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技技法的对抗三验,是古今传统武术、武学、武哲、武文化对攻守实质内涵始 终实施三验的集大成。在攻守核心的中国武术运动里三验,即检验、实验、试验,有 战前三验、战中三验、战后三验之分。它是武家时时刻刻都在进行的一种攻守实质 验证,是武家进步、向上、求真的必须,是提高自己作战能力、打斗技巧、攻守素质的 必须,是为自己、本门派、所有武家进行真实经验积累的必然,是中国武家所特有的 一种科学验证形式,是为了区别真假、对错、好坏所必须坚持的一种验证,是为了减 少虚假、错误、迷茫给自己所带来的悲哀、伤残、失败甚至是致命后果而必须坚持的 武术、武学、武哲、武文化等所有攻守斗争内容的验证。
打技技法的对抗检验,是指武家打技技法完成攻击前中后自己对作用于对手
力度、劲度、强度所进行的检验、实验、试验。在极为残酷的临阵敌我攻守中,打技如 果没有足够的功夫支持,是非常危险、万万不可、绝对不行的。其只能用于教学、训 练、培训,是绝对不可开展实质性敌我对杀的。所以在攻守现实检验中,对打技技法 对抗力度、劲度、强度的三验是第一性的。其次才是对技法、艺法、招法的三验。其三 才是对战略、战术、战法的三验。其四才是对谋略、计策、点子的三验。其五才是对三 经、四点、五法的三验。
一般情况下的武术打技技法对抗检验,由空间检验、器具检验、攻守检验、对抗 检验、体内检验、体外检验、活动检验、运动检验、场所检验等九大检验构成。其中, 空间检验是指武家对武术打技技法活动空间、运动空间、攻守空间、对抗空间、作战 空间、厮杀空间的合情、合理、合法检验。器具检验是指武家对武术打技升华后十八 般武艺质地、样式、攻杀的系统检验。攻守检验是指武家对武术打技技法、照法、招 法规范演练的系统检验。对抗检验是指武家对武术打技对抗稳度、准度、狠度的系 统检验。体内检验是指武家对武术打技的支撑力度、劲度、强度、柔度、韧度、耐度的 系统检验。体外检验是指武家对武术打技的支撑硬度、粗度、细度、长度、宽度、厚度 的系统检验。活动检验是指武家对武术打技完成能力的系统检验。运动检验是指武 家对武术打技完整系统完成以及完成精度、变度、适度的系统检验。场所检验是指武 家对武术打技攻守所涉及天时、地利、人和以及具体环境、赛场、场地的系统检验。
总的来讲,中国武术运动中的打的问题是一个极其复杂、广博、深奥的问题。所 以说,打是人类德礼规传道的基本刺激手段,是人类知识、技术、科学传递的基本作 用方法,是人类文明、高尚、精髓传承的基本支撑,是人类精神、斗志、勇气建设的必 须,是人类激活、存活、生活的必然。当然,打也如同人类生存、生活、生发所必不可 少的其他东西一样,过阳、极左、过清了自然就变成了体罚野蛮了,过阴、极右、过浊 了自然就变成了放纵不负责任了,过禀、极中、过和了自然就变成了死板教条了。这 也正是中国武家始终强调为人在世、处人处世、做人做事做局,都必须恪守黄老之 教的持禀而把阴握阳、居中而左右逢源、守和而涉清及浊的根本所在。
第七节打技攻守
打技攻守是指中国古人在以打技为主体的攻击、攻守、攻杀运动过程中通过长 期总结、创造、积累所形成的上肢远端的基本打斗章法。它是中国武术最为古老原 始的打斗方法,是中国武术打斗最为便利攻守运动形式,是攻守尺度、分寸、火候变 化最大但又最易把握、最有深浅、最具妙趣的武术运动展现过程,是构成中国武术 打技运动的核心,是构成中国武术各运动的基本支撑。它由峙对、招法、技巧、运化 等四部分组成。
一、打技峙对
打技峙对是指中国古人在开展武术打技攻守运动时最为前提性的相鼎而立、 相峙而打、相对而格,是构成武术打技各运动的前提,是所有功夫、技艺、招照、套 路、保健、修炼的起始、中极、终束过程,通常由常规峙对、鼎立峙对、峙打峙对、对格 峙对等四种基本类型构成。一般来讲,敌我攻守中如果没有打技峙对支撑,是根本 无法谈及正常打技之攻守进退的。所以说,打技峙对在中国武术的规范攻守中是占 有绝对支撑地位的。
(一)常规峙对
常规峙对是指武家在攻守开始、途中、结束时随时都使用的且具有一定抵抗能 力的相鼎而立、相峙而打、相对而格的基本对垒架势。它是搏打厮杀、攻杀战守、浴 血拼杀的大前提,是攻守运动中极为普遍、最为常见的习惯性攻守架势,是临阵攻 守中最具有长效机制的攻守运动架势。
