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传拢武术的发展基础

传统武术发展的基础主要是其自身的科学化,包括理论体系和技术体系的构建和科学标准的确定及拳种内容的归纳和整理。

1.理论体系的构建

建立完整的传统武术理论体系,要去伪存真,避免牵强附会,必须紧密结合武术技术,理论要对技术的修炼具有指导作用。另外,在传统理论基础上形成现代意义的武术理论,用现代科学的 知识诠释传统拳理,解释传统武术理论不能回答的问题。

2.技术体系的构建

第一,保留传统武术完整的技术训练体系。按照传统武术固有的技术体系建构各个传统武术拳种体系,避免传统武术技术的失传。不同拳种技术完整训练体系包括功法一套路一拆 手一递手(喂手)一散手一攻防实战。

第二,建构传统武术新的技术体系。在传统的技术体系基础上,按照武术习练者的不同需求进行技术内容的编排,归纳、整理新的技术体系。如针对以防身为主的群体,可以安排单势和对打练习,类似日本的少林拳、剑道等;针对大众练习者,按技术难易分为初级、中级、高级技术 内容。

3.拳种的科学认定标准

根据各传统武术史、技、理完整的体系,对一个传统武术拳种的认定,基本应该包括:清晰的历史传承、规范的基本技术、突出的风格特点、完整的技术体系、科学的理论体系。

4.拳种内容的科学归纳整理

传统武术的推广、竞赛以及段位制的实施,客观上要求对现存的传统武术内容做进一步的挖掘、整理、归类、论证、认定,归纳整理出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武术门类。

(二)传院武 术的发裂途径

传统武术要想获得可持续发展,必须寻找出一条具有可行性的发展途径,即开发传统武术的经济资源,发展传统武术产业。开发传统武术的经济资源,努力发展传统武术产业,为传统武术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经济基础,以武养武,充分利用传统武术自身所蕴涵的各种资源优势,使传统武术获得更好的发展。

传统武术作为一种体育运动和一种文化,可以促进人民的健康、通过竞赛满足人们技击、娱乐和观赏的需要、满足人们求知与审美的需求。由此可见,传统武术蕴涵着丰富的经济资源,开发和利用这一资源,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组织、举办各种武术竞赛活动。通过竞赛形成由武校、体育院校、各级体育局、工厂、企事业单位、政府以及媒体共同参与的红火场面。目前,散打王争霸赛、拳王争霸赛是传统武术值得借鉴的范例。传统武术也要在合理规则的引导下,通过比赛带动相关产业发展,进而促进传统武术的可持续发展。

(2)走大众健身的发展道路。充分利用传统武术在全民健身中得天独厚的优势,通过开展武术健身俱乐部、培训班等形式,在扩大传统武术的群众基础的同时,获得相应的经济回报。

(3)充分利用传统武术的文化价值。传统武术的文化价值可转化为经济价值,应充分利用传统武术的文化价值为经济服务。如“中国郑州国际武术节”“武当山武术文化节”的举办,实现了传统武术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的双赢。

通过各种形式发展传统武术产业,不但能使广大传统武术工作者感到白己工作的社会价值, 满足他们实现白我价值的需求,而且给传统武术工作者带来较高的社会地位和较丰厚的待遇,激发他们以饱满的热情和更加强烈的责任心投入到传统武术工作中去,不断推动传统武术的可持续发展,从而使传统武术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传跷武术的推广策略

1.武术功能的推广

健身和防身功能是传统武术所表现出的主要功能,多渠道开发传统武术的资源,全面实现传统武术的价值。与广受推崇的技击武术相比,应该突出传统武术的健身和防身功能,以适应大众化人群的需要。

2.武术活动的推广

传统武术应该引起国家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由主管部门落到实处,有步骤、有计划地推广传统武术。加强对传统武术进行行政和学术的双重管理,对传统武术进行认定、推行规范教材、 举办各种竞赛活动。

