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惠丰 出生于天津静海县。中国武术协会副主席、中国武 术十大名教授、中国武术九段、东岳太极拳的创始人、担任北京国 际商务学院体育系技术顾问兼名誉系主任,国际级武术裁判;曾担 任中国武术学会委员、中国武协委员、北京体育大学武术系主任等 职。门惠丰是一个非常崇尚武德,多次教诲学生要武德高尚、武风 正派、武礼谦和、武技精湛,练拳先做人,信守仁、义、礼、智、信、勇, 潜心求学,心怀若谷,要兼收并蓄、合而异同。他一直致力于民族 武术教学训练和科研工作,为国家培养出大批中华武术专业人才。 在武术生涯中,启蒙老师有吴子珍、吴斌楼、戴玉斌、王金声等,入 体院从师张文广教授。广交武林界良师益友,傅学多艺。新中国成立后,作为第一代北京武术运动员,曾参加第一届全 运会武术比赛,获优秀奖;曾赴2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武术教学、 训练、裁判工作,培训了一批国际武术太极拳教练员和优秀运动 员;积极参加武术挖掘整理工作,多次参加国内、外武术大赛,任裁 判长、总裁、仲裁,曾任第一届世界武术锦标赛总裁判长。出版武术专著10余本,担任《中国武术段位教程》、《国际武 术教程》副主编。1995年,被评为“中国十大武术名教授”之一。“武术史家”——习云泰 河北唐山人。北京体育大学首届毕业生,师承著名 武术家张文广、郑怀贤教授,成都体育学院教授、中国峨眉武术研 究会顾问;曾担任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理事、中国武术协会常委、中 国武术学会常委、中国武术科研委员会副主任、四川省及成都市武 协副主席、国家教委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并受聘于武汉体育学院 担任武术客座教授、解放军体育学院客座教授、成都体育学院武术 教研室主任。习云泰曾在北京体育学院、上海体育学院、解放军体育学院、 北京师范体育学院、中央特殊警察学校及山东、河南、浙江、江西、 福建、广东、四川等省讲学及训练,培养了研究生和世界、亚洲及全 国冠军数十名。其中,首届世界搏击大赛冠军1名,国际武术邀请 赛冠军7名,亚洲冠军2名、亚军1名,全国冠亚军17名。习云泰 可谓桃李满天下,他所培养的学生在公安大学、解放军体育学院、 中央特警学校及体育院校担任重要职务。国外的学生分布在美 国、加拿大、英国、意大利、德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十几个国家传播 推广武术,弘扬东方文化。他多次应邀到德国、意大利、瑞士等国 家讲学考察,出访捷克斯洛伐克、苏联、日本、德国、意大利、瑞士、 法国等,并进行授课及学术交流。习云泰专著的新中国第一部《中国武术史》,填补了新中国武 术无史的空白。他还撰有《中华搏击术——中国武术散手精粹》, 曾担任《中国大百科全书・体育卷》武术副主编、《中国武术百科全 书》编撰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武术大辞典》副主编,自1962年先后 5次参编全国体育院校《武术》教材和主编全国体育院校函授(武 术)教材。他所编教材先后获国家教委特等奖和优秀教材一等奖, 并两次获国家体委一等奖。1985年,习云泰被国家体委授予“新中国体育开拓者”奖章; 1988年,获国家武术贡献奖”995年,被评为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先 进工作者;同年,当选为当代中国“十大武术名教授”。习云泰教授组建四川散打队之初,已年近60,但他依然北上 南下,招贤纳才,发现好苗子便悉心指导,因材施教,不惜倾其所有。学生杨建芳、张继中、张勇、李军、刘奇、陈国栋、李世宏等曾连 续数年雄踞全国散打冠军宝座。习云泰一直关注四川省散打队训 练,提出培养个性运动员的意见,强调训练运动员不能千篇一律。如今的习云泰依然致力于武术的科学研究,将自己的文章收 集成册,命名为《习云泰武术文集》。习云泰始终积极参与社会武 术工作,现被四川省武术协会聘为顾问,并担任成都市武术协会副 主席。2002年,被聘为徐州市武术拳法研究中心顾问,先后两次 到四川重点武术院校进行交流。他尤为关注峨眉武术发展,2004 年被聘为中国峨眉武术研究会顾问,参加峨眉武术讨论,发表论文 《峨眉武术研究误区》,引起武术界广泛重视。2008年,被聘为华 夏武术文化发展中心总顾问。“金牌教练”——吴彬 生于浙江湖州,北京人文大学武学院院长,原国际武术 联合会技术委员会主任、亚洲武术联合会技术委员会主任、中国武 术协会副主席、北京武术院院长、北京武术队首任总教练,荣膺中 国武术最高段位——九段。