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五势梅花桩拳的动作练法

第一势:大势

桩步说明:两脚左右分开一大步站立,右腿屈膝下蹲90°,右小腿垂直大腿右脚尖外展。左腿向左侧伸出并屈膝向上,左小腿与地平面内夹角约成45°,左脚尖外展。右手臂伸着上举,贴右耳旁,左手臂握拳向左侧斜前方伸出,并有意使拳面端平要紧攥拳头;高度与腰胯同高,其拳眼向上,左右两拳眼相对头向左侧偏转,目视左前方。右大势方向相反,姿势相同。

大势属金,对应人体五脏肺属金。《黄帝内经》说:“肺系一身之气,司呼吸、 主皮毛。”因此,肺掌管着生命的气机运行。肺开窍于鼻。长期的郁闷悲伤使病入肺,导致肺经失调。肺经,即手太阴肺经的简称,此经左右两侧共22穴。其中9穴分布于上肢掌面桡侧,2穴在前胸上部,首穴中府,末穴少商。肺经失调常见有以下症状:咳嗽、气短、咯血、易感冒、慢支、哮喘、鼻炎、慢性咽炎、手足心热等。 时间长了,气郁化火就会造成皮肤粗糙、湿疹、痤疮等。坚持练习梅花桩大势,可 以调养肺部,可以辅助治疗呼吸系统病症。

练习大势桩步:须含胸拔背气沉丹田,以静观动,借劲使劲其形如肺叶。 大势变化歌有云:“气敛丹田站当中,留神细看来人形。南来顺他向北往,东来顺他向西行。见劲使劲借他劲,不可挣力逆进行。”初学者一般为5个自然呼吸,也可根据个人体质状况增加或减少。从武术技击角度来讲,大势作为一个桩功,除了姿势的正与圆外,功力与灵活则是在松中求得。全身做一个放松式的支撑,从点到面,从面到整体,渐渐地要让每个关键都处在一种“可动”“准备动”的状态下,这样才能做到“隐而不发”和“一动无有不动”。

第二势:顺势

桩步说明:两脚左右分开一大步站立,左腿屈膝下蹲成弓步,大腿与小腿垂直,小腿与地面垂直,右脚脚尖顺向前方。其左腿蹬直,脚尖内扣,两膝外展顺胯,上身保持中正,两臂前后对拉伸直,两手握拳,伸顺成一条直线,右臂平直,高 不过肩,左臂后伸可稍高,但高不过耳。头右拧转平视前方。

顺势属水,对应人体五脏肾属水。《黄帝内经》认为肾为“藏精之所,主骨 生髓”,意即为生命的发动机故古代医家又称肾为“先天之本”,肾开窍于耳。 肾藏精主生殖系统,肾主骨,肾精气不足常见的症状有:腰膝酸软、手脚冷、体虚乏力、耳鸣、脱发、牙齿松动、骨质疏松、夜尿多、前列腺肥大、性功能减退、肾亏、更年期综合征、面部皮肤带黑无光泽、口干舌燥、神经衰弱,做任何事都提不起精神等。

练习顺势桩步,开胸含背,气沉丹田,其形如流水之势。初学者一般5个自然呼吸,也可根据个人体质状况增加或减少。

第三势:拗势

桩步说明:两脚前后错开一步站立,左前右后,左腿微屈膝,左脚尖微向内扣,右腿挺直蹬地,其脚尖顺向前,身体微后仰,左胯后掰,右胯前扭使其顺胯,身体右侧尽量向左转,右臂伸直在体前平举。

拗势属木,对应人体五脏肝属木。《黄帝内经》把肝喻为“将军之官”,肝藏血主筋,肝开窍于目。肝经不调,常会表现为腰痛不可俯仰、咽干、口苦、头晕目眩、 眼干涩、目赤肿痛、胸肋胀痛、情志抑郁、烦躁易怒、肝病、血压高、血脂高、肝胆病症、泌尿生殖系统、疝气、遗精、遗尿、妇科、月经不调等病症。

练习拗势桩步,动作为静势则拗步,横走竖撞,迎风掌截,为势中之得意手。 其形似树木,枝杆可向四面八方,使枝叶支撑前后、上下、左右。拗势对症于肝经经脉所经过的部位疾病,特别对缓解腰、颈、肩不适者有良好的治疗和恢复作用。 初学者一般为5个自然呼吸,也可根据个人体质状况增加或减少。

第四势:小势

桩步说明:两腿微屈下蹲,右脚内扣承担全部体重,左脚虚点地面,脚面绷直,左右脚相距一脚之宽,左小腿与地面垂直,即左大腿与左小腿垂直。下蹲达到平膝胯,两膝外展站成圆裆式上体中正,左臂伸直自然伸向左侧,肘微屈,左拳眼向上。右臂上举,立于右耳外侧上方,右拳眼向左,两拳眼相对,目视左前方。

