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武术的生理、心理功效一、武术的生理功效(一)武术运动对神经系统的影响神经系统是调节与支配所有系统与器官活动的枢纽。武术动作的一招一式都是在大脑有意 识的调节下完成的,特别是武术动作的路线方向、起伏转折等变化较多,经常练习对提高神经 系统的机能水平有良好的作用。例如.武术中的太极拳练习要求心静,注意力集中,并且讲究 “用意”,这对神经系统有着重要的保健作用。随着社会迅速的发展,生活和工作节奏的加快, 竞争的加剧,压力的增大,使人的大脑过度紧张,容易产生各种身心疾病。打太极拳时思想高 度入静,以意导体,使大脑皮层进入保护性抑制状态。对处于高度紧张,尤其是对脑力劳动的 人们是一种积极的休息,对当代社会文明病一一大脑过度紧张、肢体缺少运动是很好的治疗。 神经紧张不仅耗能大,而且会造成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不协调,使大脑皮层功能紊乱,不 利于正常的生理活动,容易引起各种疾病而影响健康。通过太极拳松、静、自然的练习,可以 消除大脑神经的紧张疲劳。长期进行练习有利于大脑功能的恢复和改善,增强人体的内脏功能 和免疫能力,对神经衰弱、失眠、头晕、记忆力减退,以及由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引起的其他疾 病,均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二) 武术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武术运动有张有弛,动静结合,是一种极好的有氧运动,因此对心血管系统有很好的作用。 在武术锻炼中,使人心情放松,消除各种杂念;对心脏心肌的收缩力、心搏容量、血压调节等 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正向调节作用;使心肌储备能力明显增加。经常练习,可以使心肌代偿能力 明显提高,心肌收缩力、心搏出量、血管弹性增加,肺顺应性和肺活量增大,从而使心血管系 统对全身各系统的血氧供应明显增加。其中拳术动作讲究柔和缓慢,它与激烈的运动不同。经 常练习会促使血管弹性和血管神经稳定性增强,有利于适应外界刺激。太极拳练习要求身体在 保持自然活动的情况下,使全身肌肉、关节处于放松状态,从而反射性地引起血管舒张,开放 的毛细血管数目增多,降低了外周血管阻力,不仅能减轻心脏负担,有助于气血运行,还能使 高血压得以下降。长期坚持锻炼有利于防止高血压和血管硬化。不仅如此,由于太极拳练习时, 要求松柔圆活,“以心行气,以气运身"和有节律的呼吸,因而加强了血液及淋巴的循环,使气 血充盈流畅。全身的毛细血管大量开放,微循环加快,增加了外周组织的血液供应,减少体内 的淤血现象,是改善人体微循环、消除体内淤血的良好方法。而且太极拳运动是一种中低强度 的有氧运动,经常练习还能有效地增强人的心血管系统机能,改善心肌的血液供应,提高心肌 的泵血能力和氧的利用率;对辅助治疗心脏病、高血压等疾病,以及调理脏腑、疏通经络、补 气益血都有很好的作用,从而达到健身、祛病、延年益寿的目的。
(三) 武术运动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武术运动要求有规律地进行呼吸,强调呼吸与动作的密切配合,由此产生出诸多的呼吸方 法。这些呼吸方法能有效改善通气功能和换气功能,使肺活量增加,肺泡通气面积增加。在长 拳的演练中,强调呼吸与动作的密切配合,何种动作配以何种呼吸方法是非常讲究的。例如, 做跳跃动作和由低势动作到高势动作肘,要运用“提气法";做高势或低势的静力性动作时,运 用“托气法";在刚脆的活动性动作出现时,换成“聚气法”;当由高动作进入低动作时,应运用“沉气法”等。但这些呼吸方法随着动作进行变化时,始终保持在“气沉丹田”的腹式呼吸 法基础上进行的。若长期有意识地注意呼吸机能的锻炼,会对心肺功能产生良好的影响。有规 律进行武术锻炼者的平均肺活量高于普通人,患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人明显较常人少。比如, 太极拳强调“意气运动”,伴随细匀深长的腹式呼吸,做到“气沉丹田”,这样加强了膈肌的运 动,加大了呼吸深度。有测试表明:腹式呼吸使肺的通气量大大增强,横膈肌每下降1厘米可 增加通气量250〜35。毫升。肺通气量增大,进入体内的氧相应增加,有利于全身新陈代谢的进 行。而且血液中的含氧量提高,可增强各脏器的功能。如果经常选择一个空气清新和含氧量高 的地点进行太极拳练习,则很有利于人体内外的气体交换,从而达到增强肺活量,提高呼吸系 统功能的目的。而且太极拳柔、匀、细、长的呼吸方法,对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人,有很好的 治疗效果。
