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精武体育会的活 动还辅以音乐、舞蹈、戏剧、书画、摄影、医疗、卫生、文书、外文、演讲等 内容,使精武体育会并不局限于纯体育组织。精武活动的这个特点,使它能够 汇入当时新体育和新文化的大潮流。
我们知道,岭南本为中原移民之地。外来中原移民和当地的土著文化一直 以来都系兼容并蓄,特别是近代中外文化交流中还得风气之先,大量引入西方 文化。所以广东精武特别容易理解和发挥中央精武兼收并蓄的基本立场。参照 上海精武建制,广东精武会内组织有:国操部、干事部、游艺部、女子部、童 子团等机构,分别开展各类体育和游艺活动。其中影响较大的,有广州东山精 武水上游艺场,参加香港华人游泳比赛,举办各类球赛,组织省港澳水上运动 大会,以及跟岭南大学举办水球比赛等。新中国成立前的广东各届省运动会,精 武会均有较多的参与并获好评。
精武这种兼收并蓄的精神,除了表现在中西不同体育项目和文化学术的态 度上外,还突出表现在对武术内部不同门派的态度上。宗派门户是严重阻碍武 术发展的一大祸害,其基础是传统的宗法关系。中央精武在1916年改革中,即 把“不争门户短长”作为宗旨写入章程,并采取实际措施消除门户之见。广东 精武章程同样强调“尤不分立门户”,讲求武林一家。我们知道,精武武术以 北派为基础,后来逐步向南方发展,特别是到了广东精武时,更实现了南拳北 腿的武技交流。这是中国武术和广东武术史上值得大书一笔的盛事。
(三)三育并进、身心俱完
中国武技,历来崇尚武德、讲究巧智,并不单纯地是以躯体为依托的好勇 逞强、斗狼使蛮。但问题在于过去的武德和巧智,实际都是在自然经济关系基 础上的那种“人的依赖关系”框架下展开的,缺乏现代商品经济上那种个体独 立人格的内涵。新文化运动中,西方教育理论进一步传播,在中国出现了以独 立人格为基础的“全身心教 育”和三育并重的新思潮。在 这种思想的激荡下,中央精'047 ’武秘书长粤人陈铁笙等提出 “大精武主义”,强调武术与 体、智、德的全面关系,并以此反思会务,认为以其专事体育未免偏畸贻讥,并由此改革会务,由“专事 体育”转为“三育并进”,提出要把精武会办成既是“讲武之体育场”,又是“德 育之实践地”。传统武林人士 “智、仁、勇”的“三达德”被升华为具有近代 内涵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由此中央精武制定“修身、爱国、正义、助人” 的德育纲领和“强民为主”的会训,用以引导和规范会员行为。一方面通过组 织对会员蹈履严加约束,“入会之前,必经审查,入会之后,多加纠察,当有 不规则的行为之见端者,立予除名。”另一方面又通过许多自订规约、互相砥砺、定 期赏罚的自我教育形式,并借助“励志团” “女子模范团”“安步团”“惜阴团” 等组织力量。会员兢兢自守躬行实践,由此形成十条规范“精武式”。
20世纪20年代广东民风开明,各种社会团体在德、智、体几个方面均有 所探索,当年广东精武遵循总会规定,门前悬黄蓝红三星精武会旗。在这里,三 星代表体、德、智三育,昭示会员必须“三育修身”,以强国健身振兴中华。会 员的衿头还别精武盾形会章,取专一为精、止戈为武,矛攻盾守、重守非攻,唯 精唯一、乃武乃文之意,昭示会员练武旨在保身卫国,绝不准以我之拳头加于 同胞身上。而所有会员,则必须熟知并励行以下+条“精武式” :“1.精武式 之人物:三育训练、文武均能(一作获有全能);2.精武式之人格:公私廉明、尊 人重己;3.精武式之风度:诚实坦白、博爱和平(一作博爱平等);4.精武式 之言行:坐言起行、证以事实;5.精武式之守信:一言一诺、重于订约;6.精 武式之守时;约会守时、不求原谅;7.精武式之正义:尊重正义、不讲私情;8.精 武式之服务:非以役人、乃役于人;9.精武式之福利:乃予于人、非取诸人; 10.精武式之友道:爱己及人、视同兄弟。”这十条精武式在继承传统武德的基 础上,对其进行了近代精神的改造,突出了商品经济所要求的独立人格和民主 平等,把传统的忠义、侠义升华为近代的正义,应有较多的积极意义。当然,基 于条件的限制,众多会员中能真正严格励行这十条“精武式”者并不太多。但 相对来说,由于“三育并进”的价值导向,多数会员的品德还是受到社会赞誉 的。当月时某新闻界人士甚至认为,在社会上的道义之交者,精武会员占十分 之八九。可见其影响还是积极的。
