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功要义:

足有人体第二心脏之说,因此,足部的养生保健也较为重要。正因为这个原因,如今足疗风行一时。足疗的确对治疗有一定的辅助功效,长期进行足疗会对人体的健康有一定作用。前一段时间曾经有朋友问我,某某在电视上讲高血压一按就好。我说,我不这样认为,有些穴位的确有降血压作用,有这个作用并不就能证明它能治愈这个疾病。高血压目前还是世界医学的难题,要靠终身服药来控制血压,这种夸大宣传会让一些不了解内情的人认为这样就可以治了,省得再吃药了,只会弄巧成拙。足部里有很多内脏的反应点,它的确对某些疾病有一 个调节的作用,但是,作用的大小将另当别论。因为,同样一个穴位,点按的角度、力度、意识的配合,里边的补、泻、通是适合不同的人群的,并不是一点穴病就好了。如果能够客观地配合药物和自我锻炼,这样效果会更好一些。

三、肩部太极养生功法

《黄帝内经》中说:“岁有三百六十五日,人有三百六十节。地有高山人有肩膝。”。太极拳中有个动作叫“沉肩坠肘”,沉肩也就是松肩。学习太极拳的初始, 师傅就告诉低了要松肩,肩往下沉。这一点说起来容易,但真正做起来实在是很难,练拳的朋友都会有这个体会:越是想松肩,肩反而越紧。有人说:“心里想着放松肩膀,可就是松不下来。”这是因为你心里老想着肩部放松、放松,以至于思想极度紧张,造成肩部更加不能放松,而且比不“放松”时还要僵紧。其实,你只需不要过于执着,仅仅是想着肩部、整个胳膊放松了,几乎不存在了,似乎一不留神胳膊就会掉下来似的,不要紧张,不要执着,似有似无即可,这就是彻底放松了,就是拳术修炼中的“勿忘勿助”,就是不要丢掉不顾,也不要妄想借助自己的努力去做到。

好多人不练太极,“沉肩坠肘”好像与他无关。那么,买了菜总还是要拎的吧?为了省些钱,你到一家大的市场去买菜,去了,就想多买些,大清早你就去了,买了好多的肉,好几种蔬菜、水果,两手各拎一个大塑料袋,走不多远就觉得手疼、胳膊累。这时候,太极拳的沉肩坠肘就派上用场了呀!肩一沉,肘一坠,手中不挂力,把劲分散到腰和下丹田,送至脚下,一下了就轻松了许多。其实,我们做家务如擦地、擀面条的时候,都可以用到“沉肩坠肘”。

练习方法:

1.双手自然下垂,两脚与肩同宽,周身放松,全身的关节用意识一节一节的放松(不要去感觉它怎么放松,只要一想即过)。以右势为例,转肩,肩部立圆,从前向后旋转36下,旋转时,手始终下垂,用肩去旋转,主要是活动肩关节及周围的软组织,有些人旋转后,手部有热涨之感,这是一种正常的现象,使气血从肩到手较为充盈,加速这一部位的血液循环。而后,于后向前旋转。要点与前相同, 也是36下。

2.手向上抓住一个树枝或者扶住墙壁都可以,有肩周炎的人,他的手臂可能伸直时有疼痛感,根据每个人受力的情况选择适当的角度,进行伸拉练习。伸拉大概18次到36次即可。

3.面向墙,左脚在前右脚在后,全身放松,右手手臂上抬扶于墙上,右手放松,身体向右后方旋转,右手也同时放松向下旋转,向下甩,手指右后方与肩同高,反复习练18至36次。

行功要义:

锻炼要适度,力量不可太猛,运用太极的劲力,动作要轻、松、缓、慢,不要操 之过急。手臂旋转要用柔荡之力,在运动当中去锻炼整个肩臂关节,不可使拙力甩臂,否则,用拙力去甩手臂容易造成软组织损伤。

