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书文的大弟子霍殿阁做过末代皇帝溥仪的武术教师和警卫官,直到伪满。

李书文的最后一个弟子刘云樵,在国民党政府警备队服役,当过侍卫队教官和蒋介石警卫。

而与刘云樵同时跟李书文学八极拳的李健吾,做过毛泽东主席的警卫。

如此,传奇般的李书文的三个弟子先后出现在多变的中国历史权力层支撑点上,可见八极拳的强劲。

就艺术而言,八极拳姿势舒展、协调优美、神形兼备。

解放后,八极拳作为传统项目,被列为全国武术表演和比赛项目,得到积极地扶持和发展。例如:1953年八极拳师与建弟子参加了华东区第一届人民体育运动会,后李赞臣拳师代表 :华东区参加全国武术比赛,并以九节鞭名列榜首,又于1956年在北京的全国武术比赛中获得传统枪术第一名。在1979年的南宁全国武术观摩交流大会上获得二等奖,其弟子宋学恩获冠军。李赞臣的弟弟李良臣及其子李燕侠也获得金牌。李赞臣拳师后来还在1980年太原和1981年沈阳两次观摩会上取得优异成绩。

八极拳全名“开门八极拳”。尊“癞”为一世,吴钟为二父世。吴钟无子,中年得一女,名荣,为习武近30岁嫁于海丰习长拳者戴氏。她遵“开门”之精神,将长拳之太宗拳、太祖拳、飞虎拳、桃花散等拳术依八极拳法之风格,提炼修改,传回孟村。此后,求习八极拳者日增。乾隆四十年左右,吴及族弟吴钟毓开门授艺,求艺者数十人。除本镇吴、丁各氏外,亦有罗瞳等地者。

民国二十年载:张殿奎,沧县新县镇人,自设武宿,授徒百余。新县镇北距孟村镇9公里,东距罗瞳村2公里,人称此地为“八极窝”。

八极拳在济南流传。

李赞臣自解放前起一直生活在济南,终于济南。入门弟子如下:

李宗庆、曹修田、唐广立、田延滨、乙立清、曹立章、李安侠、马全喜、邓家其、孙远忠、王立胜、于宪亭、张国良、 闻保安、刘平安、腾培栋、张士生、宋学恩。

国外对八极拳的研究也很重视,日本曾特意派代表团来华 学习八极拳。现在八极拳在美国、日本和东南亚各地均有传播。

品 拳谚中常说:“文有太极安天下,武有八极定乾坤。”

七、八极拳练功要素

一练拙力如疯魔,二练软绵封、闭、拨,三练寸接寸拿寸出入,四练自由架势懒龙卧,五练心肝胆脾肾,六练筋骨皮肉合。

八、八极拳十大技击法要求

1.姿势舒展(十字劲)。

2.手脚相随(眼随手转,拳脚齐发)。

3.下'盘稳固(腿不过裆,脚不离地,无蹿蹦、跳跃步法)。

4.劲力短快。

5.变化突然。

6.拥搓代缓(缠丝劲和“拥搓”步法)。

7.以气吹力(吐气发声,以声助势,以气催力)。

8.刚柔相兼(以“四六”为主,用“拥搓”步法)。

9.阴阳顿挫。

10.神形兼备.

九.八极拳练拳口诀

拳似流星眼似电,腰如蛇形脚如钻; 闾尾中正神贯顶,刚柔圆活上下连; 体松内固神内敛,满身轻俐顶头悬; 阴阳虚实急变化,命意源泉在腰间。

十、八极拳步法歌诀

意要身正直,十趾抓地牢,两膝微下蹲,松胯易拧腰, 两肘配两膝,八方任逍遥。

十一、八极拳发力要求

始于尾闾,发于项梗。

源泉于腰,发力于腰。

十二、实战步型要领

弓不弓,马不马,丁不丁,八不八。

十三、八极拳身法要求

意正身直,松肩气下,外方内圆,含胸拔顶, 抖胯合腰,手脚相合,气力贯通,三盘连进。

十四、八极拳的技击歌诀

上打云掠点提,中打挨戳挤靠,下打吃根埋根。

身不舍正门,脚不可空存,眼不及一目,拳不打定处。

贴身近发,三盘连击。

十五、八极拳的传统套路

练八极拳者多从“八极架”入手,亦有人称其为“功架拳” “小八极”或“小架子”,是八极拳的基本功,也是八极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简单、易练,更具有很高的健身和实用价值。

约计25势,每势均是一独立招式。招式不同,练法亦异。 各势按其用法直接使用,势与势间,勾挂连环,变化巧妙。此外,八极门中的著名招法——“八大招”,又称“八招法”, 也隐秘在八极架路中。是招,一经点拨、析解、试手,即可掌握。

十六、拳谱及动作宣称

如何练习八极小架。

预备式(单练童子拜观音)

1.作揖式(晃着膀子往里钻)

