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拳法即兵法也

作者在《中国梅花桩技击大法》一书中,曾详细谈到技击是梅花 桩武功之灵观。自古以来梅花桩武功就擅长技击,技击是武功在实战 中的应用。由于技击的对象可能是各种各样的,技击时的条件、情况 也都是难以预料的,练功者要在任何对手面前、在任何情况下都能稳 操胜券,就必须有扎实的功底,要真正把握武功的精髓和实质,达到 懂艺的程度,这样才能在技击中得心应手,灵活妙用,从容应付一切 杂而千变万化的局面。因而,技击的这种应用,才是武功的大用、实 质性的应用,也是对练功者的真正考验。所谓“行家伸伸手,便知有没 有”的意思就是,你的武功好不好,只要动动手就知道了。虽然,在今天的社会里,武术的技击已退居到了次要的地位,但 因为技击反映了梅花桩武功的本质,凝聚了它的精髓,所以,凡是要 得到梅花桩武功真传的人,仍然要认真研究它的技击。为了了解梅花 桩武功的技击,就必须要知道它锻炼的目的。《梅拳秘谱》说:“练形以 合外,练气以实内,内外合一,坚硬如铁,自成金刚不坏之体,则超凡 入圣上乘可登,若云制敌,犹其小焉者也。”所以,练成金刚不坏之体、 超凡入圣方为武功之上乘,至于搏击制故,都已成了区区小事。上述 几句话说出了梅花桩武功的基本精神和练功的主要目的。文武大法 认为,只要练成金刚不坏之体、超凡入圣的上乘武功,技击制敌的本 领自然就已具备,则搏敌制胜也势在所必得了。那么,什么是金刚不 坏之体和超凡入圣的上乘武功呢?《梅拳秘谱》说:“浑元一气吾道成, 道成莫外吾真形。”能达到浑元一气之境,且能练出真形者就已经是 上乘武功了。这时练功者已经做到内外三合•形气合一而又神气合 一,达精气神一体,内丹养成,神妙莫测,坚刚莫敌,有了一个金刚一 般的强健身体。正是:邪魔不敢近, 梦昧不敢昏。 寒暑不能入, 灾病不能侵。遇敌出手,则猛勇疾快,如海倾山倒,势不可遏,气发如炮之燃 火,弩之离弦,陡然而至,可无坚不摧。梅花桩武功的技击本领,是武功已达神化阶段后,练功者本来就 具有的能力。所谓武功的神化,也就是本书前几章所说的,武功锻炼 已达到精气神合一、浑元一气的境界,此时太极之功已经练成,练功 者心为太极,全身无处不太极,在武术运动中动作轻灵流畅,呈自然 之态,且感知灵敏,反应迅速而准确。同时,练功者对梅花桩武功的实 质和精神,已真正理解和领悟,所以也精通梅花桩的兵法谋略。实际 上梅花桩的兵法谋略,也是文武大法的一部分。由于梅花桩的武功训 练,如架子、成拳、器械等,所练习的也都是技击所需要的基本功。梅 花桩的技击本领,也就是练功者武功的水平,两者是同一个问题;练 功者对梅花桩兵法谋略掌握的程度,也是他对文武大法领悟的水平, 两者也是同一个问题。如上所述,梅花桩技击是该派武功的灵魂,它 反映了梅花桩武功的实质,凝聚了它的精髓。实相无相,梅花桩技击 也是无形无态的,只要能表现演练出来的.就已不是真正的技击。梅 花桩架子不是技击,它是梅花桩武功的基本练法;梅花桩成拳也不是 技击,尽管它有许多抓、拿、摔、打的对练动作,通过成拳的练习可以 学到许多抓、拿、摔、打的技击方法,也可以学到许多技击的战略战 术,但它仍然是练法,只不过是比架子更高级和有效一些的练法。因 为练习成拳时还要喂拳,通过喂拳主要是训练人的感知能力,也就是 察敌人之来势、审敌人之短长的能力。梅花桩拧拳还不是技击,虽然 练习拧拳时已不再喂拳,而是见手使手、随势而布、随遇而化、随机而 动的。练习时手无定形、脚无定步,已非常接近于无形无态的技击实 战了。但由于拧拳的对练双方,仍是朋友和伙伴而不是敌我。因此, 拧拳与技击实战,仍是形似而神异。如《梅拳秘谱》中所说的出手击敌 时:似梦地着惊, 似悟道忽醒, 似皮肤燃火星, 似寒漫胰理打战悚。 想情景疾快猛, 原来是真意泓浓, 震雷迅发离火焰烘。又有:明其聚,知其发,神其用, 方能入壳如射中之中的, 形体不偏不倚, 如矢之端直镰羽停匀, 神凝气充,圆如开弓,弓圆劲满,其中之神勇可穿杨叶彻七札。如以上之意境,只能在真正的实战技击中才能做到。如果无此意 境、精神不同,即使动作再相似,也是要“差之毫厘谬之千里”的,仍然 不算是真正的技击。可见,上述《梅拳秘谱》所提的要求,只能领悟,只 能在练功中培养产生这种精神,达到这种意境的心态条件,而不能在 练功中做到。正因为梅花桩之技击,是真正的技击,所以也是不可能 练习的。上述梅花桩架子、成拳、拧拳等,虽然不是技击,但是,在练习架 子、成拳、拧拳时也是在进行着技击基本功的训练,所以梅拳的练法 和用法是高度统一的。初学梅花桩架子者还不能理解《梅拳秘谱》所 说的“绝手乱拳皆包藏于其中”,梅花桩架子是“无穷如天地,充实如 太仓,浩渺如江海,圆耀如三光”的。