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庭分析器功能检测


前庭分析器是维护身体平衡的主要机能系统。虽然前庭机能的稳定性可以经过训练而获得, 但预选前庭分析器机能稳定的儿童、少年,对成材训练也有重要的关系。最简便的方法有:(1) 动平衡实验——转圈:让受试者站立,以左手抓右耳,以每5秒转一周的速度转10周 (原地进行)后停止,然后向前方走5~8米,测量其所偏角度,以角度小者为佳。(2) 静平衡实验——提膝支撑:闭目提起一膝,高与腰平,双手在胸前交叉抓住并牵拉, 肘平抬高与肩平,测量其维持平衡的时间,以支撑腿移动算结束,时间长者算优。其参考标准 是优211秒;良〜6〜11秒,及格22〜5秒。(3) 旋转试验:令受试者在旋转椅上,闭目,以每周2秒速度按顺逆时针方向各旋转10周, 测定旋转前、5周时、10周后的握力各一次,比较其握力变化情况,以增长为好,减少为次。

(五)身体素质

预选对象身体素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今后武术技术的发展水平。

一般身体素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武术高水平的发展。其测试项目、标准及要求参照身体 素质表。

(六)专项素质及基本技术

此项选材主要是对有一定训练基础的儿童运动员和年龄在8-14岁的武术运动员而言。其 测试项目及要求参照专项素质及基本技术表(表4. 2和表4. 3)。

表4.2 身体素质表







































































































测试项目标准要求
年龄(男子)年龄(女子)
891011121314891011121314
30米跑5"35"114"94"84"64"44"25〃55"35"1494"74"54"3
400米跑1'45〃1'40"1'35〃1"1,20"1,15”1'10"2,1"1'40〃1'35"1'25"1'20"山5”
立定跳远/m1. 801. 902. 002. 102. 252. 302. 351. 701.801. 902. 002. 102. 202. 30
手摸高度/cm4050556065758035455055607075
20米“十字跳” “钻杆跑"测灵敏、速度等素质
30秒仰卧起坐俯卧撑测手臂力量,腰腹肌等素质

 

表4. 3专项素质及基本技术测试表





































































类别测试项目要求标准
专 项 素 质搬足两手搬足,足尖触嘴(男)或下颌(女)达3秒
下腰两足开立同肩宽,双手触及足后跟(男),双手虎口握足腕(女)
竖叉(左右)两腿前后成直线贴地
横叉两腿左右成直线贴地
握杠转肩双手握距同肩宽或比肩距短为最好
10"马步冲拳站成马步,左右拳轮流向前冲击,测两臂伸缩的速度,以及下脚静力性耐力水平
仆步抡拍(10"左右)在仆步拍地预备式,以腰带臂,向上轮臂要贴近耳,下抡要贴近腿,右仆步抡拍时 眼随右手,左扑步抡拍时眼随左手,每击拍地为1次,1。秒击拍9次以上最好
10"左右正踢腿足尖触及前额,两腿伸直,速度快,落地快,1。秒踢14次以上最好
基 本 技 术腾空飞脚姿势正确,击拍响亮。腾空高,落地轻
侧空翻姿势正确,腾空高,落地轻
旋风脚姿势正确。协调,连贯、腾空高,落地轻
自选拳(不少于1分钟)动作舒展、大方、协调、有意识,各动作姿势正确,弹跳要高,劲力要顺达
规定拳12岁以下(男、女)少年规定长拳或北京新编初级长拳
12岁以上(男、女)甲组规定拳1〜4段接收式或亚运会7个套路中的规定拳或少年 规定拳
器械(任选,不少于1分钟)姿势正确,方法清楚,身械协调,力点准确,精神贯注,节奏分明,内容充实,特 点突出,弹跳高

(七)心理机能素质

心理因素对运动员能力有重要影响.选材应予足够重视。

  1. 神经类型:内向安静型,属多血汁型+胆汁型。选择平衡能力强,反应速度快,爆发力 强,定位能力好的儿童。

  2. 接受能力:可塑性强,思维敏捷,善于模仿,聪明伶俐,反应快。

  3. 胆量:勇敢、顽强、有创新精神,敢于接受新、难动作。沉着、果断,有恒心,有毅力, 不怕困难,不畏强手。

  4. 精神文明:组织纪律性强,谦虚好学,有礼貌,乐于助人,崇文尚武,武德好。以上心理机能素质可以通过家访、校访、个别谈话、活动性游戏,针对某些需要的问题, 安排具体的任务进行观察评定。总之,武术运动员的选材,是一项非常复杂而细致的工作。在选材时,开始可以多挑选一 些运动员,经过试训阶段的考察后,最后决定取舍,作出正确的选择。这样才能保证选材的质 量,才能尽快地把儿童、青少年培养成为优秀的武术运动员。


