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不仅相生,同时还相克,因此五行拳也存在相克的关系。劈拳能克崩拳,崩拳能克横 拳,横拳能克钻拳,钻掌能克炮拳,炮拳能克劈拳。所谓“克”,就是克制以此式克被式按 照这一顺序串联五拳进行演练的套路就是相克拳也叫“五行炮五行相生相克简单的事物可以找到例子,但套用千变万化的宇宙万物,有些就过于简单了。 但中医脏象学说,根据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对各脏腑和相应窍位的疾病,辨证施治,确实又 有好的病例。但此五拳各练相应脏腑就有些机械或形而上学了。五行拳之间,又据五行相生的 道理,提出劈拳生钻拳、钻拳生崩拳、崩拳生炮拳、炮拳生横拳、横拳生劈拳,循环不已。因 脾为土,土生万物,横拳是起手之拳,故又从五行观念讲,横拳为其他四拳之母,故横拳能生 其他四拳,此亦合中医补上派的理论武术本是瞬时可变的人体技艺,过分机械规定生克实与其“运用之妙,存于一心”之教相 违,但了解五拳与五行、五脏及五官的关系,也是认识武术与东方哲理、医理的一个途径。形 意五行拳强调百拳与五行、五脏、五官与外象之五形,既生动可解,又寓养生健体于技击之中, 实在是中国武术精神的完美体现八卦思想与武术古人通过象征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八种白然现象的八卦:乾、坤、震、巽、 坎、离、艮、兑,来推测自然和社会变化,揭示宇宙和生命的规律以及阴阳消长变化的细微过 程,以八个阶段及由八八相叠产生的六十四卦的形式,更全面更深入地表现了万物生化过程。 因此,八卦生化是古人解释宇宙万物的一种方法八卦每一方的图案为一卦,即一种卦象,四正四隅,均衡排列,以象征八个自然现象和 八个方向,并对应于人世和宇宙一切事物卦即是挂,意思是犹如悬挂之物象,给人以启示。“八卦”的每一卦象都是由三画组成画又称爻,一画叫做一爻。“爻者效也”,爻是效法自然界中的某些现象抽象出来的符号。“阳卦 奇,阴卦偶”,分别以奇数“一”代表阳称阳爻,偶数一代表阴,称阴爻八卦”首先 用“一”和“一”三叠而组成乾、兑、离、震、巽、坎、艮、坤八种卦象,《周易》称之为“经 卦两经卦相重叠组成一种新卦象,《周易》称之为“别卦”,共得六十四卦。“刚柔相摩,八 卦相荡,变在其中矣八卦学说是一门庞大的科学思想体系。早在五千多年前,中国先人通过长期探索,认识到 宇宙是个万物一体的大系统。由于整体间各个局部的相互关联,大自然表现出极强的规律性, 即为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这是太极衍生八卦的基本理论。古 人就是根据这种理论逐步建立起来了一种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八卦是在肯定宇宙间相互关联的万事万物运动规律的基础上,推测事物的发展和走向,又 把发展理解为各种矛盾趋向和谐与不断往复的过程。古人将这一规律加以总结,得出在不同时 刻、不同情况下的表现状态,并从颜色、位置、动作、方向、对象、物质、气味及转换过程等 方面做了归纳八卦与中华武术的紧密联系主要体现在八卦掌中。八卦掌是武术中的一个拳种,原名“转 掌”。由于该拳主要运动方式为绕圆走转,所绕圆圈正经过八卦的八个方位,又以人体各个部位 比对八卦,于是被称为八卦掌八卦掌在其掌法和技击原理中巧妙运用八卦相荡、奇正相生、阴阳转化规律,制定步法、 掌法、身法的要则,转掌始由乾位,达于坤位变,在其走圆旋转中,始终脚踏八卦,环顾八方, 左右互换,阴阳相易。八经卦为基础,创立八卦掌的基础八掌,并分别像动物之形而取其神意, 与八八六十四卦相应,又演化出六十四路掌法。其基本八掌的名称因流派不同,顺应经卦名称 亦有异,如有的称:乾卦狮形狮子掌、坤卦麟形返身掌、坎卦蛇形顺势掌、离卦鹤形卧步掌、 震卦龙形平托掌、艮卦熊形背身掌、巽卦凤形风轮掌、兑卦猴形抱头掌;而田回所著之《阴阳 八卦掌》则以蟒形掌为首,顺序是按后天八卦图的排列,分别为狮形掌、虎形拿、熊形掌、蛇 形掌、马形掌、猴形掌、鹏形掌等。但不管哪一派,都讲八方、八位、八掌型。