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套路技术属演练性技术,是以武术的基本技术要素为内容,具有以攻守进退、动静虚 实、刚柔疾缓的变化特点,因而套路运动表现为具有竞技性、健身性、表演性的多元化性质。 套路技术主要是由演练技巧和动作规格等技术要素构成,并通过动作技术、组合技术步法步型 手法手里 身法身型 腿法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研究组.中国武术段位制理论教程[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7. 分段技术和整套技术等练习方法与手段,来达到套路技术的完善。为适合目前普通高校武术 课程状况,本章节仍选择《中国武术段位制系列教程》中长拳、杨式太极拳、剑术、短棍4个项 目作为范例,从段位套路技术的基本要素、基本规律以及功法功力的概念介绍人手,进而对4 个项目的段位套路动作作全面的概述,使大学生能够全面而深入地了解这4项套路的动作标 准和文化内涵,进而能够更好地理解与习练。套路技术的基本要素技术要素是指构成武术技术的基本成分。它除含有反映动作规格的手(型)法、器械方 法、步(型)法、腿法、身(型)法、眼法之外,还必须具备完成以上技术所需的意识、精神、气息、、 劲力、节奏和编排(内容、结构、布局)等演练技巧。任何拳术或器械套路,除了结构布局合理有一定难度动作外,从技术上还应做到姿势正 确,方法清晰,身法多变,手眼相随,精神贯注,劲力顺达,呼吸得法,节奏鲜明。这几方面并不 是孤立的,而是互相联系、相互作用的统一整体。动作技术是指在武术各项目套路中,各种类型的、不可缺少的典型动作。它由各技术要素 相互合理连接而成,是发展难度动作的基础。它对学习同类动作起诱导作用,也是构成组合动 作、分段动作和整套动作的最基本单元。组合技术是指遵循一定运动规律的若干动作的结合。它是将徒手或器械中的几个动作, 根据不同对象和任务的要求,连接起来而形成的基本技术。通过组合技术练习,可以在掌握动 作技术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各类动作的质量,增进掌握动作的能力与动作之间协调能力,也 是提高掌握高难度动作质量的有效手段。分段技术是指沿着一定运动路线所完成的若干组合技术的演练能力。它反映了组合技术 在分段中的实际运用能力和组合之间的衔接技巧。整套技术是体现由起势、往返段落、收势所组成的套路的完整技术。它反映了各类技术在 套路中的完整性,通过整套技术训练,能够有效地提高套路演练的整体水平。套路技术的基本规律武术“内外合一”的运动规律,反映了武术技术的提高与人体自身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例如,在长拳中的“八法”即体现人体内外的矛盾关系:八法中“手、眼、身、步”是指外在的人体形 体动作,“精神、气、力、功”则是指内在的精神、意识及内脏各器官的功能。由“内”与“外”的 双方所构成武术套路演练技术的统一整体,是以内外的合一为基础的。因人体外部的形体动 作受大脑思维活动的支配,并受内脏各器官功能的影响,只有内在的物质活动合为一体,才能 使外部动作完成得灵活自如。同时,通过外形动作的逐步规范化,也有利于促使内在因素达到 进一步的“合一”。武术技术的“内外合一观”,是建立在中国传统哲学“天人合一”和“人体生 命整体”观的理论基础上,是符合矛盾对立统一规律的。研究武术技术,揭示“内外合一”的运动规律,要遵循传统理论与现代科学相结合的原则人是有生命活动的统一整体,不仅是一个生物的人,而且还是一个精神的人和社会的人。在分 析武术技术动作时,不但要注意肌肉工作的机械力学原理,而且还应该对高级神经活动的支配 作用以及呼吸的调节、劲力变化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以正确运用“内外合一”的运动规律来 解决武术技术水平提高过程中的某些问题。姿势是指完成武术动作定势及空中短暂相对静止时的身体姿态。方法是指在套路中的踢、打、摔、拿等技击动作的方法。方法是否正确取决以下几个方面。 (1)身体各部分的基本位置(包括它们在空间所处的位置)要准确。例如向前“弹”腿时, 腿的方向要正,不得偏斜;向侧双冲拳时要求两臂举平,不得高于或低于肩。(2)运动中身体各部分的运动路线要准确、合理,经过每一部位时,姿态要准确。