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王征南墓志铭》,最早传授内家拳见于记载的是陕西人王宗、王宗传温州陈州同,到张松溪手里遂蔚为大观,张松溪,正德元年(1506)前后生于温州,明光宗泰昌元年 (1620)左右卒于贵州玉屏。张松溪自称得张三丰真传,为武当派第三代传人。他后来游历江湖,又得峨眉真传,创立武当松溪派内家豢,武当派从此名声大振。传说曾有少林僧70人慕名而不服,上门挑战,松溪袖手安坐,兀然不动,一僧忽从半空跃起,施展连环腿法,想要以少林绝技破其气功。松溪仍是平心静只在少林僧攻势将至的一刹那,微微侧身抬手,少林僧便如断线风筝般忽然失了去势,飞出窗外,落在高楼之 下。从此武当拳法,无人不服。

张松溪之后,武当派人才济济。产生了一大批武林高手。

他们是:叶继美、吴昆山、周云泉、单思南、阵贞石、孙继嗟、李天目、徐岱岳、余时仲,吴七郎、陈茂宏、卢绍歧、 董扶舆、夏枝溪、柴元明、姚石门、僧耳、憎尾等人。

武当派的功法特点是强筋骨、运气功。强调内功修炼,讲 究以静制动,以柔克刚,以短胜长,以慢击快、以意运气,以气运身,偏于阴柔,主呼吸,用短手,武当功法不主进攻,然而亦不可轻易侵犯。犯则立仆。

武当战法策略是:凡搏人皆以其穴,死穴,晕穴,哑穴, 一切如铜人图法。(《王征南墓志铭》)其总的要求又包括在 “六路十段锦”当中。“六路”,的歌诀为:

佑通神臂最为高,斗门深锁转英蒙,仙人立起朝天势,撒出抱月不相饶,扬鞭左右人难及,煞锥冲掳两翅摇。“十段 锦”的歌诀为:

立起坐山虎势,回身急步三追,架起双刀被步,滚斫进退三回,分身十字急三追,架刀斫归营寨,纽拳碾步势如初,滚斫退归原路,入步韬随前进,滚斫归初飞步,金鸡独立紧攀弓,坐马四平两顾。

武当功法,讲究“练手者三十五、练步者十八”,又有所谓七十二跌、三十五掌、六路十八法、十二字、存心之五字等。

武当派的拳术套路,有太极拳、无极拳、鹤于长拳、猿糅伏地拳、六步散手、武当太乙五行拳等。武当派的内功,有 “洗髓金经”六式(金狮夺毛、凤点头、风摆荷叶、左缠金 丝、右缠金丝、刀劈华山)等。武当派的器械,首推武当镇山之宝武当剑、又有白虹剑、太极剑、六合枪、六合刀、松溪 棍等。武当派的阵法,在武侠小说中,常常提到的有九宫八卦 阵、三才剑阵等。

少林出自佛家,有天竺文化的色彩。武当出自道家,中华本上的色彩极浓。少林功夫蕴藏着佛家的慈悲之理。武当功夫源于道家、老子讲“一”讲“道”,庄子讲“广莫之野”讲 “逍遥游”,使武当功夫有较浓的想象色彩和审美意蕴,招式的表现也很有诗意,比如下面这些招式,便十分形象化,富于审美的魅力:迎风铁扇、弃物投先、舜子投井、红霞贯日、乌 云掩月、猿猴献果、仙人照掌,兑换抱月、铁门门柳、柳穿鱼、满肚疼、一提金、欢推窗、顺牵羊、乱抽麻、燕抬腮、虎抱头等。又如武当派纯阳拳的拳诀:

风吹荷花,左右摇摆,飞云流水,穿连不断,踩步悬肘,运气养性,慢劲快打,环套八法。

这里一方面是内功心法,一方面是形象化的姿态体式,荷花、清风、流水、飞云,使人仿佛想见武当道境的空明灵秀和清仙之气;招数的左右摇摆,绵绵不断,又仿佛使人想到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至道玄机,想到天地初开时荒茫混沌的自然之力。

武当的支派有松溪派、淮河派、神剑派、轶松派、龙门 派、功家南派等,又有玄武派、北派太极门等。至于太极拳、 形意拳、八卦拳等,因其出自道家,人们常常将它们归入武当派,也有人认为它们自成体系的。

总之,武当和少林一样,最初是以地域来命多拳系,到了 后来便大大超出地域的范围,武当派并不只是在武当山,正如少林并不只是在少林寺一样,它代表了一大批具有类似特点,如主静、主柔、出自玄门道教的武功派系,是一个广泛的概念。

