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若弼字辅伯,河南洛阳人,隋朝著名将领。其父贺若敦为 北周名将,以武猛而闻名。贺若弼少“慷慨有大志,骁勇便弓马,解 属文,博涉书记,有重名于当世”(《隋书・贺若弼列传》)。贺若弼少时受家教,曾任寿州(今安徽寿县)刺史。入隋后,经 举荐,任吴州总管,后进上柱国,封宋国公。贺若弼自恃功高。常 以宰相自许,但一直未能为相,对此大为不满。他又常以将才自 傲,炀帝为太子时,曾问他:“杨素、韩擒虎、史万岁三人孰为优劣?” 贺若弼答道:“杨素是猛将,非谋将;韩擒虎是斗将,非领将;史万岁 是骑将,非大将。”太子再问「然则大将是谁?”弼答「唯殿下所 择。”由此可见其颇以大将自许,故为炀帝所忌,后亦因非议时政, 与高颍同时被炀帝所杀。“骁勇将军”——程咬金 原名咬金,后更名知节,字义贞,济州东阿(今山东东 平西南)人。唐朝开国大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其骁勇善 战,善于骑马用槊击刺。隋末天下大乱,程咬金先后入瓦岗军、投王世充、降唐。随太 宗破宋金刚,擒窦建德,降王世充,以功封宿国公。预玄武门之变, 历泸州都督、左领军大将军,改封卢国公,授普州刺史,代袭。大业六年(610年)起,盗贼蜂起,程咬金组织了一支数百人的 武装,护卫乡里。后来归附李密,得到重用,为内军骡骑之一。李 密在军中挑选出勇烈之土八千人,隶属四骤骑,分为左右,号称内 军。李密常对人说:“这八千人抵得上百万大军。”程咬金管领四骡 骑之一,所受恩遇特别隆厚。王世充与李密决战,程咬金率领内骑 扎营于北邙山上,单雄信率领外骑扎营于偃师。王世充袭击单雄 信营垒,李密派遣程咬金与裴行俨前去救援,裴行俨被流箭中,坠 落马下。程咬金驰马救援,连杀数人,趁王世充军后退之机,抱起 裴行俨驰马回奔。追兵用槊刺击,程咬金折断其槊,斩杀追兵,方 才免于此难。后来李密失败,为王世充所俘虏,王世充任命程咬金 为将军,待之甚厚。武德二年(619年),因鄙夷王世充为人多诈,程咬金对秦叔宝 说:“王公才识风度浅薄狭隘,却爱乱说,喜欢赌咒发誓,这不过是 老巫婆,哪里是拨乱反正的君主! ”王世充在九曲与唐军交战,秦叔 宝、程咬金都带兵在阵上,和他们的几十名部下,骑着马向西跑了 一百来步,然后下马向王世充行礼,说道「我等身受您的特别优 待,总想报恩效力,但您性情猜忌,爱信谗言,不是我等托身之处, 如今不能再侍奉您,请求从此分别。”于是跳上马前来降唐,王世充 不敢追逼。李渊让他们侍奉秦王李世民,李世民早已听说他们的名声,十 分尊重他们,任命秦叔宝为马军总管,程咬金为左三统军。此后, 程咬金追随秦王李世民,先后击败宋金刚、窦建德、王世充,并领左 一马军总管,每逢出征,常常举旗先登,因屡建战功被封为宿国公。武德七年(624年),太子李建成向李渊进谗言,派他出任康州 刺史。程咬金告知李世民说「大王被去掉左膀右臂,要想使自己 得到长久的保全,能做得到吗?知节有死而已,不敢离开大王身 边!”武德九年(626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程咬金亦参与其 中。玄武门之变后,拜太子右卫率,迁右武卫大将军,享受实封七 百户。贞观元年(627年),授使持节都督泸、戎、荣三州诸军事,泸 州刺史。镇压铁山糠人叛乱,赏赐绢二百匹、御服玉带一条。贞观 七年(633年),拜左领军大将军。第二子程处亮封东阿县公,授驸 马都尉,迎娶10岁的清河公主。贞观八年(634年),检校原州都 督(今宁夏固原)。贞观十一年(637年),检校太宗第七子李作的 蒋王府长史。6月,唐太宗封建功臣,程知节被授为普州刺史,改 封卢国公,真食七百户,子孙代代承袭。不久,程咬金使持节都督 幽、易、檀、平、燕、妫六州诸军事,幽州刺史。贞观十七年(643年) 2月28日,李世民命人画二十四功臣图于凌烟阁,皆真人大小,程 知节名列其中,位于第十九名。同年,程知节转任左屯卫大将军, 检校宫城北门驻军。贞观十八年(644年),李世民亲征高句丽,程 咬金留守长安。贞观二十二年(648年),程咬金被封为镇军大将 军。贞观二十三年(649年),李世民驾崩,程咬金自翠微宫奉敕统 率飞骑军护卫皇太子李治回朝继位,并在左延明门外连续宿卫3 个月。永徽六年(655年),程咬金从左屯卫大将军迁任左卫大将 军,兼检校屯营兵马。麟德二年(665年),程咬金在怀德里家中去 世,享年七十七。李治下诏追赠骤骑大将军、益州大都督,陪葬于 昭陵。