例如做 “外摆腿”时,必须沿弧线运动,充分地、最大限度地运用髓关节的柔韧性,同时在动作过程中 膝部要始终保持挺直。(3)运动中身体各部分的着力点要准确。例如做“推掌”时,除运动路线准确外,还要求 以掌根为力点,向前猛力推击。又如“弹腿”的力点在足尖,“蹬腿”的力点在足跟。这样才能 区别各种手法和腿法的不同运动形态。攻防技法清楚,利于动作的理解和掌握,而且为内在的 精神、意识的表现提供了条件,从而达到“形神兼备”的技术要求。身法是指活动性的、以躯干为主结合攻防动作的变化方法,如伸、缩、吞、吐、闪、展、 冲、撞、挤、靠等。身法不是孤立的身体活动,而是与整个动作的攻防含义及上、下肢的动 作紧密结合。身躯是联系上、下肢的纽带,运动中要求做到上下配合,步随身行,身到步 到,这样才能使整个套路获得刚柔相济、协调自如的效果。完成各种身法时要注意以腰 为轴,根据各种手法、腿法、步法的需要来选择拧转、俯仰、收放、折叠等表现方式。要使 身法运用得恰到好处,就要分析和体会动作的攻防含义和技术要领,特别是动作与动作 之间转换时如何发挥腰部的作用。眼法是指眼神与动作配合的方法。眼法是体现武术精神的重要环节,所以有“手眼相 随”、“手到眼到”的说法。在套路演练中,不善于运用眼神,动作就没有生气,套路会成为呆板 的动作罗列。如果眼神和一招一式配合恰当,就会把内在精神意识充分地表现出来,使整个动 作协调而富有感染力。套路演练技术中,眼法主要有注视和随视。注视是指眼神贯注一定目标或方向,多在定势 和瞬间停顿时运用。注视时要把“伺机而动”的内在精神表达出来。随视是指眼神追随运动 着的身体某一部位或器械的某一部位运转,直到该动作完成。这种眼法的特点是手眼相随,它 对增进动作的协调能力有着积极的作用。眼法与动作的配合,要以动作的准确性为前提,动作不准确会影响内在精神意识的体现。 反之,仅要求动作准确,眼神与动作配合不得法,也会影响动作本身的质量。“形似”是“传神” 的基础,“传神”是“形似”的最高表现,忽略任何一方都不能达到“形神兼备”的技术要求神精神是指在演练拳术或器械以及对练项目时,要全神贯注,要有攻防格斗意识,表现出勇 敢、机敏、沉着、无所畏惧的气概。这种精神表现在面部应该是“含而不露,神志舒展”。精神 是对“形”的理性控制和把握,是对攻防含义、节奏、力度、气息的全面理解,并通过外形动作表 现出气势和神韵。神以形而显,手眼相随,手到眼到,才是形对神的体现。劲力劲力是武术运动中一种特有的力,是在意、气支配和调控下产生的一种活力,武术术语中 称之为“劲”。劲力有刚、柔之分,动作发力要求做到刚柔相济,内外顺达。武术动作的发力技 术必须不僵硬、不死板。这不在于用力的大小,关键是顺与不顺。另外,发力时要注意以意识 支配动作发力,以气息配合发力,做到内外合一。呼吸武术套路演练的全过程,呼吸应是有节制、有约束,遵循一定规律。在演练时呼吸的深浅、 长短,吸气或呼气的短暂停顿,都应根据动作的性质、节奏和造型的需要给予恰当的配合。一 般说,升与开的动作应吸气,降与合的动作应呼气,这就是所谓的“拳势呼吸”。另外,根据不 同动作的性质,武术还有其独特的呼吸方法,即提、托、聚、沉。提气 这是一种腹壁内收,胸腔尽力扩展,肩带肌亦参与收缩的一种胸式深吸气动作。 提气时,气流自下上升,往上冲腾,可使人体重心提高。在跳跃动作和由低动作进入高动作的 时候,多用提法。托气吸气将近结束时,紧接着的是由慢渐快的半呼气,并戛然止于“闭气”。呼而未 尽之气,托于腹部以助动作截然有节,体势优美凌厉,可突出精神饱满、气势雄伟、姿态威严等 特点。在高势或低势的静止动作出现的时候,则应该用托气。聚气 吸气后“闭气”以待,随着冲拳、劈拳、砸拳、攒拳的同时,微启声门,用力呼出相 应的气体。这种方法可以增大发力,“以气摧力”、“聚气成力”。聚气是武术运动中用于发力林小美,徐岸清,徐国芳,等.武术套路演练的形态与眼神[JL浙江体育科学,2003,5:60£2. 动作的一种特定形式的呼吸方法,不仅可增添气力,同时还能免除由“憋气”而可能产生的不 良影响。沉气 这是一种典型的腹式呼吸过程。沉气时要“气沉丹田”,使胸部宽舒,腹部充 实,降低身体重心,从而达到根基稳健,固若磐石。在由高动作进入低动作的时候,应该运 用沉法。呼吸得法既有利于完成动作,又使动作具有生命力,而且对身体素质和技术的发挥及姿态 的形成,都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浏览12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