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传院武术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生态学家提出来的,现已成为一个综合、多维的概念,广泛应用于经济学、社会学、发展学等多个学科中,具有十分丰富和深刻的内涵。
《论语•学而》中讲“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传统武术文化的发展不仅要在“本”上做工夫, 更应探索其文化的“道”的真正精髓之所在。因此,提出传统武术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概念,意在指出传统武术文化研究的长期性和合理开发途径。
每一项体育运动都具有健身的功效,但是武术的内在文化特征则是武术区别于其他运动项 目的重要本质特征,这也是武术在世界体育运动大家庭中独树一帜的主要原因(当然不排除其技击性本质)。传统武术是我国现代武术发展的母体、源泉和动力,而传统武术自身所蕴藏的丰富文化内涵则是我国武术的生命力所在。因此,树立传统武术文化的可持续理念,对传统武术文化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和重要的促进作用。
在历史的传承中,文化可以不断沉淀、积累、升华。在当今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观社会背景下,传统武术文化的发展必将融入时代精神内容,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武术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是摆脱武术“文化遗产”的静态发展模式,而呈现动态的可持续发展态势。
一、传统武术创新发展的策略
(一)放开思路,加强传统武术的改革与创新
传统武术的改革和创新,必须建立在继承、尊重传统武术的基础上。改革与创新,是传统武术修正与发展、规范与延续的必要手段。
传统武术的现代社会价值很强,其创新发展必须与现代化同行,加强其自身的改革与创新, 完善其自身体系和价值系统,创新出符合大众需要的武术项目。
传统武术持续发展的最佳途径是不断创新。传统武术现代化的创新和发展,应保存原有内 容和价值,挖掘其现代价值,开辟新领域,构建新形式,促进自身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二)重视理论,加强传统武术钊新体系研究
在现代社会中,科学是全部人类活动的极致和顶点,是人类历史的最后阶段,是人类哲学的核心主题。事物的发展需要用科学理论做指导,按科学轨迹发展,集传统民族文化之大成的传统武术的发展也不例外。
任何学科的发展都离不开理论研究。目前,我国武术的理论研究明显落后于武术的实践,构建武术理论体系,对传统武术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在传统武术的理论研究中,要突出学科研究的角度,以武术技理为主干,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为基础,逐渐形成重点突出、多学科交叉的传统武术理论发展体系。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1)运用现代学科知识对拳理进行详细诠释,如用生理学、解剖学、动力学、运动生物力学、现代教育学的知识来诠释传统武术。
(2)不断完善传统武术的技术体系,在原有的技术体系基础之上,根据练习对象的不同需求编排内容,保持传统武术技术的风格特点。
(3)不断完善传统武术不同的训练体系,将传统武术的体育性(表演观赏性)和本质性(技击性)统一起来,使其沿着二者相统一的发展方向。传统武术的发展应在保留技击的前提下,充分表现出其艺术特征。
(三)简化套路,制定,国家标准促进传统武术的创新
简化不是简单的删减,而是一种综合的简化。简化是传统武术与外界交流过程中,不断地吸收外界的优秀元素,改变自身构成,使其更具有适用性。
目前,传统武术技术复杂,缺乏统一的规范,简化套路,制定国家标准促进传统武术的创新需要从以下几点做起:
(1)保留传统武术的风格,在此基础上对传统武术套路进行简化。
(2)保留套路中的代表性招式,在此基础上增加传统武术的趣味性。
