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哥还告诉他,运动要能够提升能力并避免伤害,热身与拉筋就好像武侠小说里面的基础内功一样,必须是持之以恒而扎实的;但是,许多人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或掌握不到要领;未获其利,反受其害。所以,必须在拉66 筋之前先热身……马步是练武前的基本功之一,它是许多门派的根基功夫,各派的马步大同小异,站马步桩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练腿力,二是练内功。马步是练 习武术最基本的桩步,因此有“入门先站三年桩”、“要学打先扎马”的说 法。堂哥告诉他,马步桩双脚分开略宽于肩,采半蹲姿态,姿势要像骑马一 般,而且如桩柱般稳固。如果马步没练好,就会沦为花拳绣腿。一次月光下练马步,堂哥看他练了有些时日了,就让他头顶一盆水,屁股 下面点了一炷香。他大腿与地面平行,双手立掌前伸,身体正直。一分钟,两 分钟,三分钟……三十分钟,三十一分钟,汗水不断从他头上冒出,有些喘粗 气了,身体有些发抖。马步对大腿肌肉的力量和耐力要求是很高的,因为太累 太苦太枯燥,这更是对意志的考验。他头顶上的那盆水有些晃动了。坚持,坚持,再 坚持!堂哥知道,习 武之人,必须磨炼意 志,他没有叫停。小 仁山累得哭了,甚至 号淘大哭。但无论怎 样哭,小仁山的脚始 终没有离开,他头顶 上的那盆水也没有倒 下来。他虽然有些摇摇欲坠,但他依然站在原地。家乡现在尚且欠发达,更何况是20世纪70年代呢,贫穷程度就可想而知 了。家里不仅没有几件像样的家具,除了粗茶淡饭,根本就没有营养可言, 小仁山他们兄弟几个自然也就长得营养不良。看着瘦小的儿子坚强地边哭边 站马步,母亲龚菊兰既欣慰又心疼,欣慰的是幼小的儿子懂事了,心疼的是 营养不良的孩子毕竟还小,有啥必要如此受苦受累呢他能受得了吗“算了吧,练得也差不多了。”龚菊兰对游海说。“婶婶,我心里有数。要练得一身好功夫,不吃点苦哪能行呢! ”游海 没有心动,也没有心软。游仁山坚持了近40分钟,在坚持期间,不管他怎么哭,怎么叫,身体有 多么的吃不消,但他始终在坚持。“老弟有毅力,是块练武的料! ”游海一直在心里默默地念着这句话。还有一天吃早饭,母亲发现游仁山不在家。床上没有,堂哥家没有,后 山、前山都没有,这鬼崽子能去哪儿呢,不会出什么事吧!就在母亲等得焦 急万分之时,他光着膀子,大汗淋漓地,像武侠小说中的大侠一样,从外面 跑了回来。母亲再仔细一看,这鬼崽子腿上还绑着砂袋呢。他傻傻地笑着, 说自己一大早就绑着砂袋练腿功去了,一连跑了十余里的山路。虽然是在气 头上,但做母亲的又能说什么呢,脸色立即阴转晴了。俗话讲:“练拳不活腰,终究艺不高”、“腰是机关脚是钻”、“腰似 蛇行步赛粘”,说的就是腰部锻炼在武术运动中的重要性。“在手、眼、身法、步法四个要素中,腰是比较集中地反映身法技巧 的关键,腰又是武术发力的主宰。”游海对游仁山说,“两脚并步站立,两 手手指交叉,直臂内旋上举,手心朝上。然后上体前屈,两手掌尽量贴近地 面。接着松开两手,抱住两脚跟部,尽量使胸部贴近两腿,持续一定时间两 脚并步站立,两手手指交叉,直臂内旋上举,手心朝上。然后上体前屈,两 手掌尽量贴近地面。接着松开两手,抱住两脚跟部,尽量使胸部贴近两腿, 持续一定时间。”在腰部练习中,小仁山没有少吃苦头,但幼小的他,依然表现出了顽石 一般的坚毅。那时他们经常会把细竹子绑起来,扛到对面山上的练武坪练排打功。 排打功为硬功外壮,属阳刚之劲。“盖虽为外壮硬功,而实具内壮软功之劲 也。”其练法则用击扑之法,使筋肉坚实,与捶打各部功夫相同,练法至为 简单。说白了,就是习武者承受打击的能力,也是提高防守能力的关键。游仁山看着大哥哥们一个一个地经受住了堂哥竹条的排打,心里又发痒 了,他也想练排打功。“海哥哥,我也要练排打功。”游仁山说。游海看着堂弟天真的面容,有点吃惊地问:“你这么小,还不是练排打 功的时候。”“海哥哥,我才不怕疼哩。”“仁山,这可不是疼不疼的问题哟。”看到堂哥不松口,他就拿起竹条,自己排打自己。“那好吧,那你就跟我们练练排打功吧。”堂知道知道老弟的性格,只 得答应他。堂哥刚说完,他就握紧拳头,挺起了胸膛。“先深吸一口气,提提劲,排打时,你就迅速呼气。”堂哥说。他做出一副勇敢的模样,说:“来吧!”看他背部肌肉绷紧,堂哥迅速拍打。“好,你的呼气与我的拍打配合得很好。”堂哥非常满意。那时,他的梦想是当个能打抱不平、能为民除害的英雄好汉最为重要的是,游罡华和他的弟弟游亮东受到武德的深刻影响,这种影 响是终生的,也是深远的。