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动作完成的评分所谓对动作完成的评分是裁判员根据运动员现场发挥的技 术水平,按照各竞赛项目的动作规格要求进行评分,分数的取 得其具体操作是用6.8分,减去该动作规格中出现的错误扣分 和其他错误的扣分,即为运动员的动作完成分。动作规格是指动作的质量标准,是裁判员对运动员整套中 每一个技术动作完成质量的评定。一个完整的技术,通常由“型”和“法”组成。“型”主要 指各种手型、步型、身型,“法”则指各种手法、腿法、步法、 眼法以及器械的各种方法。运动员演练中,每一个动作都包含着动式和定式,动式看 其运转过程中其方法是否正确,运动方位,路线是否清楚,用 力是否顺达,力点是否准确,眼法是否相随或注视。定式时手 型、步型、身型是否正确,(眼所视方向是否正确)凡不符合规 格要求者,均按错误的程度予以扣分。对动作规格的扣分,要 求边看边记,具体实扣(二)对演练水平的评分该类分值为3分,负责演练水平评分的裁判员根据运动员 现场表现的整套演练水平,按照各竞赛项目在功力(劲力、协 调),演练技巧(精神、节奏、风格),编排(内容、结构布局) 等方面的标准,整体比较确定扣分,从该类分值中减去应扣分数,即为运动员的演练水平分从以上可知演练水平包含劲力、演练技巧、编排三个方面, 而三个方面又分别包含若干因素。功力包括劲力、协调,演练 技巧包含精神、节奏、风格三个因素,编排包含内容、结构、 布局三个因素。对功力水平的评分,分值为1分。它是对运动员在比赛 中整套技术表现的功力的评分,包括劲力、协调两个方面因素, 在评分中各占5分。劲力是指技术动作中力的表现能力。如用力是否顺达,发 力是否完整,力点是否准确,刚柔是否得当°定式时也有劲力 的要求,如长拳中要求内含劲道,动作散软是劲力不佳的表现。协调是指运动中身体各部位相互间的配合以及身体各部位 与器械方法的配合。如上下要相合,手眼要相随,身与步、身 与手配合要巧妙自如等。通常,运动中身法的体现是评判协调 劲力的一个重要标志。对劲力、协调的评分,不仅要看在每一个动作中的表现, 更重要的是纵观全局。对该运动员表现的劲力、协调方面的水 平进行整体性评判,要与相同档次运动员进行比较,确定其属 于哪一个技术档次,做相应的评分。对演练技巧的评分(精神、节奏、风格)。该类的评分 主要是对运动员在比赛中整套技术的精神、节奏、风格的评判。 分值为L5分,各占5分。精神是指内在的、心志活动的表现。如要求精神饱满,意 识集中,具有攻防意向、富有气式。通常面部神态和目光是表 现精神的一个重要“窗口”。节奏是指整套动作的时间变化,对动与静,快与慢的处 理技巧。通常,长拳节奏鲜明多变,南拳明快铿锵,太极拳 柔缓均匀,但都应有韵律,平淡无味和杂乱无章的节奏处理 是不当的。风格是指整套技术演练的风貌和格调。评判中,首先要看 武术基本风格体现如何;其次看是否符合该项目的基本技术风 格;还要看整套风格是否和谐一致;最后看是否具有个性特征。 生搬硬套和拼杂的技术,应在风格中酌情扣分。但对外来技术 的合理吸收和融合是允许的,这与前者是有质的区别。该类内容的评分也是采用纵观全局、综合判断、整体比较、 按档次进行评分。对编排的评分(内容、结构、布局)分值为5分。内 容主要指整套技术内容是否充实、丰富和全面。还要看是否属 于武术动作,对不当的非武术动作应酌情扣分。结构是指整套动作的组接与编排。如结构是否合理、紧凑、 衔接是否顺畅巧妙,起伏转折的贯穿变化如何等。布局是指整套动作的空间变化。如场地的运用是否合理、 均衡,布局是否充实而富有变化,局限、偏重、呆板的布局应 酌情扣分。(三)对创新难度动作的评分所谓难度动作规则中规定:必须符合武术运动的本质属性和 运动规律,必须是具备较高的专项素质与专项技能才能完成的动 作,必须是由国家体委主办的全国武术比赛中从未出现过的动作。临场较好完成申报的创新难度动作,则由裁判长按确认 的分值给予加分。分值为0.2分。由于失败(包括部分或全部)或与鉴定确认动作不符不 予加分。如在完成创新难度动作过程中,出现了其他错误,则按 规则由裁判员扣分。