2.顶肘式(怀抱婴儿肘顶山)

3.金龙合口(金龙合口头顶天)

4.二郎捆仙(翻天覆地捆仙索)

5.开弓式(金龙合口拉硬弓)

6.单阳炮(飞虎展翼下山冈、猛虎洗脸迎面照、大鹏展 翅八极也)

7.单闭裆(斜步撩阴闭肘裆)

8.白蛇吐信(回身反掌朝阳手)

9.顶肘式(怀抱婴儿肘顶山)

10.平端面(抱虎归山拦腰折)

11.双闭裆(仙人大坐山头望)

12.伏虎式(拨云现日伏虎式)

13.托枪式(拦拿缠丝托枪式)

14.迎面掌(童子抱心迎面掌)

15.旱地撑船(旱地撑船惊回首)

16.砸炮膝(击步跪膝架梁防)

17.怀抱婴儿(鳏鹏展翅奥妙出、怀抱婴儿锁嗓吼)

18.左缠撞(能鹏展翅奥妙出、右坐撩阴一旁站、顺至 牵羊右拳上)

19.右缠撞(鳏鹏展翅奥妙出、左坐撩阴一旁站、顺手牵羊左拳上)

挽袖式(老虎出洞拗步掌) 回头望月(猛虎回头忙扇裆) 问心掌(亮翅盼前亦顾后) 扫裆贯耳(猛虎回头忙扇裆) 归中堂(正势挺立身气爽)

十七、套路和招法练习

八极拳中的套路从前人代代流传至今主要有三路,即八极架(也称八极小架或小八极)、八极拳(也称大八极或八极大架)、八极对接(也称对接趟或八极对练)。其中以六大开门 劲法和八大招法为核心。由于八极拳的代代延续及发展,又产生了几个支系,这是八极门各代传人在不断学习和实践中将八 极拳发展和改进的必然结果,是进步。比如:霍系的“应手 拳”、吴系的十二路小架等。

套路和招法的训练是必不可少的。套路训练可以锻炼人的 体力和耐力,使人的呼吸与动作协调、动作与身法协调、身法与步法协调,即做到内外协调、上下协调、前后协调、左右协调,即整劲。只有做到这些,才能体会八极拳独特的发力。招 法的训练简单说,就是将套路中的动作拿出来单独练习,将几个关联的动作组合训练和演变,使能在实战中应用。

十八、功法简介

“八极拳”不仅是一种风格独特的拳法,而且从动作到功 法及实战方法都自成体系,是一门自成体系的武术流派。

八极门中的许多练功方法是独特的,因此才有独特的发力和打法。抛掉这些独特的功法训练,动作练得再好、招法的使用再精,在实战中也是“花架子”。八极门历代不乏高手,如果没有独特的功法训练,是绝对不可能做到的。

十九、功法训练

功法的训练主要以气功和桩功为主。因气功只能心法传授、循序渐进,为避免出现不必要的偏差,在这里不作详细介绍。主要有以下几种桩功:

1.马步蹲桩:两脚平行,略比肩宽,两手轻握成耙子拳, 拳心向下收于两肩前,与肩平,两肘外撑与肩平,两臂与背在 一平面,曲膝下蹲。

要求:膝盖不出脚尖并与两脚垂直、外撑,背部与尾闾垂直、中正,裆部要撑圆,此称“圆裆坐胯”,十趾抓地,肩要沉,颈部要上顶,此称“头顶顶破天,脚趾抓破砖”。意守丹田。歌诀:头顶蓝天,脚踏清泉,怀抱婴儿,两肘顶出。

2.磕桩:以树为桩(15—20厘米),磕击时面向桩,马步站立,两手握拳于腰间,抡右臂用槎骨棱向下向内磕击树桩右侧,再反手用小臂外侧向上向外磕击树桩左侧,随即用小臂尺骨棱向下向外磕击树桩左侧。然后换臂。两臂循环由轻到重,量力而行;循序渐进。

3.靠桩:在此仅介绍三种。
(1)背靠,起靠时距桩两步,面向桩成丁字步,如先靠左面,右脚在前,上第一步时准备用力,先调准方向,第二步脚的落点要稍越过桩位,触桩时身体正直,左侧背部触桩,两手臂弧形前伸,两腿成马步。触桩时发力勇猛果断,同时要掌握好呼吸,用鼻孔行气,气下沉,形成三盘合一的整劲。以上 动作可以重复练习,也可左右交替练习。
(2)肋胯靠,起始动作与背靠同,触桩时前手伸向桩的另一侧,形成手脚在桩两侧,将桩夹在中间,触桩部位为胯上至腋下肋部。后手可向后伸直,两腿成弓步,重心可略高。
(3)胸靠,起始动作同上,用身体胸部和上肋部触桩。 落步时如左步在前靠右胸,右步在前靠左胸,两手同时沿桩两侧前伸,两腿成弓步,此法忌用肩顶。

浏览57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