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尧臣 河北冀县人,民国武术名家中最长寿之人,年近百岁 方逝。年轻时走镖为生,18岁进北京八大镖局中历史最久、声誉 最著名的会友镖局。人镖局后即拜“三皇炮捶”为师,又学十八般 兵器,及水上、车上、马上功夫,同时还练蹿房越脊、飞檐走壁和飞 镖暗器等功。李尧臣在会友镖局前后共计27年。1921年,经营 T 300年的会友镖局解散了,李便在天桥水沁亭开设“武术茶社”, 继续倡导武术。李尧臣一生充满传奇色彩,经历了前清、北洋、日伪、民国、新 中国等各个时期,曾在慈禧太后面前表演过八仙庆寿剑;教过京剧 武生大师杨小楼演《安天会》(即《闹天宫》)中的猴拳动作;亦教过 京剧旦角大师梅兰芳《霸王别姬》中的舞剑手法;他开过北平名声 鼎盛一时的“武术茶社”,也主持过名声赫赫的“北京精武体育研究 会”;他在擂台上击败过日本拳师;新中国成立后,他年已古稀,还 在怀仁堂做过精彩的武术表演。他一生中最自豪的是应二十九军副军长佟麟阁之邀教授其部 下用大刀临阵杀敌,当时二十九军枪支弹药极缺,高层没有办法, 只能寻找武术名师教授普通士兵白刃作战。李尧臣根据战刀的特 点,结合无极子路刀练法,创编出一种套路,起名无极刀。这趟刀 实战性很强,挥舞起来,既可当刀劈,又可当剑刺,大大增强了土兵 白刃战本领。在长城要隘喜峰口战役中,二十九军将士充分发挥 了大刀的作用,追杀日军60余里,砍杀敌人数百名,缴获大炮18 门,成为当时极为振奋全国抗战士气的事迹。“宫猴子”——宫宝田宫宝田字少滦,胶东乳山市马石店镇青山村人。其年少时 贫困,往端王府里送米,业余跟随王府众人学艺,因其天资卓越,被 师父尹福认定是习练八卦掌的奇才,被带至师祖董海川面前夸奖, 董握住他的手上下端详,连声说:“难得,难得! ”再三叮嘱尹福着意 培养。据说尹福每天要发给宝田一个木碗,汗水滴不满木碗,练功 不能停止。5年后,因其勤学苦练,武功长进很快,被董海川相中, 亲授八卦秘宗和八卦拳谱,成为正宗八卦游身连环掌的第二代 传人。庚子年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宫宝田护驾逃往西安,由于办 事得力,时任大内总管的他受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赏识,钦赐“黄 马褂但后因清廷势颓而遁于家乡17年,1922年复出,受聘于 张作霖。传说初见面时,张见其身材瘦小,貌不出众,疑其武功有 诈。宫宝田窥透张之心思,愿与比试,遂退二十步外请张以枪击 之。号称枪法百步灭香火的张作霖连射两枪,皆未击中,正欲寻觅 再射时,却听宫宝田在其背后说:“我若想要大帅的命,恐怕不用大 帅转头了。”张佩服至极,旋委其为东三省巡阅使兼奉军总教练。1928年皇姑屯事件中,张作霖被日本人炸死,未随同行的宫宝田 闻讯后甚是悲伤,后在张学良撤出东北时,告老还乡。抗战期间,转战胶东的八路军将领许世友曾登门拜会,学习八 卦掌精义。晚年宫宝田收徒极重人品,授拳时注意武德熏陶,灌输 爱国思想。“武史专家”——唐豪字范生,号棣华,江苏吴县(今苏州市吴中区)人,中国 近代著名武术史学家、体育史学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唐豪 曾任上海市体育会筹备会委员会常务委员。青少年时的唐豪失学 到上海找寻生计,于是有机会在上海精武体操会拜山东名师刘震 南学练潭腿及六合拳术,后习太极拳等。他喜研究有关的武术史 料,曾任私立学校的校长。他亦是一位律师、文史专家,又是武 术家。1927年,曾因嫌疑参加共产党而被捕,幸得朱国福出面保释 出来,后赴日本学习政治、柔道和剑道,归国后应张之江将军之邀 出任中央国术馆编审处处长。”国立南京中央国术馆”于1928年 成立之后,馆长张之江,聘唐豪为首任编审处处长时,开始撰写文 章,大力提倡武术科学化,排斥花巧的流行套路,主张发展实用朴 实的武术;另一方面批判武术界宗派门户之见和附会神怪、荒诞不 经的旧思想。唐豪提升了中国武术史研究在学术界的地位,成为 中国武术史考证重要的人物。曾发表《少林武当考》,通过大量事 实考据做出论证,指出少林武术非达摩所创。