(四)对其他错误的扣分下列错误每出现一次,根据不同程度,予以扣分。(详细内 容见规则有关扣分表)遗忘:扣1〜02分。器械、服装影响动作:扣0」〜02分。器械变形:扣1〜03分。器械折断:扣4分.器械掉地:扣5分。失去平衡:晃动、移动、跳动扣1分(每出现一次扣(M分,最多扣S3分);附加支撑扣0.3分(平衡动作,非支撑 腿的脚触及地面,属附加支撑);倒地扣05分。规定套路的动作路线、方向错误扣1分。在一个动作中,同时发生两种以上其他错误,应累计扣分。 以上是由裁判员执行扣分的“其他错误”。 下面9条为裁判长执行的扣分内容:起、收式不符合要求或有意拖延时间。重做(主观和客观原因造成套路中断)。出界。平衡时间不足。路完成时间不足或超出规定时间。器械、服装不符合规定。动作组别不够。规定套路的动作缺少或增加。指定动作的扣分。出现裁判员所扣7条内容,则根据规则要求按情节程度予 以扣分,评分时要准确判断,及时记录,合理扣分,裁判长所 扣9条是在运动员应得分的基础上由裁判长扣除。同样也应及时记录合理扣分。综上所述,(一)、(四)两项是对技术动作中出现的错误、 失误和违例进行具体性扣分,即每出现一次即扣一次;第(二) 项是对整个套路演练中表现的功力、演练技巧上的不足的扣分, 采用综合比较,按档次扣分的方法;第(三)项是对运动员创 新难度的加分,有创新动作且完成则加分,如有失误也要扣分。 四个内容,两种方法,分别由评定动作完成分的裁判员和评定 演练水平分的裁判员进行评定。五、应得分与最后得分的确定(一)应得分数的确定动作完成应得分与演练水平应得分之和即为运动员的应得 分。确定的方法是:3个裁判评分时,取3个分数的平均值为 运动员的应得分;a5个裁判员评分时,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 取中间2个或3个分数的平均值为运动员的应得分。运动员的 应得分数只取到小数点后两位数,小数点后第3位数不做四舍 五人(二)最后得分的确定裁判长从运动员的应得分中减去“裁判长的扣分”,再加上 “创新难度动作”的加分,即为运动员的最后得分。第四节 中学武术套路竞赛的组织与裁判一、中学武术竞赛的目的与内容在中学组织武术比赛,是推动学校课外活动,普及武术运动,检查武术教学效果的一种好形式。武术竞赛所需场地、器 材要求不高,对物质条件比较差的学校,开展武术竞赛是切实 可行的。一般来说,学校武术竞赛的内容,可以是课堂的教学内容, 也可以是课外训练的内容。根据目的不同,比赛的内容也不一 样。如果为了掀起学生学习基本功和基本动作的热潮,比赛的 内容可以定为基本功和基本动作的比赛。如果为了选拔武术骨 干,组建武术队或检查武术套路的学习、掌握情况,就可以把 基本功和套路比赛结合起来。如果为了提高武术队的技术水平, 就把比赛内容和比赛规则结合起来。根据目的不同,确定不同 的比赛内容。比赛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根据学校教学计划和 课外活动的安排,集中时间利用节假期进行规模较大的全校性 的比赛;也可以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分散进行。参加的对象根据 目的而定,有以班级为单位的集体比赛;有计班级总分的个人 比赛;有以个人名义参加的比赛;还可以在学校大型活动(如 校庆、校运动会)中穿插进行表演或比赛。二、中学武术竞赛的组织与裁判学校武术竞赛的组织工作,要根据学校体育教师人数少、 学生多,以普及为主的特点来安排整个竞赛工作。为了保证比 赛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竞赛工作必须发挥体育教 研组的作用。在教研组的统一指导下,对有关的比赛事宜,如 竞赛、裁判、宣传教育、场地器材进行认真的研究,明确分工, 责任到人。(一)竞赛前的准备工作1.成立组织机构。学校性的组织竞赛,由体育教研组负责 组织,邀请主管的校领导、总务主任、各年级班主任、校医等
浏览1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