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天辟地”——盘古中国神话中开天辟地的人,中国历史传说中的祖先。 盘古以自己的生命演化出生机勃勃的大千世界,为千秋万代的后 人所景仰。盘古是自然大道的化身,在开天辟地的传说中蕴涵了 极为丰富而深刻的文化、科学和哲学等内涵,是研究宇宙起源、创 世说和人类起源的重要线索。而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献身 精神,更是人类精神的至高境界,历来为仁人志士所效仿。千百年 来,盘古文化流传不息、不断繁衍、延续古今、传播中外,成为中华 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广博物志》卷九行《五运历年纪》这样记 载:“盘古之君,龙首蛇身,嘘为风雨,吹为雷电,开目为昼,闭目为 夜。死后骨节为山林,体为江海,血为淮渎,毛发为草木。”盘古之 名最早见于三国-吴国・徐整所著《三五历纪》。其后,南朝・萧 梁•任昉所著《述异记》中描述盘古死后身体化为天地各物。《五 运历年纪》及《古小说钩沉》辑的《玄中记》亦有类似记载。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显然是古人对人类始祖的神化,它体现 出中华民族向往光明,为造福人类社会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是 谁创造了人类社会是劳动人民自己,劳动者在劳动中不断进化, 他们用群体的智慧不仅创造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也为后人留下了 许多美好的传说。附《三五历纪》开天辟地原文: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 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 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一万八千岁。天就极高,地就 极深,盘古极长。后乃有三皇。数起于一,立于三,成于五,盛于 七,处于九,故天去地九万里。“死亦不屈”——刑天中国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又称形天。据《山海经•海外 西经》记载:“刑天与天帝争神,帝断其首,葬之常羊之山。乃刑天 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以舞。”因此,刑天常被后人称颂为不 屈的英雄。东晋诗人陶渊明《读山海经》诗“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 在”,即咏此事,借寓抱负。刑天是炎帝的大臣,好狠恃勇,不畏战斗。当黄帝打败了蚩尤 和夸父的消息传到炎帝部落那里,刑天兴冲冲地跑到炎帝宫殿,力 劝炎帝举兵拒抗黄帝,与黄帝争夺天下的统治权。但年老的炎帝 已无斗志,只图暂时保自己平安即可,拒绝发兵打仗。刑天失望地 离开炎宫,决定去找夸父族的人,鼓动他们东山再起。却不料跑到 “成都载天”,发现一个人影子也没有。刑天的好战精神来了,决定 独自行动,他握盾执斧,向黄帝的宫殿中央天庭杀奔而去。当他走 过西泰山,突然狂风乍起,大雨倾盆。好好的晴天,哪来风雨刑天一时被弄得莫名其妙。朦胧中只见两个巨神手执兵器砍杀而 来。刑天这才想起是黄帝手下的风伯、雨师捣的鬼,不由分说,砍 杀过去。风伯、雨师哪是刑天的对手,慌乱抵挡一阵,败下阵来。 顿时风停雨止。刑天也不追赶,收了斧盾,继续往昆仑山奔去。不 多会儿,昆仑在望。负责管理黄帝宫殿的天神陆吾见刑天杀气腾 腾,不知为了何事,连忙上前询问。刑天怒喝道:“与你无关,快叫 那老头子出来!”天神陆吾这才知道刑天是来报仇的,还想劝说几 句,刑天早已火起,推开陆吾就往里闯。于是,双方厮打起来。陆 吾哪是刑天的对手,只几个回合,便被刑天打翻在地。刑天“嘿嘿” 冷笑两声直朝宫内冲去。进得宫内,刑天恃勇对着天兵卫士左砍 右劈,很快就杀到黄帝临朝的正殿门前。看守正殿的天兵天将一 声呐喊,一齐围上来拼命砍杀抵挡。刑天锐气正盛,只见他不慌不 忙地上下招架,左扫右劈,一会儿就杀得天兵天将们东倒西歪,四 散窜逃,有的去报告黄帝。威风凛凛的黄帝亲自出殿来迎战了。 刑天转过身来,寒光一闪,黄帝的宝剑已到,刑天忙用左手盾牌抵 住剑锋,右手挥起板斧砍将过去。一场大战开始了。黄帝沉着应 战,施展他那变幻莫测的齐天剑法,一路一路向刑天扫刺挥劈,刑 天以攻为守,车轮旋转一般砍杀过去。