四、心脏太极养生功法

《黄帝内经》中说:“心为阳中之太阳。”心脏出现了某种症状的人,往往由于心脏储备力低下,活动后就会心慌、气短,甚至引起心力衰竭。这常常使病人静养,而越是长期静养,全身机能,尤其是心脏储备机能就更为低下,一旦越过这个静养的适应范围,如活动最稍大、感染或情绪激动等,就很容易出现心衰。且不说病人,即使健康的人,长期卧床静养心脏功能也会逐渐降低。遇到这种情况, 我们不得不说,中国的太极拳在治疗心脏问题,是一个非常不错的运动辅助康复运动。北京医学院运动医学研究所的研究发现,经常打太极拳对心血管系统也有良好的影响。经常打太极拳的老人与一般正常的老人对照检查,给两组老人进行了机能试验(在一分钟内,上下40厘米高的板凳15次)。结果证明,太极拳组老人心血管功能较好,32名老人中除了一名不能完成定量负荷外,其余均能完成,而且血压、脉搏的反应类型也都正常。相反,对照组老人,年龄越大能完成定最负荷的人越少,出现机能试验不良反应类型(如梯形上升型及无力型反应) 的人越多。心电图检查也同样证明了这一点。心电图反应异常的,太极拳组仅占28.2%,而对照组的一般老人则占41.3% (以上数据来源于网络,作者丁明业)。从这些观察结果不难看出,经常打太极拳可以使心脏冠状动脉供血充足,心脏收缩有力,血液动力过程良好。在太极拳运动中不仅有肌肉的紧张和放松,而且还呈螺旋形的进退拧转,这就较一般运动更能促使静脉血回流;再加上太极拳能促使呼吸系统功能改善,胸腹压变化增大,这也有助于静脉血回流心脏,从而使心脏每次收缩的搏出量加多,对心脏工作有利。

有必要再强调一下心脏病人从事体育锻炼需要注意的一些细节:第一,急性心肌炎、心肌梗死或其他心脏病引起心衰或心绞痛急性发作时,不宜练拳。第二,运动量以稍疲劳为适度。如稍感心慌、气短就必须停止这次练习。因每人的病情而异,要掌握好分寸,克服怕动和盲动等偏向。有人尝到了运动的甜头,就 突然加大活动最,造成不利的情况,这是应避免的。适当的静养,对于较严重的 心脏病患者还是需要的。对于循环衰竭现象发生的比较突然的心脏病人,处理起来要特别小心往往轻微的用力也很快发生气喘、心跳以及身体各部的潴滞现 象。这种病人开始时应进行卧式或坐式医疗体育,好转后再进行逐渐进行太极拳运动,可先练几个单式动作,随着病情的好转逐渐增加运动最。第三,生活起居尽量保持规律,避免愤怒忧伤等情绪波动,合理安排工作,要有足够的睡眠时问(但不要睡得过多),在紧张的突击性工作之后应有适当的补偿性休息。第四, 膳食中的总热量不宜过高要求体重能保持在[身高(厘米)-100 =体重(公斤)] 水平的上下。某些人应注意到不吃动物脂肪及高胆固醇食物,但糖及总热量过高,也易于使胆固醇及其他脂质沉积于血管内膜。40岁以上体质肥胖者,应适当控制食量,保持体重不过度增加,用低脂肪、低胆固醇膳食。已确诊为冠心病者特别是有胆固醇增高患者更要注意适当控制饮食其他心脏病患者也同样不宜过度肥胖而增加心脏负担,严禁暴饮暴食饮食力求清淡最不过多多吃蔬 菜、水果、豆类等食品。第五,烟酒可使心跳加快,血管收缩,心肌缺血、缺氧及心律不齐,所以心脏病患者应戒除烟酒。

下面我们介绍的这套功法,体现了太极拳养生辨证施治,整体治疗的中医原理,可以使您站着可以练习,躺着也可以练习。您不妨一试,同时也希望您能配合其他药疗、食疗等方法进行综合康复治疗。

练习方法:

1.站立,两脚略一肩宽,屈膝微蹲,自然站立。口半张,舌尖轻顶下齿,念 “呵(&)”字。

2.十指相对,两手掌心向上于丹田处起,上提。

3.至胸部膻中穴处向外翻掌,手心向外。

4.向上托至头的两侧,中指微微用力向后翘,呼气时小腹内收。脚趾抓地, 涌泉穴微收。

5.随后吸气时小腹自然鼓起松腰松胯两手旋转,掌心向面,经面前向下至膻中穴、腹前虎口相对徐徐下落按于下丹田处。

6.双手重叠覆于下丹田,稍事休息再重复做,共做六次调息恢复预备式。

膻中穴:在体前正中线,两乳头连线之中点。主治胸闷、咳喘、吐逆,心悸等疾病。

涌泉穴:位于人体的足底部,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当第2、3趾指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上。

浏览3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