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手与活手底手是指辅助进攻的手,其揪抓的主要部位有小袖、直门等。活手也称上手,是指主要攻 击对方的手,活手可根据进攻动作的需要,灵活地揪抓不同的把位。.底腿与活跤架站立后,前面站立的腿称为活腿,后面站立的腿称为底腿。活腿的作用主要是攻击对方的不同部位使之失去平衡,底腿则起到支撑维持自身平衡的作用。每一个进攻、防守、反攻 技术动作的完成,都与两腿的合理配合分不开。.顺架对练或实战时,双方都是右架或左架,两人对摔时都能在相同的方向走出相同的步法,故 称顺架。.顶架对练或实战时,左架和右架对摔,双方的活腿(攻击腿)在同一侧相互顶挡,故称顶架。把位摔跤衣的领襟、胸襟、袖口、前后腰带、底襟等处,都属于互相抢抓的.手法手法是指摔跤过程中各种抓握和解脱的方法。(2)封手:即用双手封挡、解脱对手抢握抓把位的方法。(3)解手:即解开对手已抓握把位的方法。(4)捕手:即用底手揪抓对方的小袖或直门,先捅后拉,使对方重心前后移动的手法。(5)登手:即用单手或双手向后下方推开被揪抓的把位的解脱手步法步法是指摔跤过程中两脚移动的方法。(1)上步:即底、活腿纵向向前移动的步法。(2)撤步:即底、活腿纵向向后移动的步法。(3)滑步:即活腿向前移动一步,底脚随之跟上,两脚几乎同时移动形或的步法。(4)背步:即底腿经活腿脚跟向后插步的步法。(5)盖步:即底腿经活腿膝关节上盘插的步法。(6)跳步:即双脚同时腾空移动置某一位置的步法。(五)中国式摔跤竞赛规则简介比赛时间每场比赛静时间为4分钟,上、下半场个2分钟,场间休息30秒。进攻有效与无效(1)在比赛区内使用动作将对方摔倒在比赛区或保护区,判进攻有效(2)在比赛区内将对方摔倒后,自己踏入或跌入保护区,判进攻有效(3)对方倒地与自己踏入保护区同时发生,判进攻有效。(4)故意将对方推出或抱出比赛区,进攻无效。(5)踩着对方的脚或松开后立即进攻,判进攻无效。(6)使用犯规动作进攻,判进攻无效。(7)场上裁判员叫停后仍然进攻,判进攻无效。(8)将对方摔倒触地与鸣哨(锣)同时发生,判进攻有效。(9)将对方摔倒触地在鸣哨(锣)之后发生,判进攻无效。得分标准在比赛中,除两脚(两点)外的身体其他任何部位(第三点)着地或消极、犯规被警告者 失分。根据倒地和其他情况,判对方得3分、2分、1分或双方互不得分。(1)得3分将对方摔成两脚离地,身体成腾空状,并使其躯体产生翻转,躯干着地,自己保持站立。(2)得2分①将对方摔成得3分状,自己“第三点”随后触地②将对方摔成躯干着地但没有腾空,自己保持站立;③对方教练员被罚出场。(3)得1分①将对方摔成除3分、2分情况外的“第三点”着地。②双方同时倒地,自己躯干在上③自己“第三点”未触地,对方身体任何部位接触保护区④对方或对方教练受到一次警告。(4)互不得分①双方不分上下同时倒地。②双方同时出界。犯规(1)侵人犯规①使用反关节动作有意伤害对手者。②以手、肘、膝、头部击打或撞击对方或抓对方生殖器官者。③用脚尖踢对手或用脚蹬踹对手者。④用脚踢、弹对手小腿中部以上部位者。⑤按压对方眉口之间的面部或咽喉或抓对手头发者。⑥双手搂抱对手头、颈者。⑦已将对手摔倒,还故意压砸对方者。⑧将对手抱起使之失去控制能力,仍将对方头朝下垂直下摔,有意伤害对手者。(2)技术犯规①场上裁判发出开始口令之前或叫停之后,仍然进攻者。②比赛进行中,作为教练员、助手干扰比赛或进入场地者。③比赛进行中,自行停止比赛者。④比赛中故意抓对手裤子者。⑤女运动员故意抓对方内衣者。⑥比赛中故意倒地者。⑦比赛中佩戴饰物或坚硬护具者。⑧比赛进行中,跤衣带、跤靴带松开者。⑨不遵守比赛规定的礼仪者。消极(1)比赛进行中,不主动抓握,被对手抓握后又多次逃脱,逃脱后不积极抓握进攻,仍有 意逃避达15秒者。