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 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五天帝之一,传说中中原各族的共 同祖先。有学者以文献证据认为是始于晚清知识分子的推动下, 黄帝从中国传说时代的三皇与五帝中脱颖而出,成为汉民族以至 中华民族的祖先。黄帝和炎帝并列的说法(如炎黄后裔、炎黄子 孙)也成了如今国人自称的说法之一。从人类学的社会演进观点 来推测,神话中的炎帝及黄帝可能为远古部落联盟领袖。据传黄 帝出生几十天就会说话,少年时思维敏捷,青年时敦厚能干,成年 后聪明坚毅。时蚩尤暴虐无道,兼并诸侯。当时炎帝部落已经衰 落,酋长们互相攻击,战乱不已,生灵涂炭,炎帝无可奈何,求助于 黄帝。黄帝毅然肩负起安定天下的责任,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双 方的战斗十分激烈。黄帝在大将风后、力牧的辅佐之下,击杀蚩 尤,各部落拥戴其为部落联盟领袖。因有土德之瑞,故称为黄帝。不久,天下又出现骚乱。黄帝知道蚩尤的声威还在,于是画了 蚩尤的像到处悬挂。天下的人都以为蚩尤未死,只是被黄帝降服, 更多的部落都来归附。炎帝虽然被蚩尤打败,但实力尚存。他企图夺回失去的地位, 终于起兵反抗。炎、黄二帝发生火拼,决战于阪泉之野。经过三场 恶战,黄帝得胜。从此,黄帝天下共主的地位最终确立,号令天下, 凡是不顺从的部落,都以天子的身份去加以讨伐。黄帝在位时间很久,国势强盛,政治安定,文化进步,有许多发 明和制作,如文字、音律、算数、舟车、养蚕、医学等。相传尧、舜、 禹、汤等均是他的后裔,因此黄帝被奉为中华民族的共同始祖。炎帝 华夏始祖之一,与黄帝并称为中华始祖,中国远古时期 部落首领。号烈山氏(一作厉山氏),生于姜水流域(今宝鸡市境内)。炎帝制耒和,种五谷;立市廛,首辟市场;治麻为布,民着衣 裳;作五弦琴,以乐百姓;削木为弓,以威天下;制作陶器,改善生 活。因此,炎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他与黄帝结盟并逐渐形 成了华夏族。另有八世炎帝之说,一世、二世炎帝均生活于宝鸡, 并辐射至两湖(湖南、湖北),八世炎帝生活于湖南炎陵县。涿鹿之战,指的是距今约4 600年前,黄帝部族联合炎帝部 族,与东夷集团中的蚩尤部族在今河北省涿县一带所进行的一场 大战。战争的目的是为了争夺适于牧放和浅耕的中原地带。这也 是中国历史上见于记载的最早的“战争”,对于古代华夏族由野蛮 时代向文明时代的转变产生过重大的影响。原始社会中晚期,逐 渐形成了华夏、东夷、苗蛮三大集团。其中华夏集团以黄帝、炎帝 两大部族为核心。它们分别兴起于今关中平原、山西西南部和河 南西部。经融合后,遂沿着黄河南北岸向今华北大平原西部地带 发展。与此同时,兴起于黄河下游的今冀、鲁、豫、苏、皖交界地区 的九夷部落(东夷集团的一支),也在其著名领袖蚩尤的领导下,以 今山东为根据地,由东向西方向发展,开始进入华北大平原。这样 华夏集团与东夷集团之间的一场武装冲突也就不可避免了。涿鹿 之战正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爆发的。据说蚩尤族善于制作兵器,其铜制兵器精良坚利,且部众勇猛 剽悍,生性善战,进入华北地区后,首先与炎帝部族发生了正面冲 突。蚩尤族联合巨人夸父部族和三苗一部,用武力击败了炎帝族, 并进而占据了炎帝族居住的“九隅”(即“九州炎帝族为了维持 生存,遂向同集团的黄帝族求援。黄帝族为了维护华夏集团的整体利益,就答应炎帝族的请求, 将势力推向东方。这样,便同正乘势向西北推进的蚩尤族在涿鹿 地区相遇了。当时蚩尤族集结了所属的81个支族,在力量上占据 优势,所以,双方接触后,蚩尤族便倚仗人多势众、武器优良等条 件,主动向黄帝族发起攻击。黄帝族则率领以熊、狼、豹、雕、龙、鹑 等为图腾的氏族,迎战蚩尤族,在河流上筑土坝蓄水(以蓄水冲了 蚩尤寨),以阻挡蚩尤族的进攻。战争爆发后,适逢浓雾和暴雨天气,这很适合来自东方多雨环 境的蚩尤族展开军事行动。所以在初战阶段,善于晴天环境作战 的黄帝族处境并不利,曾经“九战而九败”(九是虚数,形容次数之 多)。然而,不多久,雨季过去,天气放晴,这就给黄帝族转败为胜 提供了重要契机。黄帝族把握战机,在玄女族的支援下,乘势向蚩 尤族发动反击。