30多年后,我们见到了背着药箱正准备出门行诊 的堂哥游海,作为游罡华的启蒙武术老师,他是如此说的:“虽然当年我们家里穷,条件简陋,但我这个老弟能吃苦、不怕 苦,最为重要的是武德对他渐进的影响十分深刻,也为他以后的事业 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游海向我们介绍,武德就是武道,这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一,更是 武术界人士所大力提倡和推崇的道德标准。中国武术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 “未曾学艺先学礼,未曾习武先习德”。在漫长的岁月里,中国古代武术不 仅逐渐形成了一整套自己独特的理论、技术、功法,也形成了一套与武术密 切相关的道德体系,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武德。古代的武术家非常重视武术道 德,尽管古代武术有千万门派,每个门派都有自己的技法、功法,但是,所 有的门派都不约而同地把培养武德作为习武者的首要任务。“那你当时是怎样把武德潜移默化地传给自己的徒弟的呢 “我们问。游海想了想,然后说:“当时我主要从四个方面来教他们武德。第一 方面就是告诉他们,武术的目的不是伤害对手,而是自卫。中国古代武术的 一切招法都是以如何打败对手为出发点的。因此,武术动作是在对人体的解 剖结构、生理特点做了彻底的分析之后,针对人体各个环节的弱点设计出来 的。虽然,在战场上千军万马的集团厮杀中,武术的作用微乎其微,但是在 单人格斗中,它确实是可以致人伤残、甚至死亡的锐利武器。但是这种专为 打人设计的武术,其真实目的并不是为了伤害对手,而是出于自卫,制止对 手的攻击行动。因此,真正的武术家出手总是非常谨慎,不到万不得已不出 手,不到万分危急不用险招。正因为武术有置人于死命的威力,好人可以用 它来惩恶扶正,伸张正义,坏人也可以利用它来行凶作恶,伤害善良,因 此,武术家们在选择弟子、传授武技时都把讲不讲道德列为首要标准。比如 明代内家拳有对五种人不传的规定,这五种人是用心险恶的阴谋家、喜欢斗 殴打架的莽汉、酗酒成性的酒鬼、喜欢显示卖弄的浅薄之徒和不能吃苦的愚 钝的人。”“第二方面呢 ”“第二方面就是见义勇为,敢于斗争。古代武术强调自卫,绝不是说练 了一身的好武艺就是为保住一己的身家性命。相反,有正义感的习武者总是 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这也正是中国古代武术家极为突出的优秀品质。古往 今来,不知有多少武林好汉,侠肝义胆,不畏权贵,扶危济困,成为历代传 颂的佳话。所以,我倡导他们在关键时刻敢于挺身而出,扶弱除强。”“第三方面呢 ”“第三方面就是要尊重对手,光明磊落,要行得正坐得端。中国古代武 术在传统文化的影响下逐渐形成了一套十分复杂的礼节,不论是以武会友, 还是以武相争,总是先行礼再开拳,以表示对对手的尊重。所行的拳礼,按 照习武者的身份、习武场合等不同,有不同的选择。我跟他们讲,武术交 先 手,讲究正大光明,先礼后兵,摆下一个堂堂之阵,再与对手进行公正的较 车聿 量。搞突然袭击,以暗器伤人,历来为武术家们所鄙视。“第四方面呢? ” “第四方面就是要自我克制,自我完善。有一身的武功,既不能好勇70 斗狠,到处招摇显示,还要礼貌待人,尊重对手,如果没有过人的自我克制 能力是无法做到的。因此,中国古代武术对习武者各方面提出了具体而又严 格的规定。如,少林武术有10条戒约,要求少林弟子们练武要持之以恒;武 艺只用于自卫,不准好勇斗狠;尊敬师长;和善对待同辈,不得恃强凌弱; 不轻显技术;戒酒、肉、女色;不轻易传艺给俗家子弟等等。显然,这些戒 律的范围非常广泛,几乎涉及一个人生活的各个方面。难怪有人说武术就是 一种生活方式,要使自己的行为不违反戒律,自觉地遵守戒律,就必须加强 品德方面的自我修养。当然,古代的武德有它封建性、保守性的一面,如: 将师傅的话奉若圣经,不敢创新;传子不传女的狭隘性;门户偏见,宗派关 系等等。不过,它也的确反映出中华民族热爱和平,不仅追求精湛的武技, 而且通过道德修养追求一个充实的精神世界的优秀品质。正是因为有良好的 武德,每当外敌入侵、民族危难的关头,武技高强的英雄豪杰们无不挺身而 出,以身报国。所以,我经常给他们讲岳飞、戚继光、抗倭阵亡的少林武 僧、霍元甲等人的故事,让他们接受武德教育。”

浏览56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