他的《中国武艺图籍 考》及其《补篇》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发表的《中国民族体育 图籍考》等著作,成为武术目录学和文献学的奠基石。1932年,联同陈家太极拳手陈子明回陈家沟调查太极拳历 史。1936年,在上海七君子政治案件中,顾留馨被扣留,唐豪任被 告人的律师,胜诉,顾留馨等被释放。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华东政法委员会委员。 1955年,任国家体委顾问。1959年因操劳过度,病逝于北京寓所。“郭燕子”——郭长生 生于河北省武术之乡——沧州,自幼酷爱武术,天资 聪颖,臂力过人,天生一副健壮身板,行拳过手,出掌不见手,人过 一阵风,故武林誉为“郭燕子”,精于刀、枪、剑等十八般兵器,技击、 摔、拿均有绝妙之处,实为我国近代武林高手。长生幼年家贫,父早亡,与其母相依为命,过着清贫的生活。 他受孙中山先生“武术强种救国”思想的影响,怀着武术救国之志, 在1916年,应招到保定三省巡阅使署曹银的卫队武术营刀连为 伍,拜武术大师刘玉春为师,学通臂、苗刀、左把枪等。由于郭长生 勤学苦练,加之性格忠厚、平易近人,因此深受其师刘玉春的重视 和喜爱,刘玉春进而把自己的全身武艺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郭长 生,所以郭的功夫日益扎实,逐渐受到曹银的赏识。后来郭被调到 后府,做曹银贴身护卫。1923年,曹银当上大总统,郭长生随之进 驻北京中南海,从此他成了曹银的亲随人员。第二次直奉战 争一一曹银失败下台,郭又跟鹿钟麟当随从副官,这时军阀混战, 民不聊生,郭长生积愤辞官不做,回归故乡居闲。1928年,中央国术馆在南京成立,张之江馆长特邀郭长生到 馆教授苗刀,这种苗刀技术在馆内很快引起学员们的兴趣,因此国 术馆把苗刀列入基本教材,定为必修课之一,郭长生在国术馆培养 了大批苗刀技术人才。1930年,郭被选派到国民政府外交部,兼 任国术教官。1928年,中央国术馆在南京举行第一届全国国术国考,郭长 生以中央国术馆成员身份参加了国考,参加这次国考的400多人, 每个参加者必须首先参加预考,比刀、枪、剑、棍、拳,预考合格后, 才能参加对抗赛。对抗赛分摔跤、散打、长短兵器,原报名的400 多人,除被淘汰及弃权者外,只剩下330名参加对抗赛。预定取最 优等者15名,但比赛最后结果,产生了 17名,这17名分别是朱国 福、王云鹏、张长文、马裕甫、张洪振、窦来根、杨法武、杨世文、顾汝 章、王成章、朱国祯、张维通、朱国禄、马承志、胡炯、郭长生、杨松 山。这17名的武功水平不相上下、各有千秋,都属强者。“七•七”事变,郭长生正在家休假,未随中央国术馆内迁。在 家闭门练武,艰苦度日,决不给日伪做事。驻沧州日军得知郭在家 赋闲,曾三次派人重金礼聘郭长生,向日本人教授苗刀,均遭郭拒 绝,郭执意“誓死不当亡国奴工 他这种高贵的民族气节,至今为乡 里人所称颂。“名震关外”——傅剑秋 名长荣,河北省宁河县人。生前喜临帖,擅颜体,好 歌皮黄。幼年失学,随父至关外以贩布为生。曾师尚汇川习少林 宗法10年,并从申万霖习形意拳数载。1919年,抵奉天(今沈阳) 收徒练武时,曾与一白俄武士角力获胜,在武林显露头角。1921 年,日本武士小佐次郎师徒4人在奉天小河沿摆设擂台,部分中国 武师击擂受挫,甚至重伤致残。傅剑秋闻讯后毅然登擂,先后将4 名日本人击败,其中1人重伤。事后小佐次郎欲拜傅剑秋为师,遭 到拒绝,表示不再来中国比武。张作霖也接见傅剑秋,并请他出任 侍卫官兼奉天讲武堂武术教员。在此期间,曾教授张学良、张学 成、韩光第、胡文通等东北军高级将领形意门武功。皇姑屯事件 中,傅剑秋幸免于难,旋即回到芦台镇设馆传艺。1927年,傅剑秋到湖北武当山以武会友。与徐本善道长结为 挚友,相互研习切磋,掌握了乾坤球、玄武棍等武当击技。1932 年,杭州武术比赛时,傅剑秋任裁判员。他的徒弟天津人李春芳技 压群英,获得冠军。此后,傅剑秋即在无锡、上海一带设馆传武,至 1953年回乡。

浏览33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