既然这样无穷、伟大,包罗万象, 自然它的练法之中是要包含技击的。但是,这个道理是无法讲清的, 只要是说出来就总不是那样确切和恰当了,要知道无字真经是无法 用语言和文字来表达的,同样梅花桩的“武教"也无法用“说教”、“文 教,,等其他形式来代替,因而作者也不能在本书中讲出任何道理。读 者欲要明白上述道理,只有认真练习架子,再学习成拳、拧拳、器械 等,通过练功领悟了梅花桩文武大法的基本精神后,这时再练习架子 时就会明白原来一切早都在架子之中了,这时的武功也就越练越简 单,也越练越无拘无束了。这才是真正僮得了武艺,找到了源头。因 而,万法归宗是武功不断提高、升华的必然结果。这时一切都在乎一 心了 ,武功还有什么练法和用法的区别呢?可见,梅花桩的技击之理 和技击之功,也都是溶汇于它所有的练法之中的。在梅花桩架子中, 初练者几乎见不到技击;而在成拳和拧拳中似乎又处处都是技击,实 际上这只是假象罢了。在梅花桩架子中见不到技击,但它却包含着技 击的战术、精神和灵魂,进行着技击功夫的训练。例如,梅花桩架子中 桩步变化时的“忽然而动”,行步变桩步时的“动中求静”,都是为了训 练遇敌交手时的“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己先动”的能力。架子中“练 时无人似有人”的意境,也正是为了培养“用时有人似无人”的心态。 架子的五势变化和行步的动作中,忽高忽低、忽前忽后的练法,正是 技击中所必需的能力。架子中走四门八方路线的练法,也是为了训练 人们在技击实战中,支撑四面、总揽八方,能前进后退、左翻右转、行 动自如的能力.梅花桩架子中拳法变化的本领和方法,也都是技击实 战中所必需的。《梅拳秘谱》说:“阴势阳出者,仍还以阴,阳势阴出者, 仍还以阳,成而不散,生生无穷,虽千手万手气总不散.更兼内丹素 成,食气不绝,即不得食,而真气充足,自无饿殍之患,历考古之名将, 愈战愈猛、勇增百倍者,皆是此诀。”梅花桩架子练功时,一会桩步,一 会行步,有动有静,一趟架子练二三十分钟,一气呵成不能间断,就是 训练这种功夫,培养这种精神。能战斗持久而不懈者才是真正的武 功,梅花桩架子练神、练气、练形,内外兼练,即能练出久战不懈的功 夫,也能练出这种本领,这是武术套路的训练所不能做到的。由上述可见,梅花桩架子中处处训练的不都是技击吗?至于成拳 和拧拳,虽然处处练的都是抓、拿、摔、打的动作,但这只是技击之形. 而没有技击之实。如果要像练成拳或拧拳那样进行技击,则肯定是要 失败的。因为成拳要喂拳,技击是不能喂拳的,拧拳虽已无拘无束,但 它却没有技击之心态和神气,这也是技击实战中所最需要的。虽然如 此,成拳和拧拳在技击实战能力的培养训练中,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 节。成拳除学习抓、拿、摔、打的技击方法外,更重要的是训练灵敏的 感知能力。而拧拳则主要是训练临敌交手时的随机应变能力。这都 是技击实战时的重要本领。梅花桩的成拳和拧拳,也是梅花桩兵法谋略的一种实践。成拳和 拧拳完全是为了练习和实践梅花桩在技击实战中的战术原则,例如 “出手引手,见手使手”,梅花拳从不主动出手击敌,出手是为了引动 敌人,遵守打动不打静的原则,“见”到敌手后再出手。所谓“见”到敌 手,也就是当感知敌人微动之时,则己先动。又例如“得门而入,登堂 入室”,所谓门,就是敌身上的破绽,防守疏漏之处。一般来说,敌身之 门就在敌出手使劲的背后和侧面,只要它一出现,立即出手直击敌 身,这就叫得门而入,这也就是兵法中的“避实就虚,攻其无备”。交手 之中手与手腕处为“大门”,小臂与肘弯处称“二门”,大臂与膊根处为 之“三门”,则敌身之胸腹即谓之堂室矣。遇敌交手,切忌在大门、二门 外周旋,必须制其膊根,击敌胸腹,此即是登堂入室,这才能出手有 力,使敌感到威胁。再例如“破门而入,脚抢中门'',如若敌手变化灵 活,反应迅速,动手之时攻守兼备,处处防守严密,则必须用破门之 法,才能近身击敌。所谓破门之法,有多种多样,有时可利用强大的梅 花桩功力,大破硬进无遮拦,破敌顾法靠近敌身;有时可用计谋引动 敌手,破敌顾法而得门。“破门而入”的方法有:(D 一抓就打,一抓就放,松手就打。在交手中将敌手用力一抓, 另手即乘机击敌;也可在交手中将敌手用力一抓,借敌手挣缩之力立 即一松,随手就打。(2)见劲使劲,使劲松手,松手就打。在交手中一般是不顶不抗, 但此时却见劲使劲,乘敌手加劲立即松手,松手就打。

 

 

 

 

浏览68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