黄帝虽说身经百战,神力无 穷,这时碰上勇力无比的刑天,也不免有些气虚力亏,他边战边退, 一直退到常羊山下。到了常羊山下时,黄帝突然收住宝剑,跳出圈 外,对刑天说,山下地方太小,不如我们到山顶上决斗。刑天想都 没想,大踏步朝山上走去。哪知这是黄帝的计谋,刑天还没走两 步,说时迟,那时快,黄帝的宝剑已到,直向刑天的头颈斜劈过去。 只听得“嚓”的一声,刑天那颗像小山丘样的巨大的头颅,就跌落在 山坡上了。刑天一摸颈子上没有了头颅,心里发慌,忙把右手的板 斧移给左手握着,蹲下身来伸手向地上乱摸。黄帝唯恐刑天摸着 了头颅,在脖子上合拢来,赶忙提起手里的宝剑,竭尽全力向常羊 山劈去。“哗啦”一声,常羊山一劈两半。那头“骨碌碌”竟滚进了 两山之间。轰隆隆一声巨响,大山竟然重又合拢了。刑天知道拾 头无望,无限悲愤地慢慢站立起来,冤怒之气从体腔中冲出,凝成 乌云,久久不散。刑天屹立不动地凝神细听四周的动静,突然听到 黄帝得意的笑声,就重又拾起盾牌和斧头,向发出笑声的地方冲了 过去。不甘失败的刑天重又开始战斗了。他拿乳头当眼睛,肚脐作嘴巴,继续挥舞板斧盾牌,至死不屈地继续战斗。“箭射九日”——后羿后羿 神话传说中尧时,天上有十个太阳齐出,把土地都烤焦 了,庄稼也干枯了,人们热得喘不过气来,倒在地上昏迷不醒。因 为天气酷热的缘故,一些怪禽猛兽也都从干涸的江湖和火焰般的 森林里跑出来,在各地残害人民。人间的灾难惊动了天上的神,天 帝命令善于射箭的后羿下到人间,协助尧解除人民的苦难。后羿 立即开始了射日的战斗。他从肩上摘下那红色的弓,取出白色的 箭,一支一支地向骄横的太阳射去,顷刻间十个太阳被射去了 九个。覆狗原是一个人面蛇身的天神,由于迷失了本性,转变为人 脸、马蹄、全身披着红色长毛的怪物。在十日同出之际,瑛狗从弱 水中逃上岸来,见人畜就吃。后羿见狼狗如此残忍,不由大怒,立 即弯弓搭箭,取其性命。在畴华之野,住着一个叫凿齿的怪物。凿 齿长着野兽的头,其牙齿形状像凿子,能把金石贯穿。见后羿带着 弓箭找上门来,凿齿慌忙一面拿起盾牌遮挡自己,一面伸出牙齿迎 战。后羿挥动宝剑砍去,盾牌顿时折成两半。凿齿吓得转身逃跑, 后羿则拉弓上弦,一箭正中凿齿心窝。九婴生于天地初分之时,既能吐水,又能喷火。高兴时就吐水, 冲坏道路、田地;生气时就喷火,烧毁庄稼、房屋。见到后羿,九婴并 不像前两个恶兽那样害怕,而是直接与之对战。后羿四处躲闪,以 避开凶险的水、火网。随即,后羿看准机会连发九箭,结果了九婴。夏朝时代的后羿,相传是夏王朝东夷族有穷氏部落首领,也善于 射箭。后羿本称司羿,是群司(司空、司徒等)之一。司本义指知识和 技能在家族中世代传承。羿,射师之义。司羿是世袭的射师的意思。 在帝辔时代,当时一位射师被任命为羽林军教头。此后这一显赫职务 就在该家族内部世代传承。到了夏初,因太康不理朝政,作为羽林军 教头的司羿发动宫廷政变(此即“射日”),摄取夏政,史称“后羿”(“后” 由“司”字改造而来,意思是“世袭的帝王”)。部分学者认为传说中的 后羿是抽取了司羿、大羿的特征而融合成的神话人物。“战争之神”——蚩尤蚩尤 上古时代东方九黎族首领,中国神话中制造兵器之人, 又传为主兵之神。曾与炎帝大战,后把炎帝打败,于是炎帝与黄帝 一起联合来战蚩尤。蚩尤率81个兄弟(可能是81个部落之意)举 兵与黄帝争天,在涿鹿展开激战,失败被杀。传说蚩尤有八只脚, 三头六臂,铜头铁额,刀枪不入;善于使用刀、斧、戈作战,不死不 休,勇猛无比。黄帝不能力敌,请天神助其破之。此战杀得天昏地 暗,血流成河。最后,蚩尤被黄帝所杀,黄帝斩其首葬之,首级化为 血枫林。后黄帝尊蚩尤为“兵主”,即战争之神。传说中蚩尤性情 豪爽、刚直不阿,打仗勇往直前,充满武将帝王阳刚之美。后来人 们为了歌颂黄帝,便丑化蚩尤,把他论为妖魔、邪神形象。虽然在儒家典籍中形象负面,但民间一直有崇拜蚩尤的传统, 华北地区的河北、山西一带有相关的崇拜活动。如南朝任昉的《述 异志》记载冀州(今河北)有乐名《蚩尤戏》,人们头戴牛角而相抵; 在太原的村落中人们祭蚩尤神。秦始皇亲祭蚩尤为八神之一的战 神,后世帝王、武将出征之前常祭拜蚩尤以求庇佑。尽管各种说法略有差异,但蚩尤与黄帝曾经交战是无疑的。 战争过程则更为曲折,且极具神话色彩。蚩尤善战,“制五兵之器, 变化云雾”,“作大雾,弥三日”,黄帝“九战九不胜”、“三年城不下”。 《鱼龙河图》曾记载黄帝不敌蚩尤,乃仰天而叹,天谴玄女下授黄帝 兵信神符,即依靠女神“玄女”的力量方才取胜。一说黄帝借助风 后所作的指南车方在大雾中辨明方向,获得胜利。蚩尤的结局,传 说多称兵败被杀,或者臣服于黄帝,并主军事。后来天下又乱,黄 帝画蚩尤的形象,威慑天下,天下都以为蚩尤不死,并且居黄帝之 幕府,于是八方万邦皆为弭服!

浏览32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