在武术打技的攻击较量、娱乐表演、长寿保健中,常规峙对多以本门本派极具 代表性的势子为主体,多以自己得劲、得力、得势的攻守架势来具体开展打斗的。如 武家的拱手势,长拳的抱拳势,太极拳的抱球势,形意拳的三体势,北路拳的地和 势、提马势、双击势,八卦掌的鸿雁出群势等。
一般在中国武术打技的攻击较量中,势子的确立就是中国武家所有打技功法、 技术、招照使用范围的确立,其是所有攻守功夫技术的母体、根本、藏室,是所有攻 守招法照面的出处、收处、化处,其不仅是打技攻守动作的源归(源头和回归),也是 打技攻守运动的首尾,更是打技攻守张弛、撑敛、展收的核心。其中所讲的势有架 势、式势、样势之分,有起势、化势、出势之别,有收势、合势、归势之异,有放势、固 势、定势之差。而一般意义上的架、式、样多指势子中的定势,起势、化势、出势多指 势子中的放势即攻守势子的形成过程,收、合、归多指势子中的还原过程。
(二)鼎立峙对
中国武术打技中的鼎立峙对,是指攻守双方在打技实力相当情况下根据敌我 身高、体重、年龄、性别、体态等身体五材和对手攻守优势、劣势、架势以及攻守的运 动特征在攻守开始、途中、结束时始终坚持和使用的运动对垒架势。其多以本门本 派的传统架势为主体,都是久经考验、顺手顺势、出功出招的攻守架势,都是根据不 同对象的打技攻守特征所打造出来的势子。如太极拳的扎懒衣,北路拳的比势、伏 虎势、双击势,形意拳的三体势等,都绝不是心血来潮、突然感悟、随意创立出来的 架势。
中国武术打技中的鼎立峙对,是一种稳如泰山、雷打不动、斩钉截铁的打技攻 守对峙,是一种相对稳定、互不想让、视死如归的打技攻守对垒,是用打技坚决应 对、扼杀、粉碎对手打技攻击的对抗,是对手无论有多么无理、凶狠、暴力、残酷、恶 毒都会在风口浪尖中果断地乘风破浪,是伺机在对抗中进行有把握克制、攻击、格 杀的有效攻击。一般来讲,类似的攻击,大都是誓死性、命令性、无奈性的,其有着惊 人的鼓舞、气魄、力量。
(三)峙化峙对
峙化峙对是指攻守双方在你擒我拿的打技格斗中根据敌我身高、体重、年龄、 性别、体态等身体五材和对手攻守优势、劣势、架势以及攻守运动特征在攻守开始、 途中、结束时始终所保持的运化势子、转换势子、移动势子、变化势子的对垒,是在 交会中只要在距就进行直接运化的峙对。峙化峙对多以本门本派经典运化势子为 依托,并根据特殊攻守对象的具体情况选择起手能化、随手能转、放手能换的势子。 比如,北路拳的运化势子、转换势子、移动势子、变化势子等。
中国武术打技中的峙化峙对是一种用来转换、移动、变化的攻守对垒势子,是 趁势而出、随势而化、应势而变的攻击对抗。在复杂的武术打技攻守中,无论对手多 么狡猾、善变、诡秘,都会在错综复杂、瞬息万变、精绝玄妙中果断与对手运化而峙。
对格峙对
对格峙对是指在打技运动中攻守双方在一定环境、规章、条件下根据敌我身 高、体重、年龄、性别、体态等身体五材和对手攻守优势、劣势、架势以及攻守的运动 特征在攻守开始、途中、结束时始终所拿捏的攻守架势,是武术攻守作战所始终坚 持的攻守运动对垒势子。对格峙对多以本门本派精辟攻守作战势子为依托,是最为 精到、典型、到位、传统且错综复杂、百战一势、万格一统的打斗势子,是通过攻击、 格斗、打杀等久经考验的经典核心势子峙对。如北路拳的散打势子、法打势子、擂打 势子的对峙。
中国武术打技中的对格峙对是一种相对出手、下手、动手的攻守对垒,是规范 而打、随机而出、据实而化、招法而应的攻守对抗。无论对手的打技有多么规范、强 悍、精到,都会在错综复杂、瞬息万变中果断地迅捷准确的应对对手,是有章、有法、 有规的峙对。这种攻击一般都在攻守训练、比赛、内部打斗中使用,是不适应进行生 死较量的。
(五)格打峙对
格打峙对是指攻守双方在你来我往的打技格斗中必须根据敌我身高、体重、年 龄、性别、体态等身体五材和对手攻守优势、劣势、架势以及攻守的运动特征在攻守 开始、途中、结束时始终所坚持的进攻势子、攻击势子、攻杀势子的对垒,是举手无 情、出手无道、下手无天的攻守峙对。格打峙对架势永远是本门本派最为经典的攻 守势子,是根据具体攻守对象的具体情况所选择的起手能战、随手能打、放手能搏 的势子。如北路拳的攻杀势子、格杀势子、绝杀势子的对峙。
浏览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