。她认为,考上清华,不像有些人传说的那样完全是天分,但也不完全是 勤奋,而是天分加勤奋。她说,农村孩子读书就需要更加勤奋,因为农村没 有那么好的教学资源,大多出色的学生,都来自城市,因为们的综合素质 更强,教学资源更好,有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以清华为例,这里的学生中农村学生占了不到20%,主要是农村教育条件薄弱,还有自主招生不公平 等因素。罗拉的话,引起了我们的思索。难怪如今的农村学校都凋敝了,在一些 乡村学校,学生寥寥无几。更有甚者,校园荒草萋萋,教室屋檐群鸟栖息。 曾经热闹非凡的乡村学校怎么了?生源流失、师资不齐、设施落后等,已导致众多农村中小学呈现出空巢 之象,而这种空巢之势还在加剧。在城镇化加速的大潮中,乡村中小学正在 逐渐地被遗忘。与之鲜明对比的是,.城镇学校却学生爆满,甚至为进入某学校而挤得 “头破血流”。随着城镇化提速以及农村家长对优质教育资源的追求,越来 越多的农村学生向城镇学校转移就读,他们的家庭也以各种方式转移进城, 出现农村“教育移民”现象。这些问题,确实值得国家相关部门深思与改进。戴副眼镜,穿着绿色T恤的肖迪,1994年3月出生于长沙,是个阳光帅气 的小伙子。或许比其他同学更优越的是,他有好的学习遗传基因,爸爸是博 ±,妈妈是硕士,妈妈在高考时还是江西一个地级市的状元。即便如此,肖迪上学一点也不轻松。小学时在班上是十几名,初中时排 过30多名,也排过170多名。进入高中后,成绩开始上来,高一高二不错, 但高三开始时也不理想,曾经排到年级40多名,信心有些动摇。就在这个时候,仁山武术走进了肖迪的生活。老师问他是否参加武术培 训时,他拒绝了,主要是怕耽误学习时间,他觉得自己成绩好,不要武术加 分也可以考个好的学校。后来爸妈跟他说,练武术又没坏处,至少可以锻炼 身体,于是他就报了名。教练陈思思,是有名的武术运动员、武术冠军。她看到肖迪入门不快, 便特别关注他。第一节课,她就点了肖迪的名,让他加练20个动作。“名 师”出高徒啊!在陈思思的特别关注下,肖迪武术技艺进步很快,武术思想 理解很深。让他感兴趣的是,原本以为会影响学习时间的武术,却有效地调 节了他的学习压力。“练武并不会影响学习,反而给紧张的学习减压,促进了学习。”肖迪说。高考时,肖迪没有给博士爸爸和硕士妈妈丢脸,得了668分,顺利步入 清华大学。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啊!2009年考入北京大学法学院的王静姝,毕业于长郡中学,她不但是长沙 市的文科状元,还是一名“武状元”。与别的女孩不同,王静姝很小就喜欢看金庸的武侠小说,是一位不折不 扣的小“金迷”。郭靖的天道酬勤、令狐冲的豁达不羁、萧峰将厄运踩在脚 下……都让她充满遐想。考进长郡中学的第一个学期,王静姝看到学校仁山 青少年武术俱乐部的招生公告,毫不犹豫地报了名。她的这一想法,得到了 爸爸的大力支持。练习武术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时时刻刻考验着王静姝的耐性和毅力。 每次体育课,王静姝总要到仁山武术俱乐部学习武术,每个周末的下午,也 是她雷打不动的练武时间。 但练武没有想象中那么有趣, 尤其是刚开始练习基本功的时候, 整节课就是压腿、蹲马步,一节课 下来腰酸腿痛,走路都迈不开腿 了。还要练习腿功、腰功、肩功, 一个比一个难度大。直到半个学期 后,才开始学习武术套路。练武并不像小说里说的那样轻 松,那样让人着迷。“练武真的好累,每次练完回 来,我总在心里说‘再也不去了!上课时,我又去了。我跟武术教练较上劲了,男生能做的女生照样能做到。 高中三年,我硬是没缺过一次课。”王静姝感慨道。几年下来,王静姝学会了拳术、棍术、刀术,尤其喜欢刀术。她舞起刀 来,气势逼人,虎虎生威,像一位小侠女。“静姝,你一个女孩子怎么会想到去练习武术呢,多耽误学习时间啊! 