3.武术拳种的推广

各传统拳种的推广,主要是利用段位制模式进行的。我国的传统武术有大量的优秀拳种,在自身建设的基础上,考虑社会的需求,制定相应的段位制技术、理论、升段标准及礼仪内容等,有效地推动传统武术的发展。

在大众熟知武术拳种的基础匕,成立单项拳种协会,举办专项拳种比赛,促进技术的发展。 如在全国武术主管部门的统管下,成立全国性的单项拳种协会,负责该项目的全面发展,举办专门的单项传统武术比赛,从而进一步促进传统武术技术的可持续发展。

4.竞技武术进入奥运会对传统武术的特殊意义

从表面来看,进入奥运会的武术项目主要是几项武术竞技套路,由此会使人产生这样一种感觉,即似乎传统武术与进入奥运会无关,特别是为了进入奥运会,竞技武术套路也在大幅度的改革,如场地、裁判方法、规则。原本认为的“传统武术是武术之源,是武术的发展基础”,在此传统武术好像与竞技武术不再是同根生的枝条。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竞技武术进入奥运会,最终目的是使中国武术获得整体发展。之所以选择奥运会这条途径并且做了相应的改革,原因是在全球化语境中为了使世界认识武术,我们不得不采用西方话语体系。但是,我们运用西方话语解释的却是中国武术,并且应该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武术,而不应该是体操化的武术,所以,要充分利用竞技武术进奥运这样一个全球化的焦点事件,来推广传统武术,使之走出中国、走向国际。

(四)符院武术的文化传承模式

对于传统武术而言,构建新型的传统武术的传承模式更有利于其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在这里主要阐述的是构建以学生社团为载体的武术文化传播传承模式。

1.构建以学生社团为载体的武术文化传播传承新模式的必然性

所谓传统武术文化,是指关于武术的意识形态,包括武术在动作形态上的文化特征、设计动作形态的内在原则,以及武术的价值取向和认知方式等。构建以学生社团为载体的武术文化传 播传承新模式是民族文化传播与传承的必然要求。

(1)传统武术文化对建构人的价值意识的直觉性格和逻辑性格有着重要的作用。它一方面是中华民族在特定的生活环境中对外部世界思维的肯定形式;另一方面,它又构成一个有特殊价值和意义的文化世界,构建着中华民族的价值心理和价值观念,形成了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民族文化价值观,对当代大学生的正确价值观的构建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2)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的内心充满矛盾、困惑和疲惫,需要获得心灵的慰藉;在物质财富不断丰富的今天,大学生的精神世界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协调与发展,他们需要健康、和谐与丰富的精神生活;面对网络时代繁杂的网络文化和缤纷的视频节目的各种诱惑, 部分人的精神世界朝着畸形方向发展,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学业和身心健康。武术文化具有深刻的教育性,它在丰富大学生精神生活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高校建立各种形式的武术社团活动,有利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播与传承,同时,也为大学生价值观的构建提供了健康和积极向匕的氛围。

2.构建以学生社团为载体的武术文化传播传承新模式的优势

学生社团在传统武术文化传承与传播中具有其他组织所没有的特殊优势。

(1)学生社团所具有的白发组织性,使得大学生对学习传统武术保持了较高的积极性。学生社团是由具有某方面共同兴趣爱好的学生自发成立的、为实现成员共同愿望而开展活动的学生组织。学生社团活动是学生自己组织、自己设计、自己参加的,正因为兴趣相同,所以大学生参与 社团类学生活动主动意识强、积极性高。

(2)学生社团间的交流性,使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承成为可能。社团一般都是跨院系的校级社团,其成员来自不同院系,一部分学生还同时参加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社团,不同的社团成员又互相交叉重叠,信息传播速度快,可以有效地实现武术文化的传播与传承。

(3)学生社团与文化传播之间有着天然的联系,有利于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承。大学生社团活动是学生人际关系交往的舞台,是了解与认识社会的窗口和桥梁,它也就必然成为学生进行文化交流的重要基地。社团活动与文化传播(大学生信息传播)的这种天然联系,使学生社团在文化传播中发挥着独特的传播作用。

浏览22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