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武术学习方法第一节常用武术动作术语一、长拳长拳是新中国成立后,在吸取查、华、炮、红等传统拳种之长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拳种。 它具有动作舒展大方、快速有力、动迅静定、节奏鲜明的运动特点。“长拳” 一词最早记载于明朝戚继光《纪效新书•拳经捷要篇》中,以长拳命名的主要武术 套路有长拳三十二势、太极长拳等,这些长拳套路与今日长拳技术的内容、风格、特点迥然 不同。长拳类套路既适合于武术的基础训练,又适合于竞赛,是我国重点推广普及的武术项目之 一。长拳套路内容有单练套路、对练套路。其中单练套路可分为以下几种。规定套路国家体育总局统一制定的武术套路,包括已普及的初级、中级套路以及竞赛规定套路。各 级套路均有拳术、刀术、剑术、枪术、棍术套路,每个套路由不同难度和数量的规定动作组成, 具有严格的统一规范和标准。自选套路指练习者根据自我身体素质,技术风格创编的武术套路。为适应竞赛的需要,武术竞赛规 则对自选套路的动作数量、组别、规格、完成套路时间等均有统一规定。(-)长拳的技术要求长拳的传统技法有“四击”、“八法”、“十二型”之说。“四击”指踢、打、摔、拿,是长拳套路的技术核心,一切手法、身法、眼法都要贯穿“四 击"内容。“八法"指手、眼、身、步、精神、气、力、功,即手法、眼法、身法、步法、精神、气 息、劲力、功夫八个方面。其要求是:拳如流星眼似电,腰如蛇行步赛粘,精力充沛气宜沉, 力要顺达功要纯。“十二型”是用自然景象和动物来比喻武术中的十二种动静之势,如动如涛、静如岳、起如 猿、落如鹊、站如松、立如鸡、转如轮、折如弓、快如风、缓如鹰、轻如叶、重如铁。这些比 喻形象而生动地反映出长拳运动中的节奏感。一般而言,长拳套路技术由八个要素构成:1.姿势姿势主要是指静止动作的状态。长拳的姿势要求头正、颈直、沉肩、挺胸、立腰。上肢动作要舒展挺拔,下肢动作要稳定,整个形体动作的姿势要匀称。从姿势和精神状态上还要体现 出攻防意识。方法方法主要是指武术中踢、打、摔、拿等技击动作的运用法则。在完成这些动作时,起止点、 路线、力点都要清晰、准确,并应充分体现出动作的攻防特点。如“弹腿冲拳",应先抬大腿再 迅速将小腿踢出,要求膝部伸直,脚面绷平,力达脚尖;冲拳时,拳要从腰间沿直线向前快速 有力地旋转冲出,力达拳面,上下肢动作应协调一致,做到“手到眼到气只有动作方法明确, 才能使内在的精神意识通过动作更好地表达出来。身法身法是指在运动中以躯体为主,结合攻防动作的身体变化方法。长拳运动中的闪、展、腾、 挪、起伏、转折等动作变化在躯干的紧密。协调配合下,达到上下合顺、首尾相随、完整一体。 因此,躯干是上下肢运动的纽带。要使身法恰到好处,除应加强躯干的柔韧性训练外,还要体 会动作要领和攻防含意。在动作转换过程中如何把躯干动作与各种攻防方法的运用自然、紧密 地结合起来,是体现身法的关键。眼法眼法是指眼神与各种动作协调配合的方法。眼法一般可分为随视和注视两种。随视是指眼 神随运动中的身体的某一部位运转,直到该动作完毕。要求“手到眼到"、“手眼相随”。注视是 指定式时眼神盯住某一方向。眼法是体现精神的重要环节。演练武术时,要善于运用眼神,通过眼神把一招一式的内在 攻防意识充分表达出来。精神精神是指套路演练中武术意识,攻防思维活动的自觉心理状态。演练武术时,要求精神贯 注,情绪饱满,能表现出勇敢、机敏、无所畏惧的气概。这种精神表现在面部应是“含而不 露”、“神态自然精神状态不仅要体现在攻防动作中,而且应贯彻在整个运动过程中,这样才 能使套路演练得有气魄。劲力劲力是指演练武术时对完成技术动作所需力量的表现。劲力要求刚柔相济,顺达而有爆发 力。