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武术的和技特点,有心神特点、动作特点、运动特点之分。其中,心神特点 即武术和技锻炼、修炼、锤炼中所彰显出来的心理特点、心灵特点、心机特点、活性 特点、动性特点、运性特点,是和技修炼者的阴性特点,由虚灵顶劲、气沉丹田、含胸 拔背、松腰敛臀、圆裆松胯、沉肩坠肘、舒指坐腕、尾闾中正、内宜鼓荡、外示安逸、劲 如抽丝、步如猫行等十二个基本特点组成。动作特点即武术和技举手投足、一举一 动、发头卖中所彰显出来的基本特点,是和技修炼者的禀性特点,由轻松灵妙、缓慢 柔和、连贯匀称、连绵不断、圆活自然、协调完整、体松心静、心身动合、以意运气、以 气运身、内外协调、身形兼备等十二个基本特点组成。运动特点即武术和技攻守、娱 乐、保健中所彰显出来的基本特点,是和技修炼者的阳性特点,由处处有弧形、似展 而非展、严谨而不滞、规矩而圆活、动中而有静、静中而有动、意到而身随、眼到而卫 着、沉稳而不僵、松弛而不散、招到而功济、功到而技展等十二个基本特点组成。
(五)和技运动形式
武术和技的运动形式是千奇百怪、层出不穷、百态横生的。宏观地讲,武术和技 的运动形式主要由大脑支配下的意气性运动、肢体放长的弹性运动、顺逆缠丝的螺 旋性运动、立身中正的上下相随性运动、腰脊带头的内外相合性运动、相连不断的 滔滔不断性运动、柔刚辨证的刚柔相济性运动、慢匀运化的永恒性运动、手足为先 的九卫攻守娱乐保健性运动、谋略计策点子的战略战术战法性运动、修德振兵治气 的修炼性运动、三经四典五法的智慧性运动等十二种宏观的运动形式构成。微观地 讲,武术和技的运动形式主要由柔动、软动、韧动、缓动、慢动、匀动、蠕动、刚动、寸 动、抖动、揉动、化动等十二种微观的运动形式构成。具体来讲,武术和技的运动形 式由功法、戏法、锦法、摄法、推手、角劲、对招、套路等八大具体的运动形式构成。
(六)和技运动动作的基本内涵
武术和技运动动作的基本内涵,概括起来可归纳为十二点。其首先是和技揭示 了武术攻守运动动作的一个深刻的生成道理,即斗争激发攻守,攻守提升认识,认 识决定理念,理念支配意识,意识引领动作、动作锤成功夫、功夫合成技艺、技艺合 成招法,招法合成套路。其次即杜绝僵劲,不用拙力,放松心身。其三即上下相随、周 身协调、潇洒自如。其四即虚实分明,重心稳定、肢节自然。其五即动作流畅、呼吸自 然、心志祥和。其六即一动皆动、节节贯通、一气呵成。其七即心安情静而启迪念头、 使用意识、开发悟性。其八即身心放松而体察心志、体验健康、体会格杀。其九即身 法中正而连贯圆活、动作规范、弧形螺进。其十即对称协调而虚实开合、呼吸配合、 劲力得道。其十一即行气活血而内劲得体、内气得法、内动得灵。其十二即修身养性 而智斗得智、技斗得技、招斗得招。
(七)和技作用
武术和技除具有一般体育运动所具有的作用外,其主要作用就是对人类心志 智、身体质、运动行、攻守战、斗争夺、杀毁灭具有恰到好处的调和、调节、调理、调控、调配、调护作用;其次和技具有满足人体健康所必须开展的和动、和运、和生、和 命、和行、和化修炼的作用;其三和技是针对康复、保健、长寿修炼而言的武术运动 形式,是以运化技术为主体的武术和化过程,具有极为鲜明的修身养性、滋阴壮阳、 精蓄锐、调和气血、舒心达意、正气驱邪作用。
(八)和技生化
中国武术运动中的和技运动又称极化运动,俗称太极拳运动。其极化运动过 程,就是一个经典的“无极生有极,有极生太极”的生育、生化、生成过程。其运动形 式有三,即无极运动、有极运动、太极运动。其中,无极运动对中国武家来说,就是一 个纳得天地万物、万事、万象的过程,为生命不息的一个摄取过程,是为储存足够的 所需物质、所要东西、所求欲望所开展武术运动修炼。有极运动对中国武家来说,就 是一个产生、生长、发育的孕育过程,是为枝繁叶茂、生生不息、后继众多而绝不含 糊的打造。太极运动对中国武家来说,就是一个即将诞生、分娩、爆发的质变过程, 是武术功夫、技艺、招制、套路的记忆过程,是武术娱乐、保健、康复、健康的熟练过 程,是武术身体、道德、能力、劲力的运化过程,是武术智慧(三经四典五法)、谋略、 计策、点子的修炼过程,也是中国武家提升搏打厮杀、攻杀战守、浴血拼杀方法、手 段、技巧的过程,更是张氏太极拳运动的大前提。
(九)和技构成