其利用特殊有利的天候——狂风大作,尘沙漫天, 趁蚩尤族部众迷乱、震慑之际,以指南车指示方向,驱众向蚩尤族 进攻,终于一举击败敌人,并在冀州之野(即冀州,今河北地区)擒 杀其首领蚩尤。涿鹿之战就这样以黄帝族的胜利而宣告结束。战 后,黄帝族乘胜东进,一直进抵泰山附近,在那里举行“封泰山”仪 式后方才凯旋西归。涿鹿之战的结果,有力地奠定了华夏集团据有广大中原地区 的基础,并起到了进一步融合各氏族部落的催化作用。取得这场 战争胜利的部族首领黄帝从此成为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并被逐 步神化。涿鹿之战是我们中华民族在发物时期决定日后基本面貌 的历史性“战争”。第二节夏商周时期的武术人物“直钩搏虎”——夏桀 姒姓,名癸(一名履癸),帝发之子,桀是其谥号,故史称 夏桀。帝发死后,桀继任夏朝君主之位。桀在位时,各国诸侯已经 不来朝贺。夏王室内政不修,外患不断,阶级矛盾日趋尖锐,民不 聊生,危机四伏。但夏桀不思进取,骄奢淫逸。据《竹书纪年》记 载,他“筑倾宫、饰瑶台、作琼室、立玉门”。还从各地搜寻美女,藏于后宫。夏桀在政治上倒行逆施,近小人,远君子,刚愎自用,听信谗 言,统治集团内部矛盾重重,斗争激烈。正直清廉者或遭杀害,或 离他而去。夏桀在位数十年,已众叛亲离。《史记》记载夏桀文才出众,武艺超群;赤手空拳可以格杀虎 豹,能把铁钩像拉面条一样随意弯曲拉直。大力士”——殷纣王殷纣王 亦称帝辛,一作“受”,谥号纣,人称殷纣王,商代最 后的国君。帝辛天资聪颖,闻见甚敏,有倒曳九牛之威,具抚梁 易柱之力,深得帝乙欢心。帝辛是商朝的亡国之君。帝辛除了 天资聪颖、领悟力奇高之外,也是少见的大力士。其自幼聪敏过 人。《荀子・非相篇》说帝辛“长巨姣美,天下之杰也;筋力超劲, 百人之敌也、《史记・殷本记》也说“帝纣资辨捷疾,闻见甚敏, 材力过人,手格猛兽”。“千古圣人”——孔子孔子 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瞰邑(今山东曲阜东南) 人。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 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其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 秋》。孔子的祖上是殷商王室的后裔,宋国的贵族,先祖是商朝开 国君主商汤。周初“三监之乱”后,为了安抚商朝的贵族及后裔,周 公以周成王之命封商纣王的庶兄、商朝忠正的贵族微子启于商丘 建立宋国,奉殷商祀。微子启死后,其弟微仲即位,这就是其十五 世祖。孔子六世祖孔父嘉,官为大司马,在宫廷内乱中被杀,孔父 嘉子木金父避灾逃到鲁国的瞰邑定居。叔梁纥是孔子的父亲,其 官职为瞰邑大夫。“兵圣”—孙武 字长卿,齐国乐安人,春秋末兵家。后人尊称其为孙 子、孙武子、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约活动于公元前六 世纪末至前五世纪初。由齐至吴,经吴国重臣伍子胥举荐,向吴王 阖闾进呈所著兵法十三篇,受到重用为将。他曾率领吴国军队大 败楚国军队,占领楚国都城郢城,几近覆亡楚国。其著作有《孙子 兵法》,为后世兵法家所推崇,被誉为“兵学圣典”,置于“武经七书” 之首。该书被译为英文、法文、德文、日文,成为国际间最著名的兵 学典范之书。“复仇战士”伍子胥 春秋时吴国大夫。名员,字子胥。伍子胥之父伍奢 为楚平王子建太傅,因受费无极谗害,和其长子伍尚一同被楚平王 杀害。伍子胥从楚国逃到吴国,成为吴王阖闾的重臣,是姑苏城 (苏州城)的营造者,至今苏州仍有胥门。公元前506年,伍子胥协 同孙武带兵攻入楚都,伍子胥掘楚平王墓,鞭尸三百,以报父兄之 仇。吴国倚重伍子胥等人之谋,西破强楚,北败徐、鲁、齐,成为诸 侯一霸。伍子胥曾多次劝谏吴王夫差杀勾践,夫差不听。夫差急于进 图中原,率大军攻齐,伍子胥再度劝谏夫差暂不攻齐而先灭越,遭 拒。夫差听信太宰豁谗言,称伍子胥阴谋倚托齐国反吴,派人送一 把宝剑给伍子胥,令其自杀。伍子胥自杀前对门客说:“请将我的 眼睛挖出置于东门之上,我要看着吴国灭亡J在伍子胥死后九年, 吴国被越国偷袭所灭。

浏览37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