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器械的分类图

短器械:刀、剑

长器械:棍、枪、大刀

双器械:双刀、双剑、双钩、双枪、双鞭

软器械:三节棍、九节鞭、双鞭、绳标、流星锤

剑术

剑是短器械中的一种。剑术由剑刃、背、尖、护手、柄等部分组成,主要以刺、点、撩、 截、崩、挑等剑法,配合步型、步法等构成套路。其运动特点是轻快敏捷,潇洒飘逸,灵活 多变,刚柔相济,富有韵律。

刀术

它是短器械中的一种。刀术由刀刃、背、尖、护手盘和刀柄等部分组成,主要以劈、砍、 斩、撩、扎、挂、刺等基本刀法为主,并配合各种步型、步法、跳跃等动作构成套路。其运动特点是勇猛快速,气势逼人,刚劲有力,雄健剽悍。

枪术

它是长器械中的一种。枪由枪头、枪缨和枪杆等部分组成,主要以拦、拿、扎、崩、点、 穿、挑、云、劈等枪法,配合各种步型、步法、跳跃构成套路。其运动特点是力贯枪尖,走势开展,上下翻飞,变幻莫测。

棍术

它是长器械中的一种。主要以抡、劈、扫、挂、戳、击、崩、点、云、拨、绞、挑等棍 法,配合各种步型、步法、身法等构成套路。其运动特点是勇猛泼辣,横打一片,密集如雨, 气势磅礴。

大刀

长器械的一种。以劈、砍、斩等刀法为主,结合舞花等动作构成套路。在演练中都是双手握持,以腰力发劲,一动一静都表现出雄浑威武、勇敢果断的气势。练习时要求身械协调, 劲力充沛。

双刀

双器械的一种。以劈、斩、撩、绞等刀法结合双手左右缠头、左右腕花、交互抡劈等变化构成套路练习。要求身械协调,步法必须与刀法上下相随,对上下肢的协调要求较高。双刀的运动特点是刀法密集,贴身严谨,左右兼顾。

双剑

双器械的一种。主要以穿、挂、云、刺等剑法为主,结合身法、步法,双手交替变换而构成套路。其运动特点是身随剑动,步随身移,潇洒奔放,矫捷优美。

双钩

双器械的一种。主要以勾、搂、锁、挂等方法构成套路。其运动特点是钩走浪式,身随钩走,钩随身活,身灵步轻,造型洒脱多变。

九节鞭

软器械的一种。主要以抡、扫、缠、挂及各种舞花组成套路。主要动作有手花、腕花、 缠臂、绕脖、背鞭等。其运动特点是鞭走顺劲,抡舞如轮,横飞竖打,势势相连。人们常以“抡起似车轮,舞起似钢棍”“收回一团,放走一片”来形容九节鞭的运动风格。

三日棍

软器械的一种。主要以抡、扫、劈、戳等棍法及舞花构成套路。其运动特点是轻巧灵便, 能长能短,可伸可缩,软硬变换,勇猛泼辣,势如破竹。

绳标

软器械的一种。是以绳索缠绕着身体各部而变化出各种击法和技巧构成套路。主要动作 有踢球、拐线、缠膝、十字披红、胸前挂印等。练习时须用巧劲,一根长索在身前、身后、 腿部、肘部、颈部缠绕收放,出击自如,变幻莫测。是技巧性较强的项目。

(2)对练

对练是在单练基本上,两人或两人以上,按照预定的程序进行的假设性攻防实战演练。 其中包括徒手对练、器械对练及徒手与器械对练。

对练项目的分类图

徒手对练:对打拳、对擒拿等

器械对练:单刀进枪、双刀进枪、三节棍进棍等

徒手与器械对练:空手夺棍、空手进枪等

徒手对练

它是运用踢、打、摔、拿等方法,按照攻防格斗的运动规律编成的拳术对练套路。有对打拳(二人对打拳、三人对打拳)、对擒拿、南拳对练、形意拳对练等。

器械对练

它是以器械的劈、砍、击、刺等技击方法组成的对练套路,如对劈刀、单刀进枪、三节 棍进棍、双匕首进枪、对刺剑、盾牌刀进枪等。

徒手与器械对练

它是一方徒手,另一方持器械进行的攻防对练套路,如空手夺刀、空手夺棍、空手进枪、 空手进双枪等。

(3)集体演练

集体演练是集体进行的徒手、器械或徒手与器械的演练。在竞赛中通常要求六人以匕可变换队形、图案,也可用音乐伴奏,耍求队形整齐,动作协调一致。

2.搏斗运动

搏斗运动是两人在一定条件下,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的斗智、斗技的对抗实战形式。目 前列为武术竞赛的项目有散打、推手等。

