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5月19日,在经历了 19天的海上航行后,“威尔逊总统”号终于抵 达了这次旅行的终点—旧金山,也就是当时人们口中的三藩市。面对这座自 己出生的城市,李小龙没有任何的亲切感,18年恍如一梦。离开甲板踏上钢桥 的那一刻,李小龙也许能够感受到1900的心情——眼前的一切是如此的陌生, 我的生活就是钢琴的键盘,键盘是有限的,而这座城市,还有城市之外的那些 城市,那无数条路,都是我所不能掌握的,是无限的,我难以接受不在双手控 制之内的生活,正如我不能离开钢琴一样……然而,他是李小龙,他出生在陆地上,大海对他来说只不过是一次旅行, 一个过程,一个起点。同样陌生的城市,同样无数条路,在李小龙眼中,那不 是惶惑和退缩的理由,而是前进的最大动力!到旧金山后,李小龙用Bruce Lee (布鲁斯•李)这个名字办理了户籍证 明。旧金山素有“翡翠之城”的美称,也被誉为“华人的天堂”,但正是在这 样一座城市里,种族歧视依然十分严重。若不是李小龙拥有美国的出生证明, 他很有可能被当作从香港偷渡来的童工遭到遣返。尽管如此,那些美国的白人 政府官员还是用不屑和嘲弄的态度对待李小龙,像是在说:“欢迎来到美国, 这里是你的天堂,也将会是你的地狱。”相信当时的李小龙一定很想冲上去给 那几个美国胖子狠狠一拳,但是他忍住了,这是在美国,人在屋檐下,不得不 低头,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你们就等着看我李小龙的本事吧!与每一个出外寻梦的人一样,李小龙来到旧金山后,首先面临的就是谋生 问题。李小龙不想用家里的钱完成学业,只想凭自己的本事在美国站稳脚跟。 然而,身在异乡,靠什么维持生活?这个问题,李小龙在香港时就曾考虑过, 当时的想法是靠功夫来赚钱,也就是开馆授徒,所以他才会在离开香港前拜邵 汉生为师。但是开馆授徒也要有条件,资金、场地从何而来?更何况你一个初 来乍到的中国少年,如何让当地人知道你的名字,并且相信你功夫?李小龙离开香港前,父亲李海泉给他一个住在旧金山市区的朋友文世伯写 了一封信,让他代为照顾刚到美国的李小龙。李小龙办完相关身份证明后,就 去拜访文世伯,顺道在旧金山等待大哥李忠琛。找到文世伯的住处后,李小龙 发现父亲的这位老友身体状况很差,连自己都需要别人照顾,更别说照顾他人 了,于是就有些灰心,轻蔑之情溢于言表。老于世故的文世伯岂会看不出他的心思,他既没有托人帮李小龙找工作, 也没有给他好脸色看,而是劈头盖脸的给李小龙泼了一盆冷水:在香港,你李 小龙是小有名气的童星和威震街坊的小霸王,还有个走到哪都会有人卖面子的 老爸;但是在美国,没有人知道你是谁,也没有人知道你从哪里来,过去干过 什么,有过多少风光的经历。在美国人眼里,你李小龙就只是一个来美国“淘 金”的华人,一个什么都不是的穷小子。在美国,一切东西都要靠自己的努力 换来,没有人能帮你、照顾你;没有真本事,哪怕你饿死了,也只能落得与臭 水沟里的老鼠为伍的下场,没有人会同情你。现实与理想的距离总是如此之大,生活会把一切美好的梦想都打得粉碎; 它露出狰狞的笑容,热情的欢迎着每一个想要成为主人的客人,然后将他们吞 噬。有很多人觉得文世伯冷酷无情,可他说的都是实情,那才是真正的美国,才是李小龙真正将要面对的现实。作为李小龙父亲的朋友,文世伯给李小龙提 供住处已是仁至义尽,他能做的也只有这么多;作为一名在美国生活多年的老 华人,文世伯能够在李小龙开始美国生活之前就把这些对他讲清楚,让他对未 来有个清醒的认识,恰恰是非常必要,且非常坦诚的。当然,文世伯这么做也许还有另一个原因:他从神情举止上看出了李小龙 是个心高气傲之人,这样的脾气对他在社会上谋生决非好事,有必要在一开始 就杀杀他的傲气,免得日后吃亏惹麻烦。从这一点上看,文世伯是用一种比较 残忍的方式在帮助李小龙,这种方式很有美国特色,也能激起李小龙的斗志。李小龙没有记恨文世伯,他原本就没想用别人的钱来念书生活。