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六字的读音与口型
1.关于六字的读音
明清以前,由于没有统一的汉字注音方法,读音主要靠已知之字音互切而说明。这样,就造 成了人们对六字诀发音的歧义,出现了“同字不同音、同音不同字”的现象。
从现有文献来看“养气功六字诀”“峨眉派”“六字真言”的说法基本概括了六字诀的读音和 口型的差异。
其中,“呵”字,"养气功六字诀”读“ke”,“峨眉派”读“ha(哈)",“六字真言”读“he”; “哂”字, “养气功六字诀”读“xi”,“峨眉派”读“si(嘶)”,而“六字真言”读“xi”,差异最大。
为此,课题组专门请教了我国有关音韵学专家。在了解六字读音的历史演变概况后,他们都 认为,“呵”字,应都读“he”。而对“哂”字,认识并不统一,有的专家认为,清代和现代都应读“si”, 或四声降调“四si”,或一声平调“嘶si”,有的专家则认为应读四声降调“xi”戏为了慎重起见,课题组又进一步查阅了清代江慎修所著《河洛精蕴》的有关论述。其卷七“图 书为声音之源说”记载:“人之言出于喉,掉于舌,触击于牙、齿、唇,以应五行。喉音为土,舌音为 火,牙音为木,齿音为金,唇音为水。”其对发声部位解释与我国戏曲界专家所说相同。经过深 入分析研究发现,呼(hu)字正好为喉音,五行属土,对应脾;呵(he)字正好为舌音,五行属火,对应心:嘘、嘻为牙音,五行属木,对应肝、胆;吹(chin)字正好为唇音,五行属水,对应肾。哂字读 si,则正好为齿音,五行属金,对应肺。这些恰恰形成了五行五音五脏的对应关系,符合传统中医理论。
由此,在“咽”字上,课题组确定了si的发音。至于声调,是根据六字诀调息法要求匀细柔长的规律确定为平声,与其他五字统一。六字都定为清音平声。
2.关于六字的口型
在六字读音确定后,由于受方言的影响,仍会造成六字诀读音发声的差异。用现代普通话来 规范和统一,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方法。但用特定的口型与气息要求来规范六字诀的吐气发声,更能体现六字诀的内在本质。因为不同的口型会产生不同的内外气息,进而影响体内脏腑运动和经络运行状况。
“养气功六字诀”和“六字真言”都曾强调口型准确的重要性。“养气功六字诀”中讲:“脏腑的 内部运动和经络的运行受人体内外不同作用力的影响,而呼气时用不同的口型可以使唇、齿、舌、 喉产生不同的形状和位置,从而造成胸腔、腹腔不同的内在压力,影响不同的脏腑的气血运行,从而取得治病健身的效果“六字真言”中要求,吐字时要体会“着力点”,“口腔内不同部位的力发出不同的声音,这个部位就是着力点。着力点的规定不是要求练功者用力发音,而是要求练功者在练习中逐渐悟出这个点,自觉感受这个点,白然随和这个点,以保证发音的准确性和内脏的和谐共振。”
课题组用以上唇齿舌喉牙、五行五音的系统原则对六字的口型与气息要点进行了规范化探 索。
(二)关于六字决的吐纳法
历史文献认为,六字诀的吐纳法为鼻吸口呼,匀细柔长。但在吐气时是否出声的问题上,认 识各不相同。陶弘景《养性延命录》中“气声逐字”是出声的,孙思邈也基本沿用其法,而唐代胡惜以后的大多数文献改为呼吸皆应令“耳不得闻其声”。论述最详者为宋代邹朴庵《寿亲养老新 书》中的“太上玉轴六字气诀”。“养气功六字诀”主要应用的是发声法。它认为,临床应用时发声比不发声收效快;只有发声才能区分宫、商、角、徵、羽,才能配合五脏,更好地治病,并称其为 “风呼吸”。但同时也要求:“初学者,一定要出声,便于气机通畅和掌握口型;等口型正确、腹式呼吸练熟了,自然呼吸深长……真气调动起来,水到渠成,就自然而然地不出声了。''
