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点,恰恰也是嘉禾最为重视的。当时的嘉禾虽然只是一个起步不久的 小公司,但是从人才、经验、技术等方面来看,起点都很高,嘉禾人也清楚, 想要与实力雄厚的邵氏抗争,就必须走精品路线,出一部,火一部,跳跃式发展。在嘉禾的创作队伍中,就有香港著名作家倪匡,即大名鼎鼎的卫斯理。不久,远在香港的邹文怀就给李小龙打来一个电话,其间便聊到了倪匡创 作的这个剧本。听完邹文怀的讲述后,李小龙当即表示愿意出演其中的主角, 但他同时也对香港当时的功夫片进行了毫不留情的批判:“香港功夫片的导 演、编剧、演员们,统统不懂什么叫武功,什么叫武侠,什么叫武道,人人都 是千篇一律的打来打去,一见面就打,无缘无故就打,为打而打,打法也毫无 新意……功夫片表现的应该是功夫,而非暴力,见面就打,见人就杀……这是 中国功夫的目的吗?历史上的大侠如方世玉、黄飞鸿、霍元甲,是以这种杀人 如麻的方式来行侠仗义的吗?……他们只有武,没有侠! ”李小龙的话虽然偏激,却一针见血的指出了当时香港功夫片的一大弊端, 让邹文怀深有同感。其实邹文怀一直都想拍一种全新风格的功夫片,这种创 新,既是影片本身打开市场的需要,也是对抗邵氏的需要,但他始终没有找到 突破的方向,没有找到能够实现这一想法的人。李小龙的一通怒吼,既是对自 己压抑情绪的发泄,也让邹文怀茅塞顿开——这个个性鲜明的年轻人,正是自 己要找的人,正是能把嘉禾带出困境的人!起初,邹文怀担心李小龙会因为看不起香港电影而不愿回港与嘉禾合作, 后来,他才发现,电话那头的这个男人并不是一个只会嚷嚷的空壳子愤青,他 的怒火,正是改变现状的表现。李小龙在电话里大吼道:“看我的,看我回香 港拍出什么样的功夫片,一定是第一流的!”那么,李小龙放弃好莱坞了吗?我想,他是不甘心的,一百个不甘心,但是他没有办法,再在美国待下 去,也只是白白浪费时间,而他,已经30岁了,人生还有多少年可以耽误。据 莲达回忆,在刘亮华到来之前,他们一家人在美国的日子已经非常艰难:“布 鲁斯已经意识到,只有在香港,他才能以自己特有的形象拍片,只有在那里, 才能获得艺术创作的自由和财富。……他希望拍出高质量的电影,而香港电影 界则给他提供了一个可以实现理想的机会。”莲达还透露,李小龙降低门槛答 应与香港方面合作的一个最直接的原因,是家里已经被债务压得喘不过气来, 只有尽快签约才能获得一笔钱来缓解经济上的压力。为了维持家用,李小龙甚 至卖掉了心爱的保时捷跑车,即便拿到了嘉禾的1万美元预付片酬,仍不足以还清所有的贷款。这就是现实的压力,如果当时好莱坞的影视公司能给李小龙一份合同,哪 怕是再低廉的报酬,他都会留在美国。然而好莱坞把他遗忘了,为了生存,为 了发展,香港未尝不是一个好的选择——正如在球场上正面怒射难以穿透的人 墙,踢出一个弧线,就能轻巧的绕过障碍。迂回,是一种战略,更是现实的需 要。1971年6月28日,嘉禾公司将合约寄到了远在美国的李小龙手中:“从7月 12日起,李小龙应于四个月内返回香港为嘉禾公司拍摄《唐山大兄》、《大侠 霍元甲》(即《精武门》)两部作品,每部电影片酬为7500美元。当李小龙于 7月12日或12日左右到港后,即可支取《唐山大兄》的全部片酬和《大侠霍元 甲》的三分之一片酬。剩余5000美元酬金则在履行了全部合约后付清。”李小龙没有半点犹豫,当即在合约上签字,并立刻准备返回香港。“就让香港成为我重新杀回好莱坞的练兵场吧! ”机场前,李小龙一如既 往地充满自信:蔚蓝的天空是如此广阔,前方的风景是如此美丽,我将面对更 大、更刺激的挑战,这才是我的人生!三、《唐山大兄》一鸣惊人李小龙回到香港时,嘉禾刚刚在香港电影市场上赢得了一场至关重要的翻 身仗——由武打明星王羽自导自演的影片《龙虎斗》破天荒地创下了207万港 币的票房收入,一举打破了邵氏电影的垄断,大大缓解了嘉禾的资金压力,也 成为嘉禾电影的扬名立万之作。这样的票房成绩,足以令邵氏为之侧目,整个 香港电影界开始关注嘉禾这艘迅速崛起的巨舰,甚至有人大胆放言,香港影坛 两强争霸的时代已经到来!