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极拳:八极拳是一种以挨、傍、挤、靠等贴身近攻作为主要内容的拳术。其套路结构短小精悍,发力刚脆。步法以震脚闯步为主,具有节短势险、刚猛暴烈、猛起硬落、逼身紧攻的短打类型的拳术特点。

翻子拳:翻子拳是一种短促灵便、严密紧凑、拳法密集、出手脆快的拳术。主要拳法有冲、搠、 豁、挑、托、滚、劈、叉、刁、裹、扣、搂、封、锁、盖、压等。其运动特点是步疾手密,闪摆取势,上下翻转,迅猛遒劲,双拳交替快捷,全套一气呵成。有“双拳密如雨,脆快一挂鞭”之称。

劈挂拳:劈挂拳是一种以猛劈硬挂为主、长击快打、兼容短手的拳术。基本方法有滚、勒、劈、 挂、斩、卸、剪、采、掠、接、伸、收、摸、探、弹、砸、擂、猛十八字诀。练习时要求拧腰切胯,溜臂合腕, 讲究滚勒劲、吞吐劲、劈挂劲、翻扯劲和辘护劲等劲法。其运动特点是大开密合,猛起硬落,迅猛剽悍,双臂交劈,斜拦横击,吞吐含放,翻滚不息。

少林拳:少林拳为少林武术的总称,因嵩山少林寺而得名。少林拳的主要套路有少林五祖拳、小洪拳、大洪拳、罗汉拳、梅花拳、七星拳、柔拳等等。其特点是注重技击,立足实战,套路结构短小精悍,严密紧凑,巧妙而多变。动作起、落、进、退,多为直来直往。手法要求出拳、出掌“曲而 不直,直而不曲”。身法在定势中要正,运动中应进退和顺,起落自然,变换灵活。步法要求轻灵敏捷,沉实稳固,劲力主刚,讲究刚健有力、勇猛快捷。

戳脚:戳脚是一种以腿法为主的拳术。基本腿法包括丁、挑、端、剪、拐、点、蹶、碾、蹬、圈、错、 转等。步法有玉环步、转趾步、倒插步、旋转步等。其运动特点是架势开展,刚健快捷,灵活多变; 以腰为主,脚力向下带臀发腿,向上带肩背发手。用法以腿为主,手脚并用,讲求“手是两扇门,全 凭脚打人”,“手打三分,脚踢七分”。套路分为文趟子和武趟子。

地躺拳:地躺拳是以跌、扑、滚、翻等摔跌技术为主要内容的拳术。技巧性较强,动作难度也 较高,全套中常出现的动作有抢背、盘腿跌、摔剪、乌龙绞柱、虎扑、栽碑、扑地蹦、鲤鱼打挺及勾、 剪、扫、绞等腿法。其运动特点是顺势而跌,旋即而起,卧地而击,高翻低滚,起伏闪避,一气呵成。

象形拳:象形拳是模仿某一动物的技能、特长和形态,或模仿某种特定人物的动作形态,结合攻防技法而编成的拳术。流传较广的主要有醉拳、猴拳、螳螂拳、鹰爪拳、蛇拳以及武松脱铐拳和铐手翻子拳等。象形拳具有以形取势、以意传神的特点,不仅重其形,而且更重其意,心动形随, 形象生动活泼,技巧性强,风格独特。

②器械

器械是武术演练时使用的器具或兵器的总称。器械的种类繁多,包括短器械、长器械、双器 械和软器械四种。短器械主要有刀、剑、匕首等,长器械主要有棍、枪、大刀等,双器械主要有双 刀、双剑、双钩、双枪、双鞭等,软器械主要有三节棍、九节鞭、绳标和流星锤等。

剑术:短器械中的一种。主要以刺、点、撩、截、崩、挑等剑法,配合步型、步法等构成套路。其运动特点是轻快敏捷,潇洒飘逸,灵活多变,刚柔相济,富有韵律。

刀术:短器械中的一种。主要以劈、砍、斩、撩、扎、挂、刺等基本刀法为主,并配合各种步型、 步法、跳跃等动作构成套路。其运动特点是勇猛快速,气势逼人,刚劲有力,雄健剽悍。

枪术:长器械中的一种。主要以拦、拿、扎、崩、点、穿、挑、云、劈等枪法,配合各种步型、步法、 跳跃构成套路。其运动特点是力贯枪尖,走势开展,上下翻飞,变幻莫测。

棍术:长器械中的一种。主要以抡、劈、扫、挂、戳、击、崩、点、云、拨、绞、挑等棍法,配合各种步型、步法、身法等构成套路。其运动特点是勇猛泼辣,横打一片,密集如雨,气势磅礴。

大刀:长器械的一种。以劈、砍、斩等刀法为主,结合舞花等动作构成套路。在演练中都是双手握持,以腰力发劲,一动一静都表现出雄浑威武、勇敢果断的气势。练习时要求身械协调,劲力充沛。