(四)民主科学、改革传统
精武对传统的改革还 深入到技术体系和训练体系 上。随着新文化运动的深入,武术界开始以民主与科学的精神对近代尚武运动 进行反思。精武诸君认为,近代尚武运动存在着“武而不化”的现象。真正“武 化”要有民主思想的指导和科学方法的应用,主张在新文化运动的同时,提倡 “新武化”运动,即以民主和科学精神对武术进行“根本的改革”,并提出“国 术科学化,传习百万人”的口号。由此他们一方面在民主与科学的旗帜下批判 “国粹体育”和所谓“新武术”,擦拭武术中的封建文化因素和不民主不科学 的历史灰尘;另一方面又借助传入的西方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和近代体育理论与 方法,全面地对传统武术进行整理和阐释。
在这里,经常来广东精武指导工作和进行教学的中央精武粤籍人士陈公 哲、陈铁笙等人一直起着骨干作用。为了实现武术的“科学化”,陈铁笙等提出“利 用科学、发展幽光、揭明真理”的要求。陈铁笙曾发表《敬告主持精武言论者》 一文,提到“吾精武立言,必诚必信,且为人的主义,而非神的主义,为平淡 无奇人尽可能之技术,非高深奇奥人所不能之技术……一切神秘、怪异的言行,皆 不当宣之于口,笔之于纸。如飞檐走壁、吞刀飞剑、握石成粉等似有似无,为 科学所不能证明之技术,皆在舍弃之列……”他认为飞檐走壁是指古时北方房 屋“高不盈丈”才可能飞越。他非常清醒地提到“从前科学未明,或能假此(指 荒诞神话)为兴奋剂,在此科学时代,以此立言,不啻自行倒车,退化为图腾 社会中人物。”这些言论,说明当时精武领导的头脑是相当清醒的。
为此,他们成立了编辑部并先后编撰出版精武书籍杂志数十种。其中主要 编撰人员有陈铁笙、罗啸嗷、陈公哲、卢炜昌、罗伯菱、黄维庄等,他们均为 粤籍人士,并经常参与广东精武活动。在“破”的方面,他们大力揭露和清除 武术中的各种糟粕,批评一些所谓武术家装神弄鬼的伎俩,提出“神拳”、“剑仙” 绝对荒谬,指出这是“借弘扬传统文化欺人”和“借神鬼惑人”的市俭。在“立” 的方面他们则用近代体育理论研究武术,穷源论本、阐发精华,初步从哲学、社 会学、心理学、物理学以及艺术美学和体育理论等角度去阐明武术的学理,同 时还借用西方体育技术方法去整理传统武术的形式和方法,使武术套路运动既 便于记忆,又适于团体运动,因而创编了可以数千人同场演出的技击大会操,名 为“精武式体操”。这种“干 — 人操”曾多次在广东省历届运动会上表演并获好评。
总体来说,精武会是中 国武术史上第一次把宗法式的师徒制的私下个体传授,改变为民主性的公开团体教学,并最早把“公平竞争” 的现代体育运动形式引入武术比赛。此外,精武会还在初步分析和整理传统武 技的基础上,最早运用摄影和电影的形式进行武术宣传和教学。在教学训练方 面,他们建立有一定科学根据的系统训练制度,强调“打好功底”的基础训练,并 由此形成闻名武坛的“精武十套”。诚然,从我们今天的观点去审视,精武当 年科学整理武技的工作还有点简陋、粗疏和稚嫩,但他们那民主科学的基本方 向,却完全是正确的。广东精武恰逢其盛,在民主科学的潮流下健康地开展自 己的各项活动。
(五)男女平等,尤重小童
男女平等和推重青年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内容;而体育训练要从儿童抓起 也是现代体育训练的一个重要原则。为顺应社会潮流,精武会在这方面的作为 也是相当突出。
首先,精武会追随“妇女解放”潮流,为妇女体育大喊大叫。精武诸君认 为:只有“健全女界,才能健全民族”,强调妇女体育与强种强国的关系,认 为妇女体育是实现妇女解放和振兴民族的“阶梯”。由此他们跟各种压迫妇女 的封建伦理道德进行坚决斗争,躬身实践女子体育会,1917年成立“精武女子 模范团”,不久扩展成立精武女子体育会,以“振奋女界,增进女界德智体三育” 为宗旨。与此同时,还直接派员赴沿海及东南亚一带推动女界体育。
浏览2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