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妙真 金末武术家,益都(今属山东)人。红袄军首领杨安 儿之妹,号“四娘子”。杨安儿死后,率部与李全会合,结为夫妇,随 李全投宋,又降蒙古。善骑射,所创梨花枪,号称天下无敌手,为后 世军事家所推崇。明戚继光《纪效新书》:“枪法之传,始于杨氏,谓 之日梨花,天下成尚之,变幻莫测,神化无穷,后世鲜有得其奥者」 何良臣《阵纪》:“马家枪,沙家竿子,李家短枪,各有其妙……而天 下无敌者,惟杨家梨花枪法也。”戚继光亦师杨家枪法并加改进以 教士卒。“六脉神剑”——段思平 大理喜睑(今喜洲)人,一说为剑川永旁人,大理国的 缔造者。其家族世代为南诏武将,段思平因为累积军功而升任为 大义宁通海节度使。后晋天福二年(937年),灭大义宁,建立大理 国,建元文德,定都大理。死后谥号神圣文武帝,庙号太祖。段思平乃汉裔白蛮。据史料《南诏野史》、《白古通纪浅述》、 《滇载记》,“段氏之先,武威郡人。俭魏有功,赐名忠国,擢清平,六 传而生思平。”因此可断定段思平是汉裔白蛮。段思平祖上虽然簪 缨世家,威名显赫,但是到段思平出生时,家道中衰,已成为没落 贵族。段思平年幼时,“惟甘贫度日”,年纪稍长,又牧羊山中。世宦 家庭培养出了他的治世才干及文韬武略,而贫困的劳动生活,又使 他有机会接近下层民众,体察民间的疾苦。由于段思平武艺超群, 才干出众,最初被升为幕览,后来积功升至通海节度使,成为统辖 一方的大将。当时,社会正处在变革当中,南诏政权已经走向末 路,先后被郑买嗣的“大长和国”、赵善政的“大天兴国”和杨干贞的 “大义宁国”取代。这几个政权存在大时间都很短,相互更迭时都 免不了有一番杀戮,弄得民不聊生,怨声载道。段思平深知,自己在通海建立的精锐部队还无法和杨氏兄弟 抗衡,于是,只有联络了其他白族大姓,向滇东黑爨等三十七部借 兵,并发动广大人民起义,才能推翻杨氏政权。后晋天福二年(937年),段思平领导的大规模的起义爆发了。 经过周密的组织和计划,最后各路大军攻破太和城,灭大义宁国, 建大理国,定都阳苴峰城(今大理城),建年号文德。段思平即位后,首先按起义前许下的诺言,释放奴隶,减轻赋 税,免徭役三年。同时,彻底废除六大家族纷争时期的旧制度,改 革严苛的酷令。段思平登基后,厉行改革,“尽逐杨氏邪臣,罪大者 正罚爽,表暴贞良。更易制度,损除苛令”。废除奴隶制,建立和推 行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把南诏末年以来各族、各部分裂、战乱的 局面重新统一起来。在建立封建制度,安定社会秩序的基础上,段思平开始励精图 治,发展生产。他提出“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命刀枪入库,马 放南山,兴修水利,开垦农田,推广铁制农具和汉族的先进耕作技 术。同时还鼓励发展畜牧业和手工业生产,使大理国的社会经济 在短期内得到了迅速的恢复和发展。段思平在位期间,厉行改革,尽逐杨氏邪臣,更易制度,损除苛 令,建立了一整套封建制度,于是远近归心,咸奉约束。大行分封, 笃信佛教,在位八年,年年建寺,铸佛万尊。作为杰出的汉裔白蛮首领和政治家,段思平成功地领导了云 南各族人民大起义,推翻了杨干贞的统治,摧毁了奴隶制度,建立 了大理国,完成了向封建农奴制的过渡,推动了大理乃至全云南政 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五拳祖师”——秋月禅师 俗名白玉峰,山西太原人。他原来家境殷实富裕, 自幼喜爱练武。凡有过路侠客,有一技之长者,必请至家中,敬养 求教。后又到处访师学艺,终有大成,名动四方。但他因学武把家 财耗尽,于是以四海为家,以授徒传武为业。他尤擅长剑术,精通 气功,身躯虽然并不高大,却健壮非常,双目炯炯,精锐之气逼人。他在洛阳逗留时,好友李叟带嵩山少林寺和尚觉远登门拜访。 觉远邀他去少林寺交流所学,切磋印证。白玉峰同觉远和尚及李 叟父子就去少林寺住下,在那里,白玉峰毫不保留地把自己所学传 给觉远和尚及其他僧人。他还同觉远和尚一道对少林寺所演练的 数百个武功套路进行了系统整理。白玉峰在整理的过程中,结合自己的习练心得,撰写了《五拳 精要》一书,指出“龙拳练神,虎拳练骨,豹拳练力,蛇拳练气,鹤拳 练精”,系统地阐述了少林龙、虎、豹、蛇、鹤五种象形拳的不同特点 及练法。白玉峰后来皈依少林寺为僧,法号秋月,少林寺后世僧人 因其有中兴少林武功之功,尊称其为秋月禅师。“骁勇善战”——郭遵 开封人,宋朝军事人物,家世以武功著称。