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卦掌的发展

八卦掌在京师扬名之后,很多人纷纷拜入董海川门下,学习八卦掌。一时 间,董海川可谓风头无两。之后,经过百年间的不断传承、变化,八卦掌门派 日益显赫,流派也愈见精细,终成中华武术中不可忽视的一支中坚力量。

董海川的众多徒弟中,不少是带艺拜师之人。如尹福(董海川的第一大 徒弟)原先习过“罗汉拳”和“弹腿”,程廷华曾学过“摔跤”,张占魁更是 拜过形意大家刘奇兰学“形意拳”,等等。诸如此类,不胜枚举。而在传艺过 程中,董海川极为懂得因材施教,从不强求忘本归零,有海纳百川的气魄。他 传习八卦掌之时,以拳理精义为根基,鼓励徒弟融合自身前学加以创编并给予 指导,促使八卦掌形成了不同的流派。主要有:尹福的尹式八卦掌,程廷华的 程式八卦掌,史计栋的史式八卦掌,樊志涌的樊式八卦掌,梁振蒲的梁式八卦 掌,高文成的高式八卦掌,宋长荣、宋永祥的宋式八卦掌,刘宝珍的刘式八卦 掌,还有刘凤春的刘式八卦掌及张占魁的形意八卦掌等。其中,流传面最广、 传承人数最多的,当属尹式、程式、史式、张式、梁式五大八卦掌流派。


  1. 尹福与尹式八卦掌尹氏八卦掌,每路有八手,共八八六十四式。动作刚猛,擅长技击,以其 “硬掌”特点而闻名。因出掌形似牛舌,故名“牛舌掌”。四指并拢,拇指内扣。 腿法居多(这与尹福最初习练弹腿有着直接关系),屈腿蹚泥以自然步走转为 主,不大掰大扣,不讲形象,步子小,横开斜进,拧翻走转,进退直接,趋于急 行。掌的运用轨迹接近直线,步法拧翻走转、进退直接,身形变化简捷明快。

  2. 尹福(1840—1909),字德安,号寿鹏,河北省冀县(今冀州市)人,因 为身形消瘦,被人称为“瘦尹”。尹福自幼来到北京,居住在朝阳门吉市口, 后卖烧饼、油条谋生。尹福自小就喜欢习武,最早的时候学过罗汉拳、弹腿 等,后来带艺投师拜在董海川门下。董海川依据尹福自身特点,向其传授八卦 掌。尹福吸取董海川拳艺的精华,创立了动作刚劲勇猛,以冷、弹、脆、快、 硬见长的尹氏八卦掌。尹福武功出众,是董海川的得意大弟子,曾在皇宫教光 绪帝八卦掌。1900年,八国联军侵略中国,光绪帝由尹福等人保驾去西安避 难。因护驾有功,回京后的光绪帝特意嘉奖于他,让其在宫中任职,光绪帝驾 崩后,尹福亦卸职还乡。

  3. 程廷华与程式八卦掌“程式八卦掌”。徐哲东在《国技论略》中说:“程之八卦,武林声名籍甚,凡 言八卦掌,几无不知眼镜程也。”程式八卦掌具有大开大合的特点,“螺旋劲”使程式八卦掌独具特色,如 行云流水、连绵不断。“龙形掌”是程式八卦掌的基本掌形。掌的运用轨迹为 曲线,有别于尹式的直线运转,且要求曲线弧度要大,运转中形成螺旋,使得 螺旋力层出不穷,拧裹劲变化万千;其屈腿蹚泥讲究横开直入、拧翻走转,与 掌运转路线相配合,用摆扣步进行身形转换,以推、托、带、领、搬、扣、 劈、进见长,多双摆双扣,形成“圈中有圈,层层不断”之势。

  4. 《拳意述真》中记载:“程廷华先生所用之游身八卦,或粘或走,或开或 合,或离或即,或顶或丢,忽隐忽现,或忽然一离,相去一丈余远,忽然而 回,即在目前,或用全体之力,或用一手,或二指,或一指之一节,忽虚忽 实,忽刚忽柔,无有定形,变化不测。”

  5. 程廷华(1848—1900),字应芳,河北省深县(今深州市)人。自幼学习 摔跤,跤术高超。后到北京当学徒,艺成后在北京崇文门开眼镜店,以制镜为 业,江湖人称“眼镜程”。后来拜董海川为师学习八卦掌,深得八卦掌之精 奥,其所传掌式为董海川的真传,全名为“无极拳游身八卦连环掌”,也称

  6. 史计栋与史式八卦掌在董海川的指导下,史计栋把原来擅长的精妙腿法与八卦掌的走转有机融 合,形成了快速善变、发腿击人出乎意料且独特的八卦掌腿法。“钩镰手 (枪)”是史式八卦掌的掌形要求。史式八卦掌讲究推、托、带、领、搬、拦、 扣、截八法,龙、虎、猴、蛇、燕五势(形),并将五势贯穿于瞠泥步和鸡形鹤 步中。史式八卦掌除徒手套路外,还有刀、剑、钺、杆、枪等多种套路。

