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传统武术健身的现代科学理论
一、传统武术的运动生物学、生物化学基础
传统武术的运动生物学、生物化学基础是指运用生理生化的研究方法与手段,揭示武术运动对人体所产生的各项生理生化指标变化。从运动生物学和生物化学的角度研究传统武术运动, 旨在研究武术运动对神经、心血管、呼吸、内分泌等系统的影响,能为竞技武术的科学训练提供科学依据,为武术活动的健身价值作出科学说明。
(一)传统武术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传统武术运动是一种有氧运动,能对心血管系统起到很好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首先,传统武术的习练能使人心情放松,消除各种杂念,对心脏心肌的收缩力、心搏容量、血压调节等方面能起到积极的正向调节作用,增加心肌储备能力;其次,经常练习传统武术,可以使心肌代偿能力明显提高,心肌收缩力、心搏出量、血管弹性增加,肺顺应性和肺活量增大,有利于提高心血管系统的血氧供应。
(二)传跷武术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
传统武术运动非常重视意守丹田和进行腹式呼吸,这就比其他运动项目更能刺激植物性神经系统,从而间接地影响到人体的内分泌系统。
例如,太极拳对肾上腺的分泌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对人的垂体甲状腺轴和垂体一性腺轴都有良好的影响。传统武术运动还能维持内环境理化因素的恒定,加强酶的活性,改善消化、排泄系统。
(三)传院武术对神经索统的影响
传统武术运动要求练习者在习练过程中''以意导动”“以意运气,以气运身”,随着动作意守丹田、意到五梢、意存丹田等的循环往复,对神经系统是极好的锻炼,更使神经兴奋性增强,提高应变能力。
传统武术运动中的一些内功拳种能使气血充沛活跃,使分布在脑的毛细血管大量开放,增强脑部血液循环量,加强脑细胞的供能条件,可以达到健脑的功效。
(四)传院武术对呼吸柒院的影响
传统武术演练强调呼吸与动作的密切配合,传统武术运动的诸多呼吸方法能有效改善通气功能和换气功能,增加肺活量和肺泡的通气面积。
在传统武术的套路演练过程中,不同的动作配以不同的呼吸方法是非常有讲究的。如做跳跃动作和由低势动作到高势动作时,要运用“提气法”;做高势或低势的静力性动作时,要运用“托 气法”;在活动性动作出现时,要换成“聚气法”;当由高动作进入低动作时,要运用“沉气法”等。
传统武术运动中的呼吸方法随着动作进行变化而不断变化,始终保持是在“气沉丹田”的腹式呼吸法基础上进行的。长期有意识地注意呼吸机能的锻炼,会对心肺功能产生良好的影响,可有效减少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
(五)传统武术对清化系统的影响
传统武术运动的科学习练可以改善消化系统的机能,主要表现在食欲增加,消化液分泌增 多,肠道吸收功能增强,促使营养物质的吸收等。
首先,在进行武术练习时,人体肌肉活动加强,能量分解增加,而机体能量的分解与合成是相 对平衡的,所以能量的合成也必然增加,使机体通过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的调节,促使物质代谢旺盛,势必增强人体的消化系统功能。
其次,长期进行武术锻炼,使消化系统的各器官得到不同程度的按摩作用,因此,可以降低慢性胃炎和溃疡病的发病率。
(六)传院武术对骨骼、肌由、关节的影响
经常练习传统武术,只要运动方法正确,运动量适当,对肌肉、骨骼、关节及韧带都能起到正向作用,使身体强壮,关节活动自如。具体表现在如下几点:
(1)传统武术运动可以使肌肉力量增强,防止骨骼脱钙和骨质疏松。
(2)传统武术运动可以增强骨骼抗折、抗弯和抗压的能力,使骨骼结实强壮。
(3)传统武术运动可以避免关节、韧带僵硬,使关节润滑,活动灵活,韧带的伸展性、弹性增加。
(4)经常坚持传统武术的锻炼,有助于青少年身高的增长,能促进青少年身体各国度和体重的均衡发展。
(5)长期坚持传统武术的练习,可以减少患骨质疏松症、慢性腰腿痛、关节炎等病症的发生。
二、传统武术的运动生物力学基础
传统武术的运动生物力学研究,能为武术运动员进行技术诊断,科学地指导练习者,促进其运动技术的改进与提高。传统武术的生物力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可以广泛地用于武术教学与 训练、运动员选材等方面。
