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传统武术还以阴阳互根、阴阳消长、阴阳转化作为武术技法的基本原理解释拳技理法, 这种阴阳之道作为武术运动的规律体现在很多拳种。

(1)八卦掌

八卦掌是以太极之理立论的拳术。“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系 辞》兀太极为元气,元气一分为二即是阴仪和阳仪。阴仪用表示,称做阴爻;阳仪用“一” 表示,称做阳爻;由此构成八卦和六十四卦的全部“卦符”。而所有的圭卜,都由阴爻和阳爻两种符号组成。所有的卦象无一不是阴与阳的对立统一体,如乾为阳,坤为阴。卦位的排列也无 一不是以阴阳为基础,如乾为阳位南,坤为阴位北。卦序本身亦有阴阳之分,如乾一为阳,坤八为阴。

八卦掌不仅“理根太极”“立体于卦形”,它沿圆变转的运动形式,实质就是阴阳转换,“左旋之则为阳仪,右转之则为阴仪也”,这是八卦掌区别于其他拳术的基本运动特征。

(2)形意拳

形意拳也体现了阴阳学说。形意拳论说:“在拳中,形意、八卦、太极三派之一体也。虽分三体之名,统体之一阴阳也。”形意拳在论捶兼论气时讲:“气不能无呼吸。吸则阴,呼则阳。上升为阳,下降为阴,盖阳气上升而为阳,阳气下降而为阴,阴气下行而为阴,阴气上行而为阳,此阴阳之分也。”

(3)太极拳

太极拳以阴阳立说,强调遵循自然而不强为的运动规律。“拳以太极名,古人必有深明乎太极之理”,此理就是《太极拳论》开宗明义所说:“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也。”将阴与阳统一于太极之中,这个太极统一体就是太极拳,因此又可叫做“一阴一阳之谓拳”。太极拳“实天机自然之运行,阴阳自然之开合也,一丝不假强为,强为者皆非太极自然之理,不得名为太极拳”。

(4)少林拳

少林拳亦以阴阳立说。《少林寺短打身法统宗拳谱》论及“立身立足之法”时指出:“人一身伫立之间,须要配合阴阳,方知阴来阳破,阳来阴破之妙。若不明阴阳,则无变化之妙,而有呆钝之嫌。

(5)华拳

华拳同样讲究“拳法之阴阳认为“有了阴与阳的对立统一,才会有运动、有变化,才会产生功用。

(三)传统武术与五行学说

1.五行学说的主要内容

木、火、金、水、土五种物质称之为五行。五行学说也是古代认识世界、解释宇宙事物变化的一种学说。五行学说产生很早,殷末的《尚书•洪范》中即有五行的记载:“一日水,二曰火,三日木,四日金,五曰土。”古人将自然界千变万化的事物采取类比方法,按其不同性质、作用纳入五行的属性。

五行学说以“相生、相克”来表述事物的相互关系与作用。

(1)相生,即相互促进、相互滋生之意,即前者对后者有良好的积极作用。五行相生的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2)相克,即相互抑制、相互制约之意,即前者对后者产生消极作用。五行相克的次序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2.武术与五行学说的关系

武术吸取了阴阳五行学说作为理论的思想原则。以五行学说作为武术技击理论基本原则的武术拳种以形意拳为代表。

形意拳以五行学说为指导思想,在形意拳的基本拳法中有“五行拳”,以“阴阳五行生克制化” 的观点演练人体内外的“五行”。

(1)五行拳的五行属性

五行拳是劈拳属金、崩拳属木、钻拳属水、炮拳属火,横拳属土。劈拳主要用掌,其形似斧,拳势严谨;崩拳以左右直打冲拳为主,其形似箭,喻其直进有力;钻拳似电,快速上钻;炮拳沿波浪曲线左右斜进,一架一冲,拳法激烈;横拳于前冲中顺势横拨,坚韧含蓄,拳掌结合。

五行拳的五种拳法是以五行观念来指导技击的,其主要技击特色与它们的五行属性近似。

(2)五行拳与相生相克说

与五行相生相克学说相应,五行拳亦有相生、相克的关系,即劈生钻,钻生崩,崩生炮,炮生横,横生劈;劈克崩,崩克横,横克钻,钻克炮,炮克劈。五行拳的相生相克,体现于五种拳法特色在连续运用时的变化之中。

