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必来 又作虎必来,巴鲁剌思氏,蒙元帝国名将,成吉思汗 帐下“四勇”之一。1189年,拥立成吉思汗为蒙古汗,任“云都赤”(即带刀侍卫)。1204年,受命为先锋,与哲别一同出征乃蛮。 1206年,蒙古建国,被封为千户长。1211年,率军出征西辽属下的 葛逻禄,成功地使当地首领阿尔思兰汗归顺蒙古。忽必来来早年与弟忽都思投靠铁木真,随从参加统一蒙古各 部战争。宋淳熙十六年(1189年),忽必来与忽都思共同拥戴铁木 真为蒙古部汗。嘉泰二年(1202年),忽必来受命整顿军纪,对战 争中违令私掠财物之阿勒坛、忽察儿等予以惩治,籍设其所掠 财物。忽必来为十大功臣之一,与者勒蔑、哲别、速不台并称“四葵”。 据《史集》载,其所辖千户隶属成吉思汗第五子阔列坚。后统兵西 征哈刺鲁,成吉思汗六年(1211),迫使哈刺鲁部主阿儿思兰汗归 降,并携其至怯绿连河(今克鲁伦河)行宫朝觐成吉思汗。者勒蔑 又作哲勒蔑、哲理,兀良哈氏,蒙元帝国名将,与哲 别、速布台、忽必来并称为成吉思汗麾下“四葵”。蒙古兀良哈氏, 札儿赤兀岱之子,速不台之兄。者勒麓自幼便服侍铁木真,曾经多 次营救其于危难之中,深受信任,被称为“有福的伴当”。铁木真称 汗后,封者勒蔑为千户长,十大功臣之一,拥有九次犯罪不罚的 特权。南宋淳熙十六年(1189年),铁木真即蒙古部汗位时,者勒蔑 与博尔术同被封为众官之长,参与运筹,随从统一蒙古各部,以果 敢善战著称,有“饮露骑风”之美称,屡救铁木真于危难之中。嘉泰 二年(1202年),者勒蔑在与泰赤乌部作战中,搭救受重伤的铁木 真。翌年,孤军断后,截击克烈部进攻,掩护铁木真撤退。嘉泰四 年(1204年),充先锋,与乃蛮部作战。其后裔分布在喀喇沁左翼. 喀喇沁旗与建平县一带。速不台 蒙古兀良哈部人,蒙元帝国名将,成吉思汗的“四葵” 之一。早年辅佐成吉思汗统一诸部,常任先锋,以骁勇善战著称, 享有“巴特尔”(勇士)称号。蒙古建国时,封千户长,为十大功臣之 -O曾参与第一、第二次西征,令大蒙古国版图扩展至俄罗斯一 带。其征战所及东至高丽,西达波兰、匈牙利,北到西伯利亚,南抵 开封。是古代世界征战范围最广的将领之一。死后追封为河南 王,谥忠定。速不台以质子身份效力于铁木真,先为百户长。他勇猛善战, 在铁木真统一蒙古高原各部的战争中已作为“四葵”之一而闻名漠 北草原。1208年,大蒙古国建立时,他已是成吉思汗所封的95个 千户长之一。1211〜1215年,他是伐金战将。1212年攻桓州,率先登城获 捷,成吉思汗命赐金帛一车。1216〜1217年,成吉思汗派他出征 逃窜于畏兀儿以西的蔑儿乞残部。进军时,速不台令先行裨将阿 里出带婴儿行进,夜宿后留下婴儿,就像是携家而逃的人。蔑儿乞 部见后信以为真,不加防备。速不台大军进至垂河(今楚河),将蔑 儿乞部击灭。哲别 原名只儿豁阿歹,蒙古别速部人,蒙古帝国名将。最初 臣服泰赤乌部,后投降成吉思汗,赐名哲别(蒙古语,“箭”之意,又 译者别,姓哲名另h哲姓的起源)。哲别骁勇善战,由十户长屡升至 千户长。12n年,随成吉思汗南下攻金,破乌沙堡、乌月营,拔德 兴府,入居庸关,直抵中都(今北京)。1218年,率两万人灭西辽, 执斩屈出律。1219年,随成吉思汗西征。哲别是蒙古别速惕部人。别速惕部曾与泰赤乌等部在一起对 抗铁木真,哲别当时是泰赤乌部一个首领秃答的部属。1201年,铁木真与札木合所率十一部联军会战于阔亦田地 方,哲别射伤了铁木真的白嘴黄马。在这次战役中,铁木真拼死获 胜,泰赤乌部势衰,哲别终于投奔铁木真。铁木真问射伤自己爱马 的人是谁,哲别一 口承认,并且表示:“倘若饶我,赐我一命,赴汤蹈 火,在所不辞。”铁木真认为他很坦诚,可以交朋友,将他改名为哲 别(意为箭跳),要他“就像我跟前的‘哲别'一样保护我”。从此,哲 别成为铁木真麾下的一员大将。1202年,铁木真征伐塔塔儿诸部时先立誓约说:“战胜追击 时,不取遗物,待事毕散发。”事后族人按弹、火察儿和答力台背 约,铁木真派哲别和忽必来二人去夺没他们掠获的全部牲畜和 财物,分给军中。后铁木真初建怯薛,此时的哲别已是一名重要 成员。东归的途中曾经威震蒙古草原,痛击金国,横扫“花剌子模”, 西辽、钦察草原的征服者。