双刀:双器械的一种。以劈、斩、撩、绞等刀法结合双手左右缠头、左右腕花、交互抡劈等变化构成套路练习。要求身械协调,步法必须与刀法上下相随,对上下肢的协调要求较高。双刀的运动特点是刀法密集,贴身严谨,左右兼顾。

双剑:双器械的一种。主要以穿、挂、云、刺等剑法为主,结合身法、步法,双手交替变换而构成套路。其运动特点是身随剑动,步随身移,潇洒奔放,矫捷优美。

双钩:双器械的一种。主要以勾、搂、锁、挂等方法构成套路。其运动特点是钩走浪式,身随钩走,钩随身活,身灵步轻,造型洒脱多变。

九节鞭:软器械的一种。主要以抡、扫、缠、挂及各种舞花组成套路。主要动作有手花、腕花、 缠臂、绕脖、背鞭等。其运动特点是鞭走顺劲,抡舞如轮,横飞竖打,势势相连。人们常以“抡起似 车轮,舞起似钢棍”,“收回一团,放走一片”来形容九节鞭的运动风格。

三节棍:软器械的一种。主要以抡、扫、劈、戳等棍法及舞花构成套路。其运动特点是轻巧灵 便,能长能短,可伸可缩,软硬变换,勇猛泼辣,势如破竹。

绳标:软器械的一种。是以绳索缠绕着身体各部而变化出各种击法和技巧构成套路。主要动作有踢球、拐线、缠膝、十字披红、胸前挂印等。练习时须用巧劲,一根长索在身前、身后、腿部、 肘部、颈部缠绕收放,出击自如,变幻莫测,是技巧性较强的项目。

(2)对练

对练是指两人或两人以上,按照预定的程序进行的假设性实战演练。主要包括徒手对练、器械对练及徒手与器械对练。

①徒手对练

所谓徒手对练,是指运用踢、打、摔、拿等方法,按照攻防格斗的运动规律编成的拳术对练套 路。主要有对打拳、对擒拿、南拳对练、形意拳对练等。

②器械对练

所谓器械对练,是指以器械的劈、砍、击、刺等技击方法组成的对练套路,如单刀进枪、三节棍进棍、双匕首进枪、对刺剑等。

③徒手与器械对练

所谓徒手与器械对练,是指一方徒手,另一方持器械进行的攻防对练套路,如空手夺刀、空手夺棍、空手进双枪等。

(3)集体演练

集体演练是集体进行的徒手、器械或徒手与器械的演练。在竞赛中通常要求六人以上,可变换队形、图案,也可用音乐伴奏,要求队形整齐,动作协调一致。

2.搏斗运动

搏斗运动是指两人在一定条件下,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的斗智、斗技的对抗实战形式。目前列为武术竞赛的项目有散打、推手等。

(1)散打

散打是两人按照一定的规则,使用踢、打、摔等方法制胜对方的竞技项目。

(2)推手

推手是指两人遵照一定的规则,使用捋、挤、按、采、捌、肘、靠等手法,双方粘连黏随,通过肌肉的感觉来判断对方的用劲,然后借劲发劲将对手推出,以此决定胜负的竞技项目。

(3)短兵

短兵是指两人手持一种用藤、皮、棉制作的短棒似的器械,在16尺直径的圆形场地内,按照 一定的规则,使用劈、砍、刺、崩、点、斩等方法进行决胜负的竞技项目。

第三节传统武术的起源与发展

一、传统武术的起源

我国传统武术源远流长。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伴随人类文明的出现,武术亦开始萌生和发展。

(一)武术的雏形

在原始社会,环境恶劣,生产力水平极为低F,人们为了生存不得不与兽、与自然界展开争 斗。在狩猎活动中,人类不仅靠拳打、脚踢、躲闪等徒手动作与野兽搏斗,还需要拿起石头、木棒 与野兽抗争,在这些过程中逐渐积累了劈、砍、刺的技能。这些技能都是与野兽争斗过程中自发 形成的,因而也是低级的,还没有脱离生产技能的范畴,但逐渐形成了一定的击刺技巧、攻防姿态 与动作,这种在人与兽斗的过程中积累起来的技巧与方法,还不能说是武术的萌芽。因为只有人 与人之间的搏杀格斗,才能使攻与防这一对矛盾体的技术不断演化与提高,才符合技击的逻辑本 质。武术是人与人之间的搏杀技巧。人在与兽斗的过程中积累起来的击打技能,为中国传统武 术技能的形成打下了坚定的物质基础。

旧石器时代晚期,出现了尖状石器、石球、石手斧、骨角加工的矛等打制石器,表明人类的生 存技能有了一定的发展,而到了新石器时代则出现了大量的石斧、石铲、石刀和骨制的鱼叉、箭 然,甚至还有铜钺、铜斧等,人们已经较广泛地运用弓箭来狩猎了。由于生产、狩猎工具的不断创 新,人类在劈、砍、击、刺等技术上积累了更为丰富的经验。这时,以创造锋利工具的能动性、使用 工具方法的主动性、运用格斗技术的自觉性为标志,武术的雏形已初步显现。

浏览21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