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龙能够打进,是因为懂得了人脉的重要性;李小龙迟迟 未能在好莱坞大展拳脚,是因为不清楚在美国,人脉的作用也是有限的。这就 让李小龙觉得很郁闷——我究竟是该学中国人的做事方式,还是该学美国人的 做事方式?为什么事情到了我这里,就变得既不像中国,也不像美国呢?也许正应了妻子莲达的一句话:“在美国人眼里,他始终是个中国人;在 中国人眼里,他却是个黄皮肤的美国人。”李小龙的一生,也正是在两种文化 的交锋碰撞中度过。不过,这些遍布武术、影视、媒体、体育界的弟子还是让李小龙获得了不 少机会:1967年7月14日,李小龙得到了在电视剧《无敌铁探长》中客串演出 的机会,虽然在片中只有三次出手,但正是这三次出手,却有着鲜明的“李 小龙”式功夫的烙印;1968年7月,李小龙在电影《破坏部队》中担任武术指 导;8月,又在电影《马洛》中饰演一个功夫高强的华裔黑帮杀手,尽情展示 了截拳道的精华功夫;11月,在电视剧《可爱的女人》和《新娘驾到》中客串 演出;1969年4月,又在电影《春雨中的漫步》中出任武术指导。在客串这一系列影视剧的同时,李小龙继续招收弟子,其中就包括另外两 位好莱坞名人——史达令•施里芬和詹姆斯•科本。史达令•施里芬比李小龙 足足年长20岁,是好莱坞著名的剧作家;詹姆斯•科本出身美国特种兵,是好 莱坞二线实力派动作演员,曾获奥斯卡最佳男配角奖,他二人都很关心李小龙 的境况,经常想通过自己的关系为师父在片中谋得一个角色。塞柏林被害后, 他二人实际上充当起了李小龙幕僚的角色,他们一方面在片酬、合约、谈判等 技术细节上给李小龙提供可行的建议,一方面为李小龙寻找接触好莱坞上流社 会的机会。但是不管怎样,在好莱坞人眼中,李小龙始终只是一个明星级的功 夫教练,却不是明星级的演员,这就让李小龙陷入一种极为尴尬的境地——是 继续熬下去,还是就此放弃在好莱坞的发展,全身心的致力于功夫事业?李小龙选择了坚持。是的,坚持未必能有好的结果,但如果不坚持,就一 定不会有所得。少年时期,李小龙最讨厌的事无疑是读书;成年后,李小龙最讨厌的就是 应酬。为了实现梦想,为了坚持下去,为了寻找机会,李小龙不得不往来于各 种应酬之间。应酬是什么?觥筹交错、衣着光鲜、俊男美女、声色魅影,抑或酒池肉 林、美色陷阱、虚伪客套、浮华假象?很多人觉得那是身份、地位、财富、品 味的象征,受到邀请是莫大的荣幸,与陌生人说着不着边际的客套话,与眼中 带电的公子贵妇们往来交错,期待着青蛙与水晶鞋的奇迹发生,哪怕只是绮梦 一场。人的虚荣心是无止境的,有的人就愿意活在这样的世界里,不断地麻醉 自己,那种飘飘欲仙光怪陆离的感觉,简直让人难以自拔,尽管他们在心底很 清楚,这不过就是一场虚幻一场戏。“去这种地方有意思吗? ”李小龙一定无数次地问过自己,但是人在江湖 身不由己,李小龙总是被妻子和名人徒弟们抓去参加一个又一个的晚宴酒会。 每到那时,李小龙都会觉得自己跟他们不是一个世界的人,他们能对你笑、向 你致意、跟你打招呼、与你说话,陪你打趣开玩笑,但到最后,他们都会客 客气气地离你而去,回到属于他们的那个圈子里,继续着一些与自己无关的话 题。是的,你就是一个外人,尽管你能通过各种办法让他们觉得你十分有趣, 甚至喧宾夺主的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但,那又如何?到头来,你依旧只是一 个奇妙的客人,客人,早晚都会走的客人。“我来这里是为了什么? ”李小龙不止一次地问自己,可他找不到答案。 他就像一个透明人,穿梭在声色犬马的世界里,无数道目光从他身上扫过,却 不带片刻的停留。是的,他感到独孤,无比的孤独。人一孤独,就需要发泄,最好的发泄, 就是流汗、疲劳、声嘶力竭。于是,他回到武馆,回到了那个属于自己的天地,尽情地挥动着拳头,踢 出迅猛无比的飞腿——他要把心头的烦闷、不平、无奈、无助统统踢走、砸 碎!唯有此刻,他才是真正的自己,真正的李小龙,一个属于功夫、醉心于武 道、纯粹的李小龙!