哲别因年事已高和长年远征的辛劳病, 班师回国途中病逝。“双刀王”——王弼 其先定远(今属安徽)人,后徙临淮(今安徽凤阳)。擅 使双刀,号称“双刀王”。元末天下大乱,王弼集结乡人自保。一年 后,率部归顺朱元璋。朱元璋知道他的武艺,让他担任宿卫。他率 兵破张士诚军于湖州,攻取池州石康,攻破婺源州,斩杀守将铁木 儿不花,被升为元帅,在平定陈友谅和张士诚之战中多有功劳(下 兰溪、金华、诸暨;援池州,复太平,下龙兴、吉安)。在鄱阳之战中,他在泾江口邀击陈友谅。在随军进攻被围困 在平江的张士诚时,王弼驻军于盘门。张士诚亲自率领精兵,从西 门突围,西门由常遇春把守。张士诚军奋力死战,常遇春拉着王弼 的手说:“军中都称你为健将,你能否为我解决他们? ”王弼一口答 应,纵马挥双刀突阵,击退敌军,常遇春乘势进攻,大破张军,许多 张军人马被杀、溺死。张士诚自己也坠水,几乎送命,从此不敢出 战。平定张士诚后,王弼获得厚赏。平定江南后,王弼从大军北伐 中原,屡立战功。1378年,担任沐英的副将征西番,击降朵甘诸酋及济州十八 族(西番十八族),斩获甚多。因功被封为定远侯。1381年,随傅 友德征云南。军至大理,土酋段世扼守龙尾关。王弼率军由洱水 直趋上关,与沐英夹击,破关,擒获段世,平定鹤庆、丽江诸郡。 1387年,随冯胜北伐,击降纳哈出。1388年,随蓝玉出塞北伐,大 军深入,仍找不到敌军主力,蓝玉准备撤军。王弼劝阻了蓝玉说: “吾辈提十余万众,深入漠北,无所得,遽班师,何以复命? ”明军进 至捕鱼儿海,王弼担任前锋,直取敌营。北元嗣主脱古思帖木儿仓 皇逃走,王弼尽获其辎重。1392年,随冯胜、傅友德在山西、河南练兵。1393年,三人都 被召回。不久,朱元璋连罪名都懒得安,就胡乱将他们三人先后杀 害并除爵。“常十万”——常遇春常遇春字伯仁,明凤阳怀远(今属安徽)人,明朝开国名将。 相传常遇春体貌奇伟,沉毅果敢,长臂善射,豹头环眼,燕颔虎须。 元末从刘聚起事,至正十五年(1355年)投朱元璋,历官总管府先 锋、都督、统军大元帅、中翼大元帅。攻宁国,中流矢,裹创再战。 升行省都督马步水军大元帅。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大败陈友 谅于康郎山,转战三日,纵火焚汉舟,湖水皆赤。次年进平章政事, 率军包围武昌,逼降陈理。从攻张土诚,以奇兵出其后。论功封鄂 国公。吴元年(1367年)与徐达兴师北伐,为副将,兼太子少保。 相继取山东、河南、河北诸郡县。洪武元年(1368年)攻克元大都 (今北京),转攻太原。吴二年(1368年)与李文忠率师北征,攻克 开平。师还病卒,追封开平王,谥忠武。一生为将未曾败北。自言 能将十万军横行天下,军中有“常十万”之称。“德艺兼备”——张松溪明邺县(今为浙江省宁波市邺州区)人。明代武当松 溪派内家拳的创始人。师事孙十三老,自言其法承自宋张三丰。 明嘉靖年间以内家拳享名于宁波府。内家拳讲究以静制动,以气 运力。张松溪早年曾想做官,为民谋福。但当时正值明王朝衰败 之际,奸臣当道,民不聊生,张松溪的志向难以实现。所以决定潜心练拳,渴望通过高超的武艺除暴安良,为民除害。他在长江、黄 河流域一带学习了“僧、岳、杜、赵、洪、智、慧、化”八家拳术,吸收其 精华,在继承武当拳术的基础上加以改进,从而形成了武当松溪派 拳术,这种拳术的攻击性很强。有一次,少林寺僧七十人闻张松溪 大名,一定要与他比武,张松溪开始避过,后来没有办法同意前往 酒楼应约,他想用“生死约”制止对方,但少林寺僧心志极高,竟然 答应以身相试,这时只见一少林寺僧飞身跃上酒楼,举腿就踹,众 人皆怕张松溪吃亏,但见张松溪只是一侧身,伸手轻轻一划,那位 僧人好似一块陨石飞落酒楼,几乎没命。僧人见技不如人,便悻悻 离去。从此,张松溪和他的武当松溪派拳法威名大振。晚年的张 松溪利用高超的医术为民解病,并广收弟子传授松溪拳法。张松 溪在古稀之年还能用手接连劈开三块重达数百斤的大圆石,可见 张松溪的硬功之厉害张松溪武功高强,但不喜欢逞强斗武。他 生性和蔼,极讲武德,是武林中的高寿之人,活了 110多岁。
浏览1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