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榆中县地方志办公室《清水驿乡志》编修人员在A坪村楼子岔社 第家发现了一块3年前的武举匾额,一个湮灭在偏僻山村中多年的清代武举家 族,重新被世人所了解武举匾登第先辈的遗物。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邮登第的大爷爷邮永庆考中武举人,由时任陕甘总督的谭钟麟所颁发,历经一百多年的匾牌十分完 整。与此同时,百年前郁氏三兄弟习武的一些器械也保留至今第老人珍藏多年的武举匾额,是一块木制匾牌,历经一百多年岁月浸渍, 匾牌已经失去了原来的颜色%整个匾额看上去厚重庄严,中间“武魁”两个大字遒 劲有力,上款小字是“光绪乙酉科中试第十九名举人永庆立,下款为“钦命头品 顶戴陕甘总督部堂谭为”。据登第介绍,这块匾原来没有这么短,1958年从两头锯掉了大约三四寸,目 前匾长4尺5寸,宽2尺1寸,厚1寸5分匾原来在他家老宅子中,“文化大革 命”开始后,他将匾收藏起来,一直精心保存旧宅子的大门很高大,当时挂着9块 匾牌,内容他现在已经记不清了 ,只记得其中有一块“文魁”匾牌,是他爷爷郁永吉 考中文举后颁发的“文魁”匾牌,那块匾牌一直保留到“文革”前,后来拆开做了一 小炕桌登第爷爷共有兄弟7人,在光绪年间一共出了三个举人大爷爷郁永庆考 中举人之后,亲爷爷郁永吉在光绪甲午科(1894年)又考中武举,其后,五爷爷郁建 寅也中了武举%兄弟三人中,邮永吉文武双全,不仅是武举人,还考中了文举% 一门 县武术出了三个举人,在当时的榆中县实罕见志刘仁赠剑金义成1976年2月中旬的一天,一位弥留之际的老人紧握着一位农村后生的手,饱含感激之情地说:“义成,师傅在世的日子不多了,这把剑转赠给你留作纪念,感谢你 :在师傅落难的曰子里不离不弃,陪伴在师傅的身边。这把剑是抗曰期间师傅训练甘 :肃省民团的时候作为奖励邓宝珊将军赠给我的,我把它作为宝贝保存在身边。”这 1位赠剑人就是榆中武术界大名鼎鼎的刘仁老人,受剑人是他的徒弟金义成。刘仁,字靖国,榆中县小康营乡刘家营村人从小酷爱武术,从9岁起,拜当地拳师习武。民国十三年(1924)考入国立江西南昌师范专科学校时值军阀混战,刘 :仁立志以武救国,投笔从戎,考入黄埔军校。毕业后在吉鸿昌手枪营任连长、营长 ;等职务&并兼少校武术教官在沧州[张毓衡学习八极拳,在盐山随张益三学习铁 :砂掌、劈挂拳、翻子拳、六合拳等,随李书文学习大枪,还学习通备拳系及披挂刀 ;等,同时得王天鹏的扭丝棍。他技法全面,功夫深厚,并博采各家之长,独创了以自 :,名字命名的“靖国翻3"%甘肃国术馆成立后在甘肃国术馆任教官抗日战争爆 :发后,任甘肃国民兵团副团长,专门从事刺杀训练,深受邓宝珊将军赏识%解放后 :任甘肃武术队教练。1961年因历史问题,下放原籍榆中县,接受劳动改造%在此期 :间,刘仁白天为生产队积肥,劳动间隙和晚上,为县城附近武术爱好者传授武艺。 ;在榆中徒弟众多,老一辈的有李生柏、子明、邸兆龙、郭学智、郑伯清、金含光、戚 :继功、康有才、孙克功等人,年轻一辈的有金义成、金义功、洪斌恩、司国才、洪斌 ;乾、金福林、高明占、赵治群、赵治连、陈进步等二十多人1965年,热爱武术的金玉贵看到别人家的孩子在跟刘师傅练武,要求刘师傅;给自己的孙子金义功和侄孙金义成传授武术从此,金义成在刘仁的指导下学习 :武术刘仁学识渊博,除了教徒弟们练习武艺外,还给徒弟们讲文化知识、讲做人 :做事的道理,有时候也讲历史故事,如常山赵子龙、韩信的故事,徒弟们听得入迷 :入,在长期的教学中,刘仁与徒弟们的感情日益深厚%特别是在那个困难时期, :实行粮食统购统销,加之刘仁孩子多,经常要私下买些粮食贴补家庭。徒弟们打听 :到谁家有余粮后,主动帮助师傅买一点。当时的刘仁被看管得很紧,难以脱身,金 :义成兄弟俩承担了给师傅家里送粮的任务1971年9月,刘仁因为刘少奇鸣不平就如同看到师傅,催促自,练功。