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业绩先后被载入《中外名字大 辞典》名人录、《中国武林著名人物传》《中国当代武术家词典》《中国专家人 才库》《中国著名教练员、裁判员大辞典》《武坛名人录》《中国武术名人辞 典》《二十一世纪人才库》(中文版、英文版)等众多文献。
李文贞之妹李文兰,也是武术名家,比李文贞小7岁,自幼随父亲李茂春 学习太极十三剑、飞虎拳、绵掌拳、形意拳、穆英棍及刀、钩等功力门武技。
杨春山,天津市人,功力门传人,是武术名家“霸王李”一李茂春的 得意弟子和二女婿(李文兰的丈夫)。自幼习练功力拳,是该拳术的主要继承 人之一。他演练的功力拳功架端正、下盘沉稳、劲力狠猛、直进直入,多实无 虚,不求花俏好看。在国家队主练的项目是拉硬弓和器械对练。杨春山每逢表 演力开多弓时,都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拉硬弓是我国古代练功的一种方法, 并列为武场考试的项目之一。拉弓的方法包括:正把开弓、反把开弓、反把胸 前双开弓、身后双开弓、口含开弓、足蹬手拉开弓、力开三弓与五弓及悬体开 弓等基本动作。
刘万福,天津人。拦手门第七代传人,幼年随父习武,后拜多名老武术家 为师,擅长童子功,精拦手、八卦、太极、通背、八极诸技。1952年获天津 擂台赛重量级冠军。1954年选入我国第一支国家武术集训队。1958年在天津 体育学院任教。1979年参加国家体委武术调研工作。1980年参加《大百科全 书》武术条目的撰写工作。曾任天津体育学院武术教研组组长、天津市武协 副主席、中国武协委员、国家级裁判员、副教授。
吴凤英、刘瑞峰、刘学会、常双年,四人都是刘景山口]的徒弟,是戳脚 拳的第五代传人。蠡县体委成立后,1974年至1985年间蠡县武术队比赛成绩
[1]刘景山:河北省蠡县赵锻庄村人,是戳脚门派第四代掌门人,是近代戳脚翻子拳的主要传 承人。
在保定地区位居榜首,刘学会,常双年等成为这一时期蠡县武术队的领军人 物,获得过优异成绩。1979年,蠡县成立武术协会,刘学会任委员。1981年, 蠡县成立武术体校三所,常双年在留史体校任教。
受时局的影响,第一支国家武术队昙花一现,很是惋惜。好在国家武术队 成员在离队后充分发挥个人所长,踏踏实实、任劳任怨地奉献于武术事业,为 全国武术的发展奠定了扎实的技能和科研基础,推动全国武术迈向新的发展 阶段。
第二十五章
武术的奥林匹克运动情愫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诗经•蒹葭》
有些人,有些事,命运注定了颠簸太多,以致百年纠缠,也未见得能柳暗 花明。中国武术历来被誉为中华文化园中的一朵奇葩,是其他国家和地区不曾 拥有的美好。可就这样一位大好“青年”,在追爱途中却屡屡不尽如人意。而 那位让中国武术多年来魂牵梦绕的女神便是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以下简称 “奥运会”)。奥运会作为人类历史上难得一见的盛会,成功整合诸多体育运 动功能,影响力早已辐射到当代社会的方方面面,比如政治、经济、哲学、文 化、艺术和新闻媒介等。要说起中国武术与奥运会的每一次失之交臂,每一次 差之毫厘,万千中华儿女的心总能一遍遍揪痛!纵观百年,中国武术与奥运会 最多不过两次亲密接触,却也是迄今为止最为重要的两次。第一次是1936年 柏林奥运会,中国武术与奥运会首次结缘;第二次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 国武术与奥运会的最亲密接触。
一、人生若只如初见:1936年武术与奥运会的第一次亲密接触
1936年第11届柏林奥运会,这一年中国运动队惨败,仅符保卢一人入决 赛。在中国选手全军覆没的同时,中国代表团的武术展演震惊了德国!无数人 被中华武术折服,以亲眼看见柏林奥运会期间的武术表演为荣。中国国威大 振!中国武术自此走向世界!