(1)散打是两人按照一定的规则,使用踢、打、摔等方法制胜对方的竞技项目。

(2)推手是两人遵照一定的规则,使用搠、捋、挤、按、采、拐肘、靠等手法,双方粘 连黏随,通过肌肉的感觉来判断对方的用劲,然后借劲发劲将对手推出,以此决定胜负的竞 技项目。

(3)短兵是两人手持一种用藤、皮、棉制作的短棒似的器械,在16尺直径的圆形场地内, 按照一定的规则,使用劈、砍、刺、崩、点、斩等方法进行决胜负的竞技项目。

第四节武术的特点与功能价值

武术在中国流传了几千年,一直沿革到今天而没有被历史所淘汰,这个事实本身就说明 武术是随着历史的进程不断地发展着,它没有由于火器的进步,使直接用身体进行格斗的技击技术在实战中的作用逐渐减小而停止自身的发展。相反,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为满足 人们更高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的需要仍在不停地发展变化着,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社会有着多方面的积极作用,表现出了旺盛的生命力。所以我们在探讨武术的社会价值时,应特别注意要用发展的、变化的观点来审视。武术的两个最主要的特点,即由武术的本质属性所决定的 技术上的技击特点,和由武术的属概念所决定的文化色彩上的民族特点。

一、武术的特点

它通过对武术概念的讨论我们明确了武术的两个最主要的特点,即武术技术上的技击特 点和文化色彩上的民族特点。

(一)武术的技击特点

武术是山人的技击自卫术发展而成,技击特点是它技术上最主要的特点,武术在它流传 的过程中始终保持了这个特点,围绕着这个特点发展,并全面体现这个特点。武术不仅有对抗性练习,还有套路练习;不仅有单人练习,还有双人和多人练习,且拳种丰富,器械多样, 汇集了中华大地上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使用不同器械进行攻防技击的技术,这是任何其他的体育项目所无法比拟的。武术正是具备了这样的特点,有此木质属性,才得以区别于其他的体育项口。

在以冷兵器为主要兵器的时代,武术的技术来源技击实践,经过不断的加工、提高, 然后再用于技击实践,是历史上武术发展的基本线索。随着火器逐步发展,武术的直接的技 击价值逐步减小,虽然如此,但武术仍然保持了技击这个技术特点,在近代各拳种中不仅在 技术上仍体现了各种技击方法的做法和力法,并且在各自的拳理中也反复强调技击的理论, 无一例外。如太极拳这种轻灵舒缓的拳种,其动作和传世的拳谱也都充分体现了武术的这一 基本特点,并且发展了独特的技击对抗性的推手运动。

武术的技击特点使武术形成了它自己的完整技术体系,即包括套路练习和对抗性练习以及相关的训练方法。这个特点还是决定武术动作规格的基本依据,武术用力的方法讲究刚柔 并济同样是由其技击特点所决定的。清吴殳在《手臂录》中说“攻为阳,守为阴”,一般说来攻时奋力突进,力法主刚;守时随人而动,力法主柔,且攻中有守,守中有攻,攻时刚中有柔,守时柔中有刚,刚柔相济,不可偏废,是各拳种共同的要求。虽然以今天武术的技击价 值已不能和冷兵器时代同日而语,随着竞技武术技术的发展,武术套路技击特点也有所淡化, 但技击特点仍将作为武术技术的最基本特点而长期存在。

(二)武术的民族文化特点

武术产生、发展于中国,在此过程中它受中国传统文化背景的影响,使它在各方面都带有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色彩,这表现为它的民族文化特点。

1.中国传统文化背景决定了武术套路的产生

武术的运动形式既有对抗性练习,又有套路练习。从广义上看武术是一种自卫的技击术, 就技术而言武术套路是为了便于传授、记忆和训练而产生的。但世界上各个国家和民族都有各自的技击术,哪里的人们和中国人有相同的人体结构,使用相似的技击器械,哪里的技击 术也和中国武术一样要遵循相同的人运动规律和器械运动规律,所以每个技击动作也必然是相同或相似的,在世界各国和各民族武技发展的过程中也有传授、记忆和训练的问题。为什 么在其他民族,特别是西方各民族没有产生像中国武术这样完整、丰富的套路,并流传至今 呢?这显然与中国的传统文化背景有关。

浏览77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