在后来的+n年里,金义成一直坚持练武每年清明节,榆中金崖镇寺背后的人们都要到四棵榆树一带烧纸祭奠一位让 他们至今都引以为豪的人,他就是宣统二年病逝的金造金造,字谊堂,晚清时金崖镇寺背后人。他的祖父金文称是个文武双全的人, 由于他严格治学,门下涌现出了很多有所作为的人%曾在广东嘉应直隶州知州的 g家湾门生周士俊就是他学生中的佼佼者金文称有四个儿子,分别是金永渊、金永泉、金永清、金永洁,由于教导有方, 金永清和金永洁都官至总兵。金造的父亲是金永清,字海洲,因屡立战功,被皇帝御封为建威将军,官至总 7金造自幼好学上进,练就了一身好本领,光绪元年,金永清携金造随湘军左宗 棠去新疆作4 一次,在与俄、英侵略军的战斗中,由于军中有西太后的一个侄女, 面对敌军的步步进逼,金氏父子毫不退缩,他们率领部下奋起反抗,终于打败俄、 英侵略军消息传到京城,西太后非常高兴,因保护西太后侄女有功,此次战斗结 束后不久,金氏父子便被召见去北京受奖后来,金永清奉命护送钦差大臣去新疆,不料途中却被回民起义军围困在凉 州,形势非常危急%金造闻讯后,急忙率军从兰州起程前往解围,等快到凉州时,回 民起义军听说是金造率军来救援,一夜之间撤围散去,消息传开,金造的名声大 起同治于金造父子效忠清廷,屡立战功,清廷封金文称为武显将军, 接受封赠后依然不为所惊,继续教书育人子孙1900年,八国联军进逼北京,慈禧逃往西安避难,金造奉诏同马福祥一起赶赴 西安“护驾”,被安排督守后宰门金造接旨后,忠于职守,毫不懈怠%慈禧几次巡 视、游玩,都碰到金造在率队巡逻,慈禧非常高兴,戏称他为“金等到慈禧返 京时,念金造忠诚可嘉,赐予他一件黄马褂以示褒奖。金造戎马一生,先后在银川、高台、永昌等地任提督、衔官、游击等职。由于为 人谦和,办事果断,深受当地老百姓和官吏的赞每夜深人静的时候,回想自 己得到的一切,金造都觉得这是祖上的荫庇,为此,他回乡后捐助资金修缮并扩建光绪末年,金,调任甘肃协台。在任期间,他创办了甘肃陆军学B,自任校长, 督建了拱星墩营盘,并在兰州贡元巷建造宅第。当时他虽名声显赫,但为人忠厚, 体恤下属,护百姓%每次回乡下老家,常常都是十里外下马步行,以示虔宣统二年,金造因病去世,他的灵柩被安葬在寺背后四棵榆树一带。安葬当 天,参加丧葬仪式的官吏达数百人,当地的老百姓也自发前去送行,纸货堆积如 山。金造戎马一生,他用自己的行动演绎了一部壮丽的诗篇郭将爷比武都督府相传郭永忠少年时,其父病故,和母亲相依为,十分懂事,侍母至孝 15岁时 背着香烟瓜子在兰州校场一边做小买卖,一边看土兵练武。他经常早出晚归,日子 一长,逐渐被教头爷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有一回,教头爷上前问道:“你怎么常来这 里,兵不散你不回”郭永忠答道:“我很爱武艺,6以常来,不早来看不全,早回去 看不完%”教头爷对他的回答深感奇异,甚是喜爱,又问:“你学不学 ”他说:“我家 穷学不起,只能看上一点照猫画虎%”教头爷更是稀4,就说:“把你看下的给我练 一下他说:“我练得不像。”就红着脸练了一段短打拳,还真是有鼻子有5,教头 爷一看,是个好材料,就说:“你回去给你母亲说,再不要卖香烟了,到这里来给我 打个杂,9给你一份工资,我收你做徒弟,给你教拳好不8 ”这对年少的郭永忠来 说真是求之不得,喜从天降,当即赶回家给母亲说了个里里外外,透透彻彻从此,由于他勤学苦,悟性极高,几年间[拳短打、刀马弓射,样样精通后在河州平叛 "在回乡途中对师兄弟们多次夸奖郭永忠文武双全。光绪年间,山东济南一名 武客明察暗访,专程来到兰州,要亲自验证段师叔的说法有一天,在都督府,来客 挑明要和郭将爷较艺比武,将爷欣然答应。比武一开始,将爷手持大枪,来客使刀, 三个照面,两个回合,郭将爷突发回马枪,枪尖挑去来客上衣一个纽扣,来客顺势 用刀在枪头上一点,飞身上房,连声夸赞:“师叔常说兰州有个郭狮子,十分了得, 今日一见名不虚传,我没白来兰州一趟%”从此,郭狮子之名传到山东济南。
浏览3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