小势属火,对应人体五脏心属火。《黄帝内经》将心视为“君主之官”,掌管全身的气血运行,心开窍于舌,心经主胸、心循环系统、神经精神系统。心经异常, 常现症状如以下:心慌心悸、心前区疼、目黄、嘴唇指甲发青、口舌生疮、失眠多梦、神经衰弱、冠心病等。

练习小势桩步,须站如钉,其变化颇多,形如心。初学者一般为5个自然呼吸,也可根据个人体质状况增加或减少。

第五势:捌势(又称败势)

桩步说明:两脚左右相距一大步站立,右腿屈膝下蹲成右弓步,右腿尖向右前方,左腿挺直蹬地,脚尖内扣,呈丁字形,两胯外展,使之顺胯。两手握拳,两臂向左右伸直伸顺,拳心朝下,左拳与左脚外沿在一条直线上,拳离脚踝骨之上约40厘米。头左扭目视左下方。

拥势属土,对应人体五脏脾属土。《黄帝内经》曰:“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 生气血。”脾胃是人体健康的“后天之本”,是五脏气血生化的源头,脾开窍于口。 脾经失调,常表现为消化不良,食欲不振,食后腹胀、恶心、呕吐、打嗝、烧心,腹泻,便秘,胃炎,胃肠溃疡等症状。练习拥势桩步,千变万化,败中取胜,其形带弯曲状。脾经的调理对肠胃疾病及其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症。

梅花桩就是通过调节心、意、息和活动四肢百骸,练习者必须先做到六合之要求。梅花桩久练可令五脏调和,阴阳平衡,化生精、气、神,使气旺,精盛,神足。 古人对此有精辟之语:“精养灵根气养神,养功养道见天真。丹田养就长命保,万两黄金不与人。”又云:“人命在己不在天,保精养气可延年。何须外炼金丹药,梅花五势颐寿丹。”

二、梅花桩五势养生原理

梅花桩五势养生功追求天地合一的健康状态,有振衰气弱、扶病祛邪的功 效。久练之可使“瘦者壮,弱者强,病者健”。五势之间有异有同,其相同之外,正是五势所共同关注的焦点,也就是人类健康长寿最为关键的所在,必须引起习练者格外地重视。比如,脊椎由颈椎、胸椎、腰椎三部分组成,共计24节椎骨,与一 年二十四节气相契合。演练时五势对脊柱的要求几乎是相同的,即顶头竖颈,头部向左(右)拧转,含胸拔背,上体正直,下体则要求平膝胯。这种练法使整个躯体呈现一种威武挺拔的状态,显得精神振奋,气势磅礴。能促使背部肌肉舒展饱满,有利于气血循经贴背而行。而且练时脊椎骨节节松开,节节贯穿,增强脊椎骨关节的灵活性及椎问韧带的柔韧性,脊椎神经也得到很好的锻炼。同时,这种上下对拉、旋拧的练法,使整个脊椎得到了最大程度的舒展拉长,从而使脊椎问隙增大,椎问盘压力顿减,使椎问盘有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血液的供给量也增加了,有利于脊椎常见病的调整、修复。拔背还有利于背部经络通畅。督脉位于人体后背正中,总督全身阳脉,称为阳脉之海。通经还可以还精补脑,即调整肾上腺素及脑垂体的内分泌功能。所谓还精指的是肾精,肾精足可以补益脑髓,使脑血流量增加,能改善由于脑供血不足引起的头晕目眩、失眠、健忘等症状。肾精足还可以补益牙髓,使八十老翁牙齿不脱落。此外拔背还有助于足太阳膀胱经畅通。足太阳膀胱经在脊柱两侧,上至大椎,下达肾俞,这一段又被称之为夹脊穴。夹脊穴,由上而下,纵向排列17穴位,两侧共计34个穴位。而且大多是俞穴,所谓俞穴就是腰部直通脏腑的穴位,如肾俞、肺俞、胆俞、胃俞等等。足太阳膀胱经通畅气血通过各个俞穴,可以直接补益五脏六腑,其养生保健功能十分显著。

第五节意拳大师王芗斋先生的养生之论

我国养生功法历史悠久,因为失传散落和门派之见,各门派各有其特长,所 有理论,大都歧正相生,参互为用。人不具有飞翔的能力,奔跑也不如野兽,但是采用鸟兽之所长,补人身之短,这种“仿生”“学他”的精神,都是在“以形取意,以意象形”。但是只模仿其形体姿态,仅仅属于皮毛而已。

浏览11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