(四) 武术运动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经常进行武术运动可以改善消化系统的机能。由于运动时肌肉活动加强,能量分解增加, 而机体能量的分解与合成是相对平衡的,所以能量的合成也必然增加,使机体通过内分泌系统 和神经系统的调节,促使物质代谢旺盛,势必增强人体的消化系统功能。表现在食欲增加,消 化液分泌增多,肠道吸收功能增强,促使营养物质的吸收。所以长期进行武术锻炼的人,患胃肠功能紊乱者少,而且慢性胃炎和溃疡病的发病率也较常人明显少。太极拳练习要求“虚胸实腹,气宜鼓荡”,使腹腔血液循环畅通,供应充足,静脉血回流心 脏加快。并使平滑肌获得充足的营养和氧气,增强了消化器官的功能。同时太极拳运动的腹式 呼吸使横膈上下起落,对胃肠道起到了很好的按摩作用,促使消化液分泌增多,有利于食物的 充分消化和吸收利用。因此,长期坚持太极拳练习,对改善消化器官的血液循环,预防胃肠道 疾病,提高消化系统的功能都有很好的作用。
(五)武术运动对骨骼、肌肉、关节的影响
武术是一种全身性运动。经常练习,只要运动方法正确,运动量适当,对肌肉、骨骼、关 节及韧带都起着正向作用,可以使肌肉力量增强,防止骨骼脱钙和骨质疏松;增强骨骼抗折、 抗弯和抗压的能力,使骨骼结实强壮;还可以避免关节、韧带僵硬,使关节润滑,活动灵活, 韧带的伸展性、弹性增加。青少年经常坚持武术锻炼,有助于身高的增长,身体各围度和体重 的均衡发展。长期习武者,不仅身体强壮,关节活动自如,而且患骨质疏松症、慢性腰腿痛、 关节炎等病症明显低于同龄人。练习太极拳时,腿部始终保持在屈膝半蹲的状态下进行缓慢的位移,这样有利于骨骼细胞 的营养改善,增强腿部的肌肉力量,而且使静脉血液回流通畅,可防止下肢静脉曲张。太极拳 运动要求动作连贯圆活,“上下相随、周身协调",全身“一动无有不动”内外结合,使全身各 部位肌肉、骨骼、关节都得以锻炼。久练增强骨骼的韧性、肌肉的力量和关节的灵活性。而且 太极拳练习要求“含胸、松腰、拔背”,以“腰脊为第一主宰",经常练习对脊柱的形态和组织 结构都有良好的作用。而且以腰为轴,由躯干带动肢体的运动,在增强腰部活动的同时,对肾 脏起到了很好的按摩作用,有利于改善肾功能。太极拳运动使气血旺盛,促进骨骼、肌肉的新 陈代谢,并能改善红骨髓的造血功能。
二、武术的心理功效
(一) 心理健康的定义
心理健康,是指一个人拥有健康的心理品质,包括智力发育正常、人格健全、有良好的心 理承受能力和善于同别人交往等。智力发育正常表现在有良好的观察力、分析力、判断力、想 象力、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人格健全完整,自我意识清醒,有自知之明,能正确把握自己、 支配自己,积极进取.对生活充满信心和希望。具有坚忍的意志和坚强的毅力,能控制不良情 绪,克制不现实的欲望,保持稳定的心态,自制力和心理承受力好。能正确对待他人和社会, 既有自信心,又善于同别人交往,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二) 心理健康的标准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心理健康标准是:具有健康心理的人,其人格是完整的,自我感觉是良好的,情绪是稳定的,且积极情绪多 于消极情绪;有较好的自我控制能力,能保持心理平衡;自尊、自信、自爱,而且有自知之明。一个人在自己所处的环境中,有充分的安全感,能保持正常的人际关系,能受到别人的欢迎,得到别人的信任。
浏览1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