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训练水平对运动员的技术、心理、智能的训练水平以 及身体机能、身体形态的发展起着重大的作用。高度发展的速 度、爆发力有助于高难技术动作的完成;良好的身体素质可减 少或防止一些慢性损伤和急性损伤的发生;力量的练习可导致 肌肉体积发生相应变化,使身体形态发生适应性变化;全面发 展的身体素质有利于运动员全面地掌握运动技术,极大程度地 提高运动技术的训练水平,在比赛时的发挥稳定并取得优异成 绩。可见,系统的身体训练是掌握武术技术的前提与基础。但 身体训练水平的高低又同时受技术,心理以及身体形态等诸方 面制约,如专项耐力的发挥与合理省力的先进技术、战胜疲劳 的心理稳定性有关;运动员腿部爆发力的强弱与其足弓的形态特征有一定的联系在实际训练中,身体训练常与其他因素一 起以一种复杂的综合体而出现。武术中的身体训练是指在武术训练过程中教练员运用各种 练习手段和方法来增进运动员的身体健康,提高运动员的机能 水平,全面发展武术项目所需要的各种运动素质和基础能力的 训练。身体训练可分为一般身体训练和专项身体训练。一般身 体训练在武术训练过程的少年儿童启蒙期,在全年训练的过渡 期,在运动员伤病后的恢复期被广泛采用,而在比赛的准备期 及比赛期,采用的比重就相对小些。专项身体训练在全年训练 的各个时期都被广泛采用,并常被当作学习、掌握武术动作的 先决条件和辅助练习,专项身体训练是以武术的基本功为主, 并结合一些组合练习内容。随着少儿武术运动员各种能力的不 断提高和年龄增长,专项身体训练的比例逐渐加大,基本功训 练的内容增多,难度增大,要求逐渐围绕专项所需的各种能力 进行训练。一般身体训练和专项身体训练的目的、手段及作用有所不 同,但它们相辅相成,共同服务于运动成绩的提高。武术运动员身体训练的内容和方法:身体训练的主要内容有力量、速度、耐力、柔韧、协调能 力等运动素质。一、力量力量是指肌肉在用力过程中克服或对抗阻力的能力。运动 员的力量水平取决于多种因素。如:肌肉的生理横截面,红、 白肌纤维的比例,参加工作的肌肉群数量;肌肉群收缩的协调 能力,中枢神经系统发放冲动的强度与频率等。运动员任何技 术动作的表现都是通过肌肉工作来实现的,武术运动员技术成 绩的好坏和肌肉力量的发展水平有直接的关系。同时速度、耐 力等其他一些素质的发展也受力量素质的影响。因此,力量是 身体训练水平的重要指标。力量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作不同的划分。(一)动力性力・与静力性力・ 根据肌肉收缩的形式,力量可分为动力性力量和静力性力量。动力性力量是指肌肉作等张收缩时所产生的力,即肢体产 生明显的位移,使人体或器械产生加速度运动的力。动力性力 学 量又常通过两种不同形式的肌肉收缩而产生,即向心的克制性 与 收缩和离心的退让性收缩。武术中的大多数跳跃动作都是通过 训 动力性力量来完成的,其中动作的起动如腾空飞脚起跳是克制 缘 性收缩,而落地缓冲则主要是退让性收缩。因此,在发展动力 性力量时既要注意克制性的向心收缩,也要注意退让性的离心收缩。静力性力量是指肌肉作等长收缩时产生的一种力,即肢体 维持或固定于一定的位置和姿势,不产生明显的位移运动的 力。如朝天蹬、燕式平衡等。静力性力量虽不如动力性力量在 武术中运用普遍,但对于完成持久平衡,难度动作以及提高动 作质量仍是十分重要的。(-)绝对力・和相对力・绝对力量是肌肉收缩时所能克服最大阻力的能力,通常称 为“力量”或“最大力量,相对力量是指运动员的绝对力量 与其体重的比值。可见相对力量受绝对力量和体重两因素的影 响。当体重保持相对稳定时,绝对力量越大,相对力量就越 大。反之,若绝对力量不变,体重的增加或减少,都会引起相 对力量的下降或增加,体重与相对力量成反比。武术从某种意 义上讲是在空间活动自己的体重,这正是武术运动员为什么要 求身材适中和保持体重相对稳定的重要原因。作为青少年运动员基础力量训练,发展绝对力量是可行的,但对高级运动员则不宜过多采用。高级运动员主要依靠肌肉内协调和肌群间协调来增加力量。这种方法不会使肌肉体积增大,所以更适合武术项目的特点。(三)速度力・和力・耐力根据肌肉收缩的时间长短,力量可分为速度力量和力量耐力。