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行即中国武家为人处世的大德大行、小德小行、微德微行的总称。这里的摔 技德行是指除正常武家德行外在摔技攻守运动中所必须遵守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 范。
在摔技攻守中一个真正的武家,必须遵守对大则大、对小则小、对微则微的摔 跌基本原则。中国武家认为:“凡小者,小道论高低,小德论深浅,小情论远近,小理 论正邪,小法论对错,故小论者永存,乃百姓也。凡大者,大道无对错,大德无深浅, 大情无远近,大理无正邪,大法无对错,故大论者永领,乃帝王也。凡微者,微道讲现 实,微德讲利害,微情讲远近,微理讲正邪,微法讲对错,故微论者永恒,乃百家也。” 所以说,摔技分寸、尺度、火候的把握,必须首先认清对手的大小微是。小必须斤斤 计较、有章有法、规规矩矩。大必须统筹考虑、无形无色、气势磅礴。微必须生存第 一、安全第一、求胜第一。
摔技礼仪
摔技礼仪即摔技中的基本礼节和仪式,多为抱拳礼、鞠躬礼、对拳礼,是摔技进 攻前、后的必须,是修养的象征,是武家修德境界的集中体现。礼仪虽然只适应于光 明正大的武术比赛,但也彰显了中国武家堂堂正正做人、老老实实做事、规规矩矩 做局的一面。
在摔技攻守中一个真正的武家,必须遵守临大则大、临小则小、临微则微的摔 跌基本原则。中国武家认为:“凡大者,大礼无差错,大仪无缺失,大恭无冒犯,大谦 无架势,大让无所求,故大而不无者兽凡人者,小礼论招呼,小仪论阵脚,小恭论规 整,小谦论容忍,小让论先足,故小而不论者野。凡人者,微礼看眉眼,微仪看手足, 微恭看嘴脸,微谦看中轴,微让看动象,故微而不看者蠢。”可见在中国武学中,所有 的人间礼仪,都是神圣而不可侵犯的
摔技规距
规矩即中国武家为人处世的大规大矩、小规小矩、微规微矩的总称。在中国武 学中,所有人间的规矩、道理、法律,都是人间正道的硬道理,都是中国武家五做即 做人、做事、做局、做业、做家拿捏的基本依据。摔技规矩即开展摔技攻守的基本规 定和矩式,是人与人摔跌思想和摔跌意志的集中体现。
第五节摔技技法辩析
摔技技法辩析即摔技技法的攻守辩证分析,是中国武家在搏摔厮杀中取胜的 根本保障,是中国武家搏摔厮杀搅拌、摇逮、跤跌对手的关键,是中国武家在搏摔 厮杀中死缠、烂磨、硬拼的首选。这是由敌我双方的具体情况所决定的,是由敌我 双方的架势、搂抱、长短所决定的。虽说摔技攻守中的对局是千奇百怪、错综复杂、 变化无常的,但摔技的致倒地位和搅拌、摇逮、跤跌地位是永远不会改变的。中国武 家认为:“摔技者,攻守之缠头,对抗之缠头,自立之根本,跌跤之技术。”这就是武术 摔技辩证的基础、前提、平台。一般的武术攻守渚是以踢打开局、搏摔居中、拿撕断 后的。
一、摔技技法辩证的要点
摔技技法辩证的要点,首先是细审攻守的性质,比如说是有组织、裁判、规则的
比赛,还是没有组织、裁判、规则的比赛;是知根知底的正义打斗,还是不知根底的 正义打斗;是制服性的打斗,还是伤残性的打斗;是人民内部的打斗,还是你死我活 的生死打斗。其次,要注意细审对手攻击的虚实,守护的核心,分清动手属刚属柔, 还是刚柔相济。其三,要注意对手有无人性、野性、兽性、恶性、德性和怪癖、嗜好、特 长以及奇功绝技。其四,应根据作战性质、格情缓烈、下手轻重、斗势缓急、战局紧 松,选择作战的尺度、分寸、火候,制定开展攻守的基本原则。其五,要酌情选择摔类 的对峙架势,开展恰到好处的措摔技法进攻、扛摔技法进攻、脚摔技法进攻、拧摔技 法进攻、踞摔技法进攻、操摔技法进攻等。
(一)措摔技法辩证的要点
措摔技法辩证的要点,首先要认识措摔技法的架、式、势和措摔技法架、式、势 变化的基本规律以及对峙势子的藏匿内涵;其次要注意对手措法打入与措法实施 的转化特征;其三,要注意对手应用其他辅助措法的基本特征和成措的具体过程 武家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展开对措摔技法的攻守破解性、破译性辩证。这也正是中 国武学家开展措摔技法生克辩证所必需的基础、前提、素材。
(二)扛摔技法辩证的要点
扛摔技法辩证的要点,首先是要认识扛摔技法的架、式、势以及扛摔技法架、 式、势变化的基本规律;其次要注意扛法打入与扛法实施的转化特征;其三要注意 对手应用其他辅助扛法的习惯以及成扛由低到高的具体过程。
(三)脚摔技法辩证的要点
践摔技法辩证的要点,首先要认识脚摔技法的架、式、势以及脚摔技法架、式、 势变化的基本规律;其次要注意阴脚(支撑腿)与阳脚(进攻腿)的转化特征;最后要 注意对手应用其他辅助脚法的习惯以及成脚的基本过程。