其掌型分别为 仰、俯、竖、抱、劈、撩、穿、挑。八卦掌以八卦卦象比喻人体躯肢:头比乾,乾卦属天,高 耸正直,脾睨万物。膝脚比坤,坤卦属地,无所不载,触动即应。胸比离,离卦属火,虚而有 容,出入自如。腹比坎,坎卦届水,丹田坚实,气沉而固。腹与胸有水火之用,相济之功,故 八卦掌亦以坎离二卦为最基本的功法。田回所谓先天八卦掌为坎,后天八卦掌为离,后天八卦 掌包括先天八卦掌。足以“坎、离二卦的坎离相合,水火相济,代表了其余六卦的相互搭配”。 项背比艮,艮卦属山,含胸能空,背覆能实,屈伸自如,开台紧凑。臀比震,震卦属雷,下实 上虚,收敛坚沉。手比巽,巽卦属风,顺逆起伏,应变灵活。肩比兑,兑卦属泽,垂肩坠肘, 刚柔从容。这种类比只是取大体精神,并不拘泥,老师传授亦不拘于此。但八卦掌根据八卦学 说中先天与后天八卦的排列,亦各有所循。
八卦掌还较为全面地采用“易理”作为拳技的理论依据。“易理”,即解释八卦图形含义的 理论,包括简易、变易、不易三种基本思想。八卦掌不仅以易理”说拳理,还以易理规范 拳技易理”认为:“易则易知,简则易从。”只有简易的道理,才便于明了只有简易的法则才 便于效法,这就是简易的思想。八卦掌的拳理和拳技就效法了这种简易之理。八卦掌向左沿圆绕走称为“阳仪”,向右沿圆绕走称为“阴仪”,象征着阴阳的左右绕走,这是八卦掌区别于其 他拳术的基本运动特征。八卦掌掌法的变化都是将攻防招数融于沿圆走转,运动特点都必须符 合绕走的规律其次,“易理”认为天地及万物万象都处在不停地运动变化中,这就是“变易”的思想。八 卦掌效法这种变易思想,将沿圆绕走和攻防拳式融为一体,使走转招式像天体运行一样,周而 复始,没有中断。对敌时也要不停地走转与对手周旋,避实寻虚,避正寻斜,讲究以动制不动, 快动制慢动,形成了 “以动为本,以变为法”的八卦掌技法总则易理”还认为“动静有常”,认为天地间万物万象的变化都按照一定的规律循环不已,这 就是“不易”的思想。八卦掌按照这种不易思想,形成了八卦取象、取身不易、运动技法原理 不易的定则。例如:“胸空腹实”等身型要领、“拧旋走转”等运动技法、“滚钻争裹”等劲法原 则等,都是习练八卦掌者必须遵守的不易法则由此可见,八卦思想不但为哲学思想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还同太极、阴阳理论一样渗 透到中华武术的理论当中,为中华武术的进步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第三节武术与中国表演艺术武术与杂技艺术杂技产生于原始劳动与武技中国的杂技萌芽于新石器时代。那时,原始人在狩猎中形成的劳动技能和自卫攻防中创造 的武技与超常体能,在休息和娱乐时,在表现其猎获和胜利的欢快时,被再现为一种自娱游戏 的技艺表演,这就形成了最早的杂技艺术。杂技学术界认为中国最早的杂技节日是《飞去来 器》。这是用硬木片削制成的十字形猎具,原始部落的猎手们常用这种旋转前进的武器打击飞禽 走兽,而在不断抛掷中,他们发现不同的十字交叉,在风力的影响下,能够回旋“来去”,于是 它就成了原始部落的氏族盛会中表演的节目杂技艺术中的很多节目是生活技能和劳动技术、武术技巧的提炼和艺术化。至今在民俗活 动中传承着的《飞去来器》,在内蒙古草原上一年一度的“那达慕”盛会上,在赛马、摔跤、角 斗等各种技艺竞赛中,被广泛表演,它以投掷的远近和击中目标的准确程度来评定优劣的。杂 技演员把猎技的《飞去来器》加以艺术加工,形成一种巧妙神奇的艺术节目,这种节日至今在 舞台表演中还深受观众喜爱。由于杂技艺术来源于五花八门、缤纷多姿的现实生活,“杂”成为 它的整体特征,故而“杂技”之名就在历史长河中被确定下来武术与杂技的具体关系杂技是一种以超常的技巧为特征的表演艺术,它是从人类在与自然斗争中显示自身力量和 技能的由自娱到娱人的原始艺术发展而来的。可以说,它与自卫本能升华、攻防技术积累而产 生的武术同时出现在中华大地杂技比其他歌舞、戏曲、曲艺等表演艺术更接近武术。许多超绝的武技,可以直接纳入杂 技节目。中国渊源古老、数千年流传不断的杂技艺术,也直接影响了中国武术的发展。
浏览2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