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乃梁 汉族,籍贯福州,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1967年9 月参加工作,国家级武术教练(正高级),武术九段。原福建省武术 队总教练,2001年12月退休。现任福建省武术协会副会长。曾乃梁曾培养了被称为被誉为“太极之花”林秋萍、“太极女 神”高佳敏和“太极王子”陈思坦等世界、全国太极拳冠军。1995 年,被中国武术协会和国家体委武术管理中心评为“中国当代十大 武术教练”。1996年获世界太极修炼大会组委会授予的“世界太极科技贡 献奖”。2001年受中国武术协会邀请,参加首届世界太极拳健康 大会,做名家演示并担任辅导专家。在武术学术上成绩突出,论文《太极运动推向世界战略之初探》获全国武术学术研讨会优秀奖。 曾参与中国武术协会组织的多部教材、工具书编写工作。出版各 类太极拳著作和教学光盘数十种。受中国武术协会和福建省体育 部门派遣,多次赴国外讲学。2004年,被加拿大武术联合总会授 予“武术家终身成就奖”。现任福建华武功夫中心总顾问。“女中魁元”——孙剑云孙剑云名贵男,字书庭,孙禄堂老先生之嫡女,孙氏太极拳 第二代掌门人。1931年,随父赴江苏省国术馆任教。1957年,被 聘为中国武术表演赛国家名誉裁判。1959年,任第一届全运会武 术比赛裁判长。1983年,为继承和发扬其父的武学体系与武学思 想,恢复其父曾创建的蒲阳拳社活动,并将该组织更名为蒲阳同学 会,同年创立孙氏太极拳研究会,被选为会长,并出任北京市形意 拳研究会的第一任会长,北京市武术协会副主席。1984年,任北 京市西城区政协委员。孙剑云7岁始父亲便传授她武功,至1931 年已学有所成,随父赴镇江国术馆任女子武术班教习。1959年, 中国第一届武术比赛中被国家体委聘为名誉国家裁判。1962年 和1963年在北京市举办的两届武术表演赛中被聘为副总裁兼裁 判长。1982年,作为特邀代表出席武术工作会议,并做了关于《武 术与道德》的专题发言,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为使孙氏太 极拳加速普及,孙剑云先后编写出版了《孙氏太极拳》、《孙氏太极 拳简化套路》、《行意剑》等专著。孙剑云幼承庭训,承父之绝迹,得 拳中真谛,同时也继承了其父的高贵品质和尚武精神。无论是身 在顺境,还是身在逆境,她总是把自己的全部身心都投入到武术发 展和传艺之中。在1982年和1984年两年中,她参加了南京、武汉 两届国际太极拳表演,其功架纯正、内涵丰富,受到武术界人士的 好评。1983年,她一手成立了北京武协孙氏太极拳研究会,并以 此为基础,与海内外孙氏太极拳传人广泛取得联系,并多次到上 海、广州、南京等地传艺授徒。1985年,孙剑云老师赴日本表演太 极拳,在东京、大阪等七个城市讲学,受到日本武术界的高度重视。 《孙氏太极拳》一书被翻译成日文在日本发行。1986年,孙剑云虽 已73岁高龄,又应邀东渡日本讲学。在她的帮助和指导下,国内、 国外相继建立了孙氏太极拳组织或研究会。美国加州中华武术学 院院长赞许孙剑云:“灿如繁星集万人视线,明如皎日放一代光 辉”。1988年,在广州举办了孙式太极拳骨干培训班。1991年,在 蒲阳国际传统武术大会上,任主席团成员并被赠予“桃李成蹊”匾 幅。同年,还出席了河北永年国际太极拳联谊会,任主席团成员并 下场表演,并作了《读孙式太极拳》的演讲,后被收入《太极名人谈 真谛》一书中。以后历届联谊会,孙剑云都作为特邀嘉宾,多次出 席并参加表演。1992年,中国武协及中国武术研究院在北京体院 召开太极拳推手研讨会,孙剑云以耄耋之龄应邀前往,并与到会的 诸位名家进行推手交流,在场名家对她推手功夫的技巧精湛、功力 浑厚无不叹服。1982〜1993年,孙剑云曾两下广州,六赴江南,数 出关外,授艺教拳,为武术的普及工作做出了很大的贡献。1994 年,孙剑云随著名武术家、北京武术院院长吴彬赴香港,参加国际 武术观摩大会,在大会上表演了孙式太极拳,吴彬院长赠联曰:“年 高体健惊四座,身轻步捷成明星。”1995年,在首届“中华武林百 杰”评选活动中,被评为“中国当代十大武术名师”之一。孙剑云精太极、通八卦、善形意,尤其八卦变剑更是深得其父 之精髓,曾被当时著名武术家李景林先生誉为“女中魁元”,贺龙元 帅也曾赞其为“五朵武花”之一。