谥曰襄公。“英武善战”——史万岁 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隋朝名将。他的父亲史 静,是北周沧州刺史。史万岁轻时英俊威武,擅长骑马射箭,勇猛 凶悍,敏捷如飞,喜读兵书,并精通占卜。15岁随父从军。北周武帝时,其父战死,以忠臣子授开府仪 同三司,袭爵太平县公。北周末,随上柱国梁士彦攻讨相州总管尉 迟迥,每战先登,因功拜上大将军。隋初,因大将军尔朱绩谋反被 杀而受牵连,发配敦煌为戍卒。隋开皇三年(583年),秦州总管窦 荣定击突厥,遂至辕门请自效。奉命与突厥单骑比武决胜负,驰斩 其一勇士,使突厥军不敢再战而退。每行军作战,身先士卒,善抚 部下,将士乐为效力。因其南征北战,屡建战功,遭杨素嫉妒诬陷,• 被隋文帝冤杀。782年(建中三年),礼仪使颜真卿向唐德宗建议,追封古代名 将六十四人,并为他们设庙享奠,当中就包括“柱国太平公史万 岁”。同时代被列入庙享名单的只有韩擒虎、贺若弼、杨素而已。 及至1123年(宣和五年),宋室依照唐代惯例,为古代名将设庙,七 十二位名将中亦包括史万岁。在北宋年间成书的《十七史百将传》 中,史万岁亦位列其中。“骁悍多力”——苏定方名烈,字定方,以字行世,汉族,冀州武邑(今河北武 邑县)人,唐朝杰出的军事家。苏定方骁勇彪悍,力气过人,胆气超群绝伦,15岁时,跟随父 亲征战,多次率先冲锋陷阵。苏邕死后,信都郡(冀州)郡守令其接 替父亲,统领部众。隋朝末年,投奔窦建德、刘黑阂义军,乱世中屡 建战功。贞观初年归李唐,随李靖北伐东突厥,在夜袭阴山一役 中,作为前锋率先攻破颉利可汗牙帐。显庆二年(657年),累功升 任行军大总管,开始独当一面,并以其非凡战绩和正直为人深受唐 高宗的赏识与信任,屡委以重任。征西突厥,平葱岭,夷百济,伐高 句丽,定方前后灭三国,皆生擒其主,将唐朝国土向西开拓至中亚, 向东扩展至朝鲜半岛,为大唐帝国立下不世之功。先后迁任左骁 卫大将军、左武卫大将军,封邢国公。晚年受命担任安集大使,全 面负责对吐蕃的军事防御。他是保卫家乡、先登陷阵的少年英雄,是开疆拓土、老当益壮 的一代名将;他是大军事家李靖麾下骁勇前锋,亦是唐高宗朝中杰 出统帅;他是窦建德、刘黑阂旧部,天下安定后,又成为拱卫国土、 平定四方的大唐军魂;他在演义中是受人唾骂的大反派,在中国历 史上却又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苏定方一生驰骋疆场数十年,北击颉利,西灭突厥,东平百济, 南镇吐蕃,纵横万里,“前后灭三国,皆生擒其主”,西域诸国震慑降 服。苏定方不仅英勇盖世,且为人正直。王文度杀降谋财时,“唯 定方一无所取'在灭亡西突厥后,定方让“诸部各归所居,通道路, 置邮驿,掩骸骨,问疾苦,画疆场,复生业,凡为沙钵罗所掠者,悉括 还之,十姓安堵如故”;都曼投降时曾答应饶他性命,于是定方又信 守诺言,顿首乞求唐高宗免其死罪,以保全信义。更难得的是,苏 定方在人生的最后时光却依然被委以重任,”为诸将节度”,以70 多岁高龄默默镇守在吐谷浑战场的最前线。苏定方善于提携后俊。早年遇上才德兼备的青年裴行俭时, 直感叹“吾用兵,世无可教者,今子也贤”,于是倾囊相授,“尽以用 兵奇术授行俭”。定方去世后,裴行俭也成了唐高宗后期的著名将 领,兼任礼部尚书、检校右卫大将军文武二职,史称“儒将之雄”。 裴行俭后来多次平定东西突厥的叛乱,为大唐重置安西四镇。大历十四年(779年),朝廷评定前代功臣,“吏部请委史馆精 加检勘,审定名迹”,“武德已来,实封陪葬配飨功臣,名迹崇高者十 一人,第一等",裴寂、刘文静、长孙无忌、李靖、张柬之、刘幽求等位 列其中。苏定方则与李孝恭、尉迟敬德、屈突通、柴绍、秦叔宝等十 四位凌烟阁开国元勋同列第二等二十四人之内。贞元五年(789年)9月23日,朝廷诏令史官考定功绩,“第其 前后”,以褚遂良、苏定方等二十七人,"图形于凌烟阁,以继国初功 臣之像”,“俾后之来者,知元勋之不朽”。这位声名显赫、军功卓著 的唐初大将,得到了国家和历史给予的最高荣誉。建中三年(782年),礼仪使颜真卿向唐德宗建议,追封古代名 将六十四人,并为他们设庙享奠,当中就包括“右武卫大将军邢国 公苏定方,及至宣和五年,宋室依照唐代惯例,为古代 名将设庙,七十二位名将中亦包括苏定方。在北宋年间成书的《十 七史百将传》中,苏定方亦位列其中。
浏览2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