  7. 史计栋(1835—1908),也有称“史纪栋”,字振邦,河北省冀县(今冀 州市)人。史计栋是位木商,家中排行第六,故人称“史六”。史计栋和尹福 是同乡又是好友,曾习弹腿等功夫。尹福拜董海川为师学八卦掌后,史计栋深 深折服于董先生技艺,后经尹福介绍,也拜入董海川门下学八卦掌。史计栋为 人忠厚,谦虚谨慎,秉性颖悟,深受董海川器重喜爱,得其悉心传授,学得八 卦掌真谛。后因办差得力,同治年间被加封四品带刀侍卫。

  8. 梁振蒲与梁式八卦掌

  9. 梁振蒲(1863—1932),字昭庭,河北冀县(今冀州市)人。幼时从本村 老拳师秦凤仪学弹腿,后来到北京学做估布行,人称“估衣梁”。梁振蒲在16 岁时便拜董海川为师,学习八卦掌,是当时董海川弟子中年龄最小的。1899 年,36岁的梁振蒲因大闹马家堡,打死金镖赵六等人,被捕入狱。次年八国 联军攻进北京,梁振蒲趁京城混乱随犯人出逃,隐于乡间。后开设德胜镖局, 走镖北京、保定、德州一带。再后来镖行停业,他便在天津、河北等地国术馆 及师范、中学教拳。梁振蒲聪敏好学,深得董海川喜爱,董海川晚年许多精绝 及新创之术均传给了梁振蒲,其中梁振蒲对八卦七星杆的感悟最深。由于晚年 董海川居住在史计栋家,梁振蒲也得到了史计栋的指点。因此,梁式流派风格 特点与史式流派基本相同。其主要传人有郭古民、李子鸣、田金峰、李经梧、 李通泰、傅振伦等。

  10. 张占魁与形意八卦掌光绪七年的夏季,张占魁进津门贩卖西瓜时,遇到当地市霸的敲诈,张占 魁恼怒中出手打伤多人,受到官府的通缉。幸得一位当知县的同乡托人说情得 以保释,保释后还将张占魁举荐到当时威震天下的八卦掌始祖董海川的面前。 然而,当时的董海川已年老体衰,不久便溘然长逝。张占魁在董海川的坟前递 上拜师帖,最终程廷华代师收徒。后张占魁与尹福、程廷华、刘凤春、马贵、 马维祺、宋世荣和刘德宽并称为八卦掌第二代的“八大弟子”。张占魁集形意 拳与八卦掌之大成,创立了 “形意八卦掌”,并在京津一带享负盛名。晚年时 期在天津授徒众多,较有名的有韩慕侠、姜容樵、赵道新等。

  11. 张占魁(1865-1938),字兆东,河北省河间县(今河间市)人,人称“闪 电手”。张占魁从小喜欢拳脚,幼时曾同本村一位拳师学花拳。光绪三年 (1877)秋,华北旱灾,12岁的张占魁进天津城以贩卖瓜果蔬菜为生,后来结识 了形意拳第六代嫡传弟子李存义。经李存义极力推荐,最终张占魁拜其恩 师一一形意拳第五代嫡传弟子刘奇兰为师,在刘奇兰和李存义的悉心指点下, 张占魁进步神速,后与李存义一起被誉为河北派形意门第六代的“两根支柱”。


二、八卦掌的内容及核心技术

  1. 八卦掌的内容



  1. 八卦掌的基本内容

  2. 八卦掌的基本内容为“八母掌”,也叫“老八掌”,即单换掌、双换掌、 顺势掌、背身掌、翻身掌、磨身掌、三穿掌和回身掌。但各地流传内容不完全 相同,有以狮、鹿、蛇、鹞、龙、熊、凤、猴八形为代表的,也有用双撞掌、 摇身掌、穿掌、挑掌等作为基本八掌的内容。八掌之中每一掌又可以衍化出很 多不同的掌法,素有“一掌生八掌、八八六十四掌”之说。



  1. 八卦掌掌形有仰掌、俯掌、竖掌、抱掌、穿掌、劈掌、撩掌、挑掌、 塌掌、撞掌、掖掌等。掌法主要有:推托带领,搬扣劈进;穿闪截拦,沾连粘 随;削砸劈挎,缠挑刁钻;撩塌掖撞,片探切翻。

  2. 八卦掌步形:掰步、扣步、仆步、半马步等。步法有起落摆扣,进 退跟撤,开掰插闪,等等。步法要求起落平稳,摆扣清楚,虚实分明,行步如 蹚泥,前行如坐轿,出脚要摩胫(两脚踝关节相贴而过)。

  3. “两腿形似剪,行步如蹚泥”是八卦掌的腿形。其腿法有摆扣踢曲, 兜崩翻踹,劈蹬截切。八卦掌有明腿、暗腿之用,但以腿掌齐至,暗腿为主。

浏览121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