“小尚云祥”——李文彬李文彬辽宁省沈阳市人,7岁始习武,曾从徐德福学练长 拳、器械、硬功、轻功,并从徐德福之四子及韩其昌学通臂拳、太极 拳、梅花拳。1933年夏成为形意拳巨擘尚云祥的关门弟子,因其 基本功扎实、悟性高,又肯吃苦,深受尚云祥偏爱,尽得其真传;后 又受到形意门王占恒与太极门王茂斋等人指点。文彬为人刚正不 阿,好惩恶扬善,敢向强手、硬手挑战,因此在北京武术界赢得“小 尚云祥”的美称。1944年毕业于北平中国大学,1949年中华人民 共和国成立后,积极投身于武术传播工作。自1957年起,任齐齐哈尔市武协主席。1958年,任黑龙江省 武术比赛综合拳组裁判长。1959年,参加全国武术学习会,研究 修改国家规定的甲组拳械套路;同年,在第一届全运会上,任武术 短器械组副裁判长。I960年,在河南郑州举行的全国武术锦标赛 上,任长拳组副裁判长;会后,在国家体委组建的形意拳研究组任 组长。1965年,被齐齐哈尔冰球队聘为武术客座教练,通过习练 武术基本功及特殊技法、劲路来提高冰球运动员的蹬冰和击球速 度,取得明显效果,从而为武术服务于其他体育项目开辟了新路 子。李文彬退休后,仍活跃于武术界。1989年和1991年两年中,分别被聘为武当山武当拳法研究 会和全国形意拳邀请赛顾问。1991年和1992年两年中,分别任 成都全国武术锦标赛及全国武术甲级队锦标赛仲裁委员。1984 年以后在《中华武术》、《武当》及日本《武术》等杂志发表论文30多 篇。湖北科技出版社与香港南粤出版社于1991年联合出版了他 与尚芝蓉合著的《尚氏形意拳械抉微》,在海内外引起广泛的关注。 李文彬几十年来,充分利用业余时间,义务育徒。弟子遍及海内 外,其中有不少高徒在国、内外武术大赛中名列前茅。1993年,他 不顾古稀高龄,与其子李宏创办了齐齐哈尔市尚武武术学校。他 的事迹被收入《中国武术人名辞典》。李文彬在书画领域的造诣可与其武术水平媲美。1934年,李 文彬16岁时即从师王雪涛习画,5年后考入北平古物陈列所国画 研究馆,从师黄宾虹和于非,并受田世光指导。其书画作品常参展,并多次获奖。1986年,在日本宇都宫市展出书画作品7幅,深 受好评。1987年,工笔花鸟画《鹤乡秋趣》和《美满》被中国美术馆 收入该馆年鉴。1991年,参加第一届世界武术锦标赛书画展,获 荣誉奖。齐齐哈尔市北满革命烈士陵园碑文有很多就出自李文彬 手笔。20世纪80年代后,历任齐齐哈尔市书法协会副主席、中国 书法协会委员、黑龙江美术协会委员。1992年,被评为中国武协 名誉委员、国家级武术荣誉裁判,还被聘为日本尚氏形意拳研究会 及北美唐手道形意拳顾问,并多届连任齐齐哈尔市政协常委。 1995年,在中国武术协会等组织的“中华武林百杰”系列活动中, 被评为“十大武术名师”之一。“南拳金牌教练”——陈昌棉 高级教练,国际级裁判,广东省广州市人。1940年 起,师从区汉泉学习南派拳术及中医正骨学;后从黄啸侠学习北派 及精武会各项技艺。1958年前,任中医骨科医生,而后参加广东 省武术队集训。I960年起,从事武术教练工作,历任广东省武术 队教练、教练组长、总教练。1984〜1989年,多次担任国内与国际 武术裁判员、教练员学习班与训练班教师。1988〜1989年,应聘 出任澳门武术队教练。经陈昌棉培养出的邱建国、黄建刚、陈辉佳、杨世文、卢伟常、 黄惠贞、陈莉红等人,连续20年获得全国比赛南拳冠军及其他项 目的优异成绩。I960〜1987年,陈昌棉先后参与编写中国体育学 院《武术》教材、《综合南拳》、《简易南拳》、《中国武术南拳》等书在 海内外出版,还著有《虎鹤双形拳》等。1989年以后,在全国各类 武术学术研讨会和学习班上发表了《探索现代身体训练在武术训 练中的运用》、《怎样培养高水平运动员》、《怎样提高南拳训练水 平》等论文与学术报告。1979年起,陈昌棉曾随中国武术代表团、 广东武术代表团出访斐济、西萨摩亚、泰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家 和地区,进行教学与交流活动。现任中国武术协会荣誉委员、裁判 委员会委员,中国武术学会委员,广东省武术协会副主席,广州市 武术协会荣誉副主席、市精武体育会主席。1995年,在中国武术 协会等组织的“中华武林百杰”系列活动中,被评为“十大武术教 练”之一。
浏览1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