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剑术”原名“剑术练习”,是国家体委为适应广大群众锻炼的需要而整理审编的器械 初级套路。其运动特点是:腕力干脆灵活,剑法明快清晰,动作流畅大方,身法轻快多变,姿 势飘洒优美。初级剑术分为四段,共32式(预备式和结束动作除外)。该套路内容丰富,其中 有刺剑、劈剑、挂剑、点剑、崩剑、云剑、架剑、挑剑、截剑、穿剑、斩剑、扫剑、剪腕花、 撩腕花等剑法;有弓步、马步、仆步、虚步、歇步等基本步型;有上步、退步、插步、跳步等 基本步法,以及闪、转、翻、拧等身法。它以快速移动的步法,灵活多变的剑法,配合起伏转 折和造型优美的定势动作,以及练习时刚柔相济,吞吐自如,身法协调,给人以美的享受。通 过反复练习,可以熟练地掌握剑术的风格和特点,同时为习武者进一步提高剑术水平及全面掌 握武术技能奠定基础。(二)基本技法特点剑术,各门各派都有各自沿袭相传的演练技巧和方法。但基本的技法,大致有以下特点。剑法规整:剑法规整,是剑术技法的基本功。虽然剑法颇多,有击、刺、点、崩、劈、撩、 瓜、云、穿、抹、挑、提、架、绞、扫、截、格等,不同流派的剑术在剑法的运用与内容方面, 都各有所侧重,但是在剑法规整方面,都要求出手、线路、部位准确,而且要求在刹时突变间 准确无误。所以,剑法规整是学习剑术技法的重要窍门之一。理法势通:理,指的是剑理。它是历代武术家在长期的练剑实践中,提炼和升华为理论的 剑经、剑歌、剑诀等,统属剑理范畴。法,指的是技法,即剑术的演练技巧和方法。势,指的 是剑术中动态和静态的各种姿势。通,指的是会通,即剑术的理、法、势,会通相合,这四个 方面,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是剑术技法的精髓。剑理不通,不称为剑术;剑法不通,不称为 剑技;剑势不通,不称为剑艺。理与法,法与势,势与理,必须相合贯通、这样,才能达到剑 法清晰、身械协调、动之有理、运之有法的剑术要求。刚柔兼备:剑术的劲法刚柔兼备,参互运用。有刚有柔主要体现在剑术中刚柔动作的交替 变化之中,即动作过程要柔,动作完成时宜刚。刚柔相间还体现在一个动作中或刚中含柔,或 柔中寓刚。如截腕与绞剑的方法是典型的柔中寓刚;抹、带剑法又明显体现出刚巾含柔;穿、 撩等剑法,由于运动路线长,更能体现出刚柔相兼的剑法技法。刚柔还突出表现在动作的攻防 技法上,轻快流畅的步法、潇洒飘逸的腾跃、闪赚迭逞的避让等动作过程中,无不以刚柔参互运用为基础。劲力的运使多柔中含刚,或以柔带刚,或刚中蕴柔,但在敏捷的出击、吞而即吐 的击刺、倏忽纵横的劈点中,还要柔而化刚。轻快敏捷:“剑器轻清,其用大与刀异”(《手臂录》),虽然刀剑同属短械,都具有攸忽纵 横、以短乘长的特点,但用法迥异,素有“剑走轻,刀走黑”之别。剑具有两面刃,持剑即不 能触身,也不能像刀术那样贴身缠绕去缠头裹脑。实战中也应尽可能不用剑刃去架格对方兵械, 而应以“巧闪旁扼”之法闪躲避让来势,以敏捷、快速的身法、步法斜身闪进,以剑锋崩点对 方手腕,扼制其攻势。剑术演练中的点、崩、绞、截、拦等剑法,同样要求在快捷的步法配合 下完成动作。腕把灵活:在剑术套路中,剑法是构成功力与表现技巧的核心。因此,要做到剑法规整, 必须从每一种剑法的规格要求入手。剑法的正确与否又与把法(握剑方法)密切相关,而把法 的变化又与持剑手的掌、指、腕及其关节的伸展、屈收、拧旋分不开,即运动中剑法的各种变 化把法才能表现出来。剑术的基本把法有多种,如满把、螺把、钳把、刁把等。把法正确与否 制约着剑法的准确与转换,同时又与手腕的劲力运使和技巧有关,所以要求持剑手的腕、掌、 指及其关节须灵活运动,恰如其分地把握住剑柄。此外,手腕的灵活须与臂、肩、腰、身协调 配合,这样才能合理地表现出各种剑法的劲道、攻防等变化。韵度自如:韵度,指剑术运动中的节奏、韵味、气度。急动缓随的节奏变化、起承转落的 韵律、气势宏大的气魄、挥洒自如的动作,是剑术追求的最高境界。