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卦”最早见于《易经》:“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八卦掌是以八卦学说为理论依据、以掌法变换和行步走转为主 的拳术。由于它运动时纵横交错分为四正四隅八八方位,与《周 易》的卦象相似,故称八卦掌。八卦掌最早形成的套路是“先 天八卦掌,也称“老八掌”其套路在不断的传习中又衍化出“后 天八卦掌”,即一掌生八式,八掌共生64种掌法。在一定程度 上,“后天八卦掌”的出现大大丰富了八卦掌的套路和经营练习 内容。除此之外,八卦掌在流传过程中和各种武术器械相结合, 繁衍出许多器械套路,如八卦刀、八卦剑、子午鸳鸯钺等。同 时,出于实践和训练的需要,八卦掌还有对练、散打等辅助练 习内容。(一)三形三式八卦掌讲究“具三形备三式"。所谓“三形”,即“行走如 龙”,动转若猴,换式似鹰”;所谓“三式”,即“步如趟泥,手 如拧绳,转如磨磨" °它要求下盘腿稳固沉实,行步似趟泥,连 绵不断犹如龙游;中盘身腰矛韧,收放自如,拧身走转,行如 推磨,回身转换敏捷如猴,灵活多变;上盘掌臂劲遒,滚钻挣 裹,螺旋力连绵不断,抽身换式似鹰翻,手眼相随矫分健。而 三盘又必须是:身随步动,掌随身变,步随掌转,上下相随, 形成一个整体。(二)三空二扣“三空”是手心涵空,脚心涵空,胸迟涵空。八卦掌的出 掌,必须使掌心内凹涵空,掌背绷紧,掌根有力;八卦掌的踩步,在行步走转中五趾抓地,使脚心在感觉上有向内凹涵之意; 八卦掌的身法,必须紧背、裹臂、涵胸,使胸部也微凹涵空, 同时呼吸下行。“三扣”,是两肩要扣,手心脚心要扣,牙齿要 叩。“三扣”与“三空”有密切关系,两肩扣拢,有助于胸部的 涵空;手心脚心扣拢,有助于胸部的涵空;手心脚心扣拢,有 助于掌心和脚心的涵空。肩扣胸空,内气到时;手扣掌空,内 气到手;脚扣底空,桩步劲厚。叩齿则筋强骨坚。“三空”和 “三扣”的目的,主要在于使上下肢和身躯的肌群处于张力状况 下,使八卦掌在运动的轻灵之中含蓄着沉重有力,外若优柔而 中实刚劲。这样,八卦掌才能飘而不浮,柔而有骨。(三)三圆三顶“三圆”是脊背须团圆,臀部须敛圆,虎口须张圆。背圆则 脊背团圆胸自涵,身躯含劲,其力催身,内力外送。臀部敛圆 则立腰坐胯,实腹敛臀,可防止提腹撅臀,有助于上体节节松 沉下坠,内气传承流导。虎口圆则虎口圆撑,气贯指掌,手掌 含劲。“三顶”是“舌顶腭,头顶天,是颈项自然竖直,下额自 然里收,头部正直,使百会穴处有向上直顶的感觉,即所谓“顺 项提顶'掌顶前,是两掌即使在屈肘竖掌时也须使掌心含有一 股向前顶推的内劲,气贯周身,力达臂膀,掌力雄厚。(四)四坠四敏“四坠”是肩坠腰,腰坠胯,膝附脚。八卦掌讲究两肩有沉 劲,腰部要塌劲,胯部要有坐劲,脚下要有剪劲,脚下要有踩 劲。两肩向下沉,使肩的沉劲下坠到腰,与塌劲相衔接。腰向 下塌,臀向下塌,臀向下垂,敛臀提肛,腹部充实,使腰的塌 劲下坠到胯,与坐劲相衔接。胯向下卸并向里裹,使胯的坐劲 下坠到膝,与剪劲相衔接;使膝的剪劲下坠到脚,与脚的踩劲 衔接。即腰催胯,胯催膝,膝催足°这样,身躯与四肢的周向大.劲力便通过“坠”的衔接而上下贯通一气,达到劲力完整的地步。“四敏”是眼敏,手敏,身敏,步敏。八卦掌拳谱说:“心 是帅,眼为锋”,“眼有检查之明”,因此,眼睛必须敏锐,始 终注视着手掌。“身似弓弦”,“有转运之神”,因此,身法的翻 转也必须敏快活泼。