就在各方还在为《龙虎斗》创造的奇迹惊叹不已的时候,嘉禾已经开始酝 酿新一轮的攻势——影片《唐山大兄》。俗话说趁热打铁,为了借《龙虎斗》 之余势进一步占领香港市场、打出嘉禾电影的品牌,邹文怀为《唐山大兄》配 备了极为强大的制作班底:《唐山大兄》的剧本由香港著名作家倪匡亲自执 笔,导演由罗维出任,并由倪匡和罗维联手对剧本进行电影技术方面的处理影片除了邀请李小龙担当主角,还云集了嘉禾旗下依衣、田俊、苗可秀等新近 崛起的影坛新星。尽管如此,在影片拍摄之前,邹文怀还是比较忐忑的:一方面,他担心李 小龙临时变卦,被别的电影公司挖走,事实上,李小龙的确接到了一家台湾公 司的邀请,而且报酬要比嘉禾高得多;另一方面,就影片本身而言,邹文怀并 不像李小龙那样满怀信心,他只是把《唐山大兄》当成是嘉禾与李小龙首次磨 合的试验品,并不指望它能够创下《龙虎斗》那样可观的票房。为了避免横生 枝节,邹文怀要求李小龙从美国直飞泰国的外景地,不过身在曼谷的邹文怀得 到的却是李小龙转机前往香港的消息。邹文怀很是担心,他最怕李小龙被人横 刀夺爱,可事实上,李小龙只是回香港澄清一些事情,他声称:“这些人(指 开高价挖人的那些公司)并不了解我的性格,以为我会像其他电影明星一样贪 慕名利。我一旦落笔签名,一切就定了。我虽然与嘉禾签订了合约,但我并没 有把身子卖给嘉禾,我想怎样,仍是我的自由。”说完这番足以令邹文怀胆战心惊的话后,李小龙离开香港赶赴曼谷,开始 了《唐山大兄》之旅。《唐山大兄》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电影。现实版的“唐山大兄”名叫郑 潮安,是一位旅居泰国的华侨工人,生活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因反抗当地对 华侨的压迫备受爱戴,被尊称为“唐山大兄”,一些旅泰华侨还出资在曼谷一 座花园里为他捐建了一座铜像。郑潮安是个武艺高强、疾恶如仇的年轻人, 被叔叔带到泰国后,母亲怕他在外面惹事,就给他带上一块玉佩,提醒他凡事 要忍让,不可盲目冲动。后来,郑潮安和其他华侨一起到制冰工厂当工人,在 恶霸和监工的压迫下忍气吞声,工头有老板撑腰,对工人动辄打骂呵斥。工人 们发现工厂内的工人不断失踪,于是罢工示威,却遭到了厂方的镇压,双方 爆发了激烈的冲突。冲突中,郑潮安大显身手,凭借凌厉的腿功将对手一一 放倒!郑潮安决定查清真相,却险遭老板暗害,老板见事情败露,便杀死了其 他工友,还抓走了一名女工。侥幸脱身的郑潮安夜探冰窖,这才发现制冰厂的 秘密——冰场老板表面上是做制冰生意,却把毒品藏在冰窖里做秘密的毒品买 卖,那些失踪的工友都是因为发现了秘密而又不肯合作才被杀人灭口!郑潮安 怒不可遏,与对方展开殊死搏斗,最后把老板父子全部击倒,救出了被抓的女工,为工人们报得大仇。《唐山大兄》的外景地在泰国柏庄,这是个几乎与世隔绝的普通村庄,而 李小龙与邹文怀,这对香港影坛的黄金搭档,也就是在这里第一次见面。“你等着瞧吧,我会成为全世界最伟大的中国明星! ”这是李小龙送给邹 文怀的第一句话。邹文怀笑了,像一个阅尽风雨的前辈一样看着眼前这个天不 怕地不怕的年轻后生,尽管李小龙已经31岁。“那好,我们携手合作,拍出第一流的功夫片叫他们看看! ”这是邹文怀 给李小龙的回应,是激励,也是承诺。男人之间的承诺,不用太多的言语,一 句话,--个眼神,一个动作,便已足够。但是李小龙很快就发现,在柏庄拍戏的艰苦远远超出了自己的想象:这里 没有任何现代化的电器设施,就连通讯也是通过书信来传达;这里的生活条件 异常艰苦,除了必要的粮食和蔬菜水果,什么东西都买不到,更别说其他的娱 乐活动;这里的潮湿闷热多雨的气候比印度还要糟糕,蚊虫肆虐……这一切, 如果在好莱坞,都是可以克服的,因为好莱坞舍得砸钱,会用钱给整个剧组的 人营造舒适的拍摄环境,但《唐山大兄》的预算只有40万港币,这已经是嘉禾 所能动用资金的极限,一切费用开销都是能省则省。
浏览6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