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长拳类武术的健身价值

在我国传统武术体系中,长拳类武术的动作内容有屈伸、跳跃、平衡、翻腾等,在练习过程中, 人体各部位器官几乎都参与运动,这对人体的肌肉、神经等系统能产生一定的良好影响。青少年进行长拳类武术运动可以促进人体新陈代谢机能的良好发展,从而有利于箭软骨最大限度地骨 化,促进人体的生长和发育。长拳类武术运动的健身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心血管系统方面

长拳类武术锻炼对心脏血管系统有良好影响,表现为:安静时脉搏较慢,收缩压和舒张压都较低。安静时脉搏次数低,在运动生理学中,称为“脉搏徐缓”。它说明一个人的心脏在单位时间内收缩次数较少,血液循环能保证人体机能活动的需要,心脏能得到较多的休息。收缩压和舒张压低,在运动生理学中称为“低血压”现象,这是血管运动的神经调节机能改善的一种主要表现。

2.呼吸机能方面

长拳类武术套路静力性工作较多,强度大,时间短,造成氧债百分位较大,达70%〜80%。 氧债完全消除约需8〜9分钟,这就是说呼吸系统机能增强的现象一直要持续8〜9分钟才能恢复正常。其相对代谢率为15. 9〜19. 5,约相当于5千米跑步的强度。因此,长拳类武术运动能提高呼吸系统机能,对呼吸系统是个良好的锻炼。长拳类武术讲究六合,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内外协调一致的要求,这一要求导致神经系统支配运动器官的能力提高,促使内脏器官和运动器官更加协调。

3.中枢神经方面

长拳类武术动作的使用对于习练者的动作力度及力量掌握有一定的要求。如长拳类武术要求“动迅静定”,一动就像闪电流星一样快速;静止定型,要像山岳一样安稳。做各种攻击性动作时要求快速爆发出一种“寸劲”,发力结束,则要求马上放松。这些都需要中枢神经系统具有快速转换的能力。因此,坚持长拳类武术锻炼能提高人的神经系统的灵活性。

(二)南搴类武术的健身价值

南拳是我国传统武术分支中较为重要的一个流派,是对流传于我国长江以南各地诸多拳种的统称。南拳虽然流派繁多,但是有共同的风格特点:手法多样,而且“多短拳”,故有“南拳北腿” 之称;动作紧凑,劲力刚健,步法稳固,重心较低;快慢相间,长短并用,刚柔相济,以刚为主。快时迅速清晰,慢时沉稳有力;身法吞吐浮沉,腰腿身手贯穿一致,手起肩随,完整一体;气沉丹山,发 声吐气,以气催力,常配合发力因势发声,以助动作饱满刚劲,突出南拳的刚烈风格。

正是因为南拳具有以上风格和特点,才使得南拳具有很高的健身和技击价值。南拳劲力饱满,以刚为主,所以经常锻炼,能使肌肉发达,筋骨强壮,力量、速度等身体素质可有显著提高。又由于南拳的蓄劲闭气与发劲开声交替使用腹式呼吸,因此能增强心血管、消化和呼吸系统的机能,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

(三)对抗类武术的健身价值

对抗类的武术运动也是我国传统武术分类中一项较为重要的内容,对抗性武术运动的健身作用体现在对抗类武术能调动全身的肌肉、器官积极参与,能够全面地发展练习者的各项身体素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抗类武术练习的强度较大,对爆发力、速度的要求较高,需要在短时间内消耗更多的能量。这一机能变化,使心肌代谢加强,收缩压升高,从而刺激心肌使血流量增加、张力增强、收缩有力。

(2)对抗类武术练习耗氧量大,对肺通气功能的提高,肺泡活性的保持、改善等心肺功能的增强有一定作用。

(3)长期坚持对抗性武术练习可以使肌纤维增粗,肌肉结缔组织弹性改善,肌腱弹性和韧性加强,使练习者的肌肉发达,力量增大,体格健壮。

(四)导引养生类武术的健身价值

导引养生类的武术在整个武术体系中的健身作用是不容忽视的。武术与中国古代导引养生之术,从理论到实践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导引养生类的武术的健身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 方面:

