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损伤,是指在体育运动过程中发生的各种损伤。武术初学者由于主观或客观的原因 在练习过程中经常会发生运动损伤。为了有效地预防武术运动过程中的运动损伤,了解武术 损伤的发生原因、常见运动损伤机理以及处理方法是卜分必要的。
一、武术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
对于武术初学者,由于主观因素影响或客观环境的变化,容易导致运动损伤。因此,了 解武术运动过程中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有利于预防运动损伤的发生。造成武术运动损伤的 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
(一)缺乏准备活动或准备活动不正确
准备活动的口的是通过多种练习形式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加强各器官系统协调 性,增加肌肉的弹性和伸展性,克服人体机能的惰性,从而减少或避免运动损伤的发生。准 备活动问题导致运动损伤的情况有:
(1)缺乏准备活动意识,未做准备活动即进入运动状态;
(2)准备活动时间过短,机体耒达到最佳运动状态;
(3)准备活动时间过长,准备活动的作用基木消退;
(4)准备活动内容与武术运动的基本内容结合不当或缺乏武术运动专项准备活动。
(二)身体素质差
武术初学者由于力量、速度、柔韧、耐力和灵敏等素质较差,表现为肌肉力量和弹性差, 反应迟钝,关节的灵活性和稳定性差。而武术运动要求人体具有一定的柔韧性、协调性和灵 活性,因此一些身体素质较差的习练者为了完成有一定难度的武术动作,就极易发生武术运 动损伤。
(三)技术动作错误
武术初学者由于对武术专项技术动作掌握不够熟练,未形成复杂的、巩固的条件反射, 所以容易引起技术动作的错误。错误的武术技术动作不仅违反了身体结构与机能的特点,而 且违反了运动生物力学原理,所以容易造成运动损伤。这也是刚参加武术训练或学习新动作 时发生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
(四)客观环境变化
由于环境气候原因,比如高温环境下练习武术,容易引发中暑和疲劳:大量出汗,影响 体内水盐代谢,易发生抽筋和虚脱。低温环境下,容易引起冻伤,也可因肌肉僵硬、弹性差, 导致动作协调性差而引发肌肉韧带拉伤。由于服装的原因,比如鞋子大小不合适,也易引起 运动损伤。另外,还有场地和器械的原因,武术的套路运动活动场地要求地面平整,如果地 面凹凸不平,易引发运动损伤;山于武术套路中有各种器械练习,如果练习者之间、教师和 学生之间未随时注意身边练习者的动作和方向的变化,也易引起擦伤等损伤。
二、武术运动中常见运动损伤及其处理
武术运动中常见的运动损伤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肌肉拉伤
肌肉主动收缩超过了负担能力或被动拉长超过了伸展性,就会造成肌肉微细损伤、肌肉 部分撕裂或完全断裂,称为肌肉拉伤。武术运动中常见的肌肉拉伤是大腿后群肌的肌肉拉伤, 如武术练习者做跳跃动作接劈叉动作时,如果两腿过度外展容易引起大腿内侧肌群的拉伤; 当练习者在做武术跳跃动作踏跳蹬地时,大腿后侧肌群容易因主动用力而引起拉伤;运动员 比赛或训练前准备活动不充分,也容易造成肌肉拉伤。
受伤后局部疼痛、压痛、肿胀,肌肉紧张、发硬、痉挛、功能障碍。严重的肌肉拉伤往 往有明显的肿胀及皮下淤血。肌肉断裂者可摸到凹陷或出现一端异常膨大。肌肉拉伤时受伤 肌肉主动收缩或被动拉长时疼痛加重,肌肉抗阻力试验阳性。
肌肉拉伤后应马上给予冷敷,局部加压包扎,适当制动、抬高伤肢,并把患肢放在使受 伤肌肉松弛的位置以减轻疼痛。肌纤维轻度拉伤及有肌肉痉挛者,再用针灸法可以取得很好 的疗效,并可在24小时后进行按摩。肌纤维断裂者,48小时后可开始按摩,但手法要轻缓。 对怀疑有肌肉、肌腱完全断裂者,应在局部加压包扎固定患肢后,立即送医院确诊,必要时 接受手术治疗。在伤后康复期,肌纤维轻度拉伤后,伤部停训2〜3天,而肢体运动不一定要完全停1上, 可做些静力性肌肉收缩练习,但避免那些重复受伤的动作。一周后可逐渐增加肌肉的力量和 柔韧性练习。10〜15天后,症状基本消除,可投入正式训练,但训练时应使用保护支持带或 戴上护腿。部分肌纤维断裂者应立即停止训练,最好能在肌肉松弛的状态下休息2〜3天,第4 天后可在无疼痛范围内做伸展性练习,约3〜4周后再进行正常的专项训练。肌肉断裂经手术 缝合的患者,术后固定期可做些不负重的收缩练习;拆线及去除固定后,应进行有效的伸展 与提高肌力的练习;约两个月后再投入正常训练。
