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龙云汉族,山东济宁人,1928年1丨月生。中国共产党党 员。中国著名武术技击家、理论家、教育家,上海体育学院教授, 原国家体委武术研究院副院长。中国武术九段,国际级武术裁判。

曾任上海体育学院武术教研室主任、体育系副主任,上海市武 术协会副主席,上海市职工武术气功协会主席,中国武术协会副主 席,中国武术学会副主任,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委员,第7届全国政 协委员。

幼年习武,擅长华拳、少林、太极、形意诸技,尤精技击。 1943年、1946年,先后在上海与西洋拳击家比赛,以中国拳法击 败俄国拳击家马索洛夫、美国重量级拳击冠军鲁赛尔,被人们誉为 “神拳大龙”。丨953年,在全国民族形式体育竞赛暨表演大会上获 “优秀奖”;后入选国家队并兼任政治辅导员。丨956年开始,屡任 国际、国内武术比赛裁判长、总裁判长,任第11届亚运会武术竞 赛委员会主任。

多年从事武术教学、科研和管理,卓有建树。著有《武术运 动基本训练》《华拳》《剑术》《少林寺拳棒阐宗》和《琴剑 楼武术文集》等专著十余部。曾主编我国第一部《武术竞赛规 则》,参与编写全国体育院校通用《武术》教材。在报纸杂志上发 表学术性、技术性、知识性文章七十余篇。

为武术事业作出卓著的贡献,1959年被国家体委授予“第1届全国运动会先进个人”;1983年任全国武术遗产挖掘整理工作组 副组长,1984年获国家体委授予“全国武术挖整工作先进个人”; 1985年被评为“全国体育优秀裁判员”,同年,被授予“新中国体 育开拓者”荣誉奖章;1988年荣膺中国国际武术节“武术贡献 奖”。1991年起,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2008年,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为他建立了“蔡龙云大师工作室”

中国的剑术历史悠久,人民群众把它作为体育运动也已有很久 的历史。在我国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中国的剑术形成了相击的格斗 运动和舞练的套路运动。格斗运动的剑术能够培养人们进攻和防守 的技巧,培养人们的注意力和迅速辨认情况的能力。由于进行剑术 格斗时情况总是变化不定,人们需要及时地辨清情况并相机进行进 攻,这就要求人们的中枢神经系统的反应能力和视觉、感觉等机能 感受非常敏锐,因此剑术格斗运动能进一步锻炼和提高人们的神经 系统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功能。套路运动的剑术,一般多由剑法和身 体的活动组成了伸屈、回环、平衡、跳跃等动作,有的也还有跌扑 滚翻动作。这对人体各部分肌肉的发育、关节的灵活、韧带的伸长 和巩固以及平衡感官、神经同肌肉活动的协调机能等,都起着全面 的锻炼作用。同时,套路运动的剑术多数动作都是由大肌肉来执行 任务的,而动作又多是不对称的,因之肺活量较大,促使了血液循 环器官和呼吸器官活动的增大,所以说剑术运动对增强内脏器官的 健康同样具有良好的效果。

格斗运动的剑术发展到近代已为“短兵”运动所代替。而套路 运动的剑术到近代则是更为丰富,种类之多不下数百余种。这么多 的剑术,就其体势来说则不外乎工、行、醉、绵四种。工体的剑 术,其特点是一招一势,形端劲遒;行体的剑术,其特点是纵横挥 霍,流畅无滞;醉体的剑术,其特点是奔放如醉,乍徐还疾;绵体 的剑术,其特点是柔和蕴藉,连绵不断。这些不同体势的剑术,有

的适合青少年,有的适合中老年,通过锻炼,都能起到增强人们体 质的作用。

随着武术运动的普及,广大群众除了练习拳脚之外,也还提出 了学习剑术的要求,希望得到一些剑术方面的书本。我自幼习武, 喜爱剑术。为了满足广大群众喜练剑术的需要,1982年曾选择了 4 种体势的单练和对练的剑术共7项撰写成〈倒术》一书,献给了爱 好剑术的读者们。

此书距今已经相隔30年未曾与读者见面了,许多读者多次要 求再版。今年,在上海市教委建立的“蔡龙云大师工作室”的工作 规划中,我对此书做了一些修订,人民体育出版社给予了再版的机 会,使它能与读者再次见面,我感到非常高兴。愿我的这本专著, 仍能服务于大众,为读者所喜爱。

第一节剑器的形成时期

剑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四千多年前石器时代向铜器 时代过渡的时期,就已有了剑器的发明创造。从出土实物中,可以 看到在新石器时代已开始有了用细长石薄片嵌入兽骨两侧的“石刃 骨剑”。这种剑器体积很小,仅有二三寸长,显然是一种生活工具, 还起不了后来剑术击刺的武器作用。但却具备了剑器的雏形。到了 铜器时代,出土实物中出现了西周以来的“铜剑”。这种剑器在合 金、冶铸、淬炼、外镀、花纹、形制等方面,都已达到了相当高的 工艺水平。随着剑器的发明创造,而后有了剑术的产生。从“石刃 骨剑”到“铜剑”这一不断进步的漫长过程,为剑术的形成和发展 奠定了物质基础。