剑法的刚柔、疾缓、张弛、 起落、伸缩,以及换形走势、招式迭逞等,是构成剑术节奏、韵味和气度的基本要素。而剑法 自身的节奏一般受其特定的动作规格所制约,同时又与动作本身的攻防含义、战术意识休戚相 关。因此,提高剑术技能技巧、掌握剑术技法中的节奏变化。必然要掌握剑法规格要求,熟知 其实战用法,明了其战术意识,这样才能内外贯通,神形达化,身械一体。韵度则是在掌握动 作规格、节奏变化的基础上,去追求独具匠心的韵味和气度。但要“量体裁衣”,讲求实效,应 据演练者本身的条件、素质,尤其是专项素质来决定,要根据动作的速度、劲力、协调、柔韧、 身法等实际情况,因人而异地去追求、完善和发展。要有特色,切不可机械仿效。贵在意势会 通,三体同功,韵度自如,以求达到势、法、理相合贯通,身械如一,达到术中求艺,以艺导 术的境地。八、棍术套路技术分析(一)概述棍是武术器械中长兵器的一种。“棍术”指使用棍的方法和技巧。明俞大猷的《剑经》、戚 继光的《纪效新书》、茅元仪的《武备志》及程宗猷的《少林棍法阐宗》等,对棍的技法均有详 尽论述。棍主要以抡、劈、扫、拨、舞花等动作,配合各种步法、身法构成套路结构。其特点 是快速、勇猛、刚劲有力。练起来棍法密集、风格泼辣、节奏鲜明、呼呼牛风,有“棍打一大 片”的功效。(二)基本技法特点棍的技法主要有:抡、劈、盖、压、云、扫、穿、托、挑、撩、拨等。练习棍术要求手臂 圆热,梢把兼用,身棍合一,力透棍梢,表现勇猛、快速,表现“棍打一大片”的特点。棍打一片:抡、劈、扫是棍术的主要方法,也是棍打一大片技法付诸实施的方法。尤其是 抡、扫动作路线较长,攻击面大,既能打击正面之敌,又能打击身后之敌,是在四面临敌的情 况下以攻为守的好方法。做到棍打一片须掌握两条原则。一是握法正确。一般在劈棍时,后手 不留把,而在抡棍时,则必须留把,有的称为“留腕”,通常在20〜30厘米间。二是注意发力 的顺序与时间。如抡棍动作,其顺序应是从腰腿部开始发动,通过肩臂到手达棍,而不是起始 就发力,而是过程中发劲。做到这两点,便可发力顺达、饱满,棍打一大片。梢把并用:以劈、扫、抡、撩为远击之法,多用梢端击打,两手须握持把段;挑、截、盖、 挂、横击等多用棍把击打;绞、格、云、拔则梢把可相互运用,多手持中段,为近身攻守方法? 两手一动,两端齐动,连环出击,或上撩下劈,或左挂右拨,或前绞后截,或上架下压,或内 外推撑。动作要严谨,棍法要快密,梢把要兼用,长短要兼施,故此有“抢似游龙,棍似雨” 之说。握法活便:握法指握持棍器部位的方法。一般将棍分为棍梢、棍身、棍把三个部位。棍术 中梢、把、身相互运使,富于变化,变化的首要因素是握法的变化。棍的握法有手心向上的阳手握法,手心向下的阴手握法,一手手心向上、另一手手心向下 的阴阳手握法,虎口相对的对手握法,左右手交叉握法,一手上下滑动的滑动握法等。不同的 棍法及棍术动作间的变化,都是以不同的握法为前提,即不同的棍法必须有相应的握法,棍法 若变必先变其握法,握法娴熟才会迅速变换出各种棍法。如劈棍时,通常要两手满把紧握,一 手握住把端靠住腰际;云、拨等棍法,握法宜活便;崩棍、盖把动作须一手滑把棍;舞花棍时, 左手有时须仅以拇指和食指刁握棍;单手舞花有时还应脱手或交替握棍。握法活便是练好棍法 的基础和保障,所以要正确地掌握棍术握法及其变化。乘势顺力:这是棍术中与力合的技法要则。一般指乘其势而发力,顺其力而变式。动作幅 度大、速度快,惯性亦大,所以棍的起动、制动、运转均不如轻小器械便利。因此,棍术练习 既要注意发挥人体腰臂的力量,又要善于驾驭棍的惯性力、重力、击地时的反作用力和崩棍等 动作制动时产生的反弹力等外力。乘势顺力就是驾驭这些外力的技法与方法,也是棍术动作间衔接连贯的关键。例如在做舞 花时,乘棍由上向下之势做下点棍或劈棍、摔棍、盖棍等;也可乘舞花时由下向上之势接转身 提撩棍;在做提撩棍时又可接做转身舞花;在做左右点棍时,可借点棍时地面的反作用力,顺 势转身舞花。
浏览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