(3)保留拳种的特性,根据不同社会需求进行相应改造。
(4)制定统一的国家标准,重视传统武术的文化内涵的发展。
(四)转换角度,促进企业文化与传统武术文化有机融合
企业是现代化经济社会的核心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正逐渐成为社会组织结构的发展主体,社会的大多数人将生活在企业之中。所以,在探索传统武术创新发展策略的同时,决不能忽视企业这个重要的文化载体。
促进企业文化与传统武术文化的有机融合,充分发掘企业潜力,鼓励企业开展武术活动,达 到弘扬传统武术文化的目的,为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创造新的突破口。
企业文化和传统武术文化有机融合能成为传统武术文化创新发展的突破口的原因有以下几 方面:
(1)企业高层开展武术运动对传统武术的发展作用巨大。调查表明,多数企业管理者都有职业病,如颈椎病、肩周炎等,而传统武术活动能很好的缓解颈椎与肩关节,可有效改善体质。同 时,武术还有防身护财的作用,比较符合企业的发展环境。
(2)企业人群的素质相对较高。传统武术的传承(演练)者,一般是民间家传传承人,譬如陈 氏太极拳的传承者主要是陈家沟的农民,传统武术的推广人群素质参差不齐,整体文化素质较低。相比之下,企业职工一般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尤其是具有较高的市场竞争力的企业,其员工多为大学毕业生,甚至有更高的学历。这些人对武术的掌握能力、对武术文化的理解能力、对武术的推广能力都比普通人要强,有着更大的潜力。
(五)加强交流,创建传统武术现代化创新模式
加强传统武术的交流,尤其是加强拳种间的交流。
传统武术的发展不是一两个拳种的发展,只有“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才能使传统武术得到全面的发展。加强拳种间的交流,借鉴好的拳种的发展模式,促进多个拳种的均衡发展。
成功的传统武术现代化的创新模式包括以下几方面:
(1)科学的理论指导是基础。
(2)准确的价值的定位是前提。
(3)政府的大力支持与推广。
(4)以武养武,走实体化和职业化道路是保证。
(5)开展竞赛交流活动是根本动力。
(6)市场化、产业化、商品化是有效途径。
(7)传统武术发展的最终目标是国际化。
实践篇
第五章传统武术基本套路练习
第一节传统武术套路的概念与分类
一、传统武术套路的概念
套路是中国传统武术中一种独特的形式,也是区别于其他武术的一大技术特征。
武术套路就是一连串含有技击和攻防含义的动作组合。中国武术各家各派都有表现自己门派特色的许多套路,而且套路多是循序渐进的,初学者和练习很长时间的人学习的套路是不同的。目前的武术运动员虽然能同时很快的学会多种风格迥异的套路,但是对于其技击和攻防含义大多并不清楚。
传统武术中的套路练习初期大多是分开来一招一招练的,让学习者体会运气使力,攻防技击的含义。而这种练习反复不断的进行,正是为了在实战中能够条件反射式的使出相应的招式,也可以仔细体会招式的功效。例如,号称“半步崩拳打天下”的形意拳大师郭云深,对敌总是使用一个招式崩拳,而且严格来说只是半个招式,但是却足以击败对手。
二、传统武术套路的分类
套路运动是以技击动作为素材,以攻守进退、动静疾徐、刚柔虚实等矛盾运动的变化规律编成的整套练习形式。套路运动按演练形式又可分为单练、对练和集体演练三种类型。单练包括徒手的拳术与器械。对练包括徒手的对练、器械对练、徒手与器械对练。集体演练分徒手的拳 术、器械或徒手与器械。
(一)事术
拳术是徒手演练的套路运动,包括自选拳、规定拳、传统拳术。主要拳种有长拳、太极拳、南 拳、形意拳、八卦掌、通背拳、八极拳、翻子拳、劈挂拳、少林拳、戳脚、地躺拳、象形拳等等。
1.长拳
长拳是一种姿势舒展、快速有力、动作灵活、节奏分明,并有蹿蹦跳跃、闪展腾挪、起伏转折和跌扑滚翻等动作与技术的拳术。长拳技术以姿势、身法、方法、眼法、精神、劲力、呼吸、节奏为八 要素。主要包括拳、掌、勾三种手型,弓、马、仆、虚、歇五种步型,一定数量的拳法、掌法、肘法和屈伸、直摆、扫转等不同组别的腿法,以及平衡、跌扑、跳跃、滚翻动作。其套路主要有适合普及的初 级套路、中级套路,以及适合竞赛的规定套路和自选套路。
浏览4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