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子主张“不战而屈人 之兵”,按照这样的意图,最好的防守是慑止敌手,使敌人知难而退,不敢进 攻。还有我如要撤退,则能够随心所欲,让敌手无法追击,因为我的部署和行 动每每与敌手猜想的相左。我打算撤退,却进攻得更加猛烈,使敌手料想不到 我要撤退;敌手以为我这个方向撤退,我却从那个方向撤退;故手以为我撤退 得匆忙、混乱,没有埋伏,我却有后手可以对敌手进行伏击。运用各种方法扰乱、迷 惑敌手,隐藏自己的真实意图,从而从容遂行自己的行动。由此进退方面是跟 攻守相应的。《孙子》云“行千里而不劳者,行于无人之地也。攻而必取者,攻 其所不守也;守而必固者,守其所不攻也。故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敌 不知其所攻。微乎微乎,至于无形;神乎神乎,至于无声,故能为敌之司命。” 传统武术“重势不重招”,无论攻守进退都要避开敌手的攻势和进入敌手的死 角,亦即“我顺人背”。我的进退路线正确,那是因为“行于无人之地”:第一,进 退的方向、路线出乎敌手的意料,由此疏于防范;第二,敌手可能预知我方行 军路线,但苦于实力弱小,无法分心防守,或受我攻势牵制;第三,我的攻势 与敌手正面对峙,然后用后手奇袭敌方要害。

所谓“行军于无人之地,攻必取,守必固”,关键是掌握虚实的妙用,而 虚实的精髓又在于:一是要奇正并用,正兵用来“批亢”,奇兵用来“捣虚”; 二是要示形动敌,迷惑敌人,欺骗敌人,扰乱敌人,调动敌人,三十六计中有“声 东击西”,正是对虚实的运用;三是保密,决策意图,用兵重点,行军路线,都 要严格保密,一旦泄露,将功 亏一笑,甚至反遭其祸。《孙子》说过:“善守者,藏于九 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这里又指出,善于进 攻和防守的,“微乎微乎,至于无形;神乎神乎,至于无声”。对攻守、虚实的运用到了这个境界,就可以 主宰敌人的命运了。我们现在试用太极拳技击技术为例,借以说明传统武术“尚 智用巧”的攻守进退特点:

首先,太极拳是用以防身、护体、制人、取胜的自卫型拳术。

基于自卫的性质,太极拳十分强调“勿先出手”和“勿先动步”,反对“先 下手为强”的主动出击,处处摆出一副“为客不为主”和“不敢为天下先”的 被动应敌样子;与此相联系的,则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以静御动、以 逸待劳”的自守、礼让、沉静和应变、机动、灵活。太极拳那“心平气和”、“松 静为本”的技术要领,也是跟这基本性质相适应的。这种方式不仅有利于冷静 地判断敌情,而且还有利于充分利用环境和发挥自身各种潜力。

太极拳的这种自卫型战略,踉它“不能选择敌人”的前提设定,以及“留 有余地”的处世原则,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人的智力、体力和技术,在事 实上都是不能平等的。在生死搏斗(而不是竞技运动)过程中,任何人都无法 保证真正的“公平竞争”状态,更无法保证自己各方面一定优长于敌手。但现 在问题在于“寸有所长、尺有所短”,不平衡有不平衡的“比较优势”,不平 衡恰好可以“扬长避短”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

所以,太极拳的前提设定是力量上“以弱对强”,并具有崇德、尚礼、处谦、守 下、用智、使巧、内向的阴性文化特征。从技术上说,其基本原则是攻者捣虚、守 者备瑕、进在取势、退在避锋,保存实力、避免消耗、战术速决、战略持久,随 曲就伸、以顺避害、后发先至、曲中求直,奇正生克、攻守相依、进进退退、贵 在得宜。这是一种通过“扬长避短”发挥自身“比较优势“的自卫型拳术。

其次,基于以弱对强自卫型的战略设定,太极拳攻守进退的基本形式是“寓 攻于守”、“以退为进”、“以走制敌”、“曲中求直”、“攻守同一”的迂回运动战。

兵法有云:“强则攻、弱则守”,以柔弱者自居的太极拳自然以防御为主,并 旦力图避免“处处设防”、“处处树敌”、“拒敌于国门之外”的正面抗衡和拼消 耗。它十分讲究“舍己从人”、“不丢不顶”,通过“沾粘连随”、“随曲就伸”的因 敌变化去寻机造势、引进落空、张网设套、诱敌深入、以顺避害、借力打力,突 出“贵化不贵抗、尚走不尚顶” 的圆活机动,很有中国军事那种“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你 发挥你的长处,我也发挥我的长处,打得赢就打,打不 赢就走”和“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你打我时摸不着打不到,我打你时就由不 得你“的味道。