加强易伤部位的力量和柔韧性练习,并加强屈肌与伸肌的力量平衡。训练和比赛前要做 好充分的准备活动,合理安排运动量,改进技术动作以防肌肉拉伤。
(二)急性腰部扭伤
急性腰部扭伤包括肌肉、韧带、筋膜及小关节扭伤。
当运动员弯腰屈酸、伸膝突然向上爆发用力时,如武术运动员做旋风脚、腾空摆莲等跳 跃动作时,下肢动作快于躯干动作,或运动员自身腰、舐部肌力不足,或脊柱过度前屈又突 然转身,脊柱超常范围运动,均可造成腰部的急性损伤。
肌肉轻度扭伤,患处隐痛,随意运动受限,不能弯腰,扭伤严重时因肌肉痉挛可引起脊 柱曲线变形。腰扭伤时疼痛可牵涉到下肢,但仅局限于臀部、大腿后部和小腿感觉异常。棘上韧带与棘间韧带扭伤:扭伤后局部压痛,过度前弯腰时疼痛加剧,而腰伸展时疼痛 较轻,棘突上和棘突之间有局限而表浅的明显压痛点。如疼痛剧烈,压痛处韧带松弛而有凹 陷,腰前屈时棘突间距增大,提示可能为韧带完全断裂。筋膜破裂:腰部扭伤可造成腰背筋膜破裂,多发生在撕棘肌部和骼崎上、下缘。患处有 明显疼痛,弯腰和腰扭转时疼痛较重,腰伸展时疼痛较轻。其余征象与肌肉扭伤相似。小关节交锁:往往发生于肌肉无活动准备的仓促弯腰扭转动作,受伤当时即有腰部剧烈 疼痛,呈保护性强迫体位,不敢做任何活动,亦惧怕任何搬动,尤其不能做腰后伸活动,几 乎整个腰部肌肉都处于紧张僵宜状态,走路时以手扶腰,步态迟缓,惧怕触动。疼痛位置较 深,不易触到压痛点,但叩击伤处可引起震动性剧烈疼痛。
急性腰扭伤者一般应卧床休息,仰卧于有垫子的木板床,腰部垫薄枕,以便放松腰部, 也可以与仰卧位相间交替,避免受伤组织受牵扯,以利修复。轻度扭伤休息2〜3天,较重扭 伤者需休息一周左右。伤后即可进行穴位按摩,在人中、肾俞、大肠俞、委中等穴位进行按摩,以产生较强的 气感,一般都能止痛并使腰部活动增加。此外,急性腰扭伤后还应配合外贴活络I上痛膏,内服止痛药以及拔罐、针灸、理疗、局 部注射等方法,以取得更好的疗效。
正确掌握武术技术动作要领,提高腰、腹肌的协调性及反应性,避免伸膝、弯腰、屈散 等向上爆发力动作;腰部力量练习时适当使用护腰带。
(三)关节韧带扭伤
在外力作用下,使关节发生超常范围的活动而造成关节韧带的扭伤,为关节韧带扭伤。 在散打运动中常发生腕关节、踝关节、膝关节、肩关节、肘关节、脊柱椎间小关节韧带扭伤。
由于场地不平或太滑,练习者在做连贯性动作时会引起踝关节和足底小关节扭伤。其中 以踝关节外侧韧带扭伤为多。从解剖特点上看,足的屈肌力量比伸肌力量要大,内翻肌力量 比外翻肌力量大;加上外踝比内踝长,内侧三角韧带比外侧三角韧带坚韧,因此,踝关节的 内翻比外翻的活动幅度大。在踝关节扭伤中,腓前韧带损伤常见,严重者跟腓韧带也会损伤 或骨折。另外,由于技术动作不正确或有错误,如膝关节扭伤多发生在失去平衡或对抗相持 的情况下,突然发力而造成膝关节外侧副韧带的损伤,往往会造成半月板损伤;训练水平不 够,局部肌肉力量差异或发展不平衡,关节韧带薄弱或关节稳定性差引起韧带扭伤;由于身 体疲劳或技能状况不佳、运动时注意力不集中、准备活动存在问题、自我保护能力差、局部 有先天畸形等原因也易引起关节韧带扭伤。
伤后感觉局部疼痛,并出现肿胀,皮下淤血;若损伤关节囊滑膜层,则整个关节会出现 肿胀;关节功能出现障碍;局部压痛,牵拉受损韧带时疼痛加重。如韧带断裂则可有关节松 动、拉长的现象,还会有关节间隙增加或超范围的异常活动现象。
伤后应及时冷敷,加压包扎,适当制动和抬高伤肢,以利于减少出血和肿胀。局部用止 血、消肿药。损伤较严重者可以口服云南白药、止痛药等。24小时后可进行局部按摩或理疗。 如韧带断裂,应及早送医院治疗。一般单纯性下肢关节韧带扭伤,伤后经固定的情况下,可 进行适宜的静力性功能活动。一般在1〜2周后可以开始进行关节协调性和平衡能力的练习, 逐渐进入正常训练,但必须带有保护装置,以免受伤。
浏览15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