(一)百人大团出征柏林
1936年,国民政府意识到奥运会对增强民族凝聚力的巨大影响力,为了 一洗第10届洛杉矶奥运会中国备受讥讽的耻辱,扬大中华国威严,中华民国 单是组队派出的代表团就足足有一百多人。
有鉴于上届奥运会的准备不充分,这一次,中国政府为保证参赛者的技术 水平,提前一年备战。1935年七八月,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就开始在青岛山 东大学进行相关暑期训练;1936年初,又进行分项选拔、集训和经费筹措。
与此同时,为了提高中国国际形象,宣 传中国武术,政府决定选派一支国术队 参加奥运会表演项目。
国民政府要选派国术队出国展演的 消息一经传出,全国各地的武林豪杰纷 纷跃跃欲试,仅预赛报名人就多达100 余人。1936年春,选拔赛在上海开展, 评判委员会由中央国术馆馆长、原代理 西北军总司令张之江及褚民谊、王子 平、佟忠义、朱国福等人组成,一番群 雄逐鹿后,最终张文广、温敬铭、郑怀 贤、金石生、张尔鼎、寇运兴等6名男 选手和翟连元、傅淑云、刘玉华等3名女选手脱颖而出[ ,成功入选柏林奥 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同往的政府代表有郝更生、沈嗣良和陈时等3人,总领 队是马约翰,运动员有69人。随同前往的,还有34人组成的赴欧体育考 察团。
中国参加此次奥运会,并不强求胜利,目的在于展现中华民族的精神和风 度,重塑中国国际形象。同时,在服装上也力求展现中华元素,每人一件藏青 色法兰绒西服,一顶国产小草帽。男士穿白衬衫、白裤子、黑皮鞋,系黑领 带。女士穿白色旗袍,脚踏棕色平跟鞋。色调简单、大气,代表团整体英姿飒 爽,现代气息十足。1936年6月26日,中国代表团从上海登船出发。那一年 的柏林奥运会,中国武术让众多西方人士啧啧赞叹,赢得满堂彩,也让所有观 者开始审视这个拥有4亿人口的“破落中国”,似乎与传言中的“东亚病夫” 判若两人!究竟是怎样的风姿,创下了这般的辉煌?
(二)长途跋涉身心俱疲
1936年6月26日,代表团从上海乘坐游轮离开国土,整整辗转28天水 陆兼行,终于在7月23日到达参赛地柏林。6月26日坐船从上海出发,代 表团先是抵达印度孟买码头,带上早前已出国访问的足球队继续行程。7月 20日,邮轮抵达意大利威尼斯。第二天,改坐火车,途径奥地利,两日后 进入柏林。期间,不少运动员晕船,吐了 20多天,代表团人人疲惫不堪, 体质下降。[2]
(三) 中国武术初露锋芒
1936年的柏林奥运会,在正式比赛之前安排了一场世界性体育表演,各 国都派出一支民间传统体育代表队前来参演。大会安排第一天在汉堡街道上进 行游行或表演,表演当天中国武术队个个身穿武术服,时走时停,每人表演一 段武功绝技。沿街观众无不惊奇,齐声叫好。一时间,众人围观,颇感惊奇, 由此引发了历史上第一次武术概念的探讨。怎么回事呢?原来,留学生根据武 术队的讲解,先后将武术翻译成“国术”“武艺”,可洋人根本听不懂啊。最 后郑怀贤定论道:“中国功夫!”洋人个个竖起大拇指道:“好!中国功夫好!” 一时间,赞叹与掌声此起彼伏,久久未绝。
第一天的表演赢得开门红,让代表团士气大增。第二天汉堡动物园的正式 表演显得更为重要。大会给予中国武术队的表演时长是15分钟。首先,张文 广亮相。一套查拳打得拳似流星脚似电,闪展腾挪,跌扑滚翻,每一个动作都 将中国武术的跌、打、摔、拿表现得精细周到,淋漓尽致!在观众惊叹之时, 骤然收势。接着,刘玉华登场,只见双刀飞舞、寒光频闪,好似雪花漫天,舞 到酣处亦是戛然而止!傅淑云的“绵掌”出场,绵里藏针,柔中含刚,宛若 无骨,飘若惊鸿,矫若游龙,一气呵成。郑怀贤和寇运兴登台,二人的“龙 虎对棍”极为剽悍,你来我往,险象丛生,动人心弦,只听得“乒乒乓乓” 一阵棍棒碰击声,两人猛然收式,现场鸦雀无声!后面依次是金石生的九节 鞭,温敬铭与张文广的空手夺枪,翟连元的花拳……每一个节目之后爆发的便 是阵阵雷鸣般的喝彩!口]虽然只有短短的十多分钟,但是中国武术队再一次 点燃观众激情。退场时,现场气氛极其热烈,观众热情高涨,争相前来与武术 队合影、握手,几位表演者久久未能突出“重围”。
浏览1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