幸而,李小龙还有妻子、还有儿子、还有家人,唯有从他们身上,他才能 得到最大的慰藉。1969年初,李小龙把寡居香港的母亲何爱瑜接到了洛杉矶, 随后又把弟弟李振辉接到美国来读中学。李家兄弟三人的性格完全不同,大哥 李忠琛敦厚冷静、李小龙张扬暴烈、三弟李振辉则显得有些文弱。李小龙对大 哥李忠琛十分敬重,一来是因为李忠琛学业出色,是那种典型的中产精英,二 是因为李忠琛为人处世宽仁得体,父亲去世后就是家里的顶梁柱;而对弟弟李 忠琛,李小龙则颇有恨其不争之感。李小龙疾恶如仇,一方面容不得洋人欺负中国人,一方面也很痛恨那些软 弱无能、任人摆布的同胞,所以从李振辉到美国的第一天起,李小龙就开始用自己的方法训练他的身体和意志,他不允许李振辉告诉外人是自己的弟弟,因 为他觉得李振辉太瘦弱了,瘦弱到不像是李家的孩子,所以一定要加强锻炼。 每天清晨,邻居们就会看到李小龙带着一个从香港来的瘦弱少年在山坡上跑 步,当李振辉气喘吁吁的跑完全程后,李小龙又带他回健身房锻炼肌肉。为了 补充体能,李小龙还把莲达精心配置的“独门饮品”推荐给李振辉,让他一定 要喝完一大杯。这种“独门饮品”对一般人来说简直是受罪,李振辉没有办 法,总是咬着牙在哥哥的“怒视”下把它喝完。傍晚放学归来后,李振辉还要 陪李小龙练一小时的功夫,然后才能坐下来看书。李小龙喜欢看武术专著和哲 学书,看到兴起时,每每在全神贯注的李振辉身后发出一声大叫,然后老鹰捉 小鸡般的将弟弟拖到屋外充当陪练。不过李振辉终究没有成为像李小龙那样的 高手,对于这段往事,李振辉是既无奈,又怀念,在他看来,二哥李小龙的方 法虽然激进了些,但都是为了自己好,二哥始终是一个做什么事都如此认真的 人。1969年4月18日,李小龙与莲达的爱女李香凝在洛杉矶出生了,爱女的降 生给处在事业低潮期的李小龙莫大的鼓励,也让李小龙在传授功夫与等待机会 中迎来了而立之年。三、好莱坞之痛从初到西雅图到女儿出生,李小龙在美国已经整整度过了 12个年头。在这 12年里,有辛酸,有欢喜,有困难,也有希望,可李小龙自始自终都不曾放 弃,不幸的是,李小龙在1970年初的一次练功中腰部严重受伤(即上一章中提 到过的那次重伤),整个上半年几乎都是在病床上度过,李小龙借此机会阅读 了大量武学专著,对已经形成的截拳道思想进行了一次系统的完善和补充。三十而立,从1965年起,李小龙就一直在为打开好莱坞之门而奋斗、而坚 持。如今,一晃5年过去了,李小龙在美国武术界已经是响当当的人物,也是 当时最贵的明星教练,但好莱坞的大门却始终没有完全向他敞开。在莲达的悉 心照料和鼓励下,李小龙的伤势康复得很快,休养耽误了李小龙的事业发展, 却给了他充足的思考时间,究竟是好莱坞出了问题,还是自己出了问题?李小龙想起了自己在1969年初在与好友李俊九交谈时写下的一个预言: “我,布鲁斯•李,会成为美国第一个片酬最高的东方超级巨星。我能演出最 刺激的功夫表演,表现一个演员所能有的最佳业绩。从1970年开始、我会赢得 世界性的声誉,从那以后,一直到1980年底,我的财产会达到1000万美元之 巨。我能随心所欲地生活,能得到内心的和谐与幸福。”而这个预言的标题, 就叫“我绝对可以达到的目标。”在当时看来,李小龙的预言无疑像吹牛般不切实际,但谁又能想到,仅仅 用了几年的时间,李小龙就兑现了预言的前半部分,若非英年早逝,预言的后 半部分也完全能够实现。“30岁,时不我待啊! ”李小龙如是想。年龄会让一个人产生巨大的紧 迫感,李小龙也是人,他也会想,生命已经过去一半,可现实与理想的距离还 是如此遥远,就武言武的影响力毕竟有限,要想把中国功夫推向全世界,就必 须借助电影的力量,可到现在,我连一部影片都不曾主演过,出路又在何方? 与其坐等机会,不如主动出击!李小龙想起了两年前的那个大胆的计划, 尽管那个计划因为种种原因而被暂时搁置,但李小龙觉得,现在,时机已经成 熟,是到重新出手的时候了!

浏览72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