(一)传统武术运动生物力学研龛的意义
传统武术运动是在自身的内力和外力的作用下完成的,遵循力学运动的客观规律,努力学习和掌握一定的生物力学知识,在传统武术的学习、教学、训练以及科研中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生物力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的广泛采用十分有益于推动武术运动的科学化、规范化的进程。
首先,传统武术套路中的动、静、站、立、起、落、转、折、缓、快、轻、重等,对人体的力量和技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必须遵循运动生物力学的规律。所谓“劲力顺达”“起于腿、发于腰、传于 肩、催于肘、达于手”,正是传统武术运动中运用生物力学原理的具体体现。
其次,在传统武术的散打项目中,无论是直拳、摆拳,蹬腿、侧踹,还是在搂抱过程中的快摔动 作,均要求支撑腿蹬地产生一个地面的反作用力,通过腰部,迅速传递到手或脚,力达对方。在快摔中,还要借力,所谓“任它巨力来打我,牵动四两拨千斤”“以快打慢”“以巧胜拙”“引进落空''等, 都充分反映了传统武术运动中的生物力学原理。
(二)生物力学在传疏武术技术动作中的应用
1.传统武术运动的技术动作特征
传统武术运动的技术动作是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内进行的,因此它包括运动的两个特征,即 空间特征和时间特征。前者是指传统武术技术动作的方向路线的位移特征,后者是传统武术技术运动完成的先后次序、延续时间的差异。
传统武术运功技术动作的“时间”和“空间速度”对于揭示武术的运动性质、节奏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因此,运用生物力学的方法来分析传统武术的动作,主要是根据时间和空间的特征来描述运动员身体或各环节状态的变化,并利用各种方法测出武术运动员身体或各环节的速度、加速度、角速度、角加速度等运动参数来研究并应用这些力学规律。
2.生物力学研究分析传统武术技术动作的一般方法
(1)记录动作
记录传统武术动作在空间、时间以及力学方面特征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
①观察动作
通过视觉,观察武术运动员完成动作的方向、幅度、速度、精神、节奏以及规格质量。教练员通常采用这种方法来评价运动员完成技术动作的质量。
观察动作法的优点是简单、适用、方便;缺点是缺乏精确的客观数据,容易犯经验主义的错 误,具有主观性和片面性。
②直接测量
直接测量法可以较准确地记录完成动作的空间、时间和用力特征,适用于跳跃动作的助跑和腾空,测量只需要利用秒表和卷尺即可。
③光学仪器记录法
光学仪器记录法是通过光学仪器的重放、慢放、停格等手段来研究分析,对技术动作进行诊断。目前,该方法被广泛用于学习、交流、技术分析和教学训练之中。
光学仪器记录法的优点是在记录整个技术包括整个套路的同时,还能够准确地反映出技术动作的各种特征。
(2)处理和分析数据
处理数据资料,就是把收集到的许多原始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找出它们的规律性和相关性。为了便于分析比较,可以把收集的资料绘制成各种图表。如:运动轨迹图,速度、加速度图, 各种力量曲线图等。
分析数据资料,就是根据生物力学原理对数据进行分析论证,弄清运动技术正确与否。对运动技术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时,可以应用对比的方法,从对比中分析运动技术的优缺点,从而改进练习和训练。
(3)得出结论
分析研究数据后,得出的结论应简明扼要,科学具体,具有指导性意义。
确定要分析的传统武术的动作是进行运动解剖学分析的前提和基础,如确定分析动作“燕式 平衡”。
三、传统武术的运动解剖学基础
运动解剖学主要是研究体育运动对人体形态结构产生的影响,并探索人体结构的机械运动规律和体育技术动作关系的一门学科。①运用运动解剖形态学的原理来研究武术运动,研究武术运动系统的结构及运动规律,有助于科学指导传统武术运动的训练以及选材。
浏览5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