少隶军籍, 骁勇善战,官至殿前指挥使。乾兴中期,改左班殿直、并代路巡检, 徙延州西路都巡检使。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年),李元昊率西夏 兵十万来犯,延州告急,宋军昼夜兼程,驰援延州。双方爆发三川 口之战。此役宋军处于明显劣势,郭遵建议先侦后进,刘平不听, 刘平下令郭遵和王信带骑兵半渡而击。李元昊军手下一名军人扬 言要擒拿郭遵,郭遵“期必死,独出人行间”,挥铁杵击破其脑袋,两 军皆大呼。郭遵又三出三人敌营,杀敌数百人,不久,其坐骑中枪, 马腕仆地,郭遵被杀。三川口一战,郭遵战死,特赠果州团练使。“武艺超群”——柯熙字仲嘉,福州永福(今属福建省)人。南宋高宗赵构绍 兴十八年(1148年)戊辰科武举第一人。该科取武进士 7人。柯 熙殿试时策入优等,武艺超群。他夺得武状元后,朝廷授予他保义 郎(正九品)。另据《淳熙三山志》载,柯熙,曾在武举省试中夺得第 一名。是宋朝不多的两元武状元。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南宋 恢复武学,柯熙被朝廷任命为武学谕。柯熙最后官终于承直郎,正 六品。“武艺绝伦”——赵应熊 南宋高宗赵构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丁丑科武举 第一人。该科录取武进士 16人。赵应熊不仅殿试时策对第一,且 武艺绝伦,省试中也是第一。殿试后被授予门祗候的官职(从八 品),皇帝正要重用之时,却被权臣汤思退以初入仕途为由阻止,仅 授予帅司准备将,成为枢密院所属将一级军官,位于正将、副将 之下。“武举绝伦”——蔡必胜 字直之,原籍莆田(今福建省莆田),后徙居温州府平 阳县万全乡步廊村(今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孝宗乾道二年 (1166年)武科进士,补成忠郎。授江东将领副东南十一将,知邵 州。光宗即位,召为合门舍人,迁带御器械,知合门事。宁宗即位, 出知池州,徒楚州、庐州。蔡必胜父亲蔡蔚,曾被朝廷赠予武德郎。蔡必胜自幼习文练 武.人品学识俱佳。他中武状元后,被授予江东将军。按当时军队规定,所有将校参见主帅,都必须穿小袖衫拜于堂下,而蔡必胜却 穿袍执笏揖于堂上,表现了不同凡人的个性。时任参知政事兼枢 密使的虞允文很赏识蔡的才华,欲委任他做学官,却遭到推辞。在 任上,蔡曾积极协助其他将领查禁私盐贩卖,朝廷要奖赏有功人 员,他只字不提自己,将功劳全记在他人身上,为此受到同僚们的 敬重。他很快被提拔为阖门舍人,其上司曾觌也想结交拉拢他,每 次退朝时以目示意,但蔡素恶他心术不端,总是佯装不知,不予理 睬。渐渐地,蔡必胜在朝中声名鹊起,连宋孝宗也亲自召见他,还 夸他一表人才,前程无量,并命丞相周必大留他在京任职,不想也 被他拒绝了,于是只好令他知澧州(今湖南澧县),不久又任邵州 (同属湖南)知州。蔡必胜居官清正廉明,从未沽名钓誉、敛财图富。他体察民 情,为百姓兴利除弊。每到年终岁末,他必亲自到民间访贫问苦, 用自己的俸禄接济贫民渡过难关。他重视教育,亲自到学宫督促 学生,以仁、义、礼、智、信教导他们,使读书人在社会上受到尊敬。 在邵州任期满时,朝廷要调他到光州(今河南潢州),邵州的官员和 百姓闻知,纷纷上书朝廷,请求他连任。然而他尚未到达光州,孝 宗又下旨,任命他为可带御器械的阖门舍人,成为皇帝身边最贴近 的大臣。不久,他因父亲病故,回家奔丧,三年服丧毕,仍回朝 复职。淳熙十六年(1189年),孝宗赵脊禅位,光宗赵惇即位。光宗 妻李氏心术不正,离间孝宗父子关系,致使光宗不孝,父子疏远。 孝宗病重之际,光宗也不去探视。绍熙五年(1194年),孝宗病逝, 光宗竟以生病为由,拒不行祭奠之礼。一时朝野上下人心惶惶,谣 言四起。为了稳定局势,对天下有个说法交代,丞相留正去找宗室 赵汝愚想法子,赵汝愚建议丞相请皇太后下懿旨,让光宗禅位,由 嘉王赵扩代祭后登基。于是左司郎中徐谊等人商议请皇太后临 朝,可丞相留正害怕担风险,悄然从殿庭之上溜走。徐谊无奈,只 好向赵汝愚建议,由皇太后的亲戚、官居知阖门舍人的乾佣胄去对 皇太后晓以大义,取得支持,而要请韩倔胄,可通过韩的邻居同事、 至交好友蔡必胜。且说蔡必胜惊闻孝宗驾崩,心中悲痛,不思饮 食,在朝中混乱、人心思定时,他认为只有请示皇太后册立皇子嘉 王赵扩代理丧事,方可安礼稷。

浏览19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