(四)拧摔技法辩证的要点
拧摔技法辩证的要点首先要认识拧摔技法的架、式、势以及拧摔技法架、式、势 变化的基本规律;其次要注意对手拧摔技法与拧劲的转化特征以及成拧的全过程; 最后要注意对手应用其他辅助拧法的习惯以及辅助拧法攻守的基本特性。
(五)蹶摔技法辩证的要点
跋摔技法辩证的要点,首先要认识蹶摔技法的架、式、势以及蹑摔技法;架、式、 势变化的基本规律;其次要注意服摔固定劲力与跪摔技法实施的转化特征。最后要 注意对手应用其他辅助联法的习惯以及成蹶的基本过程。
(六)操摔技法辩证的要点
操摔技法辩证的要点,首先要认识操摔技法的架、式、势以及操摔技法架、式、 势变化的基本规律;其次要注意手法与手法、手法与腿法、腿法与腿法操作的转化 特征;最后要注意对手应用其他辅助操法的习惯以及成操的基本过程。
二、摔跌技法的辩证
摔技技法辩证是指武家对摔技作战方法所开展的攻杀战守辩证,是摔跌过程 中极为正面、现实、客观的辩证论打。它由辩表里、辩攻守、辩进退、辩刚柔、辩虚实、 辩劲力、辩轻重、辩善恶、辩得失、辩好坏等十个方面的辩证组成。虽说辩证都是潜 意识、下意识、无意识、相对而辨的,都不会是绝对的,是建立在中高级摔跌水平以 上的,但如果没有预先潜移默化的摔跌辩证学习、见习、练习,是很难感悟的,也就 谈不上临阵摔跌辩证的自动化了。
(一)辩表里
表为阳,特指两手把持抓握对手的外围空间;里为阴,特指两手把持抓握对手 的内在空间。表的攻击多为强硬,里的攻守多为灵巧,素有表硬里巧之说。一般来 讲,表面硬,对里面巧的发挥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尤其是硬性劲气的把持和硬性力 道的走向以及劲力对敌的抖摇震颤,不仅对对手有着极为有效的表面把控,还对自 己实施里面的调控提供着实质性的保驾护航。另外,里面的巧,对表面的硬也有着 极为鲜明的引领主导作用。尤其是里手的巧法实施、妙手实现、精招发挥,是完成摔 跌技法攻守的重中之重。总的来讲,临阵摔跌攻守中的表与里是对立统一、阴阳辨 证、巧妙配合的,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有效的摔技攻击。
(二)辩攻守
攻,即对对手的主动钾手、逮抓、把持、招攻;守即对对手的被动克制、破解、拆 除、招应。中国武家认为:“摔技攻守,柔和之斗,百劲之争,上可修德,下可治气,轻 可角力,重可绝杀,武技之尚也”。
一般来讲,摔技攻守只适应于普通对抗,在生死格斗中摔技只是摆脱对手缠抱 搂锁的手段,是攻的根基,是守的基础,是过度的方法,是失控的运化。所以,在临阵 攻守中需务必做到以攻为主,以守为辅,攻中有守、守中有攻等的阴阳辩证。如果在 摔技攻守中做不到最基本的阴阳辩证,那也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摔打技术了。
(三)辩进退
进即毫不含糊的主动靠近、跟进、挺进、着手、打入、下手,是摔技攻守中的主动 进伐;退即干脆利落的积极远离、后退、撤退、退守、退防、退攻,是摔技攻守中的积 极退伐。中国武家认为:“摔之进退,进则为逼,为迫,为侵,为掠,为夺,退则为避,为 让,为脱,为离,为逃。”所以说,摔技攻守者必须懂得进中有进,退中有退,进中有 退,退中有进等基本的阴阳辨证道理,才能在摔技攻守中以及更加广泛的做事、做 局、做业、做家中立于不败之地。
(四)辩刚柔
刚即摔技攻守中的刚强、刚直、刚健、刚劲、刚烈、刚毅,是坚定无畏、绝不含糊、 视死如归的致倒攻击;柔即摔技攻守中的柔韧、柔软、柔和、柔滑、柔顺、柔美,是连
绵不断、绝不放弃、柔而不弱的致倒攻击。中国武家认为:“摔之刚柔,刚则为强,为 直,为力,为烈,为硬,柔则为软,为韧,为和,为滑,为顺。”并认为:“以刚为攻者多得 易慌,以刚为进者多占易废,以刚为先者多胜易折。以柔为攻者多失而稳,以柔为进 者多慢而实,以柔为先者多亏而福。”刚与柔是极为对立统一的阴阳辩证体。但在临 阵作战中教条的刚柔辩证是比较吃亏的,唯道气辩证为佳。
所谓,道气辩证即持禀而把阴握阳辩证。也就是说,临阵作战中的主旋律应该 是不刚不柔,但该高亢、激昂、刚硬时就必须无畏、无惧、无恐地大刚而出,该低沉、 稳健、柔和时就必须无痴、无弱、无瘫地大柔而出这既是摔技攻守所必须坚持的最 基本的辨证,也是整个武术运动所必须坚持的基本辩证原则。
浏览17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