中国武术和技的构成问题,是一个盘根错节、错综复杂、难以分割的问题。核心 地讲,武术和技由和命、和活、和本、和生、和象、和然等六和修炼构成。粗略地讲,它 由天、和人、和地、和功、和技、和招和等六和修炼构成。内涵地讲,它由和机、和格、 和的、和身、和道、和能和等六和修炼构成。具体地讲,它由极、和气、和动、和静、和 运、和形和等六和修炼构成。天性地讲,它由和斗、和争、和攻、和守、和打、和杀等六 和修炼构成。本能地讲,它由和吃、和喝、和攻、和守、和繁、和衍等六和修炼构成。辩 证地讲,它由和刚、和柔、和虚、和实、和进、和退等六和修炼构成。形式地讲,它由和 照、和招、和制、和段、和趟、和套等六和修炼构成。心气地讲,它由和思、和想、和意、 和念、和悟、和记等六和修炼构成。心神地讲,它由和魂、和魄、和胆、和识、和志、和 灵等六和修炼构成。心力地讲,它由和劲、和力、和能、和量、和度、和态等六和修炼 构成。内在地讲它由和心、和气、和田、和脏、和腑、和府等六和修炼构成。
综合地讲它由和道、和动、和运、和形、和身、和气等六和修炼构成。其中,和道 俗称心理运化,是以无极运化、有极运化、太极运化为根本的,是修炼者理念、智慧、 谋略、认识的四位一体修炼。和动俗称原地运化,是以原动运化、本动运化、行动运 化为根本的,是修炼者天性、生化、体质、长生的四位一体修炼。和运俗称间断运化, 是以争运运化、斗运运化、格运运化为根本的,是修炼者根基、章法、路数、功力的四 位一体修炼。和形俗称连续运化,是以术形运化、招形运化、套形运化为根本的,是 修炼者技术、照法、招数、制套的四位一体修炼。和身俗称疏经运化,是以清道运化、 和道运化、浊道运化为根本的,是修炼者活力、健康、强壮、彪悍的四位一体修炼和 气俗称活血运化,是以生元气运化、睿锐气运化、霸硬气运化为根本的,是修炼者心 理、立场、无为、自然的四位一体修炼。
另外,宏观地讲,和技由和正、和韵、和藏、储和、和获、和得等六和修炼构成。归 类地讲,和技由象和、动和、身和、体和、心和、意和等六部分组成。全面地讲,和技由 和动(归阳明属木)、和天(归太阳属火)、和地(归太阴属土)、和人(归少阳属金)、和 心(归厥阴属水)、和身(归少阴属小土)等六和修炼构成。
第二节和技概述
武术运动中的和技,内容丰富、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具有极为广泛的群众基 础。尤其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人们,由于武术在1956年教育部编订并颁布的中国 第一部全国通用《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中,就有关于武术方面的内容。在1961年 修订的《全国大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中,就具体强调了中小学体育课武术教学的 具体课时。在1987年颁布的《全日制小学体育教学大纲》中,明确把武术列为3~6 年级的基本教材之一。所以说,当今的中国人对中国武术来讲,均有着不同程度的 学习、练习、锻炼、修炼、训练、锤炼过程。作为中国武术九技之一的和技,是武术运 动修炼、运化、调和、放松、记忆、熟练的集大成,是武术绝对不可或缺的极为宝贵、 珍贵、金贵的财富之一。就其基本内容来讲,有和命、和活、和本、和生、和象、和然之 分。就其科学归属来讲,其和命属太阴、和活属少阴、和本属厥阴、和生属阳明、和象 属少阳、和然属太阳,是中国武学极为典型的六经辨证之一。
一、和命
和命即中国武学中的人命和调、和兴、和造。它是指中国武家在长期人命探索、 建设、维护中所提纯积累而成的一项长命百岁技术,是人身、人体、人质、人统打造 的集大成,是炎黄子孙长期进行生命呵护、性命维护、寿命保护的丰硕成果,是人类 要命、保命、守命、护命、珍命、惜命等人间正道强化的经验总结,由身和、体和、质 和、统和等四和修炼构成。其主要是由武术修炼中的物化、运化、君化、舞化、动化、 花化来完成的。
(一)身和
身和即对人身的调和、兴和、造和。它是指中国武家对自己或对他人人身的呵 护、维护、保护,是武家对四肢百骸筋骨皮毛等人身基本构筑所必须进行的基本建 设、打造、磨炼,由筋和、骨和、皮和、毛和、肢和、骸和等人身六和组成。中国武学家 认为:“和则两利,和则双赢,和则共进,和则共兴,和则共旺。”其中,对自己即为人 身的自我修炼。对他人即是对人身的一个医疗过程,是中国医学、武医学、运动医学 研究探讨的一个古老而现代的重要问题。这个问题如果解决不好,那其他的一切问 题就更难以下手了。因为人身是一个活体人最基本的支持。
浏览2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