速度力量是指肌肉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发挥出最大力量的 能力。快速用力(爆发力)是武术动作系统中肌肉用力的主要 方式之一,故速度力量对武术运动员(特别是少年运动员)极 其重要。速度力量具有速度和力量综合的特征,它的提高受这 两种素质的制约。在训练中常结合专项动作采用一定负荷量的 快速练习或通过增加最大力量练习来提高速度力量。力量耐力是指运动员克服一定外部阻力时,能坚持尽可能 长的时间或重复尽可能多的次数的能力。武术竞赛套路是在 80秒的时间内完成的,以无氧酵解供能为主,因此对力量耐 力要求高。力量耐力的训练任务与武术专项耐力训练任务应是 一致的。武术项目要求运动员表现出快速勇猛、刚劲有力的风格。 从技术动作的用力方式上,可分别表现出快速用力(爆发力)、 静止用力(定势动作、平衡动作)、缓慢用力(过渡动作、表 现身法的动作。根据武术项目的特点,不仅要进行快速的力量 练习,有时还需进行一些静力练习,如站桩、控腿、持久平衡 等。(四)发展力的常用方法上肢(1)推撑力量练习人体参加推撑工作的肌肉主要有胸大肌、斜方肌和肱三头 肌等。提高这些肌肉的力量的方法有以下几种:①俯撑类:包括手脚在同一平面的俯卧撑、脚置于高处的俯卧撑、俯撑击掌及“推车”等。这类练习要求身体直,屈臂 武 时两肘向后靠近体侧,胸部接近地面,伸直臂时,尽量将身体 术 撑起,不可塌腰。 ②手倒立类:包括正靠倒立,反靠倒立、控倒立,推倒立及倒立爬行等。③持重练习类:包括卧举、坐举、颈后推举、持哑铃冲 拳,哑铃八字操等。(2)悬垂拉引力量练习人体参加悬垂拉引工作的肌肉主要有背阔肌,胸大肌、喙肱肌、肱二头肌、三角肌、肩胛下肌、冈下肌和大小圆肌以及 前臂的屈指肌群等。提高这些肌肉的力量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 ①引体向上:可静止或小摆动做,也可用不同的握法做,引体至胸与杠齐平或引至颈后与杠齐平。②爬绳或爬杠:有手脚并用的爬绳(杠)或只用手的爬绳 (杠)。通常采用固定高度计时的方法以培养其速度力量.躯干(1)腹肌的练习①!卬卧起坐:运动员仰卧在垫上或斜板上(头在低处), 两腿伸直,两臂前举或抱头后,上体前屈到手触脚面或头触胫 骨部。②仰卧举腿,另一人将举起腿向下推。③仰卧两头起。两臂上举,上起时手要触及脚背。④肋木或单杠悬垂举腿,收至脚背触手握的横杠。⑤高低杠上,手握高杠悬垂举腿同时绕越低杠。⑥直角悬垂控制不动。(2)背肌的练习①俯卧起上体。两手抱头后,另一人按其小腿部。可在地 —\上做,也可在横马上做。一②上体俯卧在纵马上,两手抱马身下部,两腿伸直向后上方摆起。腿部可加负重物。③头和脚分别置于凳上,仰卧静力练习。腹上可放重物, 身体始终平直。(3)侧屈肌群的练习练习者侧卧在地上,一人按住腿做连续侧起。.下肢武术中的跳跃动作要求快速有力,达到起跳轻松,腾空高 飘,这就要求有很好的弹跳力。因此,腿部力量训练的重点, 是弹跳力的训练。腿部弹跳力训练方法有以下几种:(1)原地连续纵跳。(2)单脚或双脚连续跳10 ~ 20米的距离。(3)立定跳远。(4)原地跳起腾空时团身,使大腿靠近胸部,上体保持正 直,接着迅速伸展落地。连续做。(5)跳绳。短绳的单脚,双脚连跳,双脚双摇跳等。(6)击步摸高、击步冲顶吊球、击步连续直体跳及各种转 体跳。(7)跳深练习。从40 ~ 50厘米高的高出跳下,立即向上 跳起。连续跳8 。次。(8)双脚负重连续跳或跳越障碍物。(9)肩上负杠铃或他人,做起踵练习,手扶肋木或墙连续 做。练习的方法和手段很多,在选择练习方法和手段时, 首先应考虑发展何种类型的力量。如要发展速度力量,可采取 规定一定次数计时的方法,如仰卧两头起10次计时;如要发 展力量耐力,则可计运动员10秒或20秒完成该练习的最多次 数;如要发展退让性力量,可选择引体向上慢落跳下、跳深练 习等。共次,要考虑不同部位的力量练习交替进行,如上肢和 下肢、腹肌与背肌交替。这样,既可避免局部负担过大而造成疲劳,又可以提高练习的总效果。
浏览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