 

第五章武术学习方法

第一节常用武术动作术语

一、长拳

长拳是新中国成立后,在吸取查、华、炮、红等传统拳种之长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拳种。 它具有动作舒展大方、快速有力、动迅静定、节奏鲜明的运动特点。“长拳” 一词最早记载于明朝戚继光《纪效新书•拳经捷要篇》中,以长拳命名的主要武术 套路有长拳三十二势、太极长拳等,这些长拳套路与今日长拳技术的内容、风格、特点迥然 不同。长拳类套路既适合于武术的基础训练,又适合于竞赛,是我国重点推广普及的武术项目之 一。长拳套路内容有单练套路、对练套路。其中单练套路可分为以下几种。

  1. 规定套路


国家体育总局统一制定的武术套路,包括已普及的初级、中级套路以及竞赛规定套路。各 级套路均有拳术、刀术、剑术、枪术、棍术套路,每个套路由不同难度和数量的规定动作组成, 具有严格的统一规范和标准。

  1. 自选套路


指练习者根据自我身体素质,技术风格创编的武术套路。为适应竞赛的需要,武术竞赛规 则对自选套路的动作数量、组别、规格、完成套路时间等均有统一规定。

(-)长拳的技术要求

长拳的传统技法有“四击”、“八法”、“十二型”之说。

“四击”指踢、打、摔、拿,是长拳套路的技术核心,一切手法、身法、眼法都要贯穿“四 击"内容。

“八法"指手、眼、身、步、精神、气、力、功,即手法、眼法、身法、步法、精神、气 息、劲力、功夫八个方面。其要求是:拳如流星眼似电,腰如蛇行步赛粘,精力充沛气宜沉, 力要顺达功要纯。

“十二型”是用自然景象和动物来比喻武术中的十二种动静之势,如动如涛、静如岳、起如 猿、落如鹊、站如松、立如鸡、转如轮、折如弓、快如风、缓如鹰、轻如叶、重如铁。这些比 喻形象而生动地反映出长拳运动中的节奏感。

一般而言,长拳套路技术由八个要素构成:

1.姿势

姿势主要是指静止动作的状态。长拳的姿势要求头正、颈直、沉肩、挺胸、立腰。上肢动作要舒展挺拔,下肢动作要稳定,整个形体动作的姿势要匀称。从姿势和精神状态上还要体现 出攻防意识。

  1. 方法


方法主要是指武术中踢、打、摔、拿等技击动作的运用法则。在完成这些动作时,起止点、 路线、力点都要清晰、准确,并应充分体现出动作的攻防特点。如“弹腿冲拳",应先抬大腿再 迅速将小腿踢出,要求膝部伸直,脚面绷平,力达脚尖;冲拳时,拳要从腰间沿直线向前快速 有力地旋转冲出,力达拳面,上下肢动作应协调一致,做到“手到眼到气只有动作方法明确, 才能使内在的精神意识通过动作更好地表达出来。

  1. 身法


身法是指在运动中以躯体为主,结合攻防动作的身体变化方法。长拳运动中的闪、展、腾、 挪、起伏、转折等动作变化在躯干的紧密。协调配合下,达到上下合顺、首尾相随、完整一体。 因此,躯干是上下肢运动的纽带。要使身法恰到好处,除应加强躯干的柔韧性训练外,还要体 会动作要领和攻防含意。在动作转换过程中如何把躯干动作与各种攻防方法的运用自然、紧密 地结合起来,是体现身法的关键。

  1. 眼法


眼法是指眼神与各种动作协调配合的方法。眼法一般可分为随视和注视两种。随视是指眼 神随运动中的身体的某一部位运转,直到该动作完毕。要求“手到眼到"、“手眼相随”。注视是 指定式时眼神盯住某一方向。眼法是体现精神的重要环节。演练武术时,要善于运用眼神,通过眼神把一招一式的内在 攻防意识充分表达出来。

  1. 精神


精神是指套路演练中武术意识,攻防思维活动的自觉心理状态。演练武术时,要求精神贯 注,情绪饱满,能表现出勇敢、机敏、无所畏惧的气概。这种精神表现在面部应是“含而不 露”、“神态自然精神状态不仅要体现在攻防动作中,而且应贯彻在整个运动过程中,这样才 能使套路演练得有气魄。

  1. 劲力


劲力是指演练武术时对完成技术动作所需力量的表现。劲力要求刚柔相济,顺达而有爆发 力。在做冲拳、推掌、顶肘、弹腿、踹腿等动作时,要运用先柔后刚的“寸劲”,使力量顺达到 动作的着力点。

浏览89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