有的研究人员认为,陶弘景与孙思邈的吐气出声法主要应用于治疗疾病,而后世“吐气无声” 则是治病与养生相结合并向养生应用转变。古人常称六字诀为“六字气”“六气诀”“或”“六字气诀”。这说明,气息为六字吐气时的关键,而并不执着于是否发出声音。发声是气息由慢变急、由清变浊的表现,中医认为它偏重于泻法的作用。
另外,是否出声还与是否配合动作及导引动作的特性有关。动作有力、转折停顿明显的,白然应以出声为好,像武术家对六字诀等声法的运用;而静功或者动作舒缓、圆转自然者,则应以不出声为好。具体运用上应该区别对待,辨证施功。
对于“健身气功·六字诀”,根据不同的练习对象,要求并不一样。总的要求是,“吐气不出 声”。具体来说,对于初学者,可以吐气出声,主要是为便于口型校正,防止憋气;功法熟练后,则 应逐渐转为吐气轻声,乃至匀细柔长的无声状态。
试验中,研究人员专门观察了“呼”字不同状态对练功人群平均肌力的影响,以探索对以上问 题的科学验证方法。结果显示:单纯读字出声与不出声比较虽然差异无显著性,但握力平均值出声组高于不出声组。这可能与测试对象大都是六字诀初学者和评价方法(肌力)与发声的用力状态更接近有关(因为发声用力可调动肌肉的工作能力)。对此,尚须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一、六字诀的基本动作
(一)预备势
两脚平行站立,约与肩同宽,两膝微屈;头正颈直,下颌微收,竖脊含胸;两臂自然下垂,周身 中正;唇齿合拢,舌尖放平,轻贴匕腭;目视前下方。
动作要点:鼻吸鼻呼,自然呼吸。面带微笑,思想安静,全身放松。
动作功效:可使练习者身体放松,心平气和,渐入练功状态,并且具有沟通任督二脉,利于全 身气血运行的作用。可起到集中注意力,养气安神,消除疲劳及内心焦虑的作用。
(二)起势
接匕式。屈肘,两掌十指相对,掌心向上,缓缓上托至胸前,约与两乳同高;目视前方。两掌内翻,掌心向下,缓缓下按,至肚脐前;目视前下方。微屈膝下蹲,身体后坐;同时,两掌内旋外翻, 缓缓向前拨出,至两臂成圆。两掌外旋内翻,掌心向内。起身,两掌缓缓收拢至肚脐前,虎口交叉相握轻覆肚脐;静养片刻,自然呼吸;目视前下方。
动作要点:鼻吸鼻呼,两掌上托时吸气,下按、向前拨出时呼气,收拢时吸气。
动作功效:通过两掌托、按、拨、拢及下肢的节律性屈伸,同时配合呼吸,外导内行,可以协调 人体“内气”的升、降、开、合,并且有促进全身气血畅旺的作用,同时也为以下各式的练习做好准 备。腰膝关节柔和的节律运动,有利于改善和增强中老年人的腰膝关节功能。
(三)第一式嘘(xu)字快
接上式。两手松开,掌心向上,小指轻贴腰际,向后收到腰间;目视前下方。两脚不动,身体 左转90°;同时,右掌由腰间缓缓向左侧穿出,约与肩同高,并配合口吐“嘘”字音;两目渐渐圆睁, 目视右掌伸出方向。右掌沿原路收回腰间;同时身体转回正前方;目视前下方。身体右转90°; 同时,左掌由腰间缓缓向右侧穿出,约与肩同高,并口吐“嘘”字音;两目渐渐圆睁,目视左掌伸出 方向。左掌沿原路收回腰间,同时,身体转回正前方;目视前下方。如此左右穿掌各三遍。本式 共吐“嘘”字音6次。
动作要点:“嘘”字吐气法:“嘘”字音xu,属牙音。发音吐气时,嘴角后弓,槽牙上下平对,中 留缝隙,槽牙与舌边亦有空隙。发声吐气时,气从槽牙间、舌两边的空隙中呼出体外。穿掌时口 吐“嘘”字音,收掌时鼻吸气,动作与呼吸应协调一致。
动作功效:中医认为,“嘘”字诀与肝相应。口吐“嘘”字具有泄出肝之浊气、调理肝脏功能的作用。同时,配合两日圆睁,还可以起到疏肝明目的功效。掌心向上从腰间向对侧穿出,一左一 右,交替练习,外导内行,使肝气升发,气血调和。身体的左右旋转,使腰部及腹内的组织器官得 到锻炼,不仅仅能提高中老年人的腰膝及消化功能,而且还能使人体的带脉得到疏通与调节,全身气机得以顺利升降。
浏览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