现任北京武术协会常务副主席、国家 级武术教练、北京人文大学武学院院长。中国当代“十大武术教 练”之一,被武术界誉为“金牌专业户”的北京武术队主教练吴彬先 生,这一辈子与武术结下了不解之缘。20世纪70年代中期,北京武术队是北京孩子们心目中最向 往的地方,那里能学到纯正的中国功夫,而且还有一个好教 练——吴彬,而吴彬也在教练的岗位上发现了一批日后的国际 巨星。1974年,北京武术队成立了,那一年,吴彬已经37岁了。他 知道,要发扬中国传统的武术,要靠发现年轻人来完成这个使 命。为此,他优选了第一批运动员,培养身体素质好、基本技术 过硬的幼苗。严谨的管理措施和科学的训练手段使这个团队连 创佳绩,从1975年至1985年,北京武术队蝉联十届全国冠军, 他所训练的男队获个人金牌51枚。为此,全队受到市体委的嘉 奖,吴彬荣立特等功一次。此后,又获国家体委颁发的体育运动 荣誉奖章。吴彬被人称为金牌教练,据粗略统计,他培养的学生在全国各 种比赛中拿到的金牌已经超过100枚。名师出高徒,桃李满天下, 经吴彬培养的优秀武术运动员有:李连杰、王群、王建军、黄秋燕、 凌华、张燕俊等。让他欣慰的,世界上许多地方都有他的弟子,每 年他都有机会到国外各类搏击类学校进行“调研”。吴彬还利用业 余时间潜心编撰武术书籍,编著有中小学体育教材武术部分—— 《初级拳》,还同他的学生程慧琨合作编著出版了《紫霞剑》、《醉拳》 等。吴彬曾身兼中国武术协会副主席、亚武联技术委员会主任、国 际武联技术委员会主任、北京武术院院长等职,扩大了武术在海外 的知名度,为中国武术迈向世界立下了汗马功劳。“散手专家”——夏柏华夏柏华 安徽郎溪人,武术教授、著名武术家。曾担任北京体 院武术教研室副主任、国家体委武术研究院理论研究部主任、技术 研究部主任、中国武术协会副秘书长、中国武术学会副主任。现任 中国武协传统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武术研究院专家委员会专 家,是我国著名的武术家、武术教授。夏柏华1957年入北京体院武术系学习,师从张文广教授, 1961年毕业留校任教,并担任研究生导师,精查拳、太极、形意、八 卦等拳术,理法并重,是著名的散手专家。1979年,他参与了武术 散手项目的考察、试点及规则制订、裁判等工作,为散手运动发展 做出重要贡献。夏柏华参与多部武术影视片的指导工作,如曾担任电视剧《西 游记》武打设计者之一,武术挖整领导工作及武术专家组的出国教学工作等。在首届“中华武林百杰”系列评选活动中被评为“十大 武术名教授:1998年,被授予武术“八段”。2008年,被授予中国 武术最高段位——九段。“文武全才” 一江百龙 湖北省潜江市人,著名武术教授,习武40余年。从 事武术研究及教学训练工作30余年,曾任武汉体育学院科研处处 长、教务处处长、武术系主任,兼任中国营养协会理事、武汉体育科 学理事、武汉发明协会理事、中国武术协会常委、武汉市技击协会 名誉会长、湖北省武术协会主席、武汉市武术协会副主席及武汉体 育学院院务委员会委员、职称评定委员会委员、中国中文核心期刊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编委等职,并荣获中国“武林百杰”、“武术九 段”称号,为国家培养出武英级运动员和一级运动员数十名,近十 名毕业生曾在美国、日本、俄罗斯、加拿大等国任教;不少运动员曾 获全国武术锦标赛前六名的好成绩。如今,江百龙已晋升武术九段,他培养的一批批武术专业人 才,也分散在全国各地担任专业教学训练工作。江百龙先后在《武 汉体育学院学报》及其他体育科技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他主编的《武术理论基础》由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徒手技击术》、 《防身绝招》由湖南科技出版社出版,论著还有《中国武术史》、《中 医学基础》、《中国摔跤》、《现代散打》、《跆拳道》、《泰国拳》、《擒拿 手》、《竞技推手》、《空手道》、《武术家》、《中国短兵》等。其主要科 研成果曾获武汉体育学院教学成果奖、科技成果奖一等奖各一项, 黄鹤发明奖、武汉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各一项,国家体委体育科技 进步奖三等奖两项。其中,由他著作的《武当拳派源流、拳系及内 容研究》于1992年8月通过鉴定,获专家好评,国内几家报刊、杂 志发表评述文章,给予较高评价;他还曾参加武术统编教材的撰写 工作,该教材获国家教委特等教材奖。

浏览17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