为了等大 哥李忠琛前来旧金山会合,李小龙开始自己找出路。起先,他在餐馆做杂工, 每天拖地、擦桌子、刷碗、倒垃圾,勉强度日。后来,凭着自己的勤快和俊朗 的外形,又被提拔为服务生,生活才稍稍有了一些改善。但这些毕竟都只是权 宜之计,稳定的收入才是立足之本。来到旧金山后,李小龙也没有放松对武术和舞蹈的练习。有一次,李小龙 在住处练舞时被文世伯的儿子撞见。文家兄弟见他舞技如此精湛,就劝说李小 龙可以开办一个恰恰舞培训班来赚取生活费。李小龙觉得这是个好主意,在文 家兄弟的帮助下,联系到了旧金山弯区的一处社区,在他们的礼堂开办舞蹈 课。为了吸引学员,李小龙的舞蹈班收费很低,尽管如此,还是应者寥寥,经 常出现冷场的情况,郁闷的李小龙只好对着空荡荡的礼堂打拳发泄。一个偶然的机会,李小龙的舞蹈课上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此人名叫严镜 海,专程从奥克兰赶来观摩李小龙的舞蹈。这次见面持续的时间很短,两人也 没有进行太多的交流,李小龙只是一如既往的把融入自己功夫的舞蹈淋漓尽致 地展示了一次。李小龙也许没有想到,正是这次短暂的会面,让自己给这位名 震美国华人武术界的高手留下了极深的印象,他和严镜海之间的故事,也是从 那一刻开始。两个月后,李小龙的大哥李忠琛也来到旧金山。按照原来的计划,兄弟二 人在旧金山会合后,便相互照顾一起在美国读书发展,但是事与愿违,李忠琛 已经接到了明尼苏达州一所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只好先一步赶去报到。李小龙 本打算跟着大哥一同前往明尼苏达,这也是家里人的意见,然而李小龙却没能在明尼苏达找到合适的大学就读,兄弟二人匆匆见面后,不得不再次分手。从李小龙后来的发展看,这次分手未必不是一件好事。李小龙家人的本意 是,让李小龙与大哥待在一起,既能在生活上相互照应,也好让成绩优秀的李 忠琛指点李小龙的学业,看住这个到处闯祸的弟弟。如果事情真的按这样发 展,李小龙的生活就会从此改变,他所走的也许就是另外一条人生之路,振藩 国术馆会不会开办,李小龙会不会认识莲达,能不能在美国武术界打开一片天 空,都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这个世界很可能失去一位叱咤一时的功夫巨星 李小龙,而多了一个普普通通、可能现在还活着的李振藩。二、半工半读的西雅图岁月李忠琛走后不久,李小龙也离开了旧金山,前往位于美国西北的西雅图, 投奔李海泉的旧友周露比女士。周露比是有名的华人女社会活动家,在当地很 有一些名气,还开了一家餐馆。与文世伯一样,周露比女士并没有因为李小龙 是故人之子而对他另眼相看,而是要他签一份协议:李小龙每周必须在她开的 餐馆工作4小时,才能在她家借宿、搭伙吃饭。为了安顿下来,李小龙签下了 这份协议。1959年9月3日,李小龙进入西雅图爱迪生技术学校高中部就读。这是因为 他英语不好,无法直接升入大学,不得不在这所学校补习一段时间,相当于大 学预科班。在餐馆干活非常不易,那位周露比女士是个标准的“母老虎”,李小龙稍 有纸漏,就会对着所有客人的面对他大声训斥,把他完全当成一名劳工来使 唤。面对“老板”的吹毛求疵,李小龙硬生生压下胸中的火气,他知道现在不 是发火的时候,一旦跟周露比翻脸,丢掉的就不仅仅是一份工作,而是自己在 美国的整个前途。在餐馆打工的同时,李小龙也开始了自己在美国的学业。李 小龙在香港时根本不爱读书,但是到了美国后,他就像变了个人一样,不但改 掉了逃学的毛病,而且成了班里最认真的学生之一。人只有在逆境中才会奋起,只有在吃过苦后才懂得珍惜。李小龙曾在一封信中这样写道:“赴美之后,我发现那些诸如恰恰舞等玩意,皆属毫无意义的消遣玩乐;相比起来,还是读书实际得多,因为个人的将 来完全取决于学识。”
浏览12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