在做冲拳、推掌、顶肘、弹腿、踹腿等动作时,要运用先柔后刚的“寸劲”,使力量顺达到 动作的着力点。强调力要顺达,须明“三节”、“六合”。传统武术技法理论一般将人体分为三节,上肢为梢 节,躯干为中节,下肢为根节。各节又可分为梢、中、根三节。明白三节各自具有的作用,有 意识采取相应的技法,如“起于根,顺于中,达于梢",方能做到节节贯通、劲力顺达。六合是 指手、肘、肩、脚、膝、胯部位的协调配合,体现出整体合一的劲力特点。另外,还要求以意 识支配动作发力和以呼吸配合发力,做到内外合一,即所谓的“以意取力,以气催力呼吸呼吸主要是指动作与呼吸协调配合的方法。长拳的呼吸要求“气宜沉”。如果不善于掌握和 运用“气宜沉”的腹式呼吸方法,就容易造成供氧不足,而出现呼吸短促、头晕恶心、动作紊 乱,运动的稳定性也会遭到破坏。所以,长拳运动时必须运用腹式呼吸法,这样有助于运动的持久和平衡。长拳的呼吸方法,除了 “沉”之外,还有“提、托、聚”法,合称“提、托、聚、沉”四 法。一般情况下:由低姿动作进入高势动作时,应该用“提”法;静止性动作应该用“托”法;刚脆短促动作应该用“聚”法;在由高势动作进入低姿动作时,应该用“沉”法。这些呼吸方法随着动作的进行而变化的时候,应始终遵循“气宜沉”的基本要求。同时要 顺其自然,不能故意做作。8.节奏节奏是指演练武术套路时,套路动作的速度、力量等呈现出的特有的规律性变化。长拳套 路要求节奏分明,即运动时动作、组合、段落之间所表现的韵律变化恰如其分,整套动作既在 快速中进行,又通过速度、力量的变化有机地处理刚与柔、动与静、轻与重、疾与缓等演练技 巧。节奏感直接体现着武术素养水准,在长拳运动中只有认真研究和体会套路结构特点及其攻 防含意,才能更好地表现出运动的节奏。以上姿势、方法、身法、眼法、精神、劲力、呼吸、节奏八个方面是相互联系,密切配合, 协调一致的。这八个要素既是影响长拳技术水平的基本因素,又是表现长拳技术水平高低的基 本特征。只有全面掌握,才能在演练时做到得心应手、内外合一。(二)长拳的主要内容.手法(1) 拳法1) 冲拳:拳从腰间旋臂向前快速击出,力达拳面;侧冲,上冲要求同此,唯方向不同。2) 劈拳:拳自上向下快速劈击,臂伸直,力达拳轮;抡劈时臂要抡成立圆劈击。3) 撩拳:拳自下向前上方弧形直臂撩击,力达拳眼或拳心;反撩力达拳轮或拳背、拳心。4) 贯拳:拳从侧下方向斜上方弧形横击,臂微屈,拳眼斜向下,力达拳面。5) 崩拳:臂由屈到伸,运用前臂和腕力经下向前崩击,速度要快,臂要直,力达拳面。6) 栽拳:臂由屈到伸自上向下或向前下栽,速度要快,臂伸直,力达拳面。7) 砸拳:臂上举,而后屈臂下砸,拳心向上,力达拳背。8) 横拳:直臂自侧面向前,向后平扫横击,力达前臂及拳背或拳轮、拳眼。9) 抄拳:臂微屈,拳自下向前上方抄起击打,高不过头,拳背向前,力达拳面。(2) 掌法1) 推掌:掌由腰间旋臂向前立掌推击,速度要快,臂要直,力达掌外沿。2) 挑掌:臂由下向上翘腕立掌上挑,力达四指。3) 穿掌:手心向上,臂由屈到伸,沿身体某一部位穿出,力达指尖。4) 插掌:臂由屈到伸,直腕向下或斜下插掌,力达指尖。5) 撩掌:手心向前上,直臂向前撩出,速度要快,力达掌心。6) 劈掌:由上向下侧掌劈击,直臂,力达掌外沿。7) 砍掌:仰掌向左,俯掌向右击打,力达掌外沿。8) 按掌:自上向下按,手心向下,力达掌心。9) 拍掌:俯掌直腕下拍,快速有力,力达掌心。10) 亮掌:臂微屈,抖腕翻掌,举于体侧或头上。11) 搂手:手心向下,向斜外侧划弧,力达掌外沿。12) 刁手:手腕由伸到屈,向内或向外刁捋,力达手指。13) 缠手:以腕关节为轴,手掌由内向上,向外缠绕,同时臂外旋,使手心转向上抓握。14) 舞花手:两臂交叉,以腕、肘、肩为轴绕环,幅度可大可小,配合协调。
浏览1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