(1)导引养生类武术要求调息运气、以气运身、气沉丹田、以气催力等都说明呼吸和动作的结合,不仅使动作完成得更加合理,而且通过呼吸增加对内脏器官的锻炼。

(2)导引养生类武术强调放松,即全身心放松很明显,松而后能活,活而后能通,从而有助于通经活络。

(3)导引养生类武术的整体性、全面性、协调性,有利于促进经脉脉气在遍布全身上下、内外的经络系统中运行。其所特有的在放松的基础上圆润转动、阴阳交错的大小动作,能使经络的多层次、多功能、多形态的立体结构和经脉循行路线上300多个腌穴,受到广泛的、深层的触动,使经络渠道避免发生故障,保持疏通贯达,从而发挥经络系统调节、控制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功能, 保持身体健康。

二、传统武术与心理健康

(一)心理健康的定义

心理健康指一个人拥有健康的心理品质,包括智力发育正常、人格健全、有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善于同别人交往等。具体表现如下:

(1)智力发育正常表现在有良好的观察力、分析力、判断力、想象力、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2)人格健全表现在自我意识清醒,有自知之明,能正确把握自己、支配自己,积极进取,对生活充满信心和希望。

(3)具有坚忍的意志和坚强的毅力,表现在能控制不良情绪,克制不现实的欲望,保持稳定的心态,自制力和心理承受力好。

(4)善于同别人交往表现在能正确对待他人和社会,既有自信心,又善于交往,有良好的人际 关系。

(二)心理健康的标准

世界生组织提出的心理健康标准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1)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其人格是完整的,自我感觉是良好的,情绪是稳定的,且积极情绪多 于消极情绪;有较好的自我控制能力,能保持心理平衡;自尊、自信、自爱,而且有自知之明。

(2)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在自己所处的环境中,有充分的安全感,能保持正常的人际关系,能 受到别人的欢迎,得到别人的信任。

(3)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对未来有明确的生活目标,有理想和事业上的追求,并能脚踏实地, 不断进取。

(三)传统武术的健心 价值

传统武术的习练可以使人形成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培养和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

在传统武术的习练中,情绪状态是衡量传统武术运动锻炼对个体心理健康最主要的指标。 研究发现,武术运动可增加脑部的液流量,促进体内一种能产生良好感觉的“内啡吠”的释放,从而改善情绪。有紧张、烦躁情绪的人只要练习太极拳或做导引养生功15分钟以后,紧张的情绪就会松弛下来。而喜欢和经常参加武术运动的人,还可以在武术运动中不断获取一定程度的满 意度,这种满意度会令人产生快乐和积极的情绪,并通过这种成功和满足的体验不断增加自信 心,进而保持良好的情感体验,并将这种情感体验更好地用于日常的学习和工作。

2.促进人体智力的发展

传统武术的习练除了能够使人的情绪产生一定的健康状态,还会对人体的智力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经常进行传统武术的套路练习,不仅能使练习者注意力、反应能力、思维能力等得以提高,还可以促进人的情绪稳定、性格开朗,这些非智力因素对人们智力发展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在传统武术的对抗性练习中,练习者根据对手的攻击动作所做出的系列反应的训练,可使练习者提高反应速度,缩短反应时间,增强神经系统功能。经常参加武术运动可有效促进血液循 环,提高呼吸功能,使大脑获取更多的养分,提高练习者的记忆力和想象力。

3.促进坚强意志品质的形成

传统武术的习练是一个艰苦的过程,在练习过程中,练习者需要经受身体上的痛苦和意志上的考验。如果要达到武术运动的高水平,必须经年累月,甚至用一生的时间苦练不辍才能练就。 如果有些练习者怕苦怕累,稍有懈怠,则会半途而废,就如武术谚语中所讲的“拳不离手,曲不离口”“一日练一日功,一日不练十日空由此可见,武术练习者只有锲而不舍、自强不息地坚持, 才能修炼出深厚的功夫,并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

浏览55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