(3)五行拳与五脏的关系

五行拳的拳法理论与中医人体五脏生理理论有相应之处。它把拳法技击与人体生理功能联系起来加以分析:劈拳属金,其形像斧,在人体则属肺,故其劲顺则肺气和,劲谬则肺气乖,气乖则体弱病生,拳亦必不通矣;崩拳属木,其形似箭,在五脏则属肝,故其拳顺则肝气舒,拳谬则肝气 伤;钻拳属水,其形似闪,在人体则属肾,故其气和则肾足,气乖则肾虚。其拳不顺则其劲不能长, 拙劲亦不能化;炮拳属火,其形似炮;在五脏则属心,故其拳顺则气和虚灵,拳谬则气乖而四体失和;横拳属土,其形似弹,在腹内则属脾,故其拳顺则内五行和而万物生,拳谬则内气必努而失中, 失中则四体万骸无所措施,试式亦无形矣。上述理论试图将拳法与生理统一起来,以求做到形意合一,内外同化。

按五行学说,形意五拳应综合运用,即拳谱所谓“五行合一处,放胆即成功”“丹田久练灵根本,五行合一见奇功”。而五行之中,当以横拳为主。所谓意者,即人之元性也,在天地则为土,在人则为性,在拳则为横,横者即拳中先天圆海中和之一气也,内包四德,即劈崩钻炮也。由此可见,横拳是最基本的。

(四)传统武术与八卦学说

1.八卦学说的主要内容

八卦学说是由太极衍生而来的,它是一门庞大的科学思想体系,即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 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早在五千多年前,中国先人通过长期探索,认识到宇宙是万物一体的大系统。由于整体间各个局部的相互关联,大自然表现出极强的规律性。古人就是根据这种规律逐步建立起来一种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

八卦是在肯定宇宙间相互关联的万事万物运动规律的基础上,推测事物的发展和走向,又把发展理解为各种矛盾趋向和谐与不断往复的过程。古人将这一规律加以总结,从颜色、位置、动 作、方向、对象、物质、气味及转换过程等方面作了归纳,得出事物在不同时刻、不同情况下的表现状态。

2.武术与八卦学说的关系

八卦与中华武术的紧密联系主要体现在八卦掌中。

八卦掌原名“转掌”,是武术中的一个拳种。由于该拳的主要运动方式为绕圆走转,所绕圆圈 正经过八卦的八个方位,又以人体各个部位比对八卦,于是被称为八卦掌。

八卦掌的基本八掌分别比附为乾卦狮子掌,取象为狮;坤卦返身掌,取象为麟;坎卦顺势掌, 取象为蛇;离卦卧掌,取象为鹤;震卦平托掌,取象为龙;艮卦背肾掌,取象为熊;巽卦风轮掌,取象为风;兑卦抱掌,取象为猴。八卦掌还借用八卦的一套数术来规范拳技的层次性和系统性,以八个基本掌法比附八卦的数目,以六十四掌,分为八组,每组八掌,比附八八六十四卦的数目。

八卦掌采用“易理”作为拳技的理论依据。“易理”即解释八卦图形含义的理论,包括简易、变 易、不易三种基本思想。八卦掌不仅以“易理”说拳理,还以“易理”规范拳技。

(1)“简易”

所谓“简易”,即只有简易的道理才便于明了,只有简易的法则才便于效法。八卦掌的拳理和拳技就效法了这种简易之理。

八卦掌向左沿圆绕走称为“阳仪”,向右沿圆绕走称为“阴仪”,象征着阴阳的左右绕走,这是八卦掌区别于其他拳术的基本运动特征。八卦掌掌法的变化都是将攻防招术融于沿圆走转,符合绕走的规律。

(2)“变易”

所谓“变易”,即认为天地及万物万象都处在不停地运动变化中。八卦掌效法这种变易思想, 将沿圆绕走和攻防拳式融为一体,使走转招式像天体运行一样,周而复始,没有中断。

八卦掌技法总则为“以动为本,以变为法”,对敌时也要不停地走转与对手周旋,避实寻虚,避正寻斜,讲究以动制不动,以快动制慢动。

(3)“不易”

所谓“不易”,即“动静有常”,认为天地问万物万象的变化都按照一定的规律循环不已。八卦学按照这种不易思想,形成了八卦取象、取身不易、运动技法原理不易的定则。

练习八卦掌者必须遵守的不易法则包括很多方面,如“胸空腹实”等身型要领、“拧旋走转”等运动技法、“滚钻争裹”等劲法原则等。

八卦思想不但为哲学思想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还渗透到中华武术的理论当中,为其进步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浏览27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