作为一种技击的技术,太极拳绝不是放弃自身存在理由的“游而不击”、“只 守不攻”之被动挨打术。其机动的目的仍是为了歼敌。但太极拳的进攻,却往 往寓于退守避让的过程当中。由此属于“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 必犯人”和“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反攻性质。它一方面“顺人不失己” 地走出自我中心,另一方面又“依自不依它”地坚持独立自主,由此把防守跟 进攻,撤退跟前进有机地结合起来,此退彼进、此守彼攻、此蓄彼发、攻守同一、虚 实变换、阴阳相济,既不受对手的力,也不拿对手着力;在“积极”方面说,它 十分强调沾粘连随,在“消极”方面说,又极力避免扁抗丢顶。每个退守动作 系统,同时也是进攻动作系统。它要在“逆来顺受”消极被动形式当中,去实 现“制人取胜”的积极主动内容。

太极拳攻守进退的运行轨迹,是“曲中求直”打圈子的乱环翻滚、圆转走化。杨 班侯传下来的《乱环诀》对此描述说:“乱环法术最难通,上下随合妙无穷,陷 敌深入乱环内,四两千斤着法成。手脚齐进横竖找,掌中乱环落不空,欲知环 中法何在,发落点对即成功。”这是一种在有限空间中寻找活力对抗的最佳运 行路线,也是一种化解敌力和积蓄己力,隐蔽进攻的最有效方式;在大踏步后 退的同时,包含着大踏步的进攻。用系统论的语言来说,这就是“在寻找目标 的同时实现目标”。

第三,太极拳实施攻守进退运动战的基本技法是粘、走。

对于“粘”字,王宗岳《太极拳论》有云:“我顺人背谓之粘”,《打手歌》曰: “沾粘连随不丢顶”,表明这是一种如胶粘体,彼去我随,随曲就伸地封逼敌 势而不让他脱逃的动作,其目的是控制住敌手。太极拳进攻的技术特色是把一 般格斗过程中的击打和追赶融汇发展为就势推按,而在这就势推按的时候,又 必须拿住敌势并粘紧捆实,要在敌手无法变换还击的贴身近战态势下,持续增 加打击力量。所以,“粘”字是蓄势待攻之法。太极拳在没有粘紧拿实对方劲 路前,是决不轻易发动进攻的。拳谚云:“克敌制胜,全在用粘”,此之谓也。

至于“走”字,王宗岳《太 — 极拳论》云:“人刚我柔谓之走”,陈鑫《推手三十六病》  云:“人以手来,我以手引之使进,令其不得势击,是谓 之走”,表明这是一种敌进我退、顺弓I敌力,既不抵抗,又不离开的动作。其目的是避让敌害。太极拳退守 的技术特色是把一般格斗过程中的格挡躲闪融汇发展为顺势走化,由此使敌力“处 处落空”而无法作用于己身;并同时“借力打力”地通过一个力学结构,把敌手 的力量“还”给他自己。所以,这是“守中寓攻”之法。粘、走本身都不是攻,但 粘、走里面又都包含着攻。拳谚云:“进不离粘,退不忘撵。”可见在这里无论 进退都包含着攻击意识,但又努力做到含而不露,不着痕迹。

作为一种你来我往、来留去送、随曲就伸、有进有退的交往性应对技术,太 极拳强调“进必跟”,梢引根催、手到身拥,入位取势、刚柔相济、遇空即补、逢 隙便入、粘逼拿发、意远劲长,讲究“进不离粘”;与此相应还有“退必撤”,抽 胯转腰、步随身换,移形避让、虚实易位、引进落空、此让彼进、迂回寻机、蓄 势待发,突出“退不忘撵”。由此有进有退、上下相随,有顾有盼、左右照应,前 后相连、循环往复,动静相因、连绵不断。至于其背后的劲力依托,则是有蓄有 发、蓄而后发,发中有蓄、蓄中有发,直来横去、横来直去,沾粘连绵、圆转变 化。金庸在为吴公藻著《太极拳讲义》一书所写的跋文中,曾经生动地描述过太 极拳这种随机就势、引进落空、借力打人的特点:“太极拳不运气、不用力,力 气的来源在于对手,我只是转移对手力气的方向。

浏览29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