何不把练武的时间用在学习上呢。” 一些长辈并不理解她,建议她抓紧时间 多学习。但王静姝对武术却有自己的理解。她说,武术是中国传统体育项目, 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武术运动的美,激发了诗圣杜甫的豪情,写下《观公 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张旭草书因见公孙氏舞剑器而得神韵,为人们带来 笔走游龙的视觉享受。因此,适当地练习武术对青少年的成长和修养大有好 处。她把当代著名美术家黄永玉当做自己的偶像:“黄老也是武术爱好者, 练武使他保持着旺盛的精力和灵感进行艺术创作,也让我身体健康,能精力 充沛地面对学习。”王静姝的变化,父母最有发言权。父亲说,静姝习武后,身体与心理发 生了积极可喜的变化,以前性格内向的她越来越开朗,意志力也得到很好的 锻炼。不可否认的是,练武与学习,在时间上肯定会有冲突,尤其在学习非常 紧张的高三。进入高三时,和她一起练武的一些同学最终放弃了,王静姝却 坚持下来。由于教练与学校里的老师紧密配合,她的练武时间与学习时间得 到了很好的协调。进入高考倒计时阶段,当其他同学正埋首书山时,她仍然像个“疯丫 头”似的舞刀弄枪,研习武术。功夫不负有心人,在2009年3月的湖南省 青少年武术比赛中,她取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成为同学们眼中的“武状 -i ” 7L o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在高考冲刺的那段日子,校园里压抑的氛围,同 学们紧绷的表情,马上就要翻完的高考倒计时牌,巨大的心理压力几乎让每 个人失眠。此时的王静姝每天晚自习前,她总要去操场的西南角,淋漓尽致 地打一两套拳,把心理压力和焦虑通过大开大合的动作发泄出来。压力大,人就容易焦躁,练武术带给她的既果断又平和的动如脱兔静如 止水的心境,让她心无旁鹫地去冲刺去学习,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也不会 让偶尔的考试失利影响她对自己的整体评价。这年高考,胜利属于王静姝。她获得642分的文科档案分,成为长沙市 的文科状元,并被北京大学录取。进入北大后,她在众多社团中,毫不犹豫地将“精武会”作为首选。“这下太好了,看来我的宝刀又有用武之地啦!”她异常兴奋。王静姝认为,正是武术成就了自己的全面发展。书山有路“情”为径, 学海无涯“武”作舟,带着情感去读书,练点武术伴我行。王静姝希望更多 的人加入到练习武术、强身健体的行列中来。毕业于长沙市一中、现就读于香港大学社会学系的何一帆,是2011年的 湖南省高考文科状元。她从小就爱好广泛,不愿意做书呆子,也不是书呆子,注重经历和享 受,既淡定,也俏皮。跆拳道、武术、摄影……她似乎对什么都感兴趣,什 么都想了解一下。“小时候喜欢跆拳道,是因为觉得够帅,还有就是想学几招防身。”何 一帆说j _不过,这一想法却因为发现“力气不够大,再有技巧也打不过男生”而 放弃。只不过,高二还是没抵抗住好奇心的趋势,又开始学起武术来,并且上瘾。高三下学期参加湖 南青少年武术大赛,获得 女子刀术第二。让她感到 惊奇的是,学习武术并不 是像有些人所说的那样, 会耽误自己的学习,恰恰 相反,还促进了她的学 习,同时对她淡定性格的养成也大有益处。何一帆家在郴州,来长沙后一直一个人生活,妈妈是在高三下学期才过 佚 来的。独立生活的经历让她有着超乎同龄人的理性和独立。高三下学期她的 术情绪起伏比较大,因为要准备的事情很多,比如自主招生。每次有不开心, 急 她就会找老师谈心,进行调节。此外,班里活跃的气氛也让她感觉很轻松,特别是练习武术对她起到了很好的协调作用,让她压力烟消云散。
浏览7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