“脚似战马”,有“快速之力”,因此,步 法的走转也必须敏快迅速。但是步法的敏快是在摆扣得法、屈 脚趟泥、夹裆摩胫的前提下进行的,不能离规矩、去原则地强 调步法的敏快迅速。(五)十要三病“十要”是指一要有意,意是用意识来引导动作,用心志活 动去指导形体活动,把意识贯注到动作的攻守、劲力、意向中 去。意也引导呼吸,做到心意领气,以气合力,即意、气、力 的结合。二要有气,气是呼吸,“腹乃气根,气似云行”,八卦 掌运动时必须运用腹式呼吸,气沉丹田。又须像空中行云那样, 徐徐地调息,不可猛吸猛呼。三要有拧,八卦掌技法术语讲”拧 旋走转”,要求腰要拧,臂要拧,手要拧,使头、手、腰、臂拧 转朝圆心。四要有塌,塌是腰和腕都须有向下塌坐的内含之劲。五要有提,提是提肛,将尾闾向前微微提起。六要有裹,裹是 肘臂抱圆向里含有裹劲,将两臂绷紧。七要有垂,垂是肩垂、 肘垂,肩垂则臂长而灵活,肘垂则肱自圆,能护两肘。八要有, 是绷掌劲,身躯和四肢在“四坠”的基础上具有绷撑之劲。九 要有松,松是周身关节要松开,关节不松,动作就僵硬不活, 因此动作式式即要有,含蓄着绷撑劲,又要关节松开,使动作 灵活自如。十要有顺,顺是身顺首,脚顺膝,膝顺胯,胯顺腰, 指顺手,手顺肘,肘顺肩,上下顺随,不逆不亢。“三病”是努气、拙力、腆胸,八卦掌最忌这三病。努气就 是憋气,容易使气血不活;拙力即是僵硬劲,容易使动作滞涩腆胸突肚,则易促成身法不活。第二节孙禄堂论八卦拳入门三害。三害者何? 一曰努气,二曰拙力,三曰挺胸提 腹。用努气者,太刚则折,易生胸满气逆,肺炸诸症。譬之心 君不和,百官自失其位。用拙力者四肢百骸,血脉不能流通, 经络不能舒畅,阴火上升,心为拙气所滞,滞于何处,何处为 病,轻者肉中发跳,重者攻之疼痛,甚之可以结成疮毒诸害。 挺胸提腹腹逆气上行,不归丹田,两足无根,轻如浮萍,拳体 不和,即万法亦不能处时中地步。故三害不明,练之可以伤身, 明之自能引人入圣,必精心果力,剔除净尽,始得拳学入门要 道,故书云:树德务滋,除恶务本。练习诸君,慎之慎之。入门九要。九要者何?曰:塌、扣、提、顶、裹、松、垂、 缩、起钻落翻分明。塌者,腰往下塌劲,尾闾上提督脉之理; 扣者,开胸顺气,阴气下降任脉之理也;提者,谷道内提也; 顶者,舌顶上腭,头顶,手顶是也;裹者,两肘往里裹劲,如 两手心向上托物,必得往里裹劲也;松者,松开两肩如拉弓然, 不使膀尖外露也;垂者,两手往外翻之时,两肘极力往下垂劲 也;缩者,两肩与两胯里根,极力往回缩劲也;起落钻翻者, 起为钻,落为翻,起为横,落为顺,起钻是穿,落翻是打,起 亦打,落亦打,打起落,如机轮之循环无间也。以丹田为用根, 以意气力为用,以九要为准则,遵而行之,虽不中不远矣。四德八能四情。四德者,顺逆和化。四者,即拳中合宜之 理也。顺者,手足顺其自然往前伸也;逆者,气力往回缩也; 和者,气力中正无乖也;化者,化其后天之气力归于丹田而返大真阳也。八能者,乃搬拦截扣,推托带领。八者,即拳中之性 也。搬者,搬敌人之手足肩胯是也;拦者,拦敌人之手足如研 肘是也;截者,突住敌人之手足胳膊腿是也;扣者,扣敌人之 两手并胸小腹是也;推者,推敌人之两手并身,其中有单手推 者,有双手推者(即双撞掌也)是也;托者,托敌人之两手, 有平托者,有望高托者是也;带者,敌人抓住我手,极力往回 带,或挂敌人之手皆是也;领者,领敌人之身,或敌人之两手, 往左右领去,或往上领,或往下领,即使敌人不得中正之劲也。
浏览7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