第二节周秦时期的剑市运动

周秦时期,对剑术的活动已有记载3《孔子•家语》载说: “子路戎服见孔子,仗剑而舞。”这是剑术的一种“舞练”的运动形 式。手执干、戈、戚等武器进行“舞练”,周代唤作“舞象”。在少

年教育的内容里面,规定着15岁的少年都要学习“舞象”®。其目 的除了“寓兵于乐舞之间” ®, “习戎备也” ®,也还有着“执其干 戚,习其俯仰诎伸,容貌得庄焉” ®, “舞以导之” ®锻炼身心健 康的体育意义。

剑术的另一种“相击”格斗的运动形式,在此时也有出现。 《庄子•说剑》载说:“赵文王喜剑,剑士夹门而客三千余人,日 夜相击于前。”然而,在当时剑术的这种“相击”格斗的运动形式 还没有很完善的护具,因之比赛时伤害事故是比较多见的。在赵 国,有一次连续7天的击剑比赛中,就“死伤六十余人” ®。在吴 国,由于好击剑,许多百姓的身上脸上都经常带有击伤的疮瘢气 《管子》说:“吴王好剑,而国士轻死。”虽然如此,“相击”格 斗的击剑之风还是好之不厌。剑术的这种“相击”格斗的运动形 式,不仅仅是剑与剑相击,也还有以剑器和别的长武器相击格斗的 比赛,秦时把它唤作“持短人长,倏忽纵横之术也” ®。

在周秦这一时期,剑术的基本理论也已形成。汉代的史学家司 马迁的先祖就是在此期间“去周适晋”,后分散,“在赵者,以传剑 论显” ®。燕国的荆柯也“尝游榆次,与盖聂论剑” 庄子在《说

剑篇》里论剑道:“夫为剑者,示之以虚,开之以利,后之以发, 先之以至。”《吴越春秋》里的“越女”是一位女子剑术家,她的 剑术基本理论是:“内实精神,外示安仪,见之似好妇,夺〔突〕 之似惧〔獲〕虎,布形候气,与神俱往,杳之若日,偏如腾兔,追 形逐影,光若仿佛,呼吸往来,不及法禁,纵横逆顺,直复不闻。” 理法极为深奥。

两汉时期,剑术的普遍性超过周秦。“郡国……剑客辐辏”' 吴越之地因袭前代遗俗“其民至今好用剑” ®。剑术名手辈出,技 术水平也有了发展。汉初的曲城侯、张仲,就是“以善击刺,学用 剑立名天下”的剑术家®。他们的剑术和“越女”齐名,同为剑术家 们的楷范。王充在《论衡》里说:“剑伎之家,斗战必胜者,得 曲城越女之学也。”淮南贤士 “八公”之一的雷被,也是一位巧于 击剑的剑术家。淮南王的太子刘迁“学用剑,自以为人莫及,闻郎 中雷被巧,乃召与戏。被一再辞让。误中太子” ®。让之再三而击 中,可见他剑术的巧妙。传记中说“误中”,实是因为刘迁是太子, 故而说得体面一些罢了。还有鲁石公的剑术,技术水平也很高。刘 向在《说苑》里说他的剑“迫则能应,感则能动,昀穆无穷,无 象变形……”到汉末,剑术家已遍布四方,著名的有王越、史阿等

魏国的曹丕,“好击剑,善以短乘长”®.能够以剑器和其他 长武器进行较量。他的剑术学于史阿,技术精熟。他闻知奋威将军 邓展是位擅长拳术、器械,又能空手人白刃的武将,与之“论剑良 久”。后来两人便要较量一番,“时酒酣耳热,方食竽蔗,便以为 杖,下殿数交,三中其臂”,再复一交,又“正截其颡” ®幸亏用 蔗当剑器,不然的话,邓展定要受到伤害。蜀国的刘备,善使双 剑,他的剑术“顾应法”也曾流传一时®。在汉代,东方朔、司马 相如、田仲、杨球等文人也都能击剑,可见剑术之盛行。

在这时期内,随着“宴乐必舞” “乐飲酒酣必自起舞”的习 俗®,剑术的“舞练”运动也常在宴会上出现。楚汉相争时的“鸿 门宴”,楚项庄就是借“人为寿”为辞而“请以剑舞”,在宴会上舞 起剑来如果没有这种习俗,项庄是不能够在宴前拔剑起舞的。 《汉书•艺文志》兵伎巧十三家一百九十九篇,列有《剑道》三十 八篇;同时在杂赋十二家二百三十三篇中,也列有《杂鼓琴剑戏 赋》十三篇。说明剑术的“相击”格斗和“舞练”这两种运动形 式,在汉代都是普遍流行的。

浏览1,416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