三、四大门派——峨眉派

峨眉派与少林、武当共为中土武功的三大宗,也是一个范围很广泛的门派,尤其在西南一带很有势力,可说是独占鳌头。

峨眉派之得名,是以佛教四大名山之峨眉山而起的,它与 洪门天地会之“峨眉山”不同,洪门的“峨眉山”是山堂而出于虚构,峨眉派的“峨眉”是地名,是实指。

从明代开始有峨眉派的记载,明代中叶人唐顺之(1507 一 1560即正德二年到嘉靖三十九年在世)的《荆川先生文集》里,有一首《峨眉道人拳歌》:

忽然竖发一顿足,崖石进裂惊沙走。

来去星女掷灵梭,天矫矢魔翻翠袖。 自身直指日车停,缩首斜钻针眼透。 百折连腰尽无骨,一撒通身皆是手。

余奇未竟己收场,鼻息无声神气守。

道人变化固不测,跳上蒲团如木偶。

真是“静如处子,动如脱兔”,倏忽神奇,变化万千,难怪要引起诗人的极大兴奋了。

关于峨眉派的起源,据峨眉派的拳志说:

祖师原为一道姑,后入佛门。……是时,师善技击, 善研各家拳法,虑各家拳法繁杂,莫衷一是,女子御侮, 多有不同,遂探各家之拳意)另辟蹊径,创不接手之拳法,独树一帜,

积十三年,始臻大成,身旁弟子习之,呼之玉女拳法,同道相誉,称日峨眉拳,后弟子至峨眉山,偶谐其音,始称峨眉,此拳名之始未也,恐汝不识,为汝志之, 师本与世无争,娱身可矣,御侮可矣,奚传姓名。

由此可见,峨眉最初是一个由女子所创的武林门派,开始 的时候叫做玉女拳法,后因祖师入了佛门,又以称女子为“蛾眉”和佛教圣地之“峨眉山”的双重含义而得名。

峨眉派功法介于少林阳刚与武当阴柔之间,亦柔亦刚,内 外相重,长短并用。攻防兼具入拳经上讲:“拳不接手,枪不走圈,剑不行尾,方是峨眉。”“化万法为一法,以一法破万法。”总之是以弱胜强,真假虚实并用,站在女子的地位融汇了南拳、少林、武当等众家之长。

从宗教渊源上看,峨眉亦僧亦道,而以道姑为主。在武侠小说中,金庸《倚天屠龙记》说是郭靖幼女郭襄,因为心中爱慕杨过,而又尊敬杨过与小龙女的爱情,所以云游天下,借 此畅解胸中块垒。后得机会听觉远念涌《九阳真经》,创立峨 眉派,后来传至灭绝师太,其弟子纪晓芙、周芷若等,皆为道 姑,此外,峨眉派的许多招式,也都具有女性的色彩,如拳法中的一面花、斜插一枝梅、裙里腿、倒踩莲等,又如剑法中的 文姬挥笔、索女撑尘、西子洗面、越女追魂等,簪法中的闭月羞花、沉鱼落雁等,都完全是女子的姿态。又如峨眉派的著名兵器峨眉刺,又称玉女簪,也是由女子发簪变来的。

峨眉派武功有所谓“动功十二桩”——天、地、之、心、 龙、鹤、风、云、大、小、幽、冥;又有所谓“静功六大专 修功” 一虎步功、重捶功、缩地功、悬囊功、指穴功、涅槃 功;有“三大器械” 一剑法、簪法.(峨眉刺)、针法(暗 器)。峨眉派的绝技,不仅包括三十六式天罡指穴法,还有峨 眉剑法,其剑歌是这样的:

玉女素心妙人神,残虹一式定乾坤,身若惊鸿莺穿柳,剑似追魂不离人。临敌只须出半手,纵是越女也失魂。峨眉派的 剑法和簪法,姿势优美而威力十足,也是峨眉的绝技。

峨眉派的分支,据清初《峨眉拳谱》上说:

一树开五花,五花八叶扶,

皎皎峨眉月,光辉满江湖。

“五花”是从地域角度所分的五大支派:

1.黄陵派,据说从陕西流入;2.点易派,以川东涪陵点易洞而得名;青城派,以川东道家圣地青城山得名;4.铁佛派(云顶派),川北较为盛行;5.青牛派。以川东丰都青牛山而得名。

“八叶”是从技击风格角度所分的八派:

1.僧门,据说传自少林僧人,故名。又称“申门”。特点是巧、快、灵、动,如瑚的状,别名“姗丁”。

2.岳门、据说由岳飞所传,特点是矮桩,手法不划圆不成拳。

3.赵门,据说为赵匡胤所传,借鉴少林派太诅长拳(据说也是赵匡胤所传)等拳法,特点是高桩。又因习练红拳,称为“红门”。

4.杜门,以传说中诸葛亮八阵图之“杜门”而得名,一说拳法传于自然门杜观印。特点是封锁严密,善于防守。

浏览41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