(2)比赛进行中,抓住有利把位而不主动进攻达15秒者。(3)比赛进行中,双手抓住对手,但不使用动作故意拖延比赛时间达15秒者。(4)比赛进行中,用头顶住对方,故意拖延比赛时间达15秒者。(5)比赛进行中,仅使用假进攻动作而无真正进攻意图达15秒者。(6)比赛中主动进入保护区者。(7)倒地后不立即起身,故意拖延比赛达5秒者。(8)因对手无意轻微犯规而故作受伤状,经医生诊断后仍不积极比赛者。罚则(1)比赛前三分钟,三次点名未到,或点名到后擅自离场,不能按时上场比赛者,按全部 弃权处理。(2)比赛期间,运动员无故弃权,取消本人全部成绩。(3)临场教练员没有按规定着装和坐在指定的席位上。比赛中,干扰裁判员工作,甚至用 语言、手势等肢体动作侮辱裁判员者,视情况:第一次违犯给予警告,第二次违犯给予判罚 出场。(4)凡犯有“侵人犯规”之一者,根据情节轻重,分别给予警告或取消该场比赛资格。(5)凡犯有“技术犯规”之一者,给予警告。(6)凡出现“消极”之一者,给予警告。(7)双方运动员正在攻守中,一方犯规,如对犯规者有利时,应立即停止比赛,并按规定 给予处理;如对犯规者不利时,则不停止比赛。等该进攻动作结束后再叫停,并按规定给予处 理。如犯规者将对手摔倒则不得分,并给予处罚;如犯规者被对手摔倒,则判对手得分,并给 犯规者处罚。(8)因一方运动员犯规使对手受伤,而不能继续参加比赛,裁判员可根据情节轻重,取消 犯规者该场比赛或全部比赛的资格,并判受伤者获得该场比赛胜利。(9)两同单位运动员为挤掉其他运动员或其他比赛队伍名次,有计划地进行非竞争性比赛, 应取消一方或双方运动员该场比赛或全部比赛资格。(10)比赛中,一方运动员受到三次警告,则取消该运动员本场比赛资格及技术得分。宣布 对方获胜并保留获胜方的技术得分。判定胜负(1)累计得分多者胜。(2)优势获胜。比赛中双方得分各自累计相差9分时,即终止比赛,判碍分多者优势获胜。(3)比赛中一方因故不能继续比赛或被处罚取消比赛资格,判负,对方获胜。(4)双方得分相同,则判获3分多者胜;若相同,则判获2分多者胜;若还相同,则判技术 得分多者胜;若还相同,则判体重轻者胜;若还相同,抽签决定。第四节擒拿与解脱擒拿术,历史悠久,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擒拿法精彩别致,在武术中独树一帜,其内 容丰富,法理精深。论其特点,既不同于“打法”之勇猛明快,又有别于“摔法”之角斗拼搏; 擒拿是集武林智慧之结晶,历来备受重视和珍惜。
一、擒拿术的特点与内容
擒拿术是一种独特的技击术。根据擒拿技击之特点,结合擒拿术的基本特征,“擒拿” 一词 的定义是以致微巧力,擒对手于肢体一部,使其关节受制,失去反抗能力而就擒。这就是擒拿 术区别于其他技击法的显著标志。擒拿术是一门非常复杂而又细致的技击术,内容系统完整,动作千变万化。最主要的特点 在于“动式、曲折、轨迹、旋绕,劲力不显,行踪不露”。不论是攻击一方使用的拿法,或是防 御一方使用的破解和反拿法,几乎每一招每一式的动作与变化,都不是直来直往,纵向进退; 而是如同几何学上的曲线,缠绕变化螺旋屈伸,依角变位、忽降忽升。动则上中下三路齐变, 轻灵巧取;制则身手脚立体兼施,招法奇妙。擒拿术其状文雅,其效剧烈。这就是擒拿术的独 特之处。擒拿术主要是针对人体四肢关节及头颈等要害部位和穴位,基于关节活动功能的局限和弱 点,依据逆关节和超限度施制的原理,使用刁、拿、锁、扣、扳、点缠、切、拧、挫、旋、卷、 封、闭、捆、蹩等招法,施制于各关节部位的一门技击术。擒拿主要技击的部位有腕关节、指 关节